声声慢课件
合集下载
李清照《声声慢》ppt课件(43页)

雨
作者为何不说暴雨? 细雨绵长,细雨
与愁绪相似。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淡酒——借酒消愁 晚风——秋风萧瑟 过雁——流浪、思乡 黄花——容颜憔悴 梧桐——凄苦、丧偶 细雨——与相思愁丝有关。
试赏析结句 “怎一个愁字 了得”。
本句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时候” 风来急”“旧时相识”“满地黄花”等这
•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是何其不幸;作为 一个此人,她又是何其伟大。正所谓”国 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之,苦难不 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 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他们 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 的灵魂飞得越高。
• 郭沫若评价: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 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颂千古是著 书。
写对联,赏意境
上联:月满西楼,落花流水寄绵绵 情思 下联:
请同学们据《声声慢》的意境 描写对出下联。同桌可以相互交流。
下联: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
课堂小结
诗歌鉴赏方法
1、知人论世
前期:美满幸福——闺怨相思离愁——情趣盎然 后期:颠沛流离——亡夫亡国之痛——哀怨凄凉
2、揣摩关键词语
叠 词 形容词
整体感知
叠字,又名迭字、迭词、重言等,是指将两个音节 相同的词或词素重叠起来使用,以表达不同的语气
程度和感情色彩。古诗词中叠字运用是常见的, 试找几例:
明确: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 夏木啭黄鹂”;
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沥沥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欧阳修《蝶恋花》中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
10活还是夫妇分离的相思时刻直到凄凉孤苦的晚年欢乐时思愁时凄惨时她的一生一直也没有离开过酒总结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一代词人中国的酒文化孕育了词人的才思正是酒和文学的不可分隔的渊源也是酒给予了词人以灵性和激情才使得后人能够有幸欣赏到词人情景交融血泪相连的经典作品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前期,她的词爽朗明快,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情别意。
点拨精讲2
中年识尽愁滋味
公元1127年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帝被掳,高 宗即位,建立了南宋小朝廷。不久,李清照一生 的收藏几乎全部被焚毁。两年后赵明诚不幸病死, 这时李清照四十六岁,从此开始了国破、家亡、 夫死的悲惨旅程。词的内容多为思旧怀乡或反映 个人身世的今昔之感,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 关怀也时有流露。风格转为沉郁凄婉、凄苦哀伤 之情调。《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再次深情地朗读词作
课堂练习
1、《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 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 绪,可用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代之。 2、《声声慢》中写黄花堆积,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 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的诗句是: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 3、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冷悲伤的象征。在《声 声慢》中词人用这一意象表达愁苦的诗句是: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课堂练习
《声声慢》是写愁的经典之词,李清照还有一首写愁的名篇—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煜《相见欢》
结论:秋风渲染“ 愁 ”情
点拨精讲3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结论:雁是“ 乡愁 ”“ 离愁” 的象征
点拨精讲3
黄花
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情别意。
点拨精讲2
中年识尽愁滋味
公元1127年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帝被掳,高 宗即位,建立了南宋小朝廷。不久,李清照一生 的收藏几乎全部被焚毁。两年后赵明诚不幸病死, 这时李清照四十六岁,从此开始了国破、家亡、 夫死的悲惨旅程。词的内容多为思旧怀乡或反映 个人身世的今昔之感,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 关怀也时有流露。风格转为沉郁凄婉、凄苦哀伤 之情调。《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再次深情地朗读词作
课堂练习
1、《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 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 绪,可用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代之。 2、《声声慢》中写黄花堆积,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 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的诗句是: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 3、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冷悲伤的象征。在《声 声慢》中词人用这一意象表达愁苦的诗句是: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课堂练习
《声声慢》是写愁的经典之词,李清照还有一首写愁的名篇—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煜《相见欢》
结论:秋风渲染“ 愁 ”情
点拨精讲3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结论:雁是“ 乡愁 ”“ 离愁” 的象征
点拨精讲3
黄花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30张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低沉舒缓,低沉中有激情,舒缓中有快慢缓急 。
第贰章
通晓愁意
疏通愁意
此
悲愁哀伤的处添样子 加 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题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抵挡
忽暖忽冷,形容 气候变换无常
调养、休息
疏通愁意
菊花
枯萎殆尽
此 处 添
《醉花阴加标》 题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比较探究
词名
意象
酒、黄花、秋 《醉花阴》 风、薄雾、浓
云、瑞脑
此
意境
处 添
加
标
轻烟袅袅、天题气初凉
和菊花吐蕊的清新寂
静的意境
愁情
表达的只是离别
此 处 添 加 标 题
酒
风
大雁
黄花
梧桐
雨
意象 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
抒情意象
特点 寡淡 劲急 南飞 憔悴 凄凄 绵密
作用
此
处 象征浓重的愁情
添 加
标题用清冷的秋风渲染愁情
象征离愁、怀乡之思、物是 人非之痛
象征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 飘零的晚境
象征悲凉孤寂
象征愁思绵密
抒情手法
将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升到最高潮。
文章主旨
这首词从早晨写到黄昏,通过描此处写秋日清晨的咋暖还寒 添 加
和秋日黄昏的丝丝细雨,天上的标题大雁、地上的的黄花等 景物,再现了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 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 之思。
第贰章
通晓愁意
疏通愁意
此
悲愁哀伤的处添样子 加 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题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抵挡
忽暖忽冷,形容 气候变换无常
调养、休息
疏通愁意
菊花
枯萎殆尽
此 处 添
《醉花阴加标》 题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比较探究
词名
意象
酒、黄花、秋 《醉花阴》 风、薄雾、浓
云、瑞脑
此
意境
处 添
加
标
轻烟袅袅、天题气初凉
和菊花吐蕊的清新寂
静的意境
愁情
表达的只是离别
此 处 添 加 标 题
酒
风
大雁
黄花
梧桐
雨
意象 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
抒情意象
特点 寡淡 劲急 南飞 憔悴 凄凄 绵密
作用
此
处 象征浓重的愁情
添 加
标题用清冷的秋风渲染愁情
象征离愁、怀乡之思、物是 人非之痛
象征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 飘零的晚境
象征悲凉孤寂
象征愁思绵密
抒情手法
将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升到最高潮。
文章主旨
这首词从早晨写到黄昏,通过描此处写秋日清晨的咋暖还寒 添 加
和秋日黄昏的丝丝细雨,天上的标题大雁、地上的的黄花等 景物,再现了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 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 之思。
《声声慢》ppt课件19张

--曹操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酒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结论:酒是“愁”的象 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课文小结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 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 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 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 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 价李清照:
作品有《李易安集》 《易安居士文集》《易安 词》,已散佚。后人辑有 《漱玉集》《漱玉词》。今 有《李清照集》辑本。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 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意象在诗歌中的常用义:
酒:是“愁”的象征。 风:是抒写萧瑟冷凄之感。 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昨夜凉风又飒然,萤飘叶坠卧床前。 —白居易《凉风叹》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酒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结论:酒是“愁”的象 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课文小结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 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 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 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 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 价李清照:
作品有《李易安集》 《易安居士文集》《易安 词》,已散佚。后人辑有 《漱玉集》《漱玉词》。今 有《李清照集》辑本。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 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意象在诗歌中的常用义:
酒:是“愁”的象征。 风:是抒写萧瑟冷凄之感。 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昨夜凉风又飒然,萤飘叶坠卧床前。 —白居易《凉风叹》
《声声慢》ppt课件20张

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张孝祥 、陈亮。
声
声慢
李 清
照
学习目标
1. 抓意象,赏意境,品词情; 2.掌握叠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品味词人情感,感受词作婉约风格。
•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 (今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 词人。 她对诗词、散文、书法、绘 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 就为最高。后人辑有《漱玉词》。
(4)
,豪放派多了几分豪气,高逸旷达的精神;婉约派则是委婉而
又细密,萦绕回环,细腻绵密。
谢谢 观赏
答案 ①《醉花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惆怅,《声声慢》则抒发的是国破、家 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②这两首词除了都选取了酒、黄花、风、黄昏四个意象之外,《醉花阴》还选取了 瑞脑、重阳两个意象,《声声慢》还选取了雁、梧桐、雨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是能 够烘托愁绪的典型意象。
(2)这两首词的意境有何不同?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何不同?
比较异同,拓展阅读 1.对比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和《醉花阴》,思考后面的问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 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 这首词作于词人婚后不久,丈夫外出游学之时。
(1)这两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选取的意象有何不同?
1.富有韵律,增加音乐美
2.增强情感,起强调作用
二 赏析意象,品味词情
2、本词用了哪些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愁情?有何内涵?
淡酒
秋风 过雁
愁
黄花
梧桐
细雨
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赏析意象,品味词情
意象 淡酒 秋风 秋雁 黄花
内涵、作用
声
声慢
李 清
照
学习目标
1. 抓意象,赏意境,品词情; 2.掌握叠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品味词人情感,感受词作婉约风格。
•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 (今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 词人。 她对诗词、散文、书法、绘 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 就为最高。后人辑有《漱玉词》。
(4)
,豪放派多了几分豪气,高逸旷达的精神;婉约派则是委婉而
又细密,萦绕回环,细腻绵密。
谢谢 观赏
答案 ①《醉花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惆怅,《声声慢》则抒发的是国破、家 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②这两首词除了都选取了酒、黄花、风、黄昏四个意象之外,《醉花阴》还选取了 瑞脑、重阳两个意象,《声声慢》还选取了雁、梧桐、雨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是能 够烘托愁绪的典型意象。
(2)这两首词的意境有何不同?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何不同?
比较异同,拓展阅读 1.对比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和《醉花阴》,思考后面的问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 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 这首词作于词人婚后不久,丈夫外出游学之时。
(1)这两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选取的意象有何不同?
1.富有韵律,增加音乐美
2.增强情感,起强调作用
二 赏析意象,品味词情
2、本词用了哪些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愁情?有何内涵?
淡酒
秋风 过雁
愁
黄花
梧桐
细雨
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赏析意象,品味词情
意象 淡酒 秋风 秋雁 黄花
内涵、作用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6张

2.使情感抒发丰富化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丰富地抒发了词人那种复杂的情感。
3.使语言表达韵律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 野之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让语言更 加富有韵律。
怎么写愁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该如何理解?
——表面埋怨天气冷暖不定,令人身体不适,实际上说生活的变故际遇 令人沉沉浮浮,忧喜不定。想想夫唱妇随、共赏拓片的欢乐时光犹在眼前,
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
年。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 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经奉化、上宁海至三门,入章安,至黄岩,具舟入海,奔温州。自台州、明州回越州, 次年赴杭。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声声慢
(写于1151年左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 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动 作 收藏、故园)
冷冷清清
环境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
感 受 命运凄惨,
沉痛凄厉
1、音韵上:叠词加强音乐美,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2、内容上:加深意境,奠定哀婉、凄凉、悲凉的氛围 3、情感上:增强感情,加强语气,表现愁苦的心情
四、阅读探究——“怎样入愁”
《声声慢》 ppt课件18张

——柳永《雨霖铃》(离愁)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15
问: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 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 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 “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 凄凉惨淡。
16
5、总结归纳
❖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 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词句来品读 ❖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能力目标: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情感目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 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美的熏陶。
4
一、说教材
3、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分析抒情语句来理解 作者的情感。 (2)通过分析重要意象来领悟 作者的情感。
难点:挖掘词中主要意象的丰富而又复 杂的内涵。
5
二、说学情
17
五、说课综述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 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发 散思维能力、运用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并且能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 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8
李清照是北宋最著名的女词人,是婉约词派 的代表,在中国词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声声 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有着很高的 文学欣赏价值。
3
一、说教材
2、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前后期作品的不 同特点。
(2)抓抒情语句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3)抓主要意象来分析作者的情感。
12
巧用叠词,写出女词人当时孤单凄凉无助的心境。
寻寻觅觅
国破、家败、人亡, 特定环境
孤苦空虚,欲寻寄托、 中的特定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15
问: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 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 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 “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 凄凉惨淡。
16
5、总结归纳
❖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 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词句来品读 ❖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能力目标: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情感目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 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美的熏陶。
4
一、说教材
3、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分析抒情语句来理解 作者的情感。 (2)通过分析重要意象来领悟 作者的情感。
难点:挖掘词中主要意象的丰富而又复 杂的内涵。
5
二、说学情
17
五、说课综述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 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发 散思维能力、运用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并且能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 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8
李清照是北宋最著名的女词人,是婉约词派 的代表,在中国词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声声 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有着很高的 文学欣赏价值。
3
一、说教材
2、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前后期作品的不 同特点。
(2)抓抒情语句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3)抓主要意象来分析作者的情感。
12
巧用叠词,写出女词人当时孤单凄凉无助的心境。
寻寻觅觅
国破、家败、人亡, 特定环境
孤苦空虚,欲寻寄托、 中的特定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1张

(男女殉情而死后)两家求 合葬,合葬华山旁。东西植 松柏,左右种梧桐。
离情别绪 孤独忧愁 愁思纷乱
忠贞爱情
赏析诗歌
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诗歌鉴赏方法:通过把握意象内涵来把 握诗歌情感
寻寻觅觅
动作
若有所失
环境
冷冷清清
冷清凄凉
感情
凄凄惨惨戚戚
郁郁寡欢 惨然不乐
• 1.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 2.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梁衡评价: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 ,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天气无常,心绪难平
声声慢
酒、风、雁、黄花、 窗儿、梧桐细雨
《 寄一锦书剪寻来梅寻?》雁:觅字“觅回云,时中冷,谁 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月时满西候楼,。最” 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索然无味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惶然无助
声凄厉,象征哀思;传书信,思念亡夫;北人南渡,漂泊异乡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窗儿 梧桐细雨
间接抒情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
意境?
凄婉
愁苦
哀怨
赏析诗歌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
知人论世析愁情:
痛 家人离散
悲 夫死无子
伤 半壁江山
恨 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隅
苦 形影相吊
愁 漫漫余生
离情别绪 孤独忧愁 愁思纷乱
忠贞爱情
赏析诗歌
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诗歌鉴赏方法:通过把握意象内涵来把 握诗歌情感
寻寻觅觅
动作
若有所失
环境
冷冷清清
冷清凄凉
感情
凄凄惨惨戚戚
郁郁寡欢 惨然不乐
• 1.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 2.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梁衡评价: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 ,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天气无常,心绪难平
声声慢
酒、风、雁、黄花、 窗儿、梧桐细雨
《 寄一锦书剪寻来梅寻?》雁:觅字“觅回云,时中冷,谁 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月时满西候楼,。最” 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索然无味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惶然无助
声凄厉,象征哀思;传书信,思念亡夫;北人南渡,漂泊异乡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窗儿 梧桐细雨
间接抒情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
意境?
凄婉
愁苦
哀怨
赏析诗歌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
知人论世析愁情:
痛 家人离散
悲 夫死无子
伤 半壁江山
恨 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隅
苦 形影相吊
愁 漫漫余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思考: 1.寻觅什么? 2.寻觅的结果如何?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对比: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 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州催发。 ——柳永《雨霖铃》 思考: 《声声慢》的开头与《雨霖铃》有什么不 同?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思考:
1.气候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最难将息”?
雁
思考:
1.雁一般与什么相关?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古典诗词经典意象:雁用于传递书信, 所以是书信的代表 2.为什么说雁是“旧时相识”?
黄花
思考: 1.黄花是什么? 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 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2.这里的黄花有什么特点?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 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 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 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 残酒。试问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却道海 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 绿肥红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 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 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 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 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号易安居士。出身名门,十 八岁嫁赵明诚,家庭富裕生 活美满。靖康之变后,北宋 南迁,丈夫赵明诚病逝,国 破家亡,李清照颠沛流离于 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凄苦 中度过了晚年。
梧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 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与悲凉、孤寂、凄苦相关。
叠词
作用:拟声、状物、描摹神态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2.形象准确性。 3.与表达情感相符合。 ……
四、拓展阅读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 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 棠依旧”。“知否?知否? 想一想: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中也提到了“愁”,
如《一剪梅》的“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这种“愁”与李清照后期词作 中的“愁”有什么不同? 提示:结合李清照的个人经历思考
孤独度日
雨打梧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品读语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张端义《贵耳集》: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 有一下十四叠字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李易安词:“寻 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上十四叠 字,则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你认为这句话好在哪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思考:
1.为什么要喝酒,酒的作用是什么?
2.这里酒的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用“淡”而不用“浓”?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 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 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内心是何 等的愁苦。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思考: 1.“独自怎生得黑”什么意思? 2.这句中词人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独自”——孤独 3.从“怎生得黑”看出词人渴望什么? 4.词人希望尽快入夜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目标
思考:
1.这首词表达了作 者什么样的情感?
2.作者怎么样表达 感情的?
一、整体感知
思考:
1.这首词表达了什 么样的情感?
2.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赏析品读
思考: 1.这首词的愁是浓 还是淡?
2. 作者是怎样表达 这种浓愁的?
小结
追忆寻觅 节气难调 黄花憔悴 失望而回 酒淡风急 凄惨悲凉 旧识雁归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思考: 1.这里描摹的是一幅怎么样的图画? 雨打梧桐
2.这里的雨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写“细雨”而不是“大雨”? 衬托词人环境的寂静、凄清
4.“点点滴滴”从什么角度描写“雨打 梧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思考: 作者的“愁”能用一个“愁”字概 括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