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地倾斜面变化特征研究
汶川80级地震前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观测到的-高校地质学报

高 校 地 质 学 报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2009 年 9 月,第 15 卷,第 3 期,358-364页September 2009,Vol. 15, No.3, p. 358-364汶川8.0级地震前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观测到的地形变异常现象收稿日期:2008-11-05;修回日期:2009-04-02基金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项目(ZDJ2009-20,ZDJ2008-23)资助作者简介:荆燕,女,1975年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数学地质模型、跨断层观测资料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E -mail: jeanyfeifei@摘要:地倾斜连续观测是地壳形变观测研究中重要内容。
汶川8.0级地震前,布设在四川德阳金河测点的新型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观测到了明显的地形变异常现象。
分析其观测结果可知,汶川8.0级地震前约半月时间内德阳金河测点的地倾斜运动速度较过去的平均运动水平提高了数十倍,且震前地表快速倾斜的方向在N25°W左右。
除此之外,德阳金河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测点还观测到较为完整的,对应于可以反映地表应力集中、释放过程的震前地表破裂过程。
上述现象为今后研究强震孕育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介绍与分析了布设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其它类型地倾斜仪在震前的观测结果。
事实证明,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在强震前的浅表过程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今后的地震前兆台网工作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地倾斜;震前地形变异常;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中图分类号:P31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93(2009)-03-0358-07荆 燕1,张鸿旭1,孙 毅2,李 宏1,范良龙1,熊玉珍1(1. 中国地震局 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2.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 成都 830011)Abnormal Change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before Wenchuan 8.0Earthquake Observed by BSQ Model Digital Tilt MeterJING Yan 1, ZHANG Hong -xu 1, SUN Yi 2, LI Hong 1, FAN Liang -long 1, XIONG Yu -zhen 1( 1. 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 CEA, Beijing 100085, China; 2.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830011, China )Abstract: Continuous ground tilt observation is important in crustal deformation studies. The new BSQ model digital vertical pendulum tilt meter installed at Jinhe observation station in De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caught abnormal ground deformation obviously before the Wenchuan 8.0 earthquake.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beginning from half a month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ground tilt rates at the Jinhe station became tens of times stronger compared to that of before, and the tilt direction was about NW 25°. Besides, the BSQ model tilt meter here also got relatively complete information about stress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 before and during the earthquake process. It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studying strong earthquake process. The article also introduced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from other kinds of tilt meters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stalled near the Longmenshan fault. This research proved that the BSQ model digital tilt meter can get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formation of ground surface, and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Key words: Wenchuan 8.0 earthquakes; tilt activity observation; abnormal change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BSQ model digital vertical pendulum tilt meter359荆燕等:汶川8.0级地震前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观测到的地形变异常现象3 期1 引言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举世震惊的Ms8.0级地震。
汶川8级地震前后陕西地形变异常特征分析

汶川8级地震前后陕西地形变异常特征分析邢西淳;毛娟;邵辉成【摘要】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deformation in Guanzhong area and the ground tilt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rtical deformation appeared periodic, tendency turning and acceleration variation in Nandatong, Dayuan, Jianyukou, Qinghekou, Kouzhen; the tidal factor y of ground tilt appeared anomalous variation about three months before Wenchuan Ms 8.0 earthquake.%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前后的关中垂直形变及陕西地区地倾斜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震前,跨断层垂直形变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南大同、大塬、涧峪口、清河口、口镇等场地的垂直形变出现了明显的趋势转折、加速变化。
汉中、宝鸡、乾县、西安台的地倾斜潮汐因子γ存在3个月左右异常变化。
【期刊名称】《高原地震》【年(卷),期】2011(023)004【总页数】7页(P17-23)【关键词】汶川地震;垂直形变;潮汐因子γ【作者】邢西淳;毛娟;邵辉成【作者单位】陕西省地震局泾阳地震台,陕西咸阳713704;陕西省地震局泾阳地震台,陕西咸阳713704;陕西省地震局,陕西西安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55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地震烈度最大、经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破坏性地震。
这次强烈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该断裂带位于四川省的西北部,是由一系列压性、压扭性断裂及褶皱组成的一条著名的逆冲断裂带[1],主要由3条断裂组成,自西北向东南分别为汶川—茂汶断裂(龙门山后山断裂)、映秀—北川断裂(龙门山中央断裂)、灌县—安县断裂(龙门山前山断裂)。
汶川8.0级地震峰值地震动特性研究

汶川8.0级地震峰值地震动特性研究乔震元;刘本玉;张远富【摘要】对汶川Ms8.0地震的加速度峰值进行统计和处理,得到加速度(PGA)与断层距的统计关系、等值线图以及地震三方向的三维加速度图.发现加速度峰值沿断层方向衰减较慢,沿其它方向衰减较快,断层距在100 km内衰减最快.大峰值的加速度基本位于断裂的两侧的狭长地带及沿断裂方向.用中国西部加速度衰减公式计算的加速度值与实际记录值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偏小并且衰减得快,可能与本次地震的断裂破裂机制和地质构造有关.%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d processing work for the peak acceleration data of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in 2008,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GA and distance from the fault,PGA isogram and the 3-D acceleration diagrams in three directions are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acceleration attenuated slowly along the seismogenic fault, but attenuated rapidly in other directions, and the fastest decay appeared in the region within 100 km from the fault.High values of the peak acceleration commonly recorded in a narrow belt on both sides of the parison of recorded values with values from the acceleration attenuation formula for west China shows that the latters are smaller and attenuate faster, it is consideredly related with the earthquake rupture mechanism and the tectonics.【期刊名称】《地震工程学报》【年(卷),期】2011(033)001【总页数】5页(P91-95)【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加速度峰值;衰减规律;加速度分布;断层距【作者】乔震元;刘本玉;张远富【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云南,昆明,650091;平凉市地震局,甘肃,平凉,7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14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d processing work for the peak acceleration data of Wenchuan MS8.0earthquake in 2008,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GA and distance from the fault,PGA isogram and the 3-D acceleration diagrams in three directions are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acceleration attenuated slowly along the seismogenic fault,but attenuated rapidly in other directions,and the fastest decay appeared in the region within 100km from the fault.High values of the peak acceleration commonly recorded in a narrow belt on both sides ofthe parison of recorded values with values from the acceleration attenuation formula for west China shows that the latters are smaller and attenuate faster,it is consideredly related with the earthquake rupture mechanism and the tectonics.Key words:Wenchuan MS8.0earthquake;Peak acceleration;Attenuation;Acceleration distribution;Distance from the fault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境内发生了MS8.0特大地震,全国各省市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以川陕甘三省震情最为严重。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研究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省中北部,呈现西南-东北走向,其断裂带西南起四川雅安,东北至四川青川县-陕西宁强县,经大邑县,都江堰,汶川,茂县,绵竹,北川,江油,平武,剑阁;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前该断裂带历史并无8级地震记录【有一个疑似8级地震记录,是1327年8月底至9月初四川雅安天全县附近发生强烈地震,那次地震震感最远传到湖北荆州,陕西汉中等地区,官方认为是在7级至8级之间。
】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有3条平行的断裂带组成,分别是龙门山后山断裂【汶川-茂县-平武-青川】,龙门山中央断裂【映秀-北川-关庄】,龙门山主山前边界断裂【都江堰-汉旺-安县】。
下图是龙门山断裂带该断裂带全长500多千米【个人通过谷歌测距测到了是538千米左右】。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实际上震中距离汶川县城接近70多千米,距离都江堰县城只有30多千米】发生8级地震【也有资料显示此次地震是一个连发的双震,汶川开始破裂发生了7.8级地震,随后当断裂带破裂到北川时北川再次发生破裂又发生了7.2级地震而两次地震相隔不到1分钟,这也就解释了为啥距离四川汶川地震震中100多千米外的北川比距离震中30多千米外的都江堰灾情更严重了。
】;地震属于逆冲-走滑行地震,地震属于巴颜喀拉山地块和扬子淮板块间的碰撞导致的。
此次地震将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北川这接近300多千米的断裂区域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累计的地壳挤压能量几乎全部释放了,不过要值得注意的是龙门山断裂带长度是达到500多千米呢,释放了300多千米应该还有接近200千米【地震局在汶川地震后勘探显示释放了320千米的断裂带的应力】;而至200多千米未释放能量的区域自2008年后也出现了活跃并且在2013年再次释放;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附近发生7级地震【USGS测定为6.6级】;此次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地震释放了35千米至40千米断裂带的几百年累积的能量。
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地震活动的显著特征

1 震 前 一 级 活 动 地 块 区 7级 强 震格 局
青 藏 活动 地块 区南 边界 和滇 缅活 动地 块 区西 边界 是板块 俯 冲带 。青 藏活 动地块 区南 边界也 是世 界上 最
活跃的喜马拉雅山前弧形逆断裂带 ,它与印度板块和阿拉伯板块之间的俯 冲边界带交汇形成兴都库什构造
转 换应 力触 角 部位 ( 称构 造结 ) 也 ,与印度板 块 和缅甸 小板块 之 间的俯 冲边 界 带交 汇形 成 中缅 交界 构 造 转
第 4期 ( 总第 1 1 ) 4期 21 0 1年 l 2月
四
K H u _ T Q A  ̄
川
地
震
一
No 4 .
R S A C I S H A EE K H N I U N C
De .2 1 c 01
汶 川 8 0级 特 大 地 震 前地 震 活 动 的显 著 特 征 .
薛 丁
( 内蒙古 自治 基地震局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0 1 ) 1 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了 M . 8 0特大地震 ( 本文震级均为 ) ,该地震是 中国大陆 内部活动
地块边界带 的特 大地震 ,它发生在青藏 、华南一级活动地 块区边界 交汇部位 的龙 门山断裂带 。本 文结合活 动地 块划分结果 阐述 了汶川 80级特大地震前 7级强震格 局 ,探讨 了该 特大地震前 可能 的动力学变 化过程 ;以中 国 . 大陆地 区为研究 对象 ,分析了不同震级地震的不 同时间尺度平 静与汶川 8 0级 特大地震 的关 系,不 同震级地 震 . 的不 同时间尺度平静 对中 国大陆强震成组或特大地震发生 具有前兆 意义 。 关键词 :汶 川 8 0级特大地震 ;一级活动地块 区;7级 强震格局 ;中国大陆 ;地震平静 . 中图分 类号 :P 1. 3 55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8 1 (0 1 4一o2 o 0 1— 15 2 1 )0 o 1一 4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李海兵王宗秀付小方侯立玮司家亮邱祝礼李宁吴富峣提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四川汶川)发生了Ms8.0级地震,震后野外考查表明5.12汶川地震发生在NE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的逆冲速率小于1mm/a,GPS观察结果表明其缩短速率小于3mm/a。
这次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多条同震逆冲地表破裂带,总体长约275km,宽约15 km,发震断裂机制主要为逆冲作用(由NW向SE逆冲)伴随右旋走滑。
地表主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一北川断裂发育,长约275km,笔者称为映秀一北川破裂带。
破裂带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
地表次级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前缘断裂安县一灌县断裂南段发育,长80km,笔者称为汉旺断裂带,破裂带基本为纯逆冲性质。
在这两条破裂带之间发育两条次一级的同震地表破裂带:一条长约20km呈NE走向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深溪沟破裂带,由于这条破裂带靠近主破裂带南段,并且与主破裂带变形特征一致,因此,笔者将深溪沟破裂带划归映秀一北川破裂带;另一条长约6km呈NW走向,由SW向NE逆冲并兼有左旋滑动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小鱼洞破裂带,它连接映秀一北川破裂带和汉旺破裂带,成为侧向断坡。
另外,在灌县一安县断裂东侧的四川盆地内,由都江堰的聚源到江油发育一条NE向的沙土液化带,它可能是四川盆地西部深部盲断裂活动的结果,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断裂具有强烈的逆冲作用并伴随较大的右旋走滑,断裂向四川盆地扩展。
在龙门山断裂上类似2008年5月12日 Ms 8.0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a。
关键词:地震地表破裂;地震断层;发震构造;龙门山1、前言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Ms8.0)(图1),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并诱发了强烈的山崩、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致使8万多人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广。
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后山断裂跨断层形变监测变化的再认识

响,来确定地区粘滞性系数和地壳弹性层厚度,是近年来国际地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对于该地震对远场震后形变影响的研究尚未多见。
远场震后形变数据可用来约束大区域的地幔粘滞性因子,但数据的信噪比决定了相关研究的成败。
东北亚大陆的GPS 观测站监测到2011年日本M W 9.0地震引起的信噪比较高的震后形变,为研究东北亚地区整体地幔粘滞性因子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鉴于此,本文利用中国东北、韩国及俄罗斯远东地区41个GPS 连续观测站的同震位移数据和粘弹性球体位错理论,对该地震的地震矩进行了修正。
并联合研究区域的近百个流动站观测数据得到了缺乏震前观测资料的GPS 测站准确的震前速度场,计算出各GPS 测站准确的震后位移。
在此基础上,提取与2011年日本M W 9.0地震断层走向垂直方向的12个GPS 测站的震后2.5—4.5年的水平位移,利用修正后的断层模型和粘弹性球体位错理论对观测数据进行拟合,确定了该区域的地幔粘滞性系数和有效弹性层厚度分别为1.0×1019 Pa•s 和30 km 。
研究表明,断层余滑和地幔粘滞性松弛效应在远场引起的地表位移在2.5年左右已大体相当。
震后2.5—4.5年中,余滑基本消失,粘滞性松弛造成的远场地表位移与GPS 观测的结果基本一致,这时由GPS 观测得到的地表位移变化基本都是由粘滞性松弛效应造成的。
此外,我们还给出了震后0—4.5年累积的断层余滑和粘滞性松弛效应所造成的地表位移,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积累,粘滞性松弛效应所造成的远场地表形变已远大于余滑造成的远场地表形变。
由此可知,2011年日本M W 9.0地震在远场引起的震后形变特征与近场不同,余滑所造成的地表位移很快就被粘滞性松弛效应所造成的地表位移超越,因此,在震后远场形变特征研究中,粘滞性松弛效应从一开始就不能忽略。
Ⅰ-154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后山断裂跨断层形变监测变化的再认识杜 方※ 吴 江(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中图分类号:P315.72+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8.028汶川8.0级地震后,我们收集分析了多位科研人员针对龙门山跨断层形变异常变化开展的多方研究,研究认识存在差异,分析认识上差异的原因主要还是没有将监测资料放入监测实际环境中去认识,而获得偏误认识;若将监测资料放入监测实际环境中去认识,才能获得符合实际的认识和合理的解释。
对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地形变类观测异常的研究

1 对 流 动 形 变 类 资 料 的分 析 结 果
四川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场地主要沿三大断裂带布设 ,即鲜水河断裂带 、安宁河断裂带、龙门山 断裂带。其中,流动垂直形变短水准观测场地 2 2个。流动水平形变短基线观测场地 9 ,沿鲜水河断裂 个 带 、安 宁河断 裂带 布设 ,龙 门山断裂 带没 有开展 此项 观测 。多数 场地 从 上世 纪 8 O年代 初 开 始 观 测 ,复 测
( .四川省地震局预报研究所 ,四川 1 成都
琴 ,孙
毅
雅安 650 ) 20 0
6 04 ; .四川省地震局测绘工程院 ,四川 10 1 2
摘要 :研究给 出四川地 区跨断层短水准 、短基线 和固定形变 台在汶川 80级 地震前 出现 的异 常现 象。四川地 区 .
跨断层流动垂直 、水平形变观测场地观测 ,在汶川 80级地震前 出现 中长期趋势异常的场地数为 6个 ,1 为长 . 个
期趋势异常 ,其余 5 个为 中期趋势异常 ,异常观测场地 比为 6/ 3 = .9 1 01。其 中,龙 门 山断裂 带所在 的川北 地
区有 4处跨断层流动短水准观测场地 ,排除影响 因素后未分析 得到异 常项 。蒲江一新津 断裂带 存在 1 中期 趋 项 势异常 。鲜水河断裂带流动短水准 、短基线在汶川 80级地震前出现中长期趋势异常的场地 比是 4/ 1 0 2 . 8= .2;
三 角形 符号是 出现异 常 的场 地或测 点 。
表 I 汶川 80级地震前 四川地区的观测异常 .
间 隔时 间 4月 。
定点连续地形变观测有半地下蠕变、倾斜 ( 摆、长条仪器 ) 、重力、应变 ( 洞体 、钻孔仪器) 观测 等。其中,半地下动态蠕变测点 6处 ,分布在鲜水河断裂带。 十五”观测项 目 建设 以前 ,四川地 区地倾 斜类观测有南山、仁和、马兰山、小庙、姑咱、松潘 、汶川 、茂县 、康定 、峨眉交大台 ,测项数 2 4个 。 “ 十五”期问四川地区新增成都、泸州、乡城 、盐源金河台,加上原来台站增加的测项 ,共 1 个。 8 根据中国震例分析和编辑原则 ,对给出观测资料的分析异常给出可信程度 , 见表 1中异常类别。本文 所 列异 常项 的经验性 异 常判定 的主要依 据是 ,对该 测点 长期观 测资 料质 量 的了解 ,观 测符合 规 范 ,长期 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6月 年
大 地 测 量 与 地 球 动 力 学
J RNAL O ODE Y AND GE YNAMI S OU F GE S OD C
Vo . Su p. 1 31 p
J r .0 u l 2 1 e 1
文 章编 号 :6 154 (0 ) u p 一0 60 1 7 —9 2 2 1 S p . 0 - 1 0 4
BEF ORE ENCHUAN s . W M 8 0 EARTHOUAKE
Z a gC u njn h n h a g ,S a uc e g u h oH ihn ,S i h n e adC e i un h C u w i n h nJ x a a
/ ) ini e m c tt n E r q aeA miirt no a x rv c, ina g 3 0 1 Qa l g Si i s i , at u k d ns ai S n i oi e X ay n 7 0 \ n s a o h t o f h P n 1 3
f l w s o t u ul lt ga dt i sa ut ntesuhat ieo eL n m nhnfut u s i . h a t a ni os fn n eQa h nf lo o tes s fh og e sa l sb i n T e u c n y ii h n a h d t a d g
W e c ua r a n a h es c fc sp e e td e i n l c e e aie a d ic r a i g o h e tc la d hoio tl n h n a e e rt e s imi o u r s ne vde ty a c lr tv n n c e sn ft e v ri a n rz n a
d f r ain c a a t rsisfo l t 0 o 2 0 eo m to h r ce tc r m a e2 05 t 0 6. i
Ke r : e c a 8. at u k y wo ds W n hu n Ms 0 e rhq a e;Lo g n ha a l o e; r sa it u f c n ln to n me s n fu tz n c u tl t ;s ra e ic i ain;s ra e a i l u f c z—
I) r ued tt o h x r n,i 6 E t a , ia 凡 i o c X n 7 0 2 ah k 孔 s i f n e 0 1 8 q A nr0 S P 0
)
Ab t a t T ed f m t ncaatr t hn e ft rs l订 ufc n L nmesa a l zn e r s r c h eo a o h rc i i c a gs0 ecut t r ei 0 g nh nf t o eb t e r i e sc h at s a u o
变变化上呈现 由龙 门山断裂带两侧 向中央挤压 特征 ; 垂直形变变化呈现龙 门山断裂带 西北 侧的后 山断裂持续抬 升 隆起 , 东南侧前 山断裂的雅安等 区域持续下沉特征 ; 震源附近的汶川区域地倾斜面从 2 0 0 5年下 半年 至 20 0 6年出现 了垂直 和水平形变显著加速增 大的趋 势。
W e e a 8. at q a Sd s use Th n l sss wst a eo e t e e rhq a n t e h rz ntld f r n hu n Ms 0 e rh u ke i ic s d. e a ay i ho h tb f r h a t u ke i h o io a e o ma to h n e t ts ra e t r p e r d t e c mp e i n lc a a trsisfo t et ie o c n r lp r o h a l in c a g i u fc he e a p a e h o r so a h r ce it r m h wo sd st e ta a t ft e fu t l c z n n n t e v ri a f r t n c a g ft e Ho s a a twh c So h o h s i e o h o g n h n o e a d i h etc ldeo ma i h n e o h u h n ful o i h i n t e n r we tsd fte L n me s a t
关 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地倾斜; 面倾角; 面方位角
中图分 类 号 :3 5 7 P 1.2 5 文献 标识 码 : A
RES EARCH oN SURFACE VARI ATI oN CH ARACTERI STI CS o F G RoUND LT N TI I Lo NGM ENSHAN FAULT Zo NE
汶川 80级地震前龙 门山断裂带地倾斜面变化特征研 究 .
张创 军 邵辉成 史春伟
7 0 6 10 8
陈嘉选
/
/ ) 西 省地 震 局 乾 陵地 震 台 , 阳 7 3 0  ̄ 1陕 成 1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 陕西省地震局 , 西安
摘 要 探讨汶川 80 . 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区域地倾斜面的形变特征 , 分析表明震前区域地倾斜面在水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