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会摇的玩具优质教案(3)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7会摇的玩具∣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7会摇的玩具∣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7 会摇的玩具∣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动手能力,通过制作会摇的玩具,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观。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制作会摇的玩具。

学生需要了解会摇的玩具的制作原理,学会运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设计,制作出独特的会摇的玩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会摇的玩具的制作原理,能够独立完成制作过程。

难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将创意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制作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会摇的玩具。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示范用的会摇的玩具,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等),绘画材料(如彩纸、水彩笔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会摇的玩具,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会摇的玩具的制作原理,并示范制作过程。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开始制作自己的会摇的玩具。

4. 辅导: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制作后,进行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会摇的玩具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作业设计学生需要根据本节课所学,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会摇的玩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制作出满意的作品。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理解原理到动手实践的整个学习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2. 讲解教师需要详细讲解会摇的玩具的制作原理,包括重心、杠杆、摩擦力等基本物理概念。

一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17课 会摇的玩具-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17课 会摇的玩具-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17课会摇的玩具-人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的第17课,《会摇的玩具》。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认知摇动动作的美感,利用简单的造型和渐变填色表现玩具的样子,表达玩具的“乐”,在创作中发扬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到玩具摇动的美感;2.能够通过绘画表现出玩具的形态和特征;3.能够在创作中发扬创造精神。

三、教学重点1.呈现玩具的摇动状态;2.表现玩具的形态和特征。

四、教学难点1.如何表现玩具的摇动状态;2.如何表现玩具的形态和特征。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观察学习通过展示真实的玩具或图片,让学生认识玩具的形态和摇动的美感。

2. 学习造型利用简单的几何形状画出玩具的轮廓,注意细节和比例。

3. 学习填色利用渐变填色技巧,让玩具显得更加立体和鲜明。

4. 填充背景和表达感情在画出玩具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填充背景。

并且在创作过程中,让学生表现自己对玩具的“乐”。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法1. 如何表现玩具的摇动状态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真实的玩具或图片,感受和领悟玩具的摇动美感。

其次,在绘画过程中,可以使用画龙点睛的方法,画出一些虚线或者弯曲的线条来表现玩具的摇动状态。

2. 如何表现玩具的形态和特征在学习造型的时候,可以从简单形状入手,例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等等。

让学生先画出玩具的轮廓,再逐渐加入玩具的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等等。

在学习填色方面,可以利用渐变填色技巧,让玩具显得更立体和鲜明。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表现玩具的特征和摇动状态,还发扬了创造精神。

从而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乐趣。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7课 会摇的玩具》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7课 会摇的玩具》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7课会摇的玩具》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会摇的玩具的基本特征和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会摇的玩具的特征:介绍会摇的玩具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功能等。

2. 制作方法:教授制作会摇的玩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独特的会摇的玩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会摇的玩具的基本特征和制作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独特的会摇的玩具。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会摇的玩具,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授:介绍会摇的玩具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会摇的玩具》2. 内容:会摇的玩具的特征、制作方法、创新设计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

2. 选做题:设计一个独特的会摇的玩具,并写一篇介绍。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会摇的玩具的基本特征和制作方法,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制作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会摇的玩具的基本特征和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独特的会摇的玩具。

详细补充和说明学生了解和掌握会摇的玩具的基本特征1. 动态性:会摇的玩具具有动态性,能够通过手动或其他动力源产生摇摆或旋转的动作,这种动态性是吸引儿童的重要因素。

2. 互动性:这类玩具往往需要儿童的参与,通过儿童的摇晃、推动等互动行为,玩具才能展现出其独特的玩法和乐趣。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案-会摇的玩具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案-会摇的玩具

《會搖的玩具》參考教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勇於標新立異,大膽想像與積極思考。

2.啟發學生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創造,體驗創造的樂趣。

3.培養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能夠標新立異,大膽、積極地思考。

2.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創造。

課前準備:
1.師準備各種工具和廢舊材料,如彈簧、抽空的蛋殼、乒乓球、紙杯、圖畫紙、廢舊報紙、紙筒、吸管、顏料、剪刀、膠水等。

2.圖畫紙、廢舊畫報、顏料、剪刀、膠水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學期我們一起學過了“會動的小紙人”這節課。

同學們還記得會動的小紙人是那一部分會動啊!是紙彈簧會動(複習紙彈簧製作方法)。

二、新授
今天我們又要來為自己設計一個有趣的玩具了,師出示玩具請同學們觀察它出現了什麼變化?這個玩具它會“搖”。

它是怎樣搖起來的,為什麼會搖呢?
欣賞書中圖例,看同學們製作了各種各樣的玩具。

你最喜歡哪一個?請你自學,看
看這些玩具你都會做嗎?
書上根據各種形狀製作了很多有趣的玩具形象,你想為自己設計一個怎樣的會搖的玩具,用什麼材料來製作。

1.用雞蛋殼來做同學們,不倒翁,小動物……
2.用彩色紙剪貼和畫
3.用廢舊易開罐,紙卷,吸管……
三、佈置作業
動手來製作一個會搖的玩具
四、學生製作、教師巡迴輔導
五、評一評、議一議
自評、互評,比一比誰的玩具做的會搖、造型新奇,給予鼓勵。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7课 会摇的玩具》 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7课 会摇的玩具》  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7课会摇的玩具》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和创作会摇的玩具。

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学习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会摇的玩具。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类型的会摇玩具,学习制作方法和步骤,以及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摇玩具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制作会摇玩具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在创意设计过程中的创新和想象力的发挥。

教具学具准备1. 准备一些会摇的玩具样品,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 准备制作会摇玩具所需的材料,如纸板、彩纸、胶水、剪刀等。

3. 准备一些创意设计所需的绘画工具,如彩笔、蜡笔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些会摇的玩具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其特点和制作方法。

2. 讲解:向学生讲解制作会摇玩具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创意设计的重要性。

3. 动手操作:学生根据讲解和样品,进行制作会摇玩具的实践操作。

4. 创意设计: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意设计。

5. 分享展示:学生完成制作后,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互相学习和交流。

板书设计1. 《第17课会摇的玩具》2. 内容:- 会摇玩具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制作会摇玩具的步骤- 创意设计的重要性- 学生作品展示和分享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并发挥创意进行装饰和设计。

2. 学生将制作的会摇玩具带到学校,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和分享,提高了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创意设计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和想象力得到了发挥。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制作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会摇的玩具》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会摇的玩具》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会摇的玩具》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动手制作,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制作会摇玩具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会摇的玩具,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会摇的玩具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会摇的玩具的定义,让学生对会摇的玩具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 制作会摇的玩具的方法:教授学生制作会摇的玩具的基本方法,包括材料的准备、工具的使用、制作步骤等。

3. 会摇的玩具的种类:向学生介绍各种会摇的玩具,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制作会摇的玩具的基本方法,包括材料的准备、工具的使用、制作步骤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制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会摇的玩具。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示范用的会摇的玩具、制作会摇的玩具所需的材料(如纸、塑料瓶、木棍等)和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2. 学具:制作会摇的玩具所需的材料(如纸、塑料瓶、木棍等)和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各种会摇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会摇的玩具的概念、制作方法,并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制作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的方法,动手制作会摇的玩具。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会摇的玩具,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和优化自己的作品。

板书设计1. 课题:《会摇的玩具》2. 重点内容:会摇的玩具的概念、制作方法、步骤等。

作业设计1. 课后制作:让学生回家后,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

2. 心得分享:让学生写下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下次课进行分享。

一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会摇的玩具-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会摇的玩具-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会摇的玩具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制作会摇的玩具,学生将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发挥想象力,利用简单的材料进行创作。

同时,学生将掌握基本的造型技巧,培养色彩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 玩具的历史与文化2. 玩具的设计与制作3. 会摇的玩具的特点与制作方法4. 玩具的安全与环保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会摇的玩具的制作方法2. 玩具的安全与环保难点:1. 玩具的设计与创意2. 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实物玩具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废旧物品(如塑料瓶、纸盒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玩具,引导学生关注玩具的来源、发展及文化内涵。

2. 讲解:介绍会摇的玩具的特点,讲解制作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会摇的玩具,展示制作过程和技巧。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每组根据设计图纸,利用废旧物品和彩纸等材料制作会摇的玩具。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会摇的玩具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见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要求造型独特、色彩鲜艳、能摇动。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制作的玩具的短文,包括玩具的名称、制作过程、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会摇的玩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物玩具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玩具的来源、发展及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细节处理,提高作品的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玩具的设计与制作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环保性。

美术人教一年级下册(2012年新编)《会摇的玩具》教案3

美术人教一年级下册(2012年新编)《会摇的玩具》教案3

《会摇的玩具》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会摇玩具的特点。

技能目标: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培养学生折、剪、贴、画等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敢想敢说,培养学生大胆创造意识。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造型设计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合理巧用不同材料制作会摇的玩具。

教学难点:了解玩具会摇的特点和造型设计。

教学准备:学生:彩色卡纸、蛋壳、弹簧、剪刀、双面胶、即时贴教师:各种会摇的玩具课件、纸制玩具等教学过程:(一)谈话欣赏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习制作过了什么样的玩具呢?(生答:略)那么,会滚的玩具是靠什么方法使它能够滚动起来的呢?(生答:略)不错,会滚的玩具是利用圆形或圆柱体的物品使它能够滚动起来。

你们看,会滚的小猪就是靠外形是个圆形的滚环才使它能够滚动起来,多有趣呀。

(师演示课件滚动玩具----小猪),让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玩具,(师课件演示不倒翁玩具)它与会滚的小猪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答:略),对了,一个会滚,一个会摇,那么,你想知道会摇的玩具是靠什么办法使它能够产生摇摆的呢?它又可以选用哪些材料进行制作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共同探究学习,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

好吗?(课件出示课题:会摇的玩具)(二)探索研究1、说一说: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所见所玩会摇玩具的种类和特征。

(师指生回答)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会摇玩具的种类和特点,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并布置了几道作业题,大家完成了没有?(生答:略)很好,现在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作业题)(1)你在哪里见过或玩过哪些会摇的玩具?(2)会摇的玩具是怎样摇摆起来的?(3)“不倒翁”为什么会摇而不倒?你们知道吗?(指生回答,师课件演示“不倒翁”摇而不倒的过程,)2、做一做:出示纸制“会摇的鱼儿”,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生选材制作玩具会摇动的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摇地玩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地乐趣
3.培养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地能力。

教学重点:
1.是否标新立异,大胆、积极地思考
2.是否利用不同地材料进行创造。

课前准备:
1.师准备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如弹簧、抽空
地蛋壳、乒乓球、纸杯、图画纸、废旧报纸、纸筒、吸管、颜料、剪刀、胶水等。

2.图画纸、废旧画报、颜料、剪刀、胶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一起学过了“会动地小纸人”这节课。

同学们还记得会动地小纸人是那一部分会动啊!是纸弹簧会动(复习纸弹簧制作方法)
二、新授
今天我们又要来为自己设计一个有趣地玩具了,师出示玩具请同学们观察它出现了什么变化?
这个玩具它会“摇”。

它是怎样摇起来地,为什么会摇呢?
欣赏书中图例,看同学们制作了各种各样地玩具。

你最喜欢哪一个?请你自学,看看这些玩具你都会做吗?
书上根据各种形状制作了很多有趣地玩具形象,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个怎样地会摇地玩具,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1.用鸡蛋壳来做同学们,不倒翁,小动物……
2.用彩色纸剪贴和画
3.用废旧易拉罐,纸卷,吸管……
三、布置作业
动手来制作一个会摇地玩具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评一评、议一议
自评、互评,比一比谁地玩具做地会摇、造型新奇,给予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