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物理力学原子知识点总结力的分类

合集下载

力的概念知识归纳,高考物理必知!

力的概念知识归纳,高考物理必知!

力的概念知识归纳,高考物理必知!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以下是关于力的概念知识归纳:
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力的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3.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4.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常见的有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等。

5.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6.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7.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8.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9.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物理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力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是导致物体运动和形变的原因。

在物理力学中,力的定义是:如果一个物体由于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而发生运动的趋势,那么我们就说第一个物体受到了第二个物体的作用力。

力的大小用标量表示,通常用符号F表示,国际单位为牛顿(N)。

二、力的分类力可以根据其作用形式和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接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直接接触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弹力、摩擦力等。

2. 地面反力:当物体受重力作用时,地面对物体产生的支撑力。

3. 引力:是由于万有引力定律产生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行星之间的引力等。

4. 弹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时,由于弹簧或弹性杆件的弹性产生的力。

三、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可以根据力的方向和大小对力进行合成。

力的合成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1. 三角形法则:用于将两个力进行合成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选取一个力为一边的三角形;(2)用另一个力为第二边,在三角形顶点处作出相应的两条边;(3)连接两个边,连接线的方向和长度即为合成后的力。

2. 平行四边形法则:用于将两个力进行合成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以两个力为两边构建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的方向和长度即为合成后的力。

四、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分力的过程,分解后的分力沿非原力的作用线,可以有效地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

1. 等效系统的分解: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将其等效化,即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

2. 力的水平分解:即将一个斜向作用的力分解为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力。

3. 力的竖直分解:即将一个斜向作用的力分解为其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分力。

五、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者相对静止时发生的相互作用力。

在物理力学中,摩擦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力,常常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力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的概念力是一种基本的物理量,它通常用来描述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牛顿力学中,力被定义为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方向由作用力的方向决定,力的大小是衡量作用力强弱的物理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N),1牛顿定义为让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加速度1米/秒²所需要的力。

二、力的分类1. 质点的受力质点是具有质量但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的物体,质点所受的外力一般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其他力。

其中,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是一种与物体质量成正比的力。

弹力是弹簧或其他弹性体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变形程度成正比。

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力,它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性质和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状态有关。

2. 刚体的受力刚体是指其内部各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在运动或静止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体,刚体所受的外力一般分为受力和力矩。

受力是外力对刚体各点施加的作用力,力矩是外力对刚体各点产生的力的矩,它描述了外力对刚体产生转动的趋势。

受力和力矩是刚体平衡的两个重要条件,它们决定了刚体的平衡状态和运动规律。

3. 流体的受力流体是能够自由流动的物质,它所受的外力一般分为压力和浮力。

压力是介质对物体表面施加的作用力,它的大小与介质与物体接触面积和介质的密度有关。

浮力是流体对浸没物体产生的向上作用力,它的大小与浸没物体的体积和流体的密度有关。

压力和浮力是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它们对于理解流体运动和物体在流体中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三、力的作用1.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一般包括使物体产生运动、改变物体的形状、变化物体的内能和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等。

力是物体产生运动或做功的原因,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外形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内部能量状态。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合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合力分解为若干个分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和分解是研究力的重要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相互作用力的复杂变化规律和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分类与特点

力的分类与特点

力的分类与特点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根据其性质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力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对力的分类及其特点进行探讨。

一、接触力接触力是指物体直接接触时产生的力。

例如,当我们用手抓住一本书,书本对手产生的力就是接触力。

接触力有以下特点:1. 作用于接触点:接触力的作用点总是在物体接触的那个点上,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始终集中在接触点处。

2.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接触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接触面,与接触面呈90度夹角。

3. 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接触力的大小就越大;接触面积越小,接触力的大小就越小。

二、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或其他天体的引力而产生的力。

它是一种质点间的作用力,始终指向天体的中心。

重力具有以下特点:1. 作用于物体的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处,重心是物体质量分布均匀的情况下的一个标志性点。

2. 方向始终指向天体的中心: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地球的中心,因此在同一天体表面上物体的重力方向是相同的。

3. 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重力就越大;质量越小,重力就越小。

三、弹力弹力是由于物体的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它的方向总是指向物体的平衡位置。

弹力的特点如下:1. 作用于物体的伸缩方向: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伸缩方向上,也就是离开平衡位置的方向。

2. 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无论物体是被拉伸还是被压缩,弹力的方向都指向物体的平衡位置,试图使物体恢复到平衡状态。

3. 大小与弹性系数和形变量有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系数(衡量物体回复原状的能力)和形变量(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有关。

四、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它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特点如下:1. 作用于接触面上的点:摩擦力作用于物体接触面上的点上,使物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或阻止相对运动。

2.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试图阻碍或减慢物体的运动。

力知识点总结大全

力知识点总结大全

力知识点总结大全I. 力的概念和分类1. 力的定义在物理学中,力被定义为施加在物体上的一种作用,它能使物体的形态、速度和/或方向发生改变。

力有大小和方向,并且是矢量量。

2. 力的分类(1) 接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直接接触发生的力,包括摩擦力、弹簧力、支持力等;(2) 地面反作用力: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时,地面对物体的反作用力;(3) 引力:是物体之间由于引力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如万有引力。

II. 牛顿力学1. 牛顿三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受力为零,则物体会保持原来的状态;(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时,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2.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表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引力方向相反。

3. 动量和动量定理(1) 动量:物体运动的特性,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是矢量量;(2)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外力产生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4. 动能和动能定理(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2) 动能定理: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率。

III. 力学系统的运动1. 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2)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或方向发生改变。

2. 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2) 抛体运动。

IV. 力学系统的运动规律1. 静力学(1) 平衡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2) 静力平衡条件:物体受到的力矩为零。

2. 运动规律(1) 作用量的最小原理;(2) 万有引力机制;(3) 质点和刚体的平衡条件;(4) 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V. 力学系统的能量1. 势能和势能定理(1)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2) 势能定理:物体从位置一变到位置二时,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势能的变化量。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力是促使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它是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通常用矢量表示。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作为单位来衡量。

1.2 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方式,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场力两种。

接触力是指物体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例如摩擦力和支持力;场力是指物体间通过场的作用产生的力,例如引力和电场力。

1.3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

第一定律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第二定律称为运动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任何一次力的作用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

1.4 弹力弹力是一种由于物体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弹力是弹簧、橡皮筋等弹性物体产生的力,它在生活和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运动与重力2.1 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位置是运动物体的空间坐标,速度是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2 运动的规律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根据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根据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根据第三定律,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将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2.3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它是一种场力。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成反比。

在地球上,重力的大小约为9.8N/kg,它引起了物体的重量和物体跌落的速度。

2.4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自由下落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与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向下。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一维运动的公式来描述。

2.5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物体受到恒定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将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力的分类及特点

力的分类及特点

力的分类及特点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等。

在物理学中,力有很多种分类,每一种力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力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按性质分类接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

常见的接触力有弹力、摩擦力和粘附力等。

(1)弹力:当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时,物体想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常见的弹力有拉伸弹力和压缩弹力。

(2)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其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和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3)粘附力:物体表面与另一物体表面接触时,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两个物体粘在一起的力叫做粘附力。

粘附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性质和接触面积有关。

2.非接触力非接触力是指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的力。

常见的非接触力有重力、电磁力和引力等。

(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距离有关。

(2)电磁力:电磁力是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电磁力有库仑力和磁力两种,库仑力是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磁力是电流或磁体之间的作用力。

(3)引力:引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的质量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引力越大。

二、按效果分类1.按效果力可以分为保守力和非保守力。

(1)保守力:保守力是指在力作用的过程中,物体的能量(动能和势能)不会发生损失的力。

例如重力、电磁力和弹性力等都是保守力。

(2)非保守力:非保守力是指在力作用的过程中,物体的能量可能会发生损失的力。

例如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都是非保守力。

2.按效果力还可以分为内力和外力。

(1)内力:内力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例如弹簧内部的弹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都是内力。

力的分类及其作用: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力的分类及其作用: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力的分类及其作用: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2023年了,初中的物理力学知识已经成为了人们基础的常识。

在物理学中,力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引起它产生加速度的物理量,而力的分类也是我们学习物理学时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力的分类及其作用,以帮助广大初中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学的知识。

一、力的分类1. 接触力接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而产生的作用力,例如手推物体,物体推回手的力。

接触力的大小受物体表面摩擦系数和接触面积的影响。

2. 引力引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通过距离作用而产生的力,例如地球的重力。

引力的大小受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影响。

3. 弹力弹力是指物体被拉伸或压缩后恢复形状所产生的力,例如弹簧。

弹力的大小受物体弹性系数和变形量的影响。

4. 杠杆力杠杆力是指杠杆作用下所产生的力,例如杠杆支撑物体时产生的力。

杠杆力的大小受杠杆原理的支持影响。

5. 电磁力电磁力是指电荷之间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力,例如电流通过导线时所产生的力。

电磁力的大小受电荷和磁场的影响。

6. 摩擦力摩擦力是指物体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力,例如摩托车行驶时摩擦路面产生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受物体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

二、力的作用1. 使物体运动力的作用最主要的是使物体产生运动。

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力可以加速减速或改变物体的方向。

3. 保持物体静止有时候,力的作用也可以帮助我们维持物体的静止状态。

例如,施加作用力使桌子上的书保持不动。

4. 使物体形状改变某些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种力被称为导致物体形变的力。

例如弹力会导致物体的形状产生变化。

5. 产生热和光一些力的作用还可以产生热和光。

例如,电阻力会产生热,而摩擦力可以产生光,也可以产生热。

6. 产生声音某些力的作用还可以产生声音。

例如弹力会使物体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三、结语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力的分类及其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物理力学原子知识点总结(力的分类)2017物理力学原子知识点总结(力的分类)
力的分类
力分为三类:引力(重力)、接触力(弹力)、阻力(摩擦力)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特性
1引力:关键词:非接触、普遍性、吸引力、相互
性、作用效果的巨大差异性,引力与两物体质量有关,
随两物体间距离变化而变化。

典型的以重力为例研究:(1)非接触:
与接触力相区分,实际上是一种场力,以后学电场
和磁场时体会一下不同。

重力也可称重力场。

(2)普遍性:
任何两个可作为研究对象的物体(原话是质点或不考
虑转动的均匀球体,应该是一个具体的描述,以后均用
研究对象表示满足条件的情况),不论大小,都相互存在
一个引力,称为万有引力。

重力只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而
已,但地球可以作为研究对象吗?我们要注意,我们假
设地球(或严格说起主要作用的地心)是均匀分布的一个
小球,且我们每次都要强调,“不考虑地球自转”。


了这句话,概念就不严谨。

(3)吸引性:
两个物体总是相互吸引的,重力解释了地球上的物
体为什么不漂浮在空中的道理
(4)相互性:
引力是相互的,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说明人对地球
同样有引力。

(5)变化性:
两个研究对象A和B产生一个万有引力,而另外两个研究对象C和D产生另一个万有引力,它们是不同的,这与两对象质量构成有关;同样是A和B,随着吸引过程,距离发生变化,引力却逐渐变化,引出万有引力定律。

(6)作用效果的差异性:
一个人同时受到地球和另一个人的引力,地球吸引
效果明显,而另一个人的吸引效果几乎看不到。

用各国
家之间的外交做比喻,国家的实力(相当于质量)、国家的地理位置(相当于距离)决定了外交的紧密程度(引力),实力弱的国家一定去依附实力强的国家,造成不同的作
用效果。

探究一下,一个对象同时受多个引力,会怎么样?可参考多国外交平衡来研究。

2接触力(弹力)关键词:接触、相互性、传递性、弹力、变形、弹性极限。

以水平桌面B上静止的物体A
为例
(1)接触:
两物体必须接触,接触的方式可以是面面接触、线
面接触,也可以是点面、点线接触,总之要有接触。

如此例物体平平放在桌面上,属于面接触。

(2)相互性:
两物体既可为施力体,也可为受力体,由于需选用研究对象为受力体,此例应选A为受力体。

(3)传递性:
虽然接触力必须是两个接触的物体,但我们却可以研究任意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的力的作用效果,即在一个物体上施力,在不直接接触的另一个物体上的作用效果。

因为力具有传递性,它们可以通过中间媒介联系起来,事实上,所有的机械都利用了这一特性。

(4)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书上原定义)。

这个涵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必须产生形变,二是能恢复原状,三是一定是另一个物体的施力。

下面分别讲述
A一定是另一个物体的施力,因为力的定义已经说过,一个物体不能给自己施力。

B物体必须产生形变,两物体都可能发生形变,但我们只研究对受力体有影响的变形,我们分别研究,如果B产生变形,就可能直接对A产生弹力。

如果A变形,A可能先作为施力体对B施加一个弹力,根据牛顿第三定
律获得反作用力,得到向上的弹力。

为什么是可能,而不是一定呢?看下条。

C形变必须能够恢复原状或有恢复原状的趋势,也就是说,一旦造成这个形变的力撤销,形变就能完全恢复原状,不满足这一条,弹力不能存在。

以例说,物体A的质量不断加大,桌子的变形会越来越大,以致超过桌子的弹性限度,使桌子产生了永久变形甚至断裂。

此时显然没有弹力可言。

3阻力(摩擦力)虽然有其他阻力,但这里只讨论摩擦力)。

摩擦力的定义如下(简略化,原定义的第一句、第二句完全可以不要):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两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摩擦力。

关键词:两个物体、接触、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
(1)两个物体:
不用说了,任何一个力都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看力的定义。

(2)接触:
既然两物体接触,就可能同时存在弹力。

摩擦力一定总是沿着接触面的。

(3)阻碍:
自然是阻挡,目的是阻止相对运动,已经运动的,用动摩擦力设法使之停下来,没有动的,用静摩擦力让它动不了。

方向自然是与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相对运动:
是可见的,是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5)相对运动趋势:
不可见,状态不好判断。

有一个办法,假设接触面光滑(或称摩擦力为0)来判断物体是不是会在接触面上运动,如果会,就说明有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就和假设光滑时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而静摩擦力的方向就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弹力和摩擦力的共性和区别
首先,它们都是抗拒改变的力,弹力试图恢复原来的现状,摩擦力试图阻止相对运动,但它们采取的策略是不同的。

下面以军事为例,假设现有某部队共有10个团,现在受到外部强敌的侵入,摩擦力采取直接阻挡,寸步不让,对方出一个团兵力,我就出一个团兵力,出三个团我就出三个团,直到十个团的全部兵力耗尽,当敌人足够强时,抵抗失败,当敌人已经胜利后,就只有打打游击了。

因此动摩擦力小于静摩擦力。

而弹力则不同,遇到强敌,它是步步为营,某一团把守的地方让给敌人,同时将该处兵力进行集结,保存了力量。

一旦敌
方生变,即可反扑,一举恢复失地。

但如果一味退却,连根据地都没有了,也就谈不上反击了,这就是弹性极限。

其次,它们都是后发力,即必须先有变形或趋势才能有弹力,以及有相对运动及趋势才能有摩擦力。

再次,抗拒是相对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们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力。

如我们走路时,脚向后蹬,给摩擦力一个错觉,我要向后运动,摩擦力上当了,它给了我们向前走的动力。

同样,弹力也被我们应用在各种弹跳。

最后,一个特定的情况下,它们产生了联系,即滑动摩擦力=动摩擦系数x压力。

因此,弹力、摩擦力可以可以统称为接触力。

但力的方向一个是平行于接触面,一个是垂直于接触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