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酸镧纳米棒的水热合成、表征及光学性能
水热合成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方法

水热合成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方法一、引言磷酸钒锂作为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安全性。
随着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市场的快速扩张,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
水热合成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具有简单、环保和易控制等优势。
本文将探讨利用水热合成反应制备磷酸钒锂的方法及其优化。
二、水热合成方法概述水热合成,是指将物质放入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高温水中进行反应,通过水分子的热平衡和传质能力,来加快物质的传输和反应动力学。
水热合成反应制备磷酸钒锂的方法主要包括原料选择、反应条件控制和制备工艺优化等方面。
三、原料选择在水热合成反应中,原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以氧化钒、磷酸盐和锂盐作为反应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水热反应,生成磷酸钒锂。
不同原料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最终产物的结构和性能。
在水热合成反应中,合理选择原料是制备高性能磷酸钒锂的关键。
四、反应条件控制水热合成反应中的反应条件控制是制备高性能磷酸钒锂的关键。
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和添加剂等因素,都会对产物的形貌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够促进原料颗粒的溶解和再结晶,有利于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的控制。
合理添加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或模板剂,也能够在水热合成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五、制备工艺优化在实际制备过程中,针对磷酸钒锂的特性和应用需求,可以通过控制原料比例、调控反应条件和引入新的合成策略等手段进行工艺优化。
可以通过共沉淀、溶胶凝胶法等控制晶体尺寸和形貌;通过控制酸碱度、添加助剂等调控反应过程。
这些工艺优化手段,有助于提高磷酸钒锂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水热合成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方法,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结构可控的产物。
然而,目前磷酸钒锂在循环稳定性、比容量和成本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挑战。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更深入的材料设计和工艺优化,进一步提高磷酸钒锂的性能,并推动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
微波水热法制备钒酸铁粉体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微波水热法制备钒酸铁粉体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微波水热法制备钒酸铁粉体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钒酸铁(FeVO4)是一种具有优异光催化活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功能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去除和能源转换领域。
然而,传统的合成方法往往需要高温、长时间,且难以控制晶体形貌和尺寸。
近年来,微波水热合成方法因其快速、能耗低、晶型可控等优势逐渐被应用于制备钒酸铁粉体。
本研究旨在利用微波水热法制备钒酸铁粉体,并研究其光催化性能。
首先,准备了钒酸铁前驱体溶液,该溶液中含有适量的钒酸铵和铁盐。
然后,将前驱体溶液加入到适量的水中,并在微波辐射下进行水热反应。
通过调节反应温度、时间和前驱体比例等参数,可以控制钒酸铁粉体的形貌和尺寸。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微波水热法制备的钒酸铁粉体呈现出纳米级的颗粒大小,并具有较高的结晶度。
在不同反应条件下,钒酸铁粉体的形貌和尺寸均有所变化。
通过SEM观察,发现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钒酸铁晶体的形貌呈现出近似纳米棒状结构;而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钒酸铁晶体的形貌则更趋向于球状结构。
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备的钒酸铁粉体对甲基橙等有机染料具有较高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实验中,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和染料浓度,研究了钒酸铁粉体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结果显示,钒酸铁粉体对有机染料的光催化效果受到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影响较大。
在较低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钒酸铁粉体呈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可在短时间内高效降解有机染料。
此外,研究还对钒酸铁粉体进行了光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结果显示,制备的钒酸铁粉体具有良好的光电化学性能,可用作光电催化剂。
在光电解水实验中,钒酸铁粉体表现出良好的光电转化效率,可有效地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地通过微波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级的钒酸铁粉体,并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和光电化学性能。
所得结果表明,通过微波水热法合成的钒酸铁粉体具有较高的晶型控制能力和优异的光催化活性。
这一研究为利用钒酸铁材料进行环境水处理和光电催化转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通过微波水热法成功合成了纳米级的钒酸铁粉体,并研究了其形貌、尺寸及其对有机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光电化学性能。
新型纳米氧化镧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新型纳米氧化镧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1.背景简介:
氧化镧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光学性质和热稳定性,并且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氧化镧通常具有粗糙的表面和较大的粒径,这限制了它们在某些应用中的使用。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纳米氧化镧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新型纳米氧化镧具有极小的尺寸和高比表面积,因此具有优异的光电催化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成为材料研究的焦点之一。
2.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制备新型纳米氧化镧材料,探究其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研究其在光催化、抗氧化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3.研究内容:
(1)制备新型纳米氧化镧:采用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氧气气氛热分解法等方法,制备不同形态、不同尺寸的纳米氧化镧。
(2)表征纳米氧化镧: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纳米氧化镧的晶体结构、形貌、粒径、表面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表征。
(3)研究纳米氧化镧的性质: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顺磁共振(EPR)等手段,研究新型纳米氧化镧的光催化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性质。
(4)应用研究:研究新型纳米氧化镧在水处理、污染治理、口腔医学、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4.研究意义:
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对于探索新型氧化镧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纳米氧化镧的认识,拓展其在光催化、抗氧化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于荧光材料的文献及分析

关于荧光材料的文献及分析关于荧光材料的文献及分析总的说来,荧光材料分有机荧光材料和无机荧光材料。
有机荧光材料又有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和有机高分子光学材料之分。
有机小分子荧光材料种类繁多,它们多带有共轭杂环及各种生色团,构造易于调整,通过引入烯键、苯环等不饱和基团及各种生色团来改变其共轭长度,从而使化合物光电性质发生变化。
如恶二唑及其衍生物类,xx及其衍生物类,罗丹明及其衍生物类,香豆素类衍生物,1,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三苯胺类衍生物,卟啉类化合物,咔唑、吡嗪、噻唑类衍生物,苝类衍生物等。
它们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器件、DNA诊断、光化学传感器、染料、荧光增白剂、荧光涂料、激光染料[7]、有机电致发光器件(ELD)等方面。
但是小分子发光材料在固态下易发生荧光猝灭现象,一般掺杂方法制成的器件又容易聚集结晶,器件寿命下降。
因此众多的科研工作者一方面致力于小分子的研究,另一方面寻找性能更好的发光材料,高分子发光材料就应运而生了。
有机高分子光学材料通常分为三类:(1)侧链型:小分子发光基团挂接在高分子侧链上,(2)全共轭主链型:整个分子均为一个大的共轭高分子体系,(3)部分共轭主链型:发光中心在主链上,但发光中心之间相互隔开没有形成一个共轭体系。
目前所研究的高分子发光材料主要是共轭聚合物,如聚苯、聚噻吩、聚芴、聚三苯基胺及其衍生物等。
还有聚三苯基胺,聚咔唑,聚吡咯,聚卟啉[8]及其衍生物、共聚物等,目前研究得也比较多。
常见的无机荧光材料有硫化物系荧光材料、铝酸盐系荧光材料、氧化物系荧光材料及稀土荧光材料等。
碱土金属硫化物体系是一类用途广泛的发光基质材料[8211]。
二价铕掺杂的CaS及SrS可以被蓝光有效激发而发射出红光,因而可用作蓝光LED晶片的白光LED的红色成分,可制造较低色温的白光LED,其显色性明显得到改善,目前使用的红粉硫化物体系主要是(Ca1-X,SrX)S:Eu2+体系,在蓝区宽带激发,红区宽带发射。
钒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钒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近年来,新能源电池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其中锂离子电池作为最具潜力的新型电池,在能源储存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钒酸锂,由于其高电压、大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优良特性,备受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将介绍钒酸锂正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
一、钒酸锂的制备方法钒酸锂制备方法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发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常规固相法:将Li2CO3、V2O5或VO2等原料粉末进行机械混合,并在高温氧化条件下烧结得到锂离子导电性能良好的钒酸锂材料。
2.羟基化-沉淀法:通过溶液反应,使用V2O5或VO2等原料和LiOH反应,生成钒酸锂的沉淀物,最后进行干燥和烧结处理。
3.水热法:将钒酸锂原料加入到水热反应体系中,通过加热和混合反应,可以得到高纯度的钒酸锂粉末材料。
4.溶胶-凝胶法:该法是将钒酸锂前体悬胶浸渍在碱性水溶液中,经过干燥、烧结,最终获得高纯度、均匀性好的钒酸锂材料。
根据现代分析技术的研究,以上方法均可制备出极品钒酸锂粉末,其中溶胶-凝胶法的制备效果最好,能够得到的钒酸锂粉末的晶粒度更细,比表面积更大。
二、钒酸锂正极材料的性能研究1.电化学性能钒酸锂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其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能力被广泛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钒酸锂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循环性能,能够实现高达99.8%以上的电压效率,并保持循环稳定性。
此外,钒酸锂的比能量和比功率也相对较高,可满足锂离子电池在高能量、高功率应用领域的需要。
2.物化性能钒酸锂晶体材料的晶体结构独特,具有特殊的草酸结构。
因此,通过将其制成的粉末材料,晶粒度越大、比表面积越小,其发生的表面化学反应也就越少。
另外,钒酸锂的热稳定性也不错,通常在500摄氏度左右才会出现分解,而其热容量和热导率也相对较低,可以有效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温升。
三、钒酸锂正极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尽管钒酸锂正极材料已经获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效果,但是其表现出的能量密度还不够高,同时当前钒酸锂的合成方法并不具有永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等问题仍存在。
钒酸铟的制备

钒酸铟的制备
钒酸铟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制备光学材料、催化剂和电子器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钒酸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钒酸铟的制备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来实现。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将铟金属与钒酸钠反应。
钒酸铟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光学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制备高折射率的透明陶瓷材料,如透明光学玻璃和透明陶瓷涂层。
这些材料在光学器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制造镜片、透镜和光学纤维等。
钒酸铟还可以作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中。
它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可以加速反应速率并控制反应产物的生成。
例如,在有机合成中,钒酸铟可以用于催化醇和醛的氧化反应,实现有机化合物的功能化。
钒酸铟在电子器件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能源存储设备。
钒酸铟具有高离子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此外,钒酸铟还可以用于制备电致变色材料,如智能窗户和电子墨水显示屏等。
总结起来,钒酸铟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来制备,并可用于制备光学材料、催化
剂和电子器件等领域。
钒酸铟在光学材料领域具有高折射率和化学稳定性,在催化剂领域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电子器件领域具有高离子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性。
它的应用将推动光学、化学和电子等领域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进步。
MnOOH纳米棒的制备、性质和表征

MnOOH纳米棒的制备、性质和表征作者:管秋月指导老师:陈友存(安庆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庆 246011)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制备方法。
并以KMnO4 和N4(CH2)6为主要原料,在130℃反应16h,水热法制备了MnOOH纳米棒。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重点探索了KMnO4和N4(CH2)6间的摩尔比以及反应温度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产物为具有单斜结构的MnOOH纯相,形貌为棒状,呈现单晶特性。
关键词:纳米材料;MnOOH;水热合成;纳米棒1 引言部分21世纪的热点纳米科学技术是跨世纪的新学科,必将发展成为21世纪的关键技术。
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科学技术领域包括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机械学、纳米显微学和纳米制造等。
可见,纳米科学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横断学科,是在现代物理学和先进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诞生的,是一门学科与高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型科学技术。
“纳米”的涵义不仅仅指空间尺度,更重要的是提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即人类将利用越来越小,越来越精确的精细技术生产成品,以满足高层次的需求。
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表明,科学家们已经实现了对单个原子的操纵。
当然,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尚需时间。
开展纳米科学技术研究,是一项开发物质的潜在信息和结构潜力的重大工程。
它将使单体积物质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又一次飞跃,导致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出现重突破,从而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实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1.1纳米材料的分类纳米材料是指微观结构上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受纳米尺度调制的各种固体超细材料[1],包括纳米材料粉末、纳米多孔材料、纳米致密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等,可分为:(1)低维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粒子(孤立的、基体支持或镶嵌)、纳米线(如Si线)、纳米管(管)、纳米缆、纳米膜、纳米有机大分子等;(2)表层纳米材料,利用各种表面处理技术(如离子注入、激光处理、物理和化学气相沉积)在纳米尺寸范围内通过改变固体表面的化学组成或原子结构而获得;(3)大块纳米材料,由尺度为纳米量级的结构单元构成。
具有纳米结构的钒磷氧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合成机理

具有纳米结构的钒磷氧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合成机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钒磷氧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氧化反应和氧还原反应中。
传统的钒磷氧催化剂存在着比表面积小、催化活性低、稳定性差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纳米技术制备具有纳米结构的钒磷氧催化剂。
具有纳米结构的钒磷氧催化剂由纳米尺度的材料组成,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的催化活性。
其制备方法通常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
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机械合成或物理气相沉积等手段制备纳米结构。
化学方法则是在溶液中合成并控制晶体粒度。
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是溶胶-凝胶法,首先在溶液中混合某种钒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然后经过溶胶-凝胶过程形成凝胶,最后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煅烧得到钒磷氧催化剂。
通过控制煅烧温度和时间可以调控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形貌。
为了表征钒磷氧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研究人员通常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技术。
通过这些表征手段可以确定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表面形貌等性质。
钒磷氧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主要是因为其纳米结构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
其催化机理可能涉及钒的氧化还原反应、矿物质相变等过程。
钒磷氧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和环境保护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有纳米结构的钒磷氧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合成机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有望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并为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提供参考。
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更具有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剂,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示例:具有纳米结构的钒磷氧催化剂在能源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制备、表征及合成机理也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制备钒磷氧催化剂的制备通常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共沉淀法(co-precipitation method)、水热法(hydrothermal method)等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搅拌悬浮液 1 分钟 , 0 待反应充分进行 , 滴加氨水调
节至不 同 p H值。将上述的悬浮液继续搅拌 3 分钟 0
之后分为若干份 , 分别转入 2 l T f n 0 的 e o 不锈钢反 m l 应釜 中, 加水至反应釜体积的 8 %, 0 密封高压釜并让 其在 10o分别保温不 同时间 , 8 C 自然冷却至室温 , 用 去离子水和无水酒精洗涤 , 在空气 中以 8 ℃的温度 0 干燥 , 并研磨 1 小时之后得到最终产物。
图 1不同模板剂钒酸镧纳米材 料的 X D图谱 R
Fg 1 XRD a e n f h A i. p R r so e L Y04 a o t r l n e t n mae i d r n au
df r n e ie e tt mp a e f lt
晶面的生长率 , 从而影响和制约晶体生长。在初始阶
21钒酸镧纳米棒的合成 .
将 3. m ,.moL的 L N 3 加入烧杯 中, 7 l 2 l 5 0 / a( o) 3
板剂 /a= )边加 入氨水边进行搅拌 , L  ̄ 1, + 使其形成螯 合物 。 在室温下搅拌悬浮液 5 分钟 。 然后将 3 .m , 7 l 5
0 o L的 N s 0 溶入其中,边加入边剧烈搅拌。 .m l 2 / a 4 V
许多一维纳米材料 已经通过各种方法制得 ,包括模 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 , 加入不同模板剂( 摩尔比: 模
成高质量的一维各向异性纳米材料的方法1 7 1 。
具有 4 电子轨道的稀土元素化合物 ,由于其独 f 特的电子结构和多样化的跃迁模 式 ,往往具有奇特 的光学 、 电学和磁学性能嘲 。近来有很 多关于用水热 法合成稀土元素如 c , eY等的化合物纳米管和纳米 棒的报道 ,但是关于 L V 4 a 0 纳米棒合成及光学性能
22 表 征与 测试 .
本文采用水热法和模板导向法结合的方法合成 了纳米棒结构的 L V a O, 讨论了模板剂 、H值和水热 p 反应时间对合成 L V a O 纳米棒的影响 ,得 出了最佳 合成工艺参数 , 并研究了 L V a O 纳米棒的结构和光
采 用 DMA 一 1 x 射 线衍 射 仪 测 X DC / X 1型 R ,u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3 8 期
20 07年 9月
《 陶瓷学 报》
J OURNAL OF CERAM I CS
VO .8. 3 12 No. S p2 0 e .0 7
文 章 编号 :00 2 7 (0 70 — 1 1 0 10 — 2 8 2 0 )3 0 7 — 6
钒酸 镧 纳 米 棒 的水 热合 成 、 表征 及 光 学性 能
张全 飞 王 念 戴 英 陈 文
( 武汉理 工 大 学材 料科 学 与工程 学 院 , 300 40 7 )
摘 要
采用水热法和模板导 向法结合的方法合成钒酸镧 纳米棒 , 通过 X D S M、 E 对产物 的物相 、 构和 形貌进行表征 , R 、E T M 结 并测试 了其光学性能 。 结果表明 , 产物为纯净的单一四方锆石型结构的钒酸镧纳米棒 , 其长度为 12 m, 为 8  ̄2 n 。 - 直径 010 m 与钒酸镧纳 米颗粒相 比, 钒酸镧纳米棒 的发 光强 度有 明显改善 , 同时四方相钒酸镧 纳米棒和 四方相钒酸镧纳米颗粒 比单斜相钒酸镧 纳米颗粒 的光学性能 明显提高。 关键词 钒酸镧 , 纳米棒 , 水热合成法 , 模板导 向法 , 光学性能
通讯联系人 : 张全飞, E ma : ag une 9 1 yh o o . 男, - iz n q a f 1 8 @ a o . r c lh i cnr l
1 0 7年第 3期 20
的都是 纯净 的 四方相 L V a O 晶体 。图 2是采 用不 同
中 图分 类号 : Q1 47 文献 标 识 码 : T 7 .5 A
学性 能 。
1 引 言
2 实 验
纳米材料 , 尤其是一维纳米材料 , 如纳米线 、 纳 米管 、 纳米棒 , 具有优异的电学 、 光学和磁学性能 , 存 在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 , 因此引起 了广泛的关注【l 1。 _ 2 板导向法[ 微乳液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瞄 3 1 、 4 1 、 1 及水热合 成法等[ 6 1 。尤其是水热合成法被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合
模板剂水热合成产物的 S M 照片 ,图 2 是纳米颗 E a 粒; 2 图 b清晰的表 明了产物为一维棒状特 征 , 图中
看不至任何杂质颗粒和团聚现象 ;图 2 由很多不规 Ⅱ c
则 的颗粒 组 成 , 并且 团聚现 象 很 严重 。可 见 , 只有 采
用E T D A做为模板剂才可以得到理想的钒酸镧纳米
段ET D A和 L 3 a 形成螯合物 ,该螯合物可以吸附在 + 晶体的一个特定的表面,使得 L V , a O 晶体沿着该特 定表面各向异性生长 , 从而形成一维结构。在本实验
棒。
ET D A在控制 L V a O 的形态和微观结构上起到
2 (e re) 0d ges ( CT B () DT () A a A ) bE A c HD
很重要的作用恻 在合成一维纳米材料时 E T 。 D A可用 作结构导向剂。 D A可通过适当的螯合作用来影响 ET 各个晶面的生长率 , 也就是说,D A可以平衡各个 ET
K仅辐射( 波长 0 5 0n 。采用 JM一 60 V型扫 . 4 6m) 1 S 51L
收稿 日 :07O_5 期 20一 4 l 资助项 目: 国家 自 然科学基金( 目编号 :070156 27 ) 项 5627 ,070 2;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 目( 目 项 编号 :0 14 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