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重点
旅游地理学 重点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游憩: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旅游:在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在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的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2旅游者的行为规律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4旅游通道5旅游资源评价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的旅游地研究7旅游环境容量8旅游区划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0旅游规划旅游地理学研究方法:分析和综合法,归纳和演绎法,类比法,实地调查法,计量方法,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旅游者: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h以上的人。
旅游背景: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
旅游地的魅力取决于:实得信息量≤实在信息量-先验信息量顾客牺牲=顾客真正期望值-顾客勉强接受顾客惊喜=顾客感觉到的-顾客期望得到的顾客悬念=顾客还不知道的-顾客对过去的记忆旅游行为影响因素:1感知环境:共性特征(根本原因: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直接原因:感知环境的差异)2最大利益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最大的信息收集量3旅游偏好:个性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收入、学历)游客游憩动机(活动需求面)远离尘嚣接近自然、缓和紧张工作压力舒缓精神、增加与家人相处机会、增进亲人之间的感情、体验农村生活、锻炼身体维持健康、认识农村环境、体验不同文化习俗、增广见闻和知识、打发时间、慕名而来满足好奇心、体验农村产业生产工作旅游者行为研究意义:资源个体评价:1研究人员与大众的感知环境有差异,易出现某些非大众化倾向。
2资源独特性问题。
3资源的知名度和能够提供的游玩时间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1受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影响,游客参观完内部共性大的景观后,对其他不在感兴趣。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一、旅游地理概论1. 旅游地理的定义旅游地理是研究人类旅游活动的地理学分支。
它涉及旅游活动的地域分布、地域特征、旅游资源的地域特征、旅游景观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旅游地的开发利用及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等方面。
2. 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地的区域地理特征、旅游资源的地理环境特征、旅游景观的地理环境特征、旅游地的地理环境适宜性评价、旅游地的开发利用与规划设计、旅游地的地理环境保护、旅游地的旅游环境效应等内容。
3. 旅游地理的意义旅游地理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为旅游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和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增进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了解。
二、旅游资源地理1.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旅游的重要资源,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湿地、海洋海岛、地质地貌、风光田园、自然保护区等。
不同的自然景观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特征,对旅游的吸引力也有所不同。
2.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旅游的另一重要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文化古迹、民俗风情、宗教建筑、古镇古村、民族风情等。
人文景观是人类文明和历史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地理文化特征和旅游价值。
3. 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社会经济文化资源包括城市风貌、现代建筑、商业街区、特色街区、体育休闲场所、文化艺术园区等,这些资源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紧密相关,为旅游提供了多样性和丰富性。
4. 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地貌地形、水文气候、土壤植被、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等。
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分布具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形成机制。
三、旅游地理环境1. 地貌地形地貌地形是旅游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旅游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形成,对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2. 水文气候水文气候对旅游的影响非常显著,它直接关系到游客的出行和活动,也关系到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呈现。
3. 土壤植被土壤植被是构成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景观的形成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1.旅游的概念:旅游是指人们为了娱乐、放松、教育或其他目的而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点参观、游玩、居住或其他活动。
2.旅游对经济的影响: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之一,对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
旅游业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市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3.旅游的分类:旅游可以按照时间分类为长途旅游、短途旅游和近距离旅游。
按照目的地分类为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和境外旅游。
按照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探险旅游。
4.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设施三大类。
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社会设施包括酒店、旅游服务中心、交通设施等。
5.旅游的影响因素:旅游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政治稳定等;经济因素包括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消费等;社会因素包括文化交流、人口迁移等;环境因素包括景区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等。
6.旅游的影响:旅游对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经济方面,旅游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财富。
社会方面,旅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
环境方面,旅游带来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7.旅游开发的原则:旅游开发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前提下,要保护好自然环境,确保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同时也要保护好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8.旅游线路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是旅游行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目的地的特点和游客的需求设计出最佳的旅游线路。
线路规划需要考虑景点的时间安排、交通工具的选择、住宿的安排等因素。
9.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比如,旅游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得在线旅游预订变得更加方便;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考试重点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点

中国旅游地理考试重点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点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非常强,涉及很多学科的课程,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接下来亚丁丁了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点,吧。
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点:名山篇1.风景名山的分类(以自然景观为根底,成因为主要根据)A、花岗岩名山B、岩溶山水口丹霞风光D、其他自然因素为主要成因的名山E、历史文化名山A、泰山:位于山东泰安,其景观特点有:巍峨挺拔,以雄著称;主要景点有:中天门等;B、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其景观特点有:山崖陡峭,以险出名;主要景点有:千尺嶂、等;C、衡山:位于湖南衡山;其景观特点有:挺拔秀丽,有五岳独秀之誉;主要景点有:祝融峰等;D、黄山:位于安徽黄山市;其景观特点有:造型奇特的石峰,苍劲挺拔的青松,变幻无穷的云海,清流澈甘冽的温泉3.岩溶地貌主要景区;A、漓水:位于广西沿漓江桂林至阳朔一线;其主要景观:漓江两岸峰林孤峰,地下溶洞;B、路南石林:位于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其主要景观为:岩溶峰林;C、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主要景观为:大型溶洞D、肇庆星湖:位于广东肇庆;主要景观为:岩溶峰林;E、兴文石海洞乡:位于四川兴文;主要景观为:石林溶洞;4.丹霞地貌主要景区:儿丹霞山:位于广东仁化;特点:色如渥丹,灿假设明霞;著名景点:长老峰、巴寨、阳元石、翔龙湖等;B.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著名景点:九曲溪、天游峰、一线天、水帘洞等;C.龙虎山:位于江西贵溪;著名景点:仙水岩、正一观、天门山、崖墓5、其他自然因素形成的名山;A、雁荡山:位于浙江乐清;组成岩石及地貌特点为:属火山流纹岩山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丰富多彩的造型地貌和变幻徒刑地貌景观;其主要景观及特点有:灵峰、双鸾峰、展旗峰等造型逼真,被称为我国造型地貌博物馆。
还有流泉飞瀑,古洞奇穴。
B、庐山:们于江西九江;其主要景观及特点有:断崖峡谷,流泉飞瀑,杉林松海,雨雾烟云;C、武陵风景区:位于湖南大庸;组成岩石地貌特点有:80%以上为砂岩,形成独特的砂岩峰林峡谷地貌;其主要景观及特点有:奇峰林立,造型生动,沟谷纵横,植被茂密;D、九寨沟风景区:位于四川南坪;其主要景观及特点有:整个景区保存着天然未凿的原始美,被称为“人间仙境”或“童话世界”。
旅游地理知识点梳理

旅游地理知识点梳理旅游地理是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旅游地理的核心是探究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旅游发展,并通过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来推动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旅游地理的重要知识点梳理: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旅游地理的基础,指的是旅游景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貌、水文、生态等方面的特征。
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地理位置决定了旅游景区的可达性和游客的旅行路线,气候影响游客的旅游活动选择,地貌和水文影响着景区的景观特色等等。
2.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地理的核心内容,是指能吸引游客的、对旅游有利的各种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资源。
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特殊的现象资源。
自然景观包括山水风光、地质地貌、动植物资源等;人文景观包括历史文化遗产、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现象资源包括特殊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如日食、极光等。
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3.旅游规模和旅游市场:旅游规模指的是旅游活动的规模和规模的变化趋势。
旅游市场则是指游客和旅行社等旅游供需双方的交流与交易活动。
旅游规模和旅游市场的发展与旅游地理密切相关,旅游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旅游规模和旅游市场的变化趋势,为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4.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开发与规划是旅游地理的重要分支,指的是旅游地区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规划,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与规划需要考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平衡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旅游密度和游客满意度等。
5.旅游经济:旅游经济是旅游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指的是旅游活动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旅游经济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和转型等。
旅游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旅游经济的相关规律,指导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策略。
6.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指的是旅游活动与地方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地理旅游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旅游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表面,有陆地和海洋两种类型。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岩石组成的层。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铁和镍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植被和动物。
大气是地球表面上的气体包层,它呼应着植被和动物的生存。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冰川。
土壤是植被的生长基础,它包含有机质和无机物质。
3.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受到地理位置、海洋和大气循环、地形和植被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气候类型,可以区分出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
4.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形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和海洋。
地球上的地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5. 地理位置地球的地理位置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经度是指东西方向上的位置,纬度是指南北方向上的位置。
根据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
二、旅游知识点1. 旅游目的地选择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可以考虑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文化和历史。
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包括海滨度假、山区游览、文化古迹和城市观光等。
2. 旅游交通旅游交通包括陆路、水路和航空三种方式。
根据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设施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可以提高旅游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3. 旅游环境旅游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在旅游过程中,要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环境资源,同时也要体验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4. 旅游安全在旅游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和财产安全,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关注当地的安全警报和安全预警信息。
5. 旅游体验旅游体验包括景点观赏、户外活动、美食体验、购物娱乐和文化交流等。
通过不同的旅游体验可以感受当地的特色和魅力。
三、地理旅游知识的应用1. 地理旅游规划在进行旅游规划时要考虑目的地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合理安排旅游线路和活动内容,使旅游过程更加丰富和愉快。
旅游地理知识点

旅游地理知识点旅游地理是指通过对地理环境、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了解,来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提供旅游服务的一门学科。
旅游地理分析了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其地质、气候、水文、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等,以及这些特征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以下是旅游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地理环境特征:旅游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地理环境特征。
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旅游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河流和湖泊可提供水上活动的机会,海滩和森林可供休闲和户外活动使用。
了解地理环境特征可以帮助旅游者选择合适的目的地和活动。
2.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旅游地理中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
这些景观具有美丽和独特之处,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
了解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征可以帮助旅游者规划他们的旅行路线和活动。
3.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有历史、艺术、科学或社会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财富。
文化遗产包括建筑、考古遗址、艺术品、传统技艺等。
了解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征有助于旅游者了解目的地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对当地艺术、建筑等方面的欣赏和保护。
4. 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地理还涉及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休闲设施和服务设施等。
了解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征可以帮助旅游业者进行目的地开发和规划旅游线路,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5. 人口与文化:人口密度、人口构成、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等因素也是旅游地理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了解目的地的人口特征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旅游者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同时也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6. 旅游地理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地理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旅游业对环境和社会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了解旅游地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实践对于旅游业者和旅游者都非常重要。
旅游地理学重点整理资料

第一章绪论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达某个目的地进行活动。
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游憩: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旅游:在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在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的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2旅游者的行为规律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4旅游通道5旅游资源评价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的旅游地研究7旅游环境容量8旅游区划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0旅游规划旅游地理学研究方法:分析和综合法,归纳和演绎法,类比法,实地调查法,计量方法,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旅游者: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h以上的人。
旅游背景: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
旅游地的魅力取决于:实得信息量≤实在信息量-先验信息量顾客牺牲=顾客真正期望值-顾客勉强接受顾客惊喜=顾客感觉到的-顾客期望得到的顾客悬念=顾客还不知道的-顾客对过去的记忆旅游行为影响因素:1感知环境:共性特征(根本原因: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直接原因:感知环境的差异)2最大利益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最大的信息收集量3旅游偏好:个性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收入、学历)游客游憩动机(活动需求面)远离尘嚣接近自然、缓和紧张工作压力舒缓精神、增加与家人相处机会、增进亲人之间的感情、体验农村生活、锻炼身体维持健康、认识农村环境、体验不同文化习俗、增广见闻和知识、打发时间、慕名而来满足好奇心、体验农村产业生产工作旅游者行为研究意义:资源个体评价:1研究人员与大众的感知环境有差异,易出现某些非大众化倾向。
2资源独特性问题。
3资源的知名度和能够提供的游玩时间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1受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影响,游客参观完内部共性大的景观后,对其他不在感兴趣。
2近邻效应: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吸引力之间相互影响。
旅游路线的设计和宾馆的选址旅游流:是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固定不变的流向,均一的强度、不断增长的趋势(流向与流量)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收入和闲暇,职业和教育水平,资源和交通,价格和汇率旅游资源概念:【强调内容】客观存在的包括已经开发和尚未开发利用的、能够吸引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自然存在、人类活动以及在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之总称【强调准则】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能够为旅游业利用并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一切现象和事物旅游吸引(物):包括旅游资源、适宜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甚至还包括了快速舒适的旅游交通条件。
概念属性:吸引性,经济性,群体性,指向性强调内容:广泛性和外延性,明确的规定性,客观存在性旅游资源特征:多涵性,整体性,萌变性,地域性研究旅游资源的意义:1多门类,多层次开发利用;开展多学科、多方位的综合研究。
2处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相互联系:协调,融合(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加强综合开发,发挥整体优势;发掘和利用伴生资源3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资源贫乏”4因地制宜,以特取胜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一般体验评价,美感质量评价,技术评价(单因子评价),综合评价定性评价:美学价值(雄秀险奇幽),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环境价值定量评价:定性:凭经验,简单类比,主观判断。
定量:模糊性(事物现象不确定性在整体上的总和)、层次分析法造型地貌:最引人注目的形态类型,是山峦或岩石经外力雕塑形成的拟人、拟物、拟鸟、拟兽景象的总称,给人以直观、形象变化的艺术感受和意境,具有特殊的感染作用。
(成因:内力作用:节理、断层、裂隙;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花岗岩地貌:侵入岩中分布最广的岩石,由石英,长石和黑云母组成。
流纹岩地貌:酸性喷出岩,有熔洞,气孔,流文构造。
(玄武岩)熔岩地貌:含sio2少,粘度小,流动性大,组建冷却凝固成绳状岩体。
岩溶地貌形成条件:(karst)可溶性岩石、岩石透水性、水的溶蚀性、水流动性(瘦,透,漏,皱,丑)雅丹地貌:发育在干燥地区的湖积平原上,因湖水干涸,湖底泥质沉积物干缩而产生龟裂,盛行风眼裂隙不断吹蚀,加上暴流和湖水的侵蚀使裂缝不断扩大而形成。
冰川地貌:冰川在侵蚀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水的造景作用:水是风景的脉络,赋予活力、生气和音律;水能调节温度和湿度;巨大的侵蚀、溶蚀能力;自身是基友价值的旅游资源。
水体的旅游功能:造景功能,医疗功能,体育功能滨海景观:是海滩与海域所组合成的符合景观湖水:天然洼地蓄积的水体,陆地水的重要形式构造湖:地壳断裂、沉陷、拗陷所形成的构造盆地和谷地。
世界上的大湖都是构造湖。
火山湖:封闭的洼地积水成湖,处山地峰顶,水源补给以雪水,雨水,泉水为主。
冰川湖:海拔高,纬度高的地区,固态降水,在雪线以上,冰川的形成与活动,冰蚀凹状、冰漬物围栏和冰蚀洼地,形成多种冰川湖泊风蚀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地积水,形成风蚀湖岩溶湖:石灰岩地区,由于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溶蚀而成河迹湖:河流泥沙在泛滥平原上堆积不均匀,天然堤之间洼地积水而成;支流水系受阻,泥沙在河口淤塞,堰水成湖;河流横向摆动,被废弃的古河道积水而成牛轭湖(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瀉湖:海湾被沙嘴、沙坝及海滨堤等封闭而形成。
河流:陆地表面线型凹地运动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水流。
瀑布:从悬崖或陡坡桑倾泻形成水体景观,是河床不连贯的后果(形态,声势色彩三者俱佳)岩溶型瀑布:由于水流溶蚀,侵蚀所形成的瀑布,或钙化层在河道中不断堆积形成坝坎而产生跌水。
(黄果树)构造型瀑布:由于构造运动使地层抬升、断裂或沉降凹陷所形成的瀑布。
(壶口)熔岩型瀑布:指火山熔岩在地表是上漫溢阻塞河道或湖泊出口,冷却后,水流从熔岩陡坎上跌落而下所形成的瀑布。
(吊水楼)差别侵蚀型瀑布:有图岩性差异,河谷下侵蚀作用不均匀,在软、硬岩石河段之间形成陡坝。
山崩、泥石流和冰川行瀑布:1堆积型:由山崩、泥石流堆积于河谷而形成2冰川型:冰川侵蚀堆积,即在冰川刨蚀槽谷中,水流受冰啧物堆积阻隔形成泉:地下水流出地表的天然露头,地下水重要排泄方式类型:1.按出露条件:接触泉,裂隙泉,断层泉,溶洞泉2.按温度:沸泉(>43)热泉(37~43)温泉(20~37)冷泉(<20)3.按矿化度:普通泉和矿泉4.按动态:上升泉和下降泉泉的旅游功能:审美功能,医疗保健功能,品茗酿造功能动植物旅游资源感官特征:重要的构景素材;美化环境、烘托主景,点缀精华,清新空气,保持生态;以形、色、香、古、奇塑造风光景色,表现出地方特色。
旅游功能:1.观赏功能:风采美,姿容美,珍惜美,意志美,绿雕美。
2.净化环境功能:植物能调节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改善城市旅游环境和休憩空间,净化环境的重要措施。
3.疗养功能:森林的宁静、绿色环境和优美的风景,给人以静谧和舒适感;发出杀菌的有机物质,具有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森林空气中负离子很多,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使呼吸均匀、高血压下降、精神旺盛、提高人体免疫力。
4.科考功能:建立自然保护区。
人类为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拯救和保护珍稀、稀有货经济价值高而濒于灭绝的生物种源,保存有价值的自然历史遗迹,检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扩大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设立的永久性基地和自然资源库。
气象:短时间内大气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包括风,雨,雷,电,冷,湿等气候:多年大气状况的综合,也包括极端天气气象的旅游功能:影响季相变化;影响旅游布局和观赏效果;影响旅游功能的发挥风效指数:人们的裸露皮肤在气温和风速的不同组合作用下感觉冷暖的程度宜人度:我国的地理学家提出的气候宜人程度的衡量指标,是建立在气压、日照率、降水、气温、湿度以及风速等气候条件要素指标基础上的衡量标准云雾雨景概念:气温下降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凝结成大量小水滴或冰晶,悬浮于近地面,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为雾,悬浮于空中可见集合体称云。
雾凇:一种积聚在地面物体迎风面上呈针状、粒状的乳白色松脆晶体结构的凝华物。
霞:光波较短的各色光几乎全被水汽和尘埃散射掉,剩下的光波较长的红、橙、黄等色光映在天空或云层上。
水汽和尘埃越多,颜色越鲜艳。
虹:日光照射空气中的小水珠,经过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彩带,出现在和太阳相对着的方向。
佛光:太阳光通过空气中悬浮的无数水滴发生衍射的结果。
蜃景:由于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剧烈变化,使空气密度的垂直分布产生显著变化,从而英气光线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导致远处的地面景物出现在人们眼前的一种奇异景观旅游资源赏析: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生活美旅游审美特点:复杂而综合,主题群众性,直接而短暂审美三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智悦神审美知觉:审美对象刺激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各种感觉与随之而来的知觉综合活动。
环境容量:区域环境克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阈值。
旅游容量:某一区域的资源与环境状态在没有受到不可接受破坏水平时所能达到的旅游活动水平设施容量:是以资源可利用面积或规模为计算依据的容量形式。
生态容量:在保持区域环境的可更改性资源正常的产出水平而不损失土地生产力的前提下能够承纳的人类影响阈值社会容量:旅游者和当地人口所能承受的因旅游业带来的环境、文化和社会经济影响的程度经济发展容量:决定因素,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调控与管理战略:1.饱和与超载:旅游流量或活动量达到其极限容量或合理容量,称之为旅游饱和。
超出即旅游超载。
2.类型:周期型和偶发型,长期连续性和短期性,空间上的整体性和局部性。
超载与空间分流:1.抑制需求:减低旅游旺季的高峰流量,通过大众传媒,行之有效。
2.提高供给:或调高旅游供给的内部结构,其目的在于空间分流。
3.原则:尽量给旅游者提供更多的游憩机会,制定的旅游地利用水平(强度)不至于损坏生态系统。
找出旅游容量的限制因子并提高其阈值。
方法和建议:限制进入,经济调控,限制设施,景区调控,规定活动时间,通过外部调控。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经济(经济发展,收支平衡,就业,税收,经济结构)2.环境(自然:动植物、水;人文:建筑,交通,设施)3.社会(欢迎到憎恶、示范效应、新殖民主义、社会道德、宗教)4.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