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考试重点参考大纲

合集下载

旅游地理高考大纲解析及重点复习

旅游地理高考大纲解析及重点复习

本次质检选修地理情况
平均分 旅游 自然灾害 环境保护 7.89分 分 3.46分 分 0.91分 分
地理选修几点体会: 地理选修几点体会:
1 、客观公正地对待问题。 客观公正地对待问题。 2 、灵活多变的应试能力。 灵活多变的应试能力。 3、 永不气馁地面对困难。 、 永不气馁地面对困难。
旅游地理考纲要求: 旅游地理考纲要求:
7、学会收集旅游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 、学会收集旅游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 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1.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1)收集旅游地信息的渠道 各种 . ) 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 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 者等。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 者等。 (2)应该收集的信息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 ) 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 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如旅游交通 方式及工具、旅游住宿条件、旅游餐饮的种类和标准、 方式及工具、旅游住宿条件、旅游餐饮的种类和标准、导 游服务、旅行费用等),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游服务、旅行费用等),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2.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确定旅游目的地, ①符合自身特点 ②选择最佳路径 ③景观丰富多样 ④注意 劳逸结合 ⑤追求最佳效果
2、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风景旅游资源 。指凡能使 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 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 构成的自然景观。如高山流水,行云飞瀑。 构成的自然景观。如高山流水,行云飞瀑。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 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 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 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如古迹与建筑、 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如古迹与建筑、疗养和 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 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场馆等

中国旅游地理考纲

中国旅游地理考纲

“中国旅游地理”考试纲要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学科基础知识,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掌握学习方法,了解中国八大旅游区的区域概况,理解各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掌握各旅游区的典型景观。

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判断能力,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准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了解,要求考生知道有关内容;理解,要求考生能解释会判断;掌握,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具体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第一模块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内容、实用价值,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旅游资源的概念,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考试要求:项目一解读中国旅游地理1.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2.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实用价值。

3.了解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

项目二中国的旅游资源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旅游资源分类。

2.掌握中国花岗岩地貌、丹霞地貌、岩溶地貌、石英砂岩地貌、火山熔岩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的分布及代表景观。

3.了解我国长江、黄河的概况。

4.掌握五大历史名泉、三大瀑布、海滨旅游资源“4S”的含义。

5.理解雾凇、雨凇、佛光、极光、蜃景的概念及代表景观。

6.了解肉眼观看日食的安全方法。

7.了解我国著名的古树名木和特有的“化石植物”。

8.掌握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9.掌握中国“九大古都”“三大宫殿建筑群”“三大名楼”“四大石桥”“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四大石窟”的涵义。

10.了解我国著名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长城的筑城历史及主要组成部分。

11.理解驰道、驿道、栈道的涵义。

12.掌握园林的概念及园林的代表景观。

第二模块中国的八大旅游区考试内容:我国八大旅游区区域概况、旅游资源特征、主要游览地及景区。

考试要求:项目三华北旅游区1.了解华北旅游区区域概况。

2.理解华北旅游资源特征。

3.掌握华北旅游区主要游览地及景区旅游资源概况和特点:(1)北京市:概况、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颐和园。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旅游地理复习资料一、自然地理背景(重点)1.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含义:对旅游者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

2.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可概括为激发旅游,包括截然相反的两个含义,即:吸引进入激发与促动出游激发。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

其范围涵盖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个圈层。

由七大要素组成(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矿藏、土壤)(二)自然地理背景的差异性与丰富性主要要由于太阳辐射和海陆位置不同引发的,是温度和水分共同作用的产物,其实质是南北差异。

1、一级差异——自然地带差异--基调景观的差异自然地带是由于地理纬度和海陆位置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完全独立景观特征的、东西带状延伸、南北依次更替的自然地理单元。

不同自然带由于地形影响还发育着垂直地带环境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生物、土壤等也相应地发生垂直变化的规律。

2、二级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在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导致水分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地域分异现象。

导致各基调景观明显差异3、三级差异——小范围奇特景观差异地区性原因(1)某种特殊地质原因形成的奇特秀美景观岩性不同:花岗石、石灰石、红砂岩等地质作用不同:腾冲火山群;成都平原;川东平行岭谷等封闭孤立的演化环境:澳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三江源保护区、三江并流保护区等。

(2)特定地点才出现的的壮观的自然现象:佛光、树挂(雾凇)、特大潮汐等(3)在不适于大规模人类聚落存在的地区,由于受人类现代文明干扰甚少,还保留着近乎纯自然状态的地区:旅游开发之前的武陵源、神农架、九寨沟、卧龙等著名风景区。

(4)尚无法解释的诸多自然之迷:如北纬30度的诸多自然之迷区域………(三)自然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1、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完整word版)旅游地理学提纲(保继刚、楚义芳)

(完整word版)旅游地理学提纲(保继刚、楚义芳)

1.旅游地:一定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及其他相关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2.旅游区: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包含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3.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4.旅游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收入和闲暇;职业和教育水平;资源和交通;价格和汇率。

5.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6.RBD(城市游憩商业区):建立在诚镇与城市里,由各种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7.主题公园: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8.旅游生态容量: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9.旅游地的地域社会容量:指旅游地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社会开放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接受的旅游者数量。

在一些落后地区开发之初地域社会容量问题比较明显,比如夏威夷开发之初当地居民具有排斥性。

10.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11.逗留型线路:同一游客重复利用同一线路的可能性大,游客一次在目的地国家停留和活动范围较小,所要求的社会总投入相应减少。

12.旅游宾馆微观选址:1.交通因素:交通条件是宾馆选址的重要因素,交通方便或发达的地方不仅利于宾馆的推销和经营,而且便于旅游者增加可达性。

(0054)中国旅游地理复习大纲

(0054)中国旅游地理复习大纲

(0054)《中国旅游地理》复习大纲一、复习、考试教材及其版本本课程讲授使用教材为刘振礼、王兵编著的《新编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本次复习、考试的范围和评阅标准一律以该教材为准。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1、旅游容量概念以及旅游容量在旅游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2、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三个行为层次。

3、旅游最大效益原则。

4、旅游决策行为。

5、线状旅游空间行为。

6、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7、中国出境旅游的特点。

8、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9、山地地貌的旅游价值。

10、岩溶地貌的类型和典型景观。

11、海岸地貌的类型。

12、中国重要旅游湖泊。

13、旅游发展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14、旅游信息的作用。

15、宜人气候的空间分布规律。

16、北京故宫主体建筑、天坛主体建筑。

17、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型以及园林成为中国旅游资源代表的原因。

18、旅游交通的主要方式。

19、宫廷宫殿成为旅游资源的原因。

20、旅游业对自然环境污染的表现。

21、民风民俗旅游资源概念及旅游特点。

三、复习建议1、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一方面要按照指定教材,结合讲授内容全面复习,避免猜题。

另一方面,要根据上述指定主要内容把握复习重点。

2、了解规律,注意方法。

要充分利用课件各部分练习题和本次样题,分析和掌握题型和答题的规律,进而通过做题练习达到掌握知识、从容考试的目的。

比如,单项选择题,是旨在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性。

因此,这就要求问题(题干)的严密性,所选答案的唯一性。

同学们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那些可以列入这类题型的知识点,并且在回答时要选择“最”符合题干的答案。

又如,多项选择题的目的,是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

学生答题时,应将候选答案中凡是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答上去。

论述题,不仅论点,而且应稍加阐述。

简答题,只答要点。

等等。

3、保证复习时间,并抓紧复习,不打无准备之仗。

(0054)《中国旅游地理》样题一、单项选择(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在题干的后面的括号内。

旅游地理考前复习提纲

旅游地理考前复习提纲

选修地理复习提纲《旅游地理》考前复习提纲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现代旅游的特点P2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P4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7(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第二章旅游资源1. 旅游资源的分类P152.旅游资源的特性P17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分有利和不利)P204.我国的世界遗产P28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P32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P353.黄山“四绝”及其成因P444.澳大利亚大堡礁形成的条件及过程P455.元阳梯田形成的条件及特点P486.法国巴黎塞纳河古城形成的原因及特点P50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1.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P55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P573.旅游环境保护措施P60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1.如何设计旅游活动P642.游客带来的环境问题P753.做一个生态旅游者的条件P77 《环境保护》考前复习提纲第一章1.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本原因P4 第二章1.影响水的自净能力的因素P152.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及危害P173.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P184.水污染的防治措施(见笔记)5.固体废弃物污染产生的影响(P22)6.固体垃圾处理的方法(见笔记)7.可吸入颗粒物产生的原因及危害P268.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P279.大气污染放防治的方法P29第三章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危害P332.淡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P493.我国耕地资源不足的原因P364.耕地资源不足解决的措施P515.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P536.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P417.化石燃料合理开发的主要措施P42第四章1.森林的价值(见笔记)2.滥伐森林带来的危害P563.森林保护的措施(见笔记)4.草地的价值5.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危害(见笔记)6.保护草地的措施P607.湿地的价值(见笔记)8.湿地日益减少的原因P629.保护湿地的措施(见笔记)10.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见笔记)1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见笔记)12.个人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P84。

地理7《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地理7《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地理7《旅游地理》复习提纲一、旅游地理:概念建构
(一)旅游地理概念
1.定义
2.构成要素
3.特征
(二)旅游地理学之发展
1.发展背景
2.发展历史
3.发展机遇
二、旅游地理:理论基础
(一)旅游活动与旅游环境的相互作用
1.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旅游环境对旅游活动的作用
3.空间构建中的经济、文化、社会等融合
(二)旅游行为与旅游地理的相互关系
1.旅游行为的影响
2.旅游地理对旅游行为的作用
3.行为构建中的文化、心理、技术等融合
三、旅游地理:研究内容
(一)自然旅游地理
1.自然旅游地格局
2.自然旅游资源与功能
3.自然旅游地开发利用
(二)人文旅游地理
1.人文旅游地格局
2.人文旅游资源与功能
3.人文旅游地开发利用
(三)旅游度量与评价
1.旅游空间格局分析
2.旅游功能分析
3.旅游产业评价
四、旅游地理:实践应用
(一)旅游地理信息技术
1.旅游信息系统
2.旅游空间数据管理
3.旅游空间数据分析
(二)旅游地理规划技术
1.旅游地理规划策略2.旅游地理规划对象3.旅游地理规划技术(三)旅游管理技术1.旅游空间管理。

旅游地理学复习提纲

旅游地理学复习提纲

旅游地理学复习提纲一、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述及发展1、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系的一门学科。

2、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交通;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及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4、旅游地理学的发展(1)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2)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