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诗歌景物描写类命题角度与答题思路
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与解题策略

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与解题策略崇明中学潘峰一、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分析近五年上海高考诗歌鉴赏试卷,分析归纳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
1、文学常识的识记2、诗句理解与鉴赏3、诗歌内容的概括4、诗歌意象的鉴赏5、诗歌意境的鉴赏6、主旨鉴赏与评价7、手法技巧的鉴赏8、关键字词的赏析9、语言风格的鉴赏以上九个角度,如果再作归并,实际上就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诗歌的内容鉴赏、技法鉴赏和语言鉴赏。
从分值上看,是8分。
从题型上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从测量目标上看,涉及到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甚至语言运用。
可以说整个一份高考试卷所考查的四大方面的能力都有涉及。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
有人说,散文是散步,诗歌是跳舞。
能读懂诗歌,就能读懂其他所有文体。
正是基于对诗歌的文体特征和诗歌鉴赏涉及的测量目标的分析,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判断:能做好诗歌鉴赏,就一定能做好其他所有的鉴赏,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
二、探秘诗歌主旨的七大路径综观近五年十套高考上海卷语文试卷,诗歌鉴赏之内容鉴赏都占有很大的分值。
诗歌内容主旨的把握不仅关涉内容鉴赏,还关涉手法技巧的鉴赏和语言的鉴赏,因为诗歌的形式(手法技巧和语言)归根结底还是为内容服务的。
因此,读懂诗歌,迅速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和主旨,对于诗歌鉴赏至关重要。
怎样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呢?以下七大路径是探秘诗歌主旨的捷径。
(一)文贵有眼,诗眼先行。
诗眼往往是指诗歌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
诗眼不仅可以铸就诗歌的意境,增强诗篇的形象性,还可以突出诗篇的主旨,奠定全诗的基调。
诗人写诗,逐字逐句推敲吟哦,我们读诗评诗若轻易放过,就不能领悟诗家的妙处。
从词性上看,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往往是诗眼所在;从表达上看,抒情议论性的句子能更多更直接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透过诗眼,我们能快速准确捕捉到诗人心理的脉动、情绪的色彩和思想的痕迹。
如2007年高考辽宁卷唐朝王维的《秋夜独坐(节选)》: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高考诗歌鉴赏主要题型答题方法例析

手法技巧题答题步骤和方法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审清题干要求,明确回答一种还是多 种手法,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抒情方式、表达方式等都要充分 考虑,回答尽量全面);如果题干已经指出手法,则直接点明该 手法在具体诗句上的体现。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在句中的运用(手法运用的具体体 现)。
③指出作用效果:分析此手法在构思或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效 果。
古代诗歌鉴赏主要题型 答题方法例析
问什么答什么。审清题意,下功夫去筛 选,抓住要点,确定“问点”。
总说(概括)+具体说明(诗句分析) +表达效果(思想感情或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鉴赏术语具有概括性,运用它可以收到 言简意丰的效果,同时,恰当运用鉴赏术语可以使表述更为精确, 更切近诗歌的语体。
一、情景题、画面题答题步骤和方法
其二 爱把山瓢莫笑侬②,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范例解析】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6分)
【答案】①陈居士是一个爱喝酒寻诗、生活清贫、洒脱自在、志 趣高雅的文人。②“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两句, 畅饮楚地美酒,可酣醉三日不醒,可看出他生活清贫、爱喝酒、 不拘小节、自由洒脱的一面;③“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 寻诗去”两句,酒醒之时,不分白天黑夜,到处寻诗,可看出他 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范例]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宋·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清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范例解析】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 之处。(6分) 【答案】①举子们奋笔疾书的声响就好像春蚕在食桑叶时的“沙沙”声一样。 (阐述诗句意思)②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以“春蚕食叶声”形象地描摹出举 子们应试时的情形;以声衬静,以落笔答卷的声响反衬出考场的庄严肃穆。 (分析手法)③“春蚕食叶”一词,又蕴含了诗人心中对举子们的期盼之心与 得选人才的喜悦之情。(作用、效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诗歌景物描写类命题角度与答题思路

写出了夕阳西下,粉嫩的新竹破土而出,红艳的莲 花飘落在莲叶上清新可爱,渡口升起炊烟,人们采 菱而归的景象,整个画面清新自然、生机勃勃,充 满生活气息。
作者融情于景,
表现出此刻悠然、闲适、恬淡的心情,以及对眼前 景物的喜爱之情。
谢谢指导!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 析。
学生答案展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水面平的池塘,后两句是 动态描写,东风起,垂杨舞,荷叶万点声,采用 动静结合使荷塘美景赋予了动静变化之美。
2、诗的前两句写雨后池塘水面平静,像新磨的明 镜一样,映照着檐楹,写出了池水平静时的景象; 后两句写忽然刮起了东风,杨柳随风翩翩起舞, 触破了湖面的平静,让湖面泛起万点涟漪,写出 了池水动态的景象。
主要表达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白描细描、衬托
例1、(08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 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从“写景顺序”角度设问题的解题思路:
1、点明写景顺序 2、具体描绘图景及景物特点 3、明确从不同顺序写景的效果 4、点明景情关系,表达诗人情感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海南、宁夏卷】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例题4参考答案:
1、雨后池面平静如同轻轻拂拭的明镜倒映 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忽然一阵风起, 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抖落一身水珠, 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
诗歌鉴赏设题角度及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设题角度及答题技巧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可谓是异彩纷呈,准确的炼字、妙用的技巧、经典的意象、丰富的情感既展示了我国古典文化的风采,又考查了考生美学层面上的鉴赏能力。
古诗鉴赏,动乎心,发于情,培养诗的感觉与悟性是根本,当然熟悉高考命题者设题的角度,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肯定可以为考生的答题锦上添花。
角度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
这里有两种题型,一是对诗歌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赏析,如上海卷要求对李白“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加以赏析,天津卷要求对南宋汪元量的“北望烟云不尽头”中的“望”字加以赏析。
二是对流传下来的不同版本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区别分析。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开放题,重点考查对关键词的鉴赏。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大雁懂得人情,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含蓄地表达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而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的拟人化手法。
【温馨提示】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造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性、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另外。
古人评诗有“诗眼”一说,所谓诗眼就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词。
抓住了诗眼分析,我们就能看清这首诗的情感世界。
如何判断诗眼之所在昵?一般说来,诗眼都是在全诗的后两句,因为诗人通常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最后两句往往才是诗歌的主旨所在。
巧解高考诗歌景物描写技巧和作用题

• 1、交待时间、季节及天气情况等
景 • 2、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物 • 3、营造氛围,烘托心境。
描
• 4、借景抒情: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
写 • 5、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
的 • 6、先言他物,领起下文。(比兴)
作 • 7、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用
• 8、铺垫过渡,引出感情。 • 9、以景结情,委婉含蓄,意味无穷。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 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 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 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 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 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写景作用高考真题示例
• (2014新课标卷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 ~9题
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 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真题和答案
题目: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 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 所见,而是出于想象,是虚写。从标题可 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 ;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 凭听闻所得。
• 派:河的支流。长江从庐江、浔阳开始分作九支。盘:盘踞。 ⑵横溃 :泛滥。豁:打开。中国:中南地区。
• ⑶崔嵬:山峦高耸的样子,这里活用作波涛的汹涌,浪头巨大。比喻六 朝动荡的政局。迅湍:飞奔而下的激流。 ⑷六帝:即六朝,指以金陵 为都的六个朝代的君主,吴、东晋、宋、齐、梁、陈。
• ⑸三吴:史称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合起来 是说自从六朝之后,长江以东的吴地就日渐分裂,远不如从前那么兴盛 了。 ⑹我君:指当朝皇帝唐玄宗。混:混合,统一。区宇:全国的范 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赶紧收藏!

2.抒情方式
3.景情关系、艺术技巧、章法结构 景情关系:
触景生情: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常考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夸大夸张、缩小夸张)、比拟(拟人、拟物)、对比、衬托 (正衬、反衬)、反问、设问、双关(谐音双关、语意双关)、对偶、用典、意象 罗列(列锦)、叠词
<<---------
2016课标全国卷Ⅱ《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8.答: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 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 刻之间一气呵成。
答题模版
××感情:作品中的××内容(要转述诗句意思,不能只是引用诗句),
表现了××感情。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杜子美书室 赵抃
直将骚雅①镇浇淫②,琼贝千章照古今。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 几逃兵火③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注】①骚雅:骚,指《离骚》;雅,代指《诗经》。②浇淫:指不良风气。 ③兵火: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2.句子作用 答题格式:内容+结构
内容包括: ①写了什么内容(景、人、物、事;如果是形象,要概括出特点); ②反映了什么时代、社会特征; ③交代了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④渲染什么气氛; ⑤抒发什么感情; ⑥定下什么基调。
结构包括: ①为××作铺垫; ②与××对照; ③与××呼应; ④总领××内容; ⑤总结××内容; ⑥点题。
高考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教师版)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教师版)【学习目标】研究命题角度,强化得分意识,把握解题技巧。
【重点难点】组织答案规范,保证最大限度得分。
【教学过程】一、高考考纲要求和学生答题失误:1、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答题失误:(1)答题不规范,步骤不全,能读懂诗歌,易漏掉一些要点,非常可惜。
(2)缺乏鉴赏用语的积累,只能意会,不能有效言传,造成词不达意。
二、分类讲练(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命题角度及答题技巧例析&例1(2010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③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命题方式:简析某字的妙处。
命题变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诗(词)中的诗(词)眼是什么?为什么?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或说明其使用的技巧。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高考答案:隔,隔断、阻隔之意。
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
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
一语双关,增强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学以致用——课堂过关※1、(2010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课件ppt
11
❖ 例题2参考答案:
❖ 一、二两句写雨后池面平静如同轻轻拂拭 的明 镜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表现了荷花池塘 雨后幽美的静态。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 山水图。请从写景的顺序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完整版课件ppt
6
学生答案展示:
1、空间顺序,由江山写到江面和山泉,最后写天
❖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 (1)请从“景” 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
完整版课件ppt
14
例题3参考答案:
❖ 颔联前一句写了“残” 雪和失群的“孤 雁”,给人以悲凉、孤寂之感;
❖ 后一句写“新月”升起带动潮水涌起,实 际是写“新月”引发自己“思乡之潮” 。
❖ 诗人融情于景。寄寓了自己的羁旅之苦、 思乡之感。
完整版课件ppt
22
❖ 写出了夕阳西下,粉嫩的新竹破土而出,红艳的莲 花飘落在莲叶上清新可爱,渡口升起炊烟,人们采 菱而归的景象,整个画面清新自然、生机勃勃,充 满生活气息。
❖ 三、四两句描写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 娜飘动,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 嗒万点声,表现了雨后池上的清新活泼动态之美。
❖ 整首诗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 了一幅富于动静变化之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诗 人融情于景,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眼前景物的喜 爱之情。
完整版课件ppt
12
完整版课件ppt
19
课堂小结:
思考:景物描写类鉴赏题的一般解题 思路
完整版课件ppt
20
1、描摹景物、点明景物特点 2、点明手法及其效果 3、点明景情关系,表达诗人情感
完整版课件ppt
21
❖ 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8天津卷】 ❖ 山居即事 ❖ 王维
❖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 (1)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完整版课件ppt
4
(三)景物描写的常用手法:
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 对偶
主要表达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白描细描、衬托
完整版课件ppt
5
❖ 例1、(08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 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完整版课件ppt
18
例题4参考答案:
1、雨后池面平静如同轻轻拂拭的明镜倒映出 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忽然一阵风起,万 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抖落一身水珠,洒 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
2、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幽美活泼、清新自 然的风景图。
3、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雨后静观自然的悠然 自得的心态,以及对眼前景物的喜爱。
完整版课件ppt
15
从“景” 与“情”关系的角度设问题的解题思路:
1、具体描摹了怎样的景及景物特点 2、点明情和景的关系 3、表达了怎样的情
完整版课件ppt
16
❖ 例题4:《雨后池上》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完整版课件ppt
17
明确“意境类”解题思路: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语言 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如孤寂冷 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华美壮丽、清新 自然等。) ⑶把握意象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题的解题思路:
1、具体描摹图景及特点
2、点明手法
3、明确手法效果
4、点明景情关系,表达诗人情感
完整版课件ppt
13
❖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09福建卷】
❖ 江行 ❖ [宋]严羽 ❖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9
❖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海南、宁夏卷】
❖ 雨后池上 ❖ 刘攽(bān) ❖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
析。
完整版课件ppt
10
学生答案展示
1、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水面平的池塘,后两句是 动态描写,东风起,垂杨舞,荷叶万点声,采用动 静结合使荷塘美景赋予了动静变化之美。
诗人通过观察角度的不断变化,极富层次地呈现 给我们这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诗人融情于 景,表达了对浔阳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完整版课件ppt
8
从“写景顺序”角度设问题的解题思路:
1、点明写景顺序
2、具体描绘图景及景物特点
3、明确从不同顺序写景的效果
4、点明景情关系,表达诗人情感
完整版课件ppt
出来的月亮像一把扇子,塞外的鸿雁排列一字向天
边飞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浔阳山水图。
完整版课件ppt
7
例题1参考答案:
1、由远及近:一二句写万里长江宛如平铺着的一 条白色绸带,淮山点点愈加青翠,是远景;三四 句写几片江帆疾飞如箭,千尺山泉直泻如电,是 近景。
2、由地面到天空:由前四句关于长江、淮山、江 帆、山泉等地面景物的描写转到后三句的晚云、 新月、塞鸿等天空景物的描写。
诗歌鉴赏
诗歌景物描写类命题角度与答题思路
完整版课ppt
1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歌景物描写类的命题角度 2. 掌握诗歌景物描写题各题型的解题思路, 学会准确组织表述答案
完整版课件ppt
2
(一)写景的顺序: 空间角度(远近、高低等)
时间角度
完整版课件ppt
3
(二)通过不同感官来写景
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 感(触)觉
空。先写长江的长、淮山的翠绿,再写江水湍急和
山泉湍急,最后写天空中云雾变成露水,新月变成
扇形,鸿雁一字排开如一条线。写出了一幅绚丽多
彩的浔阳山水图。
2、作者写景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先写远处万里
长江像一条白练,点点淮山显得愈发青翠,再写近
处江上的帆船来往迅速,山上的泉水激流而下,像
闪电一样快;最后写天空中云彩都变成了露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