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学生用)

合集下载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1、本诗歌的主题观点是什么?你认为这种观点有何值得
借鉴之处?
2、你对这首诗的评价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解释。

答题步骤】
1)先确定诗歌的主题观点,并简要解释;
2)再从个人角度出发,对诗歌进行评价,并结合诗句解
释自己的看法。

答题模板】
这首诗歌的主题观点是……,这种观点……(简要解释)。

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借鉴,因为……(个人观点)。

同时,我对这首诗的评价是……(个人评价),其中的诗句……(诗句解释)。

本文是一篇指导如何进行诗歌赏析的文章。

文章首先介绍了诗眼的概念,指出它是诗句中最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个字或词语。

接着,文章提供了三个设问示例,分别是关于诗眼、语言风格和诗歌意象的问题。

对于每个问题,文章都提供了答题步骤和答题模板,以供读者参考。

对于诗眼的赏析,文章提出了三个步骤:找到诗眼字或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明确答题方向。

在答题模板中,文章要求考生表述诗眼的意思、修辞手法、景象描写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对于语言风格的赏析,文章要求考生用形容词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然后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最后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答题模板中,文章要求考生写出诗歌的语言特色、主要内容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总之,本文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进行诗歌赏析,对于初学者或者希望提高自己赏析能力的读者来说,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共六大题型)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共六大题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一、分析形象【提问方式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赶紧收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赶紧收藏!

2.抒情方式
3.景情关系、艺术技巧、章法结构 景情关系:
触景生情: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常考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夸大夸张、缩小夸张)、比拟(拟人、拟物)、对比、衬托 (正衬、反衬)、反问、设问、双关(谐音双关、语意双关)、对偶、用典、意象 罗列(列锦)、叠词
<<---------
2016课标全国卷Ⅱ《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8.答: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 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 刻之间一气呵成。
答题模版
××感情:作品中的××内容(要转述诗句意思,不能只是引用诗句),
表现了××感情。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杜子美书室 赵抃
直将骚雅①镇浇淫②,琼贝千章照古今。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 几逃兵火③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注】①骚雅:骚,指《离骚》;雅,代指《诗经》。②浇淫:指不良风气。 ③兵火: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2.句子作用 答题格式:内容+结构
内容包括: ①写了什么内容(景、人、物、事;如果是形象,要概括出特点); ②反映了什么时代、社会特征; ③交代了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④渲染什么气氛; ⑤抒发什么感情; ⑥定下什么基调。
结构包括: ①为××作铺垫; ②与××对照; ③与××呼应; ④总领××内容; ⑤总结××内容; ⑥点题。

诗歌赏析答题模板

诗歌赏析答题模板

诗歌赏析答题模板
一、诗歌名称及作者。

(在这里填写诗歌的名称和作者)。

二、诗歌背景介绍。

(在这里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三、诗歌内容概要。

(在这里概括性地介绍诗歌的内容,包括主题、情感表达等)。

四、诗歌语言特点分析。

(在这里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

五、诗歌意境赏析。

(在这里对诗歌的意境进行赏析,包括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情感表达等)。

六、诗歌艺术特点评析。

(在这里对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评析,包括结构、节奏、韵律等)。

七、诗歌赏析示例。

(在这里举例分析诗歌的具体语言、意境、艺术特点等)。

八、诗歌赏析体会。

(在这里谈谈自己对诗歌的赏析体会,包括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等)。

九、诗歌赏析题目拓展。

(在这里提出一些关于诗歌赏析的拓展题目,可以是与诗歌主题相关的问题,也可以是与诗歌创作、传播等相关的问题)。

十、诗歌赏析答题模板总结。

(在这里对整篇文档进行总结,简要概括诗歌赏析的要点和方法)。

以上就是诗歌赏析答题模板的内容,希望对大家在进行诗歌赏析时有所帮助。

祝大家学习进步,文思泉涌,赏析诗歌,感悟人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型答题模板及鉴赏方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型答题模板及鉴赏方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型答题模板及鉴赏方法01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02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4.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诗歌鉴赏高考答题的基本格式

诗歌鉴赏高考答题的基本格式

诗歌鉴赏高考答题的基本格式“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对这类题,作答时,不要孤立地只读该字,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

〖规范答题三步走〗(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释词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述句意)(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效果)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眼儿媚 [宋]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

(5分)【解析】按上述三步组织答案:答:“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有时也这样问:“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规范答题三步走〗(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或画面;(2)准确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或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以四字词语为佳);(3)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杭州樟亭郑谷故国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平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1.诗中写了哪些“登临”所见之景?突出了景物的哪些特点?【解析】按上述三步组织答案:1诗中写了潮水、远山、沙鸟和渔人等景物。

写潮水,突出其大,浩漫一片,分不清浦岸;写远山,突出其树叶落后,众峰秀出,望得很远;写飞鸟,突出其远去;写渔人,突出其闲适。

诗人登高远望,看眼前境界苍茫,禁不住怅然思归,表达了思乡之情的浓烈。

特别提醒: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用简练的话语概括这2)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诗歌鉴赏题规范答题模式

高考诗歌鉴赏题规范答题模式

高考诗歌鉴赏题规范答题模式一、主旨类提炼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来提炼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把握诗歌内容,详细分析作者的情感,是此类题的关键点。

[考查方式]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等。

[对策指导]根据题目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答题方式,分两步完成:第一种: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

第二种:描写什么→表达或寄寓或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

[答题阐释]1、提炼情感的常用套语: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的志向;这首诗说明了……道理等。

2、分析事实的方法: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阐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除此之外,考生需要熟记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主旨: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恬淡闲适、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

3、鉴赏主旨内容的步骤:描写了什么形象→构成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人格。

[典例分析]2009年全国卷Ⅱ: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RYB系列燃油泵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根据题意,先提炼作者情感)。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根据题意,结合具体事实,对这一情感进行深入分析)。

二、形象类解读诗歌形象,是指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既能充分寄托作者的主观感情,又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物象。

它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和事物形象(写景诗中的景象或咏物诗中所描写的物象)。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汇总(共8个)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汇总(共8个)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一、分析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一、形象1、人物形象提问方式:诗人在诗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答题格式:①点明形象特点②分析形象特点③点明形像作用(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展示出来;这个形象是……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例1: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答:①词中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②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③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例2:分析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长干曲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的情景。

(分析)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形象特点+形象作用)2、景物形象(1)意象提问方式:①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这一意象。

②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③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作者的感情?请作分析。

答题格式:①点明意象②概括景象特征或描绘画面或意境。

③点明作用(情感或效果)。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例3:下面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怀?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答:诗人选取了“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月近人,风灯夜照、沙头宿鹭、船尾跳鱼的恬静优美的画面,创设了安谧和平的意境,(意境)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情感)(2)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格式:①概括景物特点或点明表达技巧。

②描绘画面或意境。

③点明作用(情感或效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或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例4: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这首诗的首句用了“月黄昏”三个字。

请问,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①“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②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③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例5: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意境。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答:这首五言绝句选材精恰,色彩明丽,格调清新。

(景物特点)诗人以春日迟迟统摄全篇,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所展现的明媚春光,与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静睡鸳鸯所呈现的勃勃生机,和谐统一,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

(画面)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

(思想感情)3、事物形象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这一形象。

答题格式:①表层含义(物的特点)②深层含义(人的精神)。

例6: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答:①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 ②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深层含义)二、语言(一)理解关键词句1、炼字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格式:①解释该字含义。

②描述景象或指出表达技巧。

③点明作用(意境或情感或效果)。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7:南浦别[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①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②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2、炼词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格式:①点明词的含义。

②点明作用(结构和主旨作用)。

[……的寓意是……,而诗歌的主旨正是……,……之情是从……引起的。

可见……是全诗的关键。

]例8: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①“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②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③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炼句提问方式:(1)简析“……”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怎样的心情。

(2)分析某句诗的句式特点?答题格式:(1)①分析含义②指出手法③点明作用(2)①点明句式特点。

②再现画面或描述意境。

③点明作用。

例9: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怎样的心情。

答:①“抱膝”生动的勾画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呆坐的“影”陪伴抱膝呆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②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例10:这首元曲一、二两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张可久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珮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

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

答:这两句各连用三个名词,分别点出三种景、物:夕阳、芳草、歌台、老树、寒鸦、御街。

(句式特点)特定的名词街接在一起,构成了特定的意象,再分别用一“废”字、“静”字,就构成了一幅萧疏寂寥的画面,(画面)为全曲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作用)(二)语言风格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格式:①点明语言特色。

②分析这种特色。

③点明作用(情感或效果)。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1: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①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②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

“马策”即马鞭。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

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③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

例12: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四句诗用词不作任何修饰。

(语言特色)如“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分析)整首诗用语平淡质朴,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内容情感)三、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提问方式:分析某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题格式:①指出修辞方法。

②具体分析。

③点明作用(情感或效果)。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例13: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①运用比喻修辞格,②“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二)表达方式1、情景关系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②请从“情”“景”的角度对这首诗作赏析。

③某诗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题格式: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情景关系怎样?例14:联系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给画线诗句写一段鉴赏文字。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孟浩然)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答:作者通过“凉风”、“蝉”鸣,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景)表达了诗人欲隐无处,欲仁非愿,进退两难,壮志日衰的苦闷之情。

(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景关系)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表达效果)例15: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曾说:“做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①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②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③诗中“花自落”和“鸟空啼”之景写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些伤春、凄凉之情。

2、动静关系提问方式:①分析此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②请从“动”“静”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题格式:写了什么动景和静景,动静关系怎样?抒了什么情或有什么效果?例16:请从动静角度赏析下面这首诗。

冬柳(陆龟蒙)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晚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答:诗的前两句,写冬柳的环境和形态,是静景;诗的后两句,写枯枝断落,寒鸥惊飞,是动景。

(动景和静景)动静结合(动静关系)。

描绘了冬日早晨野外寒冷衰落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寒冽、冷清的江景图。

(表达效果)3、综合提问方式: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答题格式:怎样写+写什么+为何写(情感或意境)。

[⑴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⑵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3)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例17:漫成一绝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