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学生用)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模式高考复习和考试不仅要扎实掌握各科知识点,而且在考试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经验技巧和答题方法,因为考场上临场发挥也很重要。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模式,希望大家喜欢!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模式一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_内容+抒发(寄寓/揭露)_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_手法+抒发_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模式二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

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修辞方法【设问示例】1、本诗歌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方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歌的x句或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方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修辞方法;(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3)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板】本诗歌(x句或x联)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描写手法【设问示例】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得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答题步骤】(1)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2)再对相关诗句作简要解说;(3)最后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抒情方式【设问示例】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这首诗中的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1)首先确定诗歌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2)然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3)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答题模板】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思想感情【设问示例】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答题步骤】(1)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2)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3)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

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

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形象:身份+性格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如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深层含义)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鉴赏评价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分析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氛围特点(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二、分析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象(3)对比。

(4)白描。

修辞手法(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三、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具体)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赶紧收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赶紧收藏!

2.抒情方式
3.景情关系、艺术技巧、章法结构 景情关系:
触景生情: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常考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夸大夸张、缩小夸张)、比拟(拟人、拟物)、对比、衬托 (正衬、反衬)、反问、设问、双关(谐音双关、语意双关)、对偶、用典、意象 罗列(列锦)、叠词
<<---------
2016课标全国卷Ⅱ《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8.答: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 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 刻之间一气呵成。
答题模版
××感情:作品中的××内容(要转述诗句意思,不能只是引用诗句),
表现了××感情。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杜子美书室 赵抃
直将骚雅①镇浇淫②,琼贝千章照古今。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 几逃兵火③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注】①骚雅:骚,指《离骚》;雅,代指《诗经》。②浇淫:指不良风气。 ③兵火: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2.句子作用 答题格式:内容+结构
内容包括: ①写了什么内容(景、人、物、事;如果是形象,要概括出特点); ②反映了什么时代、社会特征; ③交代了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④渲染什么气氛; ⑤抒发什么感情; ⑥定下什么基调。
结构包括: ①为××作铺垫; ②与××对照; ③与××呼应; ④总领××内容; ⑤总结××内容; ⑥点题。

高考古诗鉴赏的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七种答题格式,你一定要知道!

高考古诗鉴赏的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七种答题格式,你一定要知道!

高考古诗鉴赏的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七种答题格式,你一定要知道!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一、方法指导:四看一品,概括感情评价思想感情,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

(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怜)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看关键词(诗眼)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题型分析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意境赏析的常用术语与答题格式(学生)

意境赏析的常用术语与答题格式(学生)

意境赏析的常用术语与答题格式学习目标:1.掌握诗词意境赏析的常用术语。

2.掌握“意境分析型”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格式,规范答题,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意境分析型”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格式,规范答题一、熟悉鉴赏术语,准备对号入座1.感情基调:忧愁、伤感、惆怅、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等。

2.思想内容:托物抒情、托物言志、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孤傲高洁、坚贞不屈、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怀古伤今、怀古伤己、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时伤怀、淡泊宁静、超然物外、闲适恬淡、闲情逸趣、惜花伤春、悲秋悯己、热爱自然、思乡怀亲、赠人送友、富含哲理、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仗、借代、反问、设问、双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等6.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想象和联想、渲染衬托、正面和侧面、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白描、象征、用典、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意象(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景物)、意境(诗人抒的情和诗中绘的景合二为一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等等。

7.语言: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民歌风味、绚丽、含蓄(蕴藉)、简洁、明快、瑰丽等。

8.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白如话;高适,悲壮苍凉;王维,诗中有画,诗中有道;陆游,宏丽悲壮;柳永,雅俗杂陈直抒胸臆;李清照,清新且委婉含蓄;苏轼、辛弃疾雄阔、激昂、悲壮,辛弃疾还擅用典。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9.体裁:古体诗(唐以前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10.意境: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意境深远、意境优美、幽静,宁谧,苍莽,深远,热烈,高昂,壮阔,悠远,空灵,辽阔,苍凉,幽美,朦胧,淳朴,荒芜,孤寂,冷寂,慷慨悲凉,缠绵宛转,空寂寥落,萧条荒凉11.情感载体类: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骨二、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一)解读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鉴赏评价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分析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氛围特点(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二、分析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象(3)对比。

(4)白描。

修辞手法(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三、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具体)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一、形象 1、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诗人在诗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题格式:①点明形象特点 ②分析形象特点 ③点明形像作用(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展示出来;这个形象是„„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例1: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①词中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②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③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例2:分析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的情景。(分析)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形象特点+形象作用) 2、景物形象 (1)意象 提问方式:①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这一意象。②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③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作者的感情?请作分析。 答题格式:①点明意象②概括景象特征或描绘画面或意境。③点明作用(情感或效果)。[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例3:下面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答:诗人选取了“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月近人,风灯夜照、沙头宿鹭、船尾跳鱼的恬静优美的画面,创设了安谧和平的意境,(意境)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情感) (2)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格式:①概括景物特点或点明表达技巧。②描绘画面或意境。③点明作用(情感或效果)。(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或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例4: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这首诗的首句用了“月黄昏”三个字。请问,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①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②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③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例5: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意境。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答:这首五言绝句选材精恰,色彩明丽,格调清新。(景物特点)诗人以春日迟迟统摄全篇,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所展现的明媚春光,与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静睡鸳鸯所呈现的勃勃生机,和谐统一,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画面)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思想感情) 3、事物形象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这一形象。 答题格式:①表层含义(物的特点)②深层含义(人的精神)。 例6: 瀑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答:①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 ②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二、语言 (一)理解关键词句 1、炼字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①解释该字含义。②描述景象或指出表达技巧。③点明作用(意境或情感或效果)。(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7: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①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②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③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2、炼词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格式:①点明词的含义。②点明作用(结构和主旨作用)。[„„的寓意是„„,而诗歌的主旨正是„„,„„之情是从„„引起的。可见„„是全诗的关键。] 例8: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①“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②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③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炼句 提问方式:(1)简析“„„”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怎样的心情。(2)分析某句诗的句式特点? 答题格式:(1)①分析含义②指出手法③点明作用(2)①点明句式特点。②再现画面或描述意境。③点明作用。 例9: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怎样的心情。 答:①“抱膝”生动的勾画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 “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呆坐的“影”陪伴抱膝呆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②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例10:这首元曲一、二两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 张可久 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珮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 答:这两句各连用三个名词,分别点出三种景、物:夕阳、芳草、歌台、老树、寒鸦、御街。(句式特点)特定的名词街接在一起,构成了特定的意象,再分别用一“废”字、“静”字,就构成了一幅萧疏寂寥的画面,(画面)为全曲奠定了感伤的基调。(作用) (二)语言风格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格式:①点明语言特色。②分析这种特色。③点明作用(情感或效果)。[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1: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①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②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③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 例12: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四句诗用词不作任何修饰。(语言特色)如“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分析)整首诗用语平淡质朴,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内容情感) 三、表达技巧 (一)修辞手法 提问方式:分析某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题格式:①指出修辞方法。②具体分析。③点明作用(情感或效果)。[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例13: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①运用比喻修辞格,②“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二)表达方式 1、情景关系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②请从“情”“景”的角度对这首诗作赏析。③某诗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题格式: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情景关系怎样? 例14:联系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给画线诗句写一段鉴赏文字。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答:作者通过“凉风”、“蝉”鸣,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景)表达了诗人欲隐无处,欲仁非愿,进退两难,壮志日衰的苦闷之情。(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景关系)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表达效果) 例15: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曾说:“做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①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②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③诗中“花自落”和“鸟空啼”之景写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些伤春、凄凉之情。 2、动静关系 提问方式:①分析此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②请从“动”“静”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题格式:写了什么动景和静景,动静关系怎样?抒了什么情或有什么效果? 例16:请从动静角度赏析下面这首诗。 冬柳(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晚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答:诗的前两句,写冬柳的环境和形态,是静景;诗的后两句,写枯枝断落,寒鸥惊飞,是动景。(动景和静景)动静结合(动静关系)。描绘了冬日早晨野外寒冷衰落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寒冽、冷清的江景图。(表达效果) 3、综合 提问方式: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答题格式:怎样写+写什么+为何写(情感或意境)。[⑴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⑵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3)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例17: 漫成一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答:①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②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③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