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拿分必备)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的格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
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 了(某某)作用。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 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 合诗句具体分析。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 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 1 修辞技巧: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通感 双关 反复等 2 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
(1)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远近结合 点面结合 (2)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

(2)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
骤 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 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 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 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 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柔和的初春景象:春天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 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 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 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共六大题型)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共六大题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一、分析形象【提问方式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答题模式,附简答题命题类型!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答题模式,附简答题命题类型!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答题模式,附简答题命题类型!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完整版)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

(完整版)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题目诗歌典型答案示范答题公式种类例题竹石①诗歌描述了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特点+如何的意象?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感情1 分咬定青山不答:诗歌描述了竹立足破岩,备受风析诗放松,立根原霜雨雪的劫难,仍旧坚强地生计着的模式:诗歌描述了的歌意在破岩中。

千意象 ( 步骤一 ) 。

诗人经过描述百折不意象。

诗人经过意象型磨万击还坚②诗中某一意挠,坚毅不屈的竹的意象( 步骤二 ) ,象,表达了自己(景劲,任尔东西象有什么特表达了自己洁身自爱,不媚显贵,不的感情或品行。

物形南寒风。

点?象征了什逢迎时俗确实刚毅品行。

(步骤三 )象)么品行。

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意象特点;③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A绝句迟①这首诗创造A答:此诗描述了一派漂亮的早春光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日江山丽,春了一种如何的象 ( 步骤一 ) 。

春季阳光普照,四野青什么画面+表达诗人的什么感情风花草香。

泥境界?②这首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融飞燕子,沙诗描述了一幅泥融土湿,燕子正忙碌地衔泥筑巢,模式:诗歌描绘了意暖睡鸳鸯。

如何的画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象;②创造的气氛,2 分表达了诗人怎这是一幅明亮绚烂的春光图( 步骤构成一幅的画B次石湖书样的思想感二 )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走流浪生活安面;③表达了诗人析意扇韵情?③从定后欢乐安逸的心境 ( 步骤三 ) 。

的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境型“情”和启迪和思虑。

桥西一曲水“景”的角度B答:描述了一幅江南水乡幽静安静通村,岸阁浮对某首诗或词的画面(步骤①)。

写了小桥、流水、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萍绿有。

家住作一赏析(诗描乡村、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②睁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石湖人不到,绘了如何的景院等光景(步骤②)。

( 从视觉与嗅觉言再现画面;点明光景所创造的藕花多处别物?表达了诗等角度 ) 衬着出安逸雅寂的石湖景色气氛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开门。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拿分必备)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拿分必备)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拿分必备)题目类型提问方式例子典型例题答案示范答题公式1分析诗歌意象型(景物形象)竹石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品格。

答:诗歌描绘了竹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的意象(步骤一)。

诗人通过描绘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竹的意象(步骤二),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媚权贵,不迎合时俗的确刚劲品格。

(步骤三)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模式:诗歌描绘了的意象。

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或品格。

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③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意境型A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③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A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B答: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步骤①)。

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步骤②)。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画面+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模式:诗歌描写了意象;②营造的氛围,组成一幅的画面;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启示和思考。

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情?请简要分析)雅寂的石湖风景(步骤③) 凄怆等;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型归纳及满分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型归纳及满分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型归纳及满分技巧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提问方式】这种类型题常见的问法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回答这种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意与境的有机统一体,“意”是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或场景氛围。

境是抒发情感的依托,所以本题答案应该由两部分构成:境+意。

为了更好的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意,同学们需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意象,比如(常见的诗歌意象及其含义,详情意象作用相关材料)【解题步骤】第一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二步:具体阐释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描述时,忠实于原诗基础上,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

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长期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这是一幅优美和谐的春景图。

(步骤一)阳光普照、水碧山青、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春光明媚、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鸳鸯静睡,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步骤三)。

诗歌的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这两个词语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第二种模式:分析表达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1、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意象型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意境型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

3、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炼字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第三步,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4、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诗眼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步,指出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5、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语言风格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表达技巧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地内容。

第三步,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或技巧的原因。

第四步,这种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

7、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理解诗句含义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第二步,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8、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评价观点态度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常见高考诗歌鉴赏题十二种题型答题模式详例说

常见高考诗歌鉴赏题十二种题型答题模式详例说

高考诗歌鉴赏题常见题型及解答思路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5、答题示例练习:(0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

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答案: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拿分必备)题目类型提问方式例子典型例题答案示范答题公式1分析诗歌意象型(景物形象)竹石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品格。

答:诗歌描绘了竹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的意象(步骤一)。

诗人通过描绘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竹的意象(步骤二),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媚权贵,不迎合时俗的确刚劲品格。

(步骤三)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模式:诗歌描绘了的意象。

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或品格。

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③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意境型A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③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A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B答: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步骤①)。

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步骤②)。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画面+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模式:诗歌描写了意象;②营造的氛围,组成一幅的画面;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启示和思考。

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感情?请简要分析)雅寂的石湖风景(步骤③) 凄怆等;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3分析主旨(情感)型题采桑子 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 ③这首诗寄托怎样的的情怀? 答: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步骤一)。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步骤二)公式: 诗句描述内容(概述)+诗歌中的主旨模式:诗中描写了 (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的内容,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思路: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4分析抒情形象型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早梅 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①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②诗中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③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 象征了什么品格。

答:本诗展现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高洁脱俗的诗人形象。

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公式: 什么人物形象(定性)+诗歌中的证据模式:诗中描写的是的形象。

通过 句对 的描写,直接表现了 。

诗中句,用 手法,表现了 。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⑤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案: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形象。

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通过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思路:①准确指出诗歌描写的是什么人物形象?②结合诗句阐释体现了人物的某某性格特点,③小结,重申观点,描写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5字词领全诗型(诗眼)型A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B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①某词是全诗的关键(诗眼),为什么?②哪个字词是全诗歌的关键(诗眼),为什么?A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①诗中“折柳”的是寓意是什么?②为什么“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B前人在评论这A答:①“折柳”是乐府古曲《折枝杨柳行》,寓意是“惜别怀远”。

②从诗歌内容来看,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主旨上的“关键”)从诗歌结构来看,“折柳”二字是这首诗情感触发的媒介,思乡望归之情由《折杨柳》曲子“催化”,情动而辞牵。

它是一种铺垫,一次蓄势,没有它,下文抒情没有了着落,没有了承载。

(结构上的关键)B答:同意。

诗歌首联从衰草落笔,严冬枯草,四野苍茫,一片公式: 同意/不同意+结合首、颔、颈、尾阐述理由+重申观点。

模式:同意/不同意。

诗歌首联;颔联;颈联;联收,所以。

所以。

关键:本为门闩或关闭门户的横木→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或转折点,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关键的理解宜有两个层面:一是形式,结构上关键;二是内容,主旨表达上的“关键”。

关键词的作用: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首诗时曾说,“悲”字是贯穿全诗的主线,你同意吗?为什么?凄凉的景象,推出“悲”,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颔联写送别的情景,寒云暮雪阴冷悲凉,仍紧扣“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少孤动乱,远役他乡,身世飘零,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所以说,“悲”字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①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②点明全诗的感情基调;③揭示全诗的主旨思想;④抓住这个词以小见大,把握全诗。

6炼字型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①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系”字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拟人手法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啼”字表面写黄莺鸣叫,深层写黄莺殷殷挽留、凄凄惜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拟人手法,赋予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曲笔手法,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公式: 释义+手法(修辞或表现)+表达诗人的情感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的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在结构上起…作用,等。

炼字常用的表现手法:拟人、渲染、烘托、对比、对偶、以动衬静,化静为动,情景交融等。

7分析句意型A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这句诗好在哪里?②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A答:运用了对仗的手法(1分),“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1分),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分)。

公式: 诗句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某句诗用了的手法(1分),写了的内容(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1分),使什么变得怎B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作一简短赏析。

B“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B答: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拟人的手法的诗歌中的证据(1分))。

写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

抒发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 么样,具有 的优点(1分)。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1分)。

思路: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8分析技巧型A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B 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 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③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A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B 这首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特点?用什么手法A答: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手法)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②——阐释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流露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步骤③——分析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B 答: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手法。

诗歌前两句用比喻刻画了墨梅“淡”雅朴素,高洁“清”秀的特点;后两句用拟人手法,直抒胸臆,点墨梅不夸颜色夸“清气”(步骤②——阐释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全诗用托物言志的公式: 诗句/诗歌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某句诗用了 的手法(1分),写了 的内容(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1分),使什么变得怎么样,具有 的优点(1分)。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1分)。

思路: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手法表达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高洁的情感。

(步骤③——分析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9分析诗歌理趣型A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①“理趣”,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有趣。

理趣是指以生动具体的美的形象去表现特定的生活真理,使人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A古代诗论家说,这首诗很有“理趣”。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感受。

B这是一首蕴含着丰富而高雅理趣的写景诗。

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样的理趣?A答:诗歌前两句生动描写了一个倒映着“天光云影”的清澈如镜的“方塘”形象。

首句用比喻手法把“半亩方塘"比作一本书,把书打开,就好像打开一面镜子,既雅趣又新颖。

二句借用"天光"、"云影"这些为人们所喜爱、欣赏的自然美景,比喻写书中丰富的内容,情趣更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