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经典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解答方法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解答方法一:一、抓诗眼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阅读答题技巧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唐】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 “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示例一:“犹”字好。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 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 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 示例二:“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 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 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三)赠友送别
内容特点
诗歌题目或诗句中多含“送”“别”“寄”等字眼,如《送 灵澈上人》、《送友人》等。
情感主旨
①分别时依依不舍和别后的孤寂惆怅。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 空留马行处。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②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 安慰、劝勉和祝愿。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分析重点
①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鉴赏诗歌; ②明确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了哪一类型的情感; ③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表现战争特征的事件及战争中人 们的心理。
地域:蕃州、酒泉、玉门、青海、楼兰、长城…… 器物:胡琴、琵琶、羌笛、玉帛、弓剑、金甲…… 称谓:飞将、骄虏、都护、匈奴、乌孙、单于…… 风光:雪山、朔云、黄沙、塞鸿、边草、明月……
②豪迈型: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不少诗作有开阔的 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 一洗悲伤之态,尽显建康高雅的格调。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比邻。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一.分析意境型1.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2、概括气氛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答题套路: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气氛,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②通过〔〕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幅〔〕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完毕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选自:<<杜甫,绝句>>二.检测层次容• 1.一般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①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②分别解析层次容例如: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
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
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选自<<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三.分析全诗情感一般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答题套路:我认为〔〕,原因是〔〕〔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述〕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古诗情感:一.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一)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 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1 、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
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
这些都能帮助考生答题。
2 、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
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
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3 、品局部,抓住关键高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
上文已谈及,此不赘述。
4、看注释,破解难点高考试卷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命题者往往有意识的在诗歌后面给出一些注释。
一方面是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解释,一方面对诗歌所涉及的历史环境进行必要的说明。
对这些内容,学生们在做题时,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往往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
5 、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上文已谈)。
二抓尾联末句。
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
尾句(联 )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
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怎样写的 )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

• 3、萧瑟凄凉 孤寂冷清 肃杀荒寒 冷森幽僻 凄清冷落 萧疏凄寂 沉郁孤 愁------凄、孤、冷、寂、愁
• 4、开阔苍凉 苍凉悲壮------悲壮 • 5、朦胧渺远 空灵高远 空蒙迷茫 虚幻飘渺-------迷、飘 • 深邃奇崛 -----------------奇等
•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
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
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
思202乡1/10/1、0 孤寂之感。
12
• 三、形象类
•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 宇所化。
•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 意象简要分析。
•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
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
“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
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
• 江城子 秦观
•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
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
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 纵使。
•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 表达的情感。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有的学生不是读不懂古诗,而是不会组织答案,即意思明白,却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达。
为此,整理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仅供大家参考。
一、形象意境类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
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二、情感主旨类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设问方式】情感——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要求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要求解析情感主旨。
【背景知识】对古典诗歌常见的5种情感类型应该熟知: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高考古诗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古诗题型及答题技巧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主旨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四、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提问方式
征求意见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 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表明立场并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
19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 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 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7
“失”用得好。 ② “失”有“消失”意, ③一个“失”字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 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 观视觉形象。
【答】①
①“阔”字用得好。 ② “阔”有“开阔”意, ③一个“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
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 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 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分析全诗情感
)
9
【全国卷Ⅰ】12 、阅读……(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 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 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绝 句 杜甫 课堂示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 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 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 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 骤三)。
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 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 私关爱。
有明确提示的比较
31
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三、检测表达技巧
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11
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变式提问: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②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 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 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 3、分析表达效果。 • 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 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 )的情感(心情,心境)。
提问方式
寻找型
提问方式: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为一字千金,你认为 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明确指出是那个字。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23 感情。
一词领全诗型
分析意境型 6
二、检测内容和情感
①检测层次内容 ②检测中心意思 (分析全诗情感)
7
检测层次内容
• 一般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 请简要分析。 • 答题步骤:1、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
2、分别解析层次内容
检测层次内容
8
分析全诗情感
•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 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08【山东卷】14、阅读……(8分)
四、检测语言
①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②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 A.炼字型 B.一词领全诗型 C.分析语言特色
14
炼 字 型
考查题型:
1.比较优劣型
指定诗中一个字 与别的字比较优劣; 2.征求意见型:指定诗中某字问 好不好并说出理由; 3.指定赏析型:诗中某一字问好 在何处; 4.寻找型:请找出诗中传神的字 并分析理由。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08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 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 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 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 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 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10 分析全诗情感
提问方式
分析语言特色
•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 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一两个词)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 感。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 28 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语言特色 练生动……
检测表达技巧 12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景物描写如何表现无奈之情?请简析。(4分) 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 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 之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 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动作)描写。用捻 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 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 13 检测表达技巧 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
请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春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 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9 (步骤三)
答 题 技 巧
高 考 古 诗 鉴 赏
1
五大考查类型 一、检测意象
二、检测内容和情感 三、检测表达技巧
四、检测语言 五、对比鉴赏式
2
一、检测意象
①确认意象的特点
②分析意象的寓意 (分析意境型)
分 析 意 境 型
•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变式提问: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 2、概括氛 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 答题套路: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 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 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②通过( )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 幅( )的画面,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4 分析意境型
五、对比鉴赏式
①有明确提示的比较 ②无明确提示的比较
30
06(重庆卷)13. 阅读……(6分) 新雷 张维屏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每于寒尽觉春生。 吟鞭东指即天涯。 千红万紫安排著, 落红不是无情物, 只待新雷第一声。 化作春泥更护花。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4分)
•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 么? • 答题步骤: • 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 用(内容上) 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 用(形式上)。
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一词领全 诗型 24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 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 之说,为什么?
1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步骤:
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 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 )的情感。 (比如:引起联想、想像,把……写得淋漓尽致、 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表现 16 了、暗示了、透露了、突出了、照应、总领……)
25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 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 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意境型 5
(09福建卷) 5.阅读……(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行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颔联。4分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 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 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 感。
答题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