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词赏析第25课诗词曲五首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1、诗中蕴涵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揭示了新陈代谢自然规律且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2、诗中“,。

”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了的哲理。

(即含义)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5、诗中含典故的诗句是:,。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8、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遭遇?9、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作简要品析。

10、第一联作者通过“”和“”这些富有色彩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之情。

11、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

其哲理是什么?12、诗的颔联中借用“①闻笛赋”“②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3、对该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惆怅之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 诗歌鉴赏 练习题大全练习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 诗歌鉴赏 练习题大全练习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诗歌鉴赏练习题大全练习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 坚劲:________ 任:________(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2.阅读练习马诗【唐】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

”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

②瘦骨:清瘦的骨头。

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

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A.杜甫B.杜牧C.杜荀鹤(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A.此/马非/凡马B.此马/非凡/马C.此马/非/凡马(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②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①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3.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4.课内阅读。

人教版语文课程古诗词解析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课程古诗词解析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课程古诗词解析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下列句子填入空白处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_。

关塞楼前流落迹,舞回风度__不由人。

(欲)答案:欲2.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下句填空,与上句产生呼应的一项是_________。

白海棠开通处,青田杨柳闭阴沉。

答案:青田杨柳闭阴沉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下列句子填入空白处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__。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度__。

(三春)答案:三春4. 袁枚《马嵬坡》中,下列句子填入空白处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__。

借问酒家__,何处有__人。

(牧童,子烟)答案:牧童,子烟5.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下列句子填入空白处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__。

一种清新不可挈,曲肱亭上__一枝。

(日脚,看)答案:日脚,看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元好问的作品?A. 《钗头凤·世情薄》B. 《钗头凤·红酥手》C. 《钗头凤·绿蚁新醅酒》D. 《钗头凤·蓦然回首》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白居易的作品?A. 《赋得古原草送别》B. 《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二》C. 《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三》D. 《赋得古原草送别·其四》答案:D3. 下列哪首诗不是杜甫的作品?A. 《月夜忆舍弟》B. 《月夜忆舍弟·其二》C. 《月夜忆舍弟·其三》D. 《月夜忆舍弟·其四》答案:D4. 下列哪个不是陆游的作品?A.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B.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C.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三》D.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四》答案:D5. 下列哪首诗不是袁枚的作品?A. 《马嵬坡》B. 《马嵬坡·临别赋佳人》C. 《马嵬坡·庆中秋》D. 《马嵬坡·百丈碧云深》答案:D三、简答题1. 简述杜甫的诗风和主要题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词赏析第25课诗词曲五首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1、诗中蕴涵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揭示了新陈代谢自然规律且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2、诗中“,。

”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了的哲理。

(即含义)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5、诗中含典故的诗句是:,。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8、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遭遇?9、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作简要品析。

10、第一联作者通过“”和“”这些富有色彩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之情。

11、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

其哲理是什么?12、诗的颔联中借用“①闻笛赋”“②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3、对该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惆怅之情。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题20课【注】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3、“古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 ,“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 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

答:“古人”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4、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答: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注】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展现画面。

答: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景象。

2请简要分析“钟”“割”二字好在何处?答:“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富有动感,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初中课外古诗词理解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语文

初中课外古诗词理解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语文

初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分)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小题1】破满目凄然【小题1】描画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诗人悲凉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4分)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畎:田间小沟。

1、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结合全诗简析其作用。

(2分)2、结合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宴词》一诗的后两句。

(2分)答案:1、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

一、二两句寓情于景,眼前美景激起诗人因友人离别而生发的无限依恋。

(1分)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以舴艋舟之小之轻反衬愁之重之浓。

而《宴词》一诗,三、四句则用“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解析:【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先根据“绿悠悠的春水、涓涓的田沟流水”等描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然后根据一、二两句景物的特点以及整首诗歌的内容来简析其作用。

2、【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先分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船的小来反衬词人的愁之多;然后根据“反衬”这种手法,来分析《宴词》的三、四两句,用桃溪的浅来反衬诗人对朋友的情之深。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词赏析第25课诗词曲五首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1、诗中蕴涵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揭示了新陈代谢自然规律且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2、诗中“,。

”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了的哲理.(即含义)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5、诗中含典故的诗句是: ,。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8、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遭遇?9、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作简要品析。

10、第一联作者通过“”和“”这些富有色彩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之情。

11、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

其哲理是什么?12、诗的颔联中借用“①闻笛赋”“②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3、对该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酸。

B。

人教版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词赏析(含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共26页文档

人教版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词赏析(含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共26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人教版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词赏析(含练 习题及答案)资料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下)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

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阅读训练】
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5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2分)
(10)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
【参考答案】
⑴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分)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

(3分)
(3)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10)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1:.天气寒冷的句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画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3分)
3:.谈谈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分)
2示例一: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吼”,“吼”是“吼叫”的意思,轮台九月的风声日夜狂吼,运用拟人,从听觉上写出了风声之大,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示例二: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乱”,“乱”是“胡乱”的意思,大如斗的碎石都被刮的满地乱滚。

从视觉上写出了风力之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找准词语并解释词义1分,句义及手法占1分,表达效果“渲染了环境的恶劣”占1分。

3:赞美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爱国精神。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⑴请找出诗中用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命运发生急剧变化的句子。

(2分)
⑵“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该句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4分)
(2)颔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试作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2.(1)(2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2)(4分)这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分),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2分)。

(2)颔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试作简要分析。

(3分)
(2)想要为皇帝革除弊端,哪能因衰老就吝啬残余的生命!这一联表明了诗人对国家的忠心,同时表明自己因忠心却被贬的抑郁不平的心情。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表达效果。

答:诗人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藻作比,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兄弟姐妹手足离散,天各一方,飘转无定,孤苦凄惶,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3、《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3分)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8、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9、9、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1).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

(2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⑴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做简要概括。

(4分)
⑵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请做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2.⑴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

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

13.⑵以每人的眉眼来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

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7.“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分)
答案:7.(4分)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一点1分,共4分)
《别云间》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8.“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3分)
9.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8.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9.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最能表现诗人坚贞的民族气节、坚强的斗志、大无畏的精神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尾联
诗歌赏析《诗经》专版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3.(2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4.(2分)(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
答案:10、(2 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意对即可)
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