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则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1. 检测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内各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存在差异较大,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不一致的情况。

这就导致了同一批农产品在不同地区的检测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风险。

2. 检测手段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主要依靠传统的化学分析手段,这种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

而现代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比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更加快捷、精准地检测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水平。

3. 检测机构监管不严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众多,但是各地监管不严,存在检测结果造假、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这就导致了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存疑,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

4. 基层监督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监督。

但是由于一些基层政府部门的监督不到位,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存在一些弊端,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

2. 推广先进检测技术有关部门应当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和推广现代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比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还可以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上下功夫,提高他们的检测操作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

3. 加强检测机构监管有关部门应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加强监管,加大对检测机构的检查频次和力度,对检测结果进行抽查核实,杜绝检测结果造假的情况。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农产品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活物质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存在以下问题:1.零散型小农户生产安全隐患我国农村地区以零散型小农户生产为主,很多农民尚未完全掌握科学的生产方式和安全的农药、化肥的使用方法,容易存在使用不当、药害残留等生产安全隐患。

2.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其残留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对农产品质量带来影响。

3.检测手段和监管体系不健全现有的农产品检测技术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于一些农药、化肥残留等难以检测的物质,检测难度尤为大。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对于农产品质量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对措施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技术手段。

1.推进种植业、畜牧业规范化生产加强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监管,鼓励农民采取规范化种植和养殖,减少使用化肥、农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避免遗漏和失误。

3.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改善相关监管部门的体制、政策和监管措施,落实责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增强社会意识和监督力度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和意识,让公众监督成为农产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力量。

三、结语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和民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应对措施,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技术手段,才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农产品是食品的重要来源,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在此,本文将从现状与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饮用水中重金属超标、化肥农药污染、畜禽养殖异常使用药物、果蔬种植过程中存在违禁药物残留等,这些均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验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召回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共2636批次。

其中,明显存在各类问题的食品超过50%。

在农产品生产中,常存在违规使用农药、化肥和其他化学制剂的问题。

这些化学品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在长期使用后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导致食品的重金属或农药残留超标。

这不仅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也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

此外,在畜禽养殖中,长期过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也会导致肉类等畜产品中残留药物超标,造成食品安全风险。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策1.强化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和产品许可证制度。

同时,对于违反生产规范和销售标准的企业要进行处罚,提高违规成本,加大惩罚力度,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2.推进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以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为基础,遵循天然、安全、高品质、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更加注重环保和品质,能够有效地减少化学物质对土地和农产品的污染,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安全。

3.推广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质量和保障安全的关键。

政府和企业要加大投入,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成果,如无土栽培、化肥农药替代品等,从根本上防止化学物质对食品质量造成的污染。

4.加强消费维权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正确了解农产品安全生产和购买知识。

对于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维护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问题及对策

解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问题及对策

解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监测手段不够科学、监测成本较高、监测体系建设不充分等方面。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其中包括互联网+监测、加强监测设备和人员的建设、创新监测技术和方法等。

问题1:监测手段不够科学传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主要依靠实验室分析和检测,但这种监测方式存在一些不足,如成本高、耗时长、监测数据滞后等。

同时,由于不同农产品具有不同特点,需要设计不同的监测方法和手段。

因此,需要采取其他更加科学的监测手段。

对策:互联网+监测互联网+监测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建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平台,将监测数据实现实时采集、分析、处理和反馈,从而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这种监测手段具有信息快速、成本低廉、适应性强等优点,能够更好地解决现有监测手段不够科学的问题。

问题2:监测成本较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实验室建设、监测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这些成本高昂,对监测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对策:加强监测设备建设和人员培训若要降低监测成本,就需要加强监测设备建设和人员培训。

一方面,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可以提高监测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监测成本。

另一方面,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能够有效地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问题3:监测体系建设不充分我国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缺陷。

监测体系覆盖面不够广、监测范围不够全面等问题制约了监测工作的效果。

对策:创新监测技术和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需要不断创新监测技术和方法,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度。

例如,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快速检测农产品中的有害成分;通过无人机等智能技术进行农田监测,从而实现监测范围的全面覆盖。

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除了技术和方法的创新,有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也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些地区,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等,导致土壤、水源和大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例如,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会被农作物吸收,进而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水源污染可能导致农产品中的有害化学物质残留超标,影响其品质和安全性。

其次,农业投入品的不规范使用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农药、化肥、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带来质量安全隐患。

一些农民为了追求产量,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

在养殖业中,违规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动物源性农产品的质量,还可能引发耐药性等公共卫生问题。

再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监管不到位、检测能力不足、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

部分基层监管机构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难以对农产品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测和监管。

此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难以迅速追溯到源头,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是根本之策。

要加大对工业“三废”排放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土壤、水源和大气的监测和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同时,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手段,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和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和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和对策在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迅猛的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1.监管体系不完善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存在着农业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的监管缺失,监管职责不明确,造成了监管体系中的漏洞。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之间协作不够密切,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共享和处理。

2.监管措施不力在现实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着执法力度不够、惩罚力度不足等问题。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监管的漏洞,违规操作农产品质量安全,但很少受到严厉的处罚。

同时,监管部门在资源配置和监管力量的投入方面存在着不足,导致监管效果不尽如人意。

3.监管信息发布不及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的发布对于消费者的知情权保护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

然而,现阶段,监管部门发布的信息普遍存在着滞后性和不准确性。

消费者往往无法及时了解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购买选择。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1.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首先,需要建立起覆盖农业生产、流通、餐饮等多个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共同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完善,明确监管职责和执法要求。

2.加强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为了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监管部门需要增加监察力度和执法力度。

对于违规操作的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要严惩不贷,加大违法成本,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

同时,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震慑效应。

3.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的发布意味着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和提供透明的市场环境。

监管部门应该建立起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的机制,确保发布的信息准确及时。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国家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

目前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食品安全。

有必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一、问题分析1.监管责任不到位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着监管责任不到位的问题。

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够重视,监管责任落实不力,导致监管工作的失职失责现象屡见不鲜。

2.监管标准不统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着监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不同地区的监管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可能会被判定为合格和不合格,严重影响了监管的公正性和公信度。

3.监管手段不足监管手段不足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监管手段不足,一些违法行为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给了一些不法商家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4.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着一些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一些基层监管人员缺乏监管知识和监管经验,导致监管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对策建议1.加强监管责任落实为解决监管责任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基层政府的监管和约束力度,明确相关的责任分工和监管标准,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监管责任能够到位。

2.统一监管标准为解决监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地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统一监管标准,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体系,以确保监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信度。

3.增加监管手段为解决监管手段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的投入力度,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食品快速检测设备、追溯系统等,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4.加强监管人员培训为解决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需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监管能力,确保他们能够胜任监管工作。

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1. 市场失衡和价格波动农产品市场经常面临供求不平衡的情况,导致价格波动较大。

一方面,生产者难以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容易产生过剩或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在销售环节中存在中间商和批发商等多个环节,涉及到物流运输、保鲜储存等成本,导致最终消费者购买时价格上涨。

2. 落后的种植技术和机械化水平我国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和耕作方法,缺乏现代化设备与技术支持。

这导致了劳动力资源低效利用、土地资源浪费,并且在灌溉、施肥等环节往往不能达到科学精准管理标准。

3. 农药残留及食品安全问题为了增加产量并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侵袭,许多农民倾向于过度使用化肥与农药。

长期积累下来使得土壤质量下降并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

4. 农产品加工技术滞后部分农产品经过初级加工后往往难以储存、运输和销售,导致损耗增加并且降低附加值。

此外,农产品深度加工技术发展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二、对策分析1.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政府应建立起全面覆盖的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并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进行监管。

完善信息系统,提高市场透明度和预测能力,减少价格波动现象。

同时要优化供需关系,在产地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种植规模,并引导农户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

2.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机械化鼓励大力投入适用于我国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现代化种植技术中去。

推广合理的灌溉方式、精确施肥等科学管理措施,并普及使用高效节能型农业机械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并鼓励科技企业和农民合作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

3.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严禁使用有毒、危害人身健康的化学物质。

加强对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进行严格检测与控制。

同时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引导他们选择放心、优质的农产品。

4. 加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将注重增加适度深度处理后再上市场销售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关注健康,对食品、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希望日常生活所消费的各类农产品都是安全健康的。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许多问题,有待加强管理。

因此,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和课题。

1现状1.1产地环境状况堪忧一些产地的风险预警、信息服务等基础工作不能有效跟进,使农业产地环境仍然遭受严峻的考验和压力。

工业及生活污染排放到农田造成污染,多年来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有增无减。

1.2技术标准体系存在缺陷近年来,为满足大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要求,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部门及相关部门加快了对我国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修订与制定。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标准规划乱、制定多、管理少,存在有的标准太多、有的却无标准可依、标准类别间有重复的现象,且制定的标准定位不清,导致部分标准适用性较差。

1.3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农民分散经营方式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受较大制约。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对实现农业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只有部分条件较好的合作社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作用较大,而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各种原因对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作用相对有限。

1.4检测技术不健全我国的农产品检测技术相对于国外还是比较落后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到位,一些不法商家乘机将有问题的农产品投放到市场中[1]。

2对策2.1加强产地环境的治理良好的产地环境是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基础,国家非常重视。

因此,应严格治理对农业产地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工业“三废”及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

大力推广无害化生态控制技术,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结合起来,同时要尽量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3]。

2.2建立完整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只有不断加强农业标准化意识,才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农业生产力向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我国农业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所以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在制定标准时相对困难,需要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制定不同的规范制度,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制订出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标准规划[1]。

2.3实现基层检测资源的共享共建目前,食用农产品的检测手段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县级食品监管部门需要钻研属于自己的检测手段。

在现阶段新法过渡期,农业系统还需要经历漫长的覆盖过程,通过食品及农业部门的共建,让农产品检测资源实现共享[4]。

2.4加快追溯体系建设建立政府主导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集中投入,突出重点,以家庭农场等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为试点,努力实现全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质量可追溯[5]。

同时,加大开展追溯应用研究,构建适合当地的追溯信息平台[6]。

2.5加强基层宣传力度基层质检机构、当地农业部门和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应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宣传力度,特别对出口运营公司、龙头企业及种养殖大户等重点单位进行宣传[7]。

2.6提升政府监管水平各级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和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提升监管业务水平,同时加大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力度,建立和规范监管站工作机构及流程设置[8-9],明确工作职责和年度监管任务,责任到岗到人,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10-11]。

3结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广受社会舆论关注。

只有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和种植技术,落实管理制度和部门职责,规范生产行为,加强农资打假力度和生产过程全程监管及抽检频率,才能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参考文献[1]刘长英,孙继亮,郝玉晶.刍议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解决方法[J].食品安全导刊,2018(27):36.[2]叶艳萍,樊建麟,杨东顺,等.云南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下转第200页)摘要本文阐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产地环境的治理、建立完整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实现基层检测资源的共享共建、加快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宣传力度、提升政府监管水平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02-0197-01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汪名富(安徽省怀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安徽怀宁246100)作者简介汪名富(1971-),男,安徽怀宁人,农艺师,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生态环保等工作。

收稿日期2018-12-12食品科学现代农业科技圆园19年第2期197食品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2期表7L9(34)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试验号因素A因素B因素C因素D感官评分11111742122274313336642123885223175 6231273 7313271 8321364 9332161 K1211230208207K2236213223218K3196200212218k170.33376.66769.33369.000k278.66771.00074.33372.667k365.33366.66770.66772.667R13.33410.000 5.000 3.667注:K i、k i分别为各因素在各个水平下的分化数总和、平均值;R为极差。

正交试验参数以及对马铃薯酸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马铃薯酸奶发酵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糖量5%、马铃薯滤液与鲜牛奶体积比70∶20、发酵剂添加量8%、发酵时间5h,在此条件下发酵的马铃薯酸奶色泽均匀,口感细腻,无乳清析出,具有马铃薯清香和酸奶香味。

4参考文献[1]吴建明,刘绍军,邵松林.马铃薯酸奶加工工艺优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2015,1(1):31.[2]潘兴昌,赵洪精,门建华.不同烹调方法下马铃薯中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保留因子的变化[J].卫生研究,2007(4):85-88.[3]SINGH J,KAUR L.Advances in potato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M].New Zealand:Academic Press,2009.[4]李群英,曲多.功能性软质发酵乳的研制[J].粮油食品科技,2003,11(5):16-17.[5]刘程惠,胡文忠,姜爱丽.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马铃薯的生理生化变化[J].食品与加工机械,2008(2):56-59.[6]李俊芳,田阳,郝万刚.豆腐脑酸奶制作工艺的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0,33(6):257-260.[7]卓志国.红枣保健酸奶的研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1,34(2):69-73.[8]黄蓉,刘敦华.凝固型枸杞酸奶的工艺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1,34(1):21-24.[9]李笑梅.发芽大豆酸奶的制备[J].食品科学,2011,32(2):28-30.[10]焦世耀,张兰威.乳链菌肽产生菌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J].食品与机械,2004(3)59-61.[11]李进强.乳品加工技术[M].甘肃:科技出版社,1994:109-116.[12]LAURENT D,SONIA G,HENRI D.Probiotic food supplement reduces stress-induce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volunteers:a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randomized trial[J].Nutrition Research,2008(5):1-5.注:*代表0.05水平差异显著。

表8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变异来源偏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显著性因素A272.2223136.111*因素B150.889275.445因素C40.222220.111因素D26.889213.445误差14.6858 1.836(上接第193页)(上接第196页)[29]GEJIMA Y,NAGATA M.Basic study on Kamairicha tea leaves quality judgment system[C].CAB Direct,2000.[30]MOHAMMAD S,SHAHIN R,SEYED SAEID M,et al.Image analysis and green tea color change kinetics during thin-layer drying[J].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Ciencia Y Tecnología De Los Alimentos Internacional,2014,20(6):465-476.[31]BORAH A S,BHUYAN M.Quality indexing by machine vision during fermentation in black tea manufacturing[J].Proceedings of SPI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2003,5132:468-475.[32]谢鹏,陶栋材,任述光.茶叶拣梗机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机化研究, 2004(1):44-45.[33]陈笋.基于多特征多分类器组合的茶叶茶梗图像识别分类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上接第197页)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9):192-194. [3]赵红莉.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 2018(10):12.[4]王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农业工程,2018,8(5): 74-76.[5]张驰,张晓东,王登位,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7,19(1):18-28.[6]王玲丽,赵传东,李振玲,等.河东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8(7):6-8.[7]李德琴.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7(2): 244-245.[8]赵越.宁夏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发展现状与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6,57(12):43-44.[9]陆元林,闵建中,何卫军.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现状与对策探讨:以浙江省为例[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7(2):72-75.[10]李真.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措施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 2017,23(7):146-147.[11]赵楠.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新疆农业科技,2017(2):49-51.3.5加强宣传引导,拓展营销渠道,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强化宣传引导,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获证企业,提高广大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识,提高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和公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