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数学备忘录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文背诵记录表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文背诵记录表第一单元
1. 《数学是什么》
- 背诵日期:2022年9月1日
- 背诵内容:数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认识数0》
- 背诵日期:2022年9月2日
- 背诵内容:数0的概念和性质
3. 《认识数1》
- 背诵日期:2022年9月3日
- 背诵内容:数1的概念和表示
第二单元
1. 《认识数2》
- 背诵日期:2022年9月5日
- 背诵内容:数2的概念和表示
2. 《认识数3》
- 背诵日期:2022年9月6日- 背诵内容:数3的概念和表示
3. 《认识数4》
- 背诵日期:2022年9月7日- 背诵内容:数4的概念和表示
第三单元
1. 《认识数5》
- 背诵日期:2022年9月9日- 背诵内容:数5的概念和表示
2. 《认识数6》
- 背诵日期:2022年9月10日- 背诵内容:数6的概念和表示
3. 《认识数7》
- 背诵日期:2022年9月11日
- 背诵内容:数7的概念和表示
第四单元
1. 《认识数8》
- 背诵日期:2022年9月13日
- 背诵内容:数8的概念和表示
2. 《认识数9》
- 背诵日期:2022年9月14日
- 背诵内容:数9的概念和表示
3. 《认识数10》
- 背诵日期:2022年9月15日
- 背诵内容:数10的概念和表示...(继续记录后续的课文背诵内容)
备注:
- 背诵内容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应用等内容。
- 背诵日期遵循每周一到周五的课程安排。
- 请按时完成背诵任务,并在表格中记录下来。
北京课改版初一年级下册数学记忆手卡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1、解集: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不等式的解集;2、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系数不为0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时,组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式组的解集:不等式组中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2、解不等式组: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3、二元一次方程: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我们把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1、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相同的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2、代入消元法:通过“代入”消去一个未知数,从而求得方程组的解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3、加减消元法:利用最小公倍数法,消去未知数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4、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1、降幂排列:把多项式的各项按照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2、升幂排列:把多项式的各项按照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ma·n a=n m a (m,n都是正整数)、幂的乘方: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n ammn((m,n都是正整数)a=)2、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nn bn((n是正整数))ab=a1、单项式×单项式:单项式相乘,先把他们的系数相乘,作为积的系数;再把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所得的积,分别作为积的因式,并把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出现测字母的幂也作为积的因式;2、单项式×多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分别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1、多项式×多项式:用其中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2、两数和(差)的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差)的平方,等于他们的平方和,加上(减去)他们的积的2倍;2222±=a+±(b)baba3、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与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统称为完全平方公式;1、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22))((b a b a b a -=-+2、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减;m a ÷n a =n m a -(a≠0,m,n 都是正整数)),0(1a )0(10是正整数;p a a a a p p ≠=≠=-1、单项式÷单项式:单项式与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和同底数幂分别相除,所得的商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数中出现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因式;2、多项式÷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就是用这个单项式去除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商相加;3、科学计数法:规定1、定义:对一个名词或术语的意义的说明叫做定义;2、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3、定理:用逻辑的方法判断为正确,并作为推理依据的真命题叫做定理;4、余角:如果两个数的和等于9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余;补角:如果两个数的和等于18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补;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2、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共同的顶点,并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相等)4、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5、做与已知直线平行的方法:一放,二靠,三推,四画;平行线的判定条件: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算数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得到的数值叫做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321(1x x x nx ++=···)n x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数(偶数个即为中间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2、极差:这组数据中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值;3、收据收集与整理的步骤是:(1)明确收集数据的目的;(2)确定被调查对象的范围;(3)选择收集与整理的方法;(4)写出分析报告1、折线统计图: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2、条形统计图:体现数据的具体数量;3、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部分与总体的百分比;4、提出建议部分: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发展层面分点、分类进行解答,最后写上自己的关点,思想积健康,拥护国家政策,体现出我党的正确领导方针,表达爱国情怀。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生活中的数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单数:1、3、5、7、9······双数:2、4、6、8、10······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3、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4、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5、“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高考数学备忘录

数学高考备忘录在新的一年里,我仅把我去年给高三学生的数学高考备忘录分享给各位朋友,希望多提宝贵意见(广东版)一.试卷上给你的启发1、试卷上有参考公式,80%是有用的,它为你的解题指引了方向;2、解答题的各小问之间有一种阶梯关系,通常后面的问要使用前问的结论。
如果前问是证明,即使不会证明结论,该结论在后问中也可以使用。
当然,我们也要考虑结论的独立性;3、注意题目中的小括号括起来的部分,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二.答题策略选择4、先易后难是所有科目应该遵循的原则,而数学卷上显得更为重要。
一般来说,选择题的后两题,填空题的后一题,解答题的后两题是难题。
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有的简单题目也可能是自己的难题,所以题目的难易只能由自己确定。
一般来说,小题思考1分钟还没有建立解答方案,则应采取“暂时性放弃”,把自己可做的题目做完再回头解答;5、选择题有其独特的解答方法,首先重点把握选择支也是已知条件,利用选择支之间的关系可能使你的答案更准确。
切记不要“小题大做”。
注意解答题按步骤给分,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写出可能用到的公式、方法、或是判断。
虽然不能完全解答,但是也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写到答卷上。
多写不会扣分,写了就可能得分。
三.答题思想方法6、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
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7、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8、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
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9、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优选特殊值法;10、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11、恒成立问题或是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12、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及根的判别式;13、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注意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
一年级数学日记30字

# 一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是一年级的数学课,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让我对数学产生了
更深的兴趣。
题目是:小明有3颗苹果,小红有2颗橙子,小华有4个梨子,那么他们一
共有多少个水果呢?
我仔细地读完题目后,立马开始思考。
我想到可以把所有的水果都放在一起,
然后数一遍,这样就能得到答案了。
我先数了苹果,一、二、三,总共有3颗。
接着数橙子,一、二,总共有2颗。
最后数梨子,一、二、三、四,总共有4个。
我将3颗苹果、2颗橙子和4个梨子都加在一起,得到了9个水果。
答案出来了,他们一共有9个水果。
这道题让我明白了数学中的加法运算,也让我体会到数学的快乐。
数学可以帮
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训练我们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在接下来的课堂上,老师还给我们出了一些有关加法的练习题。
我一边计算,
一边想着苹果、橙子和梨子的故事,觉得这些数学题目变得越来越有趣了。
通过这次数学课,我不仅学习了加法运算,还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
我相信,
在老师的引导下,数学将会成为我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它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无论是简单的加法还是复杂的
算术,数学都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希望通过不断学习,能够提高我的数学水平,用数学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今天的数学课让我受益匪浅,我期待着下一堂有趣的数学课。
数学,让我对未
来充满了希望!。
一年级数学小日记(精选10篇)

一年级数学小日记一年级数学小日记(精选10篇)导语:日记是指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小日记(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小日记1吃过午饭,妈妈带我到山坡上去找小棒。
我和妈妈先把茅草的杆子砍回家,然后妈妈用米尺量10厘米长一根,用剪子剪断。
妈妈一边剪,一边让我数,数到10根就捆一捆。
捆了10捆,妈妈说,好了,不剪了。
然后,妈妈叫我把10捆打开,两根两根的数,数到100;又5根5根的数,数到100;我都数对了。
妈妈问我:还可以怎么数?“10根10根的数”。
“10根一捆,你说100根要捆几捆?”我想了一下,说:“10捆。
”妈妈高兴的说:“对,你真聪明!”我觉得数数真有趣!一年级数学小日记2今天,妈妈给我50元钱,叫我去买水果和蔬菜,我买了一袋苹果6元钱,黄瓜一斤2元,虾仁一斤28元,一袋草莓5元,售货员考我要多少元钱?我在心中列式:50—6—2—28—5=41(元),很快的说出要41元钱。
售货员接着又问:我还给你找多少元?我说还要找我9元钱。
售货员夸我真棒,我心里很高兴,回到家里,我把剩下的钱给了妈妈,妈妈满意的笑了。
一年级数学小日记3今天天气真好,爸爸和妈妈带我去到合肥的科技馆去看贝壳展。
这里的贝壳真美丽,多的数不清。
有最珍贵的贝壳-黄金宝螺,有最古老的鹦鹉螺,有非常艳丽的万宝螺……真是太多太多了,看的我眼都花了。
看完展览我才知道全世界贝类约有12万种类之多。
形状就多达10多万种。
大小也不同:小的只有0.03毫米长,大的长1.8米,重量可达500斤左右。
你们说贝类是不是令人称奇?你们也来看看吧!跟我一样和贝壳照张相吧!一年级数学小日记4今天是端午节,妈妈买了饺子皮,我们一家其乐融融的在包饺子,我包了15个,爸爸包了21个,妈妈包了30个,爸爸说考考我的数学学得怎样,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饺子?15+21+30=66(个)。
北师大版一二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汇总1、读20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 171819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单数:1、3、5、7、9······双数:2、4、6、8、10······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3.数的组成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数,第二位是十数一个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4、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通用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背诵重点(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皆可用)

一年级下册数学背诵重点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都是平面图形。
3、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是立体图形。
4、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5、一个七巧板有(7)块,有(1)个正方形,有(1)个平行四边形,有(5)个三角形,一共有(3)种图形。
其中,两个大三角形一样大,是最大的图形;两个小三角形一样大,是最小的图形。
6、加数+加数=和,未知加数=和-已知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7、只有求减号“前面数”和求“和”用加法,其余都用减法8、中间的角对“?”用加法,中间的角对“数”用减法。
9、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一个百)10、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
11、在数位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12、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它们之间相差(1),它们的和是(19)。
13、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它们之间相差(1)。
14、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最大面值的人民币是(100元),最小面值的人民币是(1分)。
15、一张1元可以换(2)张5角,也可以换(10)张1角。
16、一张5元可以换(5)张1元,也可以换(2)张2元和(1)张1元。
17、一张10元可以换(2)张5元,也可以换(5)张2元,还可以换(10)张1元。
18、一张20元可以换(2)张10元,也可以换(4)张5元,可以换(10)张2元,还可以换(20)张1元。
19、一张50元可以换(1)张20元和(3)张10元,也可以换(2)张20元和(1)张10元,还可以换(5)张10元,还可以换(10)张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