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黄涛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高增长、高波动”的运行态势,并先后经历了四轮完整的周期。

尽管不同周期的波动特征不尽相同,但动态地看,四轮周期之间存在着明显而一致的演进规律: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逐渐增强,经济平均增速呈下降趋势,经济运行的平稳性明显提高,经济波动的不对称有所减弱,以及经济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初始阶段,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较之前几轮周期发生了较大变化,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把握新周期下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动态演进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持续改善,顺利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的转型,并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社会结构明显优化,科教文卫事业获得蓬勃发展;顺利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的前两步,国际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然而,不同年份间,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前,中国经济也呈现出了典型的高波动特征:经济大起大落,有着较大的波幅;起伏频繁,波动的频度高;“过热”易而“降温”难,扩张与收缩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

由于经济剧烈波动不仅会损害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也会危害一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经济波动给予密切的关注。

本文通过考察改革开放①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总结此期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事实和不同周期间的动态演进规律,在此基础上对自2021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运行态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并就如何促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出建议。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两大基本特征——高增长和高波动。

1979-2021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年均9.9%的高增速;相应地,此期间国民总收入增长了19.7倍,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了9.6倍。

中国经济的长周期与短周期

中国经济的长周期与短周期

中国经济的长周期与短周期摘要中国经济发展的长周期和短周期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长周期主要指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波动,是长期内经济增长的趋势变化;短周期则是指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一般以几年为单位。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的长周期和短周期进行探讨和分析,并讨论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 中国经济的长周期中国经济的长周期指的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变化。

长周期由一系列相对稳定的阶段构成,每个阶段通常持续几十年。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可以明显观察到长周期的变化。

1.1 第一阶段: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独立之初,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国家通过五年计划来规划经济发展。

这一阶段经济增长相对较慢,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政府对产业进行直接调控。

1.2 第二阶段: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

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私营企业兴起。

经济发展逐渐由农业为主转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贸易开始蓬勃发展。

1.3 第三阶段:转型期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期,经济增速出现下降趋势。

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高收入阶段,逐渐丧失了以低成本劳动力为基础的竞争优势。

此外,人口老龄化和环境问题也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压力。

2. 中国经济的短周期中国经济的短周期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的波动,通常以几年为单位。

短周期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金融政策、市场需求和全球经济形势。

2.1 增长周期中国经济的短周期增长往往以GDP增长率为指标。

短期内,经济增长可能出现波动,有时增长较快,有时增长较慢。

这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的波动有关。

2.2 波动周期市场经济中,周期性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经济也不例外,周期性波动主要表现为景气周期和萧条周期。

景气周期指的是经济处于高增长、就业增加、物价上涨的阶段,而萧条周期则是经济衰退、就业减少、物价下降的阶段。

3. 长周期和短周期的影响和挑战中国经济的长周期和短周期对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目前中国的经济周期特征

目前中国的经济周期特征

目前中国的经济周期特征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总体上实现平稳运行。

那么,当前中国的经济周期特征又是什么呢?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进入放缓阶段,经济增速放缓,多年来持续保持7%左右,但仍然处于高速增长之中,这也是当前中国经济所处阶段的特征之一。

其次,中国的经济结构得到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上升,经济结构更加绿色健康,投资的再分配空间也越来越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

再者,尽管经济增长步伐正在放缓,但中国的资本生产率还在持续提升。

通过改革创新,中国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更加迅速,服务业及其他新兴行业不断壮大,加之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投资加强,使得乡村振兴战略获得了实质性进展,扩大了其经济利益。

最后,外商投资也在不断增加,避免外汇流动性压力,特别是近年来,因经济环境改善,外商投资正在向更具潜力的新兴产业转移,红利有望转入内需。

总之,中国的经济周期特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兼顾到质量和可持续性,推动中国经济优化升级,从长远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仍然较为乐观。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局与特征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局与特征

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界,新中国建立至今的六十周年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

而按照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变化特征,经济运行可以分为短期经济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

本节将从这两方面对中国经济运行的特征进行剖析。

(一)短期经济波动的特点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按照从波谷到波谷或波峰到波峰的划分方法,睢国余和蓝一(2005)将80年代以来至今的经济运行划分为三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和一个正在经历的周期。

按此方法,新中国建立至今的六十周年共包含13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其中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有8个,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有5个;这13个周期又包括7个基钦短周期(Kitchin Cycle)和6个朱格拉中周期(Juglar Cycle),见图1。

根据所观测的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态,可以大体获知建国六十周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图1 1949-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1]首先,经济波动逐渐趋于缓和。

从波动幅度这一角度,我国经济正从“激烈”向“缓和”的方向过渡,大起大落的经济增长状况逐渐改观。

1949-2009年共经历两次波动幅度较大的经济周期,一次是1958年-1961年的大饥荒时期,经济增长率由1958年的22.4%(按当年价格计算而得,下同)急剧下降到1961年的-16.3%,下降幅度为172.8%;另一次是1994-1999年由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转变的波动期,经济增长率由1994年过热时点的35%下降到1999年的6.2%,下降幅度为82.3%。

除此之外,经验所观察到的结果是,1949-1993年的经济波动幅度总体而言也相对较大,而1999年至今则相对较为缓和,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4.4%的平均水平。

其次,经济运行逐渐趋于平稳。

从周期数量和长度这一角度,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包含8个经济周期,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则只包含5个周期,而且这5个周期中只有1个是基钦短周期,而有4个是朱格拉中周期。

周期数量的多少和长短反映了经济运行的平稳程度,基本经验是:周期数量越少,长度越长,则经济运行越平稳,反之则反是。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问题及其分析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问题及其分析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问题及其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有人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然而,在经济增长的背后,我们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周期性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中国的长期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周期性问题的表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周期性问题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经济运行中,周期性问题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速度波动。

由于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经常会发生波动。

这种波动通常有明显的周期性,即几年一周期,所以我们常听到“经济周期”的说法。

2.通货膨胀率的波动。

由于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每一次经济周期的变动,通货膨胀率也通常会相应升高或降低。

3.就业问题。

由于周期性问题的影响,就业也经常出现“周期性失衡”现象,即某个时期失业率增加。

4.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也是周期性问题的重要体现。

这两个市场的波动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周期性问题的原因了解周期性问题的表现形式之后,我们应该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

经济周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1)储蓄率的变化。

当储蓄率上升时,资金供给相对较多。

如果经济主体的消费不增加,资本市场上的压力就会增大,产生“金融过剩”或“信用紧缩”的问题。

(2)投资的变化。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当投资需求变化时,会导致资金市场上的供需变化,从而产生“经济危机”的问题。

(3)科技创新的变化。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非常之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新品种的数量逐渐减少,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1)国际纷争。

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动荡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

例如,国际贸易战、跨国公司的裁员等因素,都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2)国际金融危机。

今年我国经济形势的特点是什么?

今年我国经济形势的特点是什么?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突出。2003年农民增收面临新的困难,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今年第2季度有大约10%的农民因非典返乡,据调查其中有17%今年不准备再外出。此外,非典发生后,乡镇企业外贸出口订单减少,产品因运输不畅造成积压,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增幅下滑。促使农产品价格明显上升的因素尚未产生,部分地区的畜产品和水果蔬菜或销售不畅,或出口受阻,价格普遍下跌,农民务农收入增长也不会乐观。完成全年农民增收4%的预期目标面临的难度较大。
主 要 问 题
出现新的结构性矛盾;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偏低;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突出。
(一)新的结构性矛盾有所显露。随着经济回升和重化工业化的启动,各个生产行业间的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出现新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是电力和钢材等部分原材料供应出现紧张,同时很多领域的产能过剩仍然存在。从电力、钢材等方面情况看,市场对生产的调节相当灵敏。今年以来电力、钢材和有关原材料的投资项目增加很多,发电设备产量增幅超过70%,预计这些产品的供给紧张状况不会持续很久。随着电站建设的加快和煤炭需求的增加,运输也可能出现紧张局面。在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建设方面,应注意吸取电力的教训,避免陷于被动。对于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也要通过市场机制促进调整,不要轻易运用行政手段限制供给增长(例如1994年以后限制电站建设),否则会加剧以后的结构性矛盾。一些领域“重复建设”的症结,在于行政干预和行政主导的投资扩张,应当对症下药,用市场手段促进竞争,尽可能少用行政手段。
当前的经济回升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应当倍加珍惜,继续强化市场择优汰劣的作用,防止各种非市场因素加大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和风险。在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适当弱化政府刺激经济总量扩张的力度,强化结构性的政策引导。经济回升时期也是加快改革的有利时机,要抓住这一机遇,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加快改革步伐,以改革促发展,通过完善新体制和新机制,克服非市场因素对经济的扰动,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

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

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

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

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衰退。

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

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

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

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比如G DP增长率由6%上升到10%,或者由9%下降为4%。

根据这种定义,衰退不一定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绝对量的下降,只要其增长率下降,即使其数值不是负数,也可以称为衰退。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

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

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

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的季节。

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

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

企业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的衰退既有破坏作用,又有“自动调节”作用。

在经济衰退中,一些企业破产,退出商海;一些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寻求新的出路;一些企业顶住恶劣的气候,在逆境中站稳了脚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

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企业生存法则。

A-B为衰退, B-C为萧条, C-D为复苏,D-E为繁荣经济周期的特点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与收缩为标志。

经济衰退的普遍特征:消费者需求、投资急剧下降;对劳动的需求、产出下降、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股票价格和利率一般也会下降。

衰退指实际GDP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萧条指规模广且持续时间长的衰退。

应当看到,经济周期只是一种现象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寻找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以提出相应的对策,减缓经济波动的幅度。

我国经济周期分析

我国经济周期分析

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tèdiǎn)及发展趋势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收缩和扩张(kuòzhāng)两个阶段,波峰(peak)和波谷trough是周期的转折点;或者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fánróng)prosperity、衰退(shuāituì)recession、萧条(xiāotiáo)depression、复苏recovery或revival。

本文要研究的经济周期阶段就是指经济位于以上哪一个阶段phase。

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其实就是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其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四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周期:1977—1981年为第一周期;1981—1986年为第二周期;1986—1990年为第三周期;1990—2002年为第四周期。

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又进入了新一轮周期。

下面以第四轮周期为例来谈一谈我国经济周期的现状和特点。

自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14.2%,达到第四轮周期的顶峰后,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速度,但近来年徘徊在7%~8%左右。

与前几轮相比,本轮周期主要有以下特点:1.波动幅度大大减小。

在前几轮周期中,有三轮表现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绝对下降。

从1990年到2002年的第四轮周期波动中,主要经济指标都未出现绝对下降,而仅表现为增长率的减缓。

现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已经开始,2003年的GDP增长率为9.1%,经济增长平缓。

2.一个短扩张(扩张期为2年),长收缩(近10年)的周期。

前几轮每当经济由扩张转为收缩时,随着政府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一般来说,经济都能迅速走出低谷,本轮周期的扩张时间仅仅持续了2年,在第三年就转为收缩,收缩区持续了大约10年。

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力度,但收效并不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周期来源于对 资本主义经济 波动 的研 究。在 12 85 年 , 国爆发 了资本 主义历史上第 一次生产过剩性的经济 危 英
机, 自那时起 , 类似的危机大约每隔十年就会爆发一 次 , 引 这
经济增长率 的波谷 回升点为周期的起点 , 经过逐 步提 高达到 高峰 点之后 , 回落 到波谷 , 每个 完整的经济 周期图形都呈 现 明显的上凸形态 , 波谷值与波峰值有明显的差别 。
济总量对长期均衡值偏离情况 的周期性变化 , 对经济周期的考
察主要体现为对年度经济增长率周期变化 的研究。

个 完整的经 济周 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 复苏 、 繁荣 、
衰退 、 萧条 , 其中 , 经济 的复苏 和繁荣阶段构成了一个经济周
期中的扩张期 , 而经济 的衰退 和萧 条阶段则构成 了经济周期
经济 的周期性运动是各 国经济发展过程 中普遍存在的现 象, 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也不例外。在 中国六 十年经济建设的 历程中 , 经济发展有时发展得十分顺利 , 有时又会出现 比较大
时 , 出现 国民生产总值绝 对量 的下 降 , 现为经济增 长率 会 表 出现 负增 长。增长型周期的波谷时 , 国民生产总值仅 出现相 对下降 , 经济增 长率虽然减 少但仍大 于零 , 民生产 总值 的 国
中 的 收缩 期 。
根据经 济周期 中波谷经济增长率的数值特征 , 以将经 可 济周期划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 。古典型周期 的波谷
收稿 日期 :0 0 0 — 6 2 1— 3 1
作者 简介: 张强(9 1 ) 男, 东蓬莱人 , 士研 究生, 18 一 , 山 硕 从事微观金融理论与 实务研 究; 大悦( 9 7 )女 , 南周 口人 , 姚 18 一 , 河 硕
经济 周 期 的描 述 也 发 生 了一 些 改 变 , 般 认 为 , 济周 期 是 经 一 经
济体制刚刚确立 的条件 下 , 中国经济发展的波动 幅度 开始 减
小, 经济增 长质量逐 渐提高 ; 19 年至今 为第三个 阶段 , 从 91 是 中国深化改革时期 ,也是 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 , 这个时期的经济运 行可以明显划分为两个周期 。 进人新 的世 纪 , 中国经济运 行在了第八个周期 中, 这轮周 期已经运行在 了第十个年头 , 周期 的扩张期大幅延 长, 经济增 长率连续八年处于 8 1%的上升通道 内。同时 , %~ 3 随着 中国改 革的不断深化和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 ,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 经济周期的影 响也在逐渐增强 。0 0年以后 , 20 中国和美 国以及 世界范围的经济周期呈现 出一定程度上的同步性 。20 0 7年美
其 中,从 15 - 17 9 3 9 6年 为第 一个阶段 ,为计划 经济时 期, 实行 的是单一 的计划经济体 制 , 这一 阶段 的经济运行 包 括三个 比较 明显 的周期 ; 17 - 19 从 9 7 9 0年为第二个阶段 , 是 中国改革开放 的初始时期 , 这一时期 中国经济体制发生 了重 要的变化 ,从严格 的计划经 济向有计 划的市场经济转变 , 经 济运行表现为明显的三个周期 。这三个 周期 的波谷经济增长 率均 大于零 , 于增 长性周期 , 明在改革 开放初期市场 经 属 说
2 1年 第 l 00 9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S ARCH GUI C RE E DE
No 1 2 0 . 9. 01
总第 9 期 3
S f lN .3 e a o 9 i
中国经 济周 期 运行特 点分析
张 强, 姚大悦
( 中央财 经大学 , 北京 10 8 ) 0 0 1
起了经济学家们 的关注 。9 7年 , 卡斯在《 17 卢 对经济周期 的理
解》 一文 中对经济周期作 了如下描 述 :经济周期是经济变量 “ 对长期平稳增长趋势的偏离” 。 在二 战以前的大部分时问里 , 由于经济周期主要体现的是
国民经济总产量绝对值的变动过程 , 古典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 济周期是经济总量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 强调的是经济总 量绝对值的扩张与收缩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 , 经济总产量绝对值下降的情况 已经较少 出现 , 现代经济学家对
中国经济周期运行 的规律 ,对于我们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和促 进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义。


对 经济周 期 的描 述
期 , 此将 中国的经济周期 运行划分 了三个 阶段 , 据 包括八 个 周期 。划分经济周期的标准主要 是根据依据形态的标准。按
照经济增长率 的波 峰与波谷 交替变化的情况 , 每个周 期均以
绝对量并没有下到 了一个新阶段 , 市场机制逐
渐增强 , 产业结构加快转 变 ,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 受世界经 济 发展变化影响 日益加深 。研究 中国经济周期运行 的特点 , 认清
二、 中国经济 周期 的运 行 阶段划 分
中国的经济运行 了六 十年 ,中间跨 越 了三个不 同的时

要 : 究 了 15 研 9 3年 以 来 , 国 经 济 增 长 率 的 周 期性 波 动 情 况 , 为 中国 的 经 济 周 期 已经 从 计 划 经 济 时期 的 中 认
古典型周期 向改革 开放 以后的增长型周期转变, 经济增长率波动呈现 高位平稳的特点 。 同时, 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在 不断延长, 波动幅度不断缩小, 波峰 位置在逐 渐下降, 波谷位置在逐 渐升 高。 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逐 渐增 强, 说 抗衰退 能力不断增加 , 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 了提 高。 关键词 : 经济周期 ; 经济增长率 ; 古典型周期 ; 增长型周期 中图分类号 : I F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1 2 1 )9 0 0 — 2 17 — 9 X(0 0 1— 0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