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刘)空调

合集下载

空调工程绪论教案模板范文

空调工程绪论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空调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2. 掌握空调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常见空调设备;3. 培养学生对空调工程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空调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2. 空调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常见空调设备。

教学难点:1.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2. 常见空调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空调工程相关教材;3. 空调设备实物或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空调工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空调工程的重要性。

2.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空调?空调的作用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 空调工程的发展历程- 简述空调工程的发展历程,介绍空调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2. 空调工程的分类- 根据空调工程的应用领域,介绍空调工程的分类,如民用空调、工业空调等。

3. 空调系统的组成- 介绍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制冷系统、通风系统、控制系统等。

4.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以制冷系统为例,讲解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制冷剂循环、冷凝、蒸发等过程。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空调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调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常见空调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方法。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空调工程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常见空调设备。

二、讲授新课1. 常见空调设备- 介绍空调工程中常见的设备,如空调机组、风机盘管、新风机组等。

- 针对每种设备,讲解其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安装要求。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常见空调设备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场景。

空调自控系统设计论文

空调自控系统设计论文

空调自控系统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空调自控系统研究与设计1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生活、生产及办公的环境要求也日益曾长了,而中央空调自动控制就给人们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它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空调自动化程度决定着智能楼宇建筑的科技水平高低。

所以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本论文的作用就是介绍空调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自控系统时的一些方案。

本论文详细的介绍了空调的原理,并结合一些原理图更加直观的了解空调的工作原理。

本论文介绍了空调的自动控制方案以及在设计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本论文还通过一些烟厂实际工程的空调自控系统来详细的介绍空调自控方案设计。

关键词:空调原理监控系统空调自控系统水系统2目录34第1章绪论1.1空调体系的研究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楼宇、厂房的空调自控系统也迅猛的发展起来。

并成为21世纪的主流。

所谓空调自控就相当于给空调加上“灵魂”和一个大脑,以提高生活和生产环境,给人们一个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而空调自控系统在各行各业、各种办公楼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一方面,在空调自控系统中,通过对空气的纯净度、湿度、温度、流速等的处理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

另一方面,据统计在楼宇建筑中空调的能耗占60%左右,为使空调系统运行效果达到最佳,并且更加节能环保。

因此空调系统研究有很大的经济效应。

1.2空调系统的发展状况伴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

世界上HVAC系统的控制从五十年代就采用气动仪表控制。

六十年代改进为电动单元组合仪表。

七十年代采用专用微型计算机进行集中式控制。

直到1984年,XXX福特市第一栋采用微型计算机集散式控制的大厦出现,标志着智能建筑的开始。

集散式控制(即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目前以趋于成熟。

作为掌握体系中的单元掌握器,国内外首要采用PID掌握,因其掌握简单,成本低、技术较成熟、易于实现、参数方便调整。

在氛围调节中应用较为广泛。

空调第0章 绪论

空调第0章 绪论
建立世界上第一所空调试验研究室。
1902年7月17日开利为Sackett-Wilhelms
Lithographing and publishing Company of Brooklyn, New York设计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套空调系统,实 现了对空气湿度的控制,空调行业将这项发明视 为空调业诞生的标志。
• Air-conditioning: A form of air treatment whereby temperature, humidity, ventilation, and air cleanliness are all controlled within limits determined b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ir conditioned enclosure. • ------A. R. Trott and T. Welch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Third edition)
其他说明
• 成绩:30%平时及作业+70%考试 •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 答疑:时间---星期三晚7:00-8:00 地点--- 安全楼221
2010-2011-1 教学评价
全校人数 1097 全校排名 638 本院系人数 本院系排名 评价等级 31 17 中等
1、联系实际不够,理论上很专业,但学生不好接受。 2、很多人不愿学原因很多,其一是课程安排有问题,很多 课时没有必要安排,有的课学了没有用,不仅现在以后也没 有,我们更应该多安排些地质采矿的课程。现在大四了,虽 然对我没用,但是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耽误更多时间。 3、也许是我太笨,也许是这门课程本身太难,总之感觉这 门课学起来好吃力,课后习题往往得翻半天书才能做下来而 且还经常出错。总之,学起来感觉自信心很受打击。

绪论 制冷技术课件

绪论 制冷技术课件

0.1 人工制冷的方法
• .气体膨胀制冷 利用高压气体通过节流阀或膨胀机绝热膨胀 时,对外输出膨胀功,同时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目的。与 蒸汽制冷相比,气体膨胀制冷是一种没有相变的制冷方式, 通常多以空气作为工质,所以也称为空气膨胀制冷。构成这 种制冷方式的循环系统称为理想气体的逆向循环系统。最早 出现的空气制冷机采用定压循环。
0.2 制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 4 用于产品的性能试验及科学研究:
• 一些工业产品如飞机发动机、航空仪表、无线电和电子产品等,一些 武器如坦克、大炮及弹药,都需要在-40~-70℃的低温下进行性能 试验;在机械制造业中,对钢材进行―70~―90℃的低温处理,可以 改变其金相组织,使奥氏体变成马氏体,提高钢制机械零件的硬度及 耐磨性。
• 根据制冷温度的不同把人工制冷分为“普 冷”和“深冷”两个体系。一般把制冷温 度高于-120℃的称为“普冷”、低于- 120℃的称为“深冷”。
• 普通制冷:高于-120℃ • 深度制冷:低于-120℃ • 低温制冷与超低温制冷:20K以下
0.2 制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 1 用于空气调节的冷源:工业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中
都广泛地应用空气调节。集中供冷。
• 2 用于食品工业:一些易腐食品(鱼、肉类、蛋、果品、
蔬菜等)的加工、贮藏和运输,都需要在低温条件下进行, 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减少干缩损失。所采用的装置有冷藏 库、冷藏车、冷藏船等等。
• 3 用于石油化学工业:石油化工中许多工艺过程都需
要在低温下进行,如盐类的结晶、溶液的分离、石油的脱 脂、天然气的液化、石油的裂解等过程。化学工业中的合 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氨的生产都需要制冷。
半导体制冷(热电制冷)制冷三种。 • 1.相变制冷 即利用物质相变的吸热效应实现制冷。如1个大气压下,

机房精密空调加氟绪论及步骤方法

机房精密空调加氟绪论及步骤方法

机房精密空调加氟绪论及步骤方法移动空调或因装修而要拆空调的用户,那在拆空调一定要让专业维修人员收氟,并一定要持以的管道口和阀门口用原来的丝堵螺帽堵好,要不就用最上层塑料布包严。

如果一旦进水或进土,后果是很严重的。

保温套破损及时了也要及时拔除,否则空调的能效损失也是很多的。

什么情况下要对机房精密空调加氟!1、使用超过5年以上的(任何一台分体式空调机都会自然泄漏氟立昂);2、多次移机的(空调移机排空时会消耗部分氟立昂);3、制冷外机连接点的粗管裸露处(即低压管)不结露或不凉的;4、传热外机风扇排风不热的;5、制冷回气压力(粗管)低于0.4兆帕的;6、压缩机运转电流小于铭牌标注正常值的;7、制冷高压管(细管)结霜的;8、制冷空调内机结冰或吹雾的(有时候还呼吸困难内机漏水);9、制热手摸外机铜管接口处粗管不烫手的;10、空调有泄漏点的;11、饮水机开机后十几分钟后就停机的(低压保护或失灵保护)。

空调缺氟后的现象:1、气管阀门发干,用手翻转没有明显的凉感。

原因是制冷剂不足导致蒸发器内的沸腾终结点提前,或使该阀的制冷剂过度增大,阀门的温度升高,大于室外空气的漏点温度。

2、液管阀门结霜。

原因是“缺氟”导致液管内压力下降,沸点降低,以使阀门温度低于冰点。

3、打开室内机面板,取下过滤网,可发现部分蒸发器结露或结霜。

原因是由于制冷剂不足,仅仅热交换器使部分蒸发器发生了沸腾吸热,使热交换面积相应减少。

4、室外机卷帘没有热感。

原因是制冷剂不足导致冷凝压力、冷凝温度都降低,暖气温度也随之降低。

5、软管排水软管排水断断续续或即便不排水。

原因是蒸发器制冷面积减少,结露面积也减少,凝结水量降低。

6、室外机气、液阀门有油污,有油污就有泄露。

究其原因原因是制冷剂与冷冻油有一定的互溶性,氟从漏点逸出后进入大气中,而油附着在漏点周围。

7、测量空调器的工作电流小于额定电流。

原因是不足而使压缩机工负荷减少,电流下降。

8、从室外机水管充氟口测量的压力低于0.45Mpa.原因较差是制冷剂不足导致了蒸发压力下降。

空调基础及认识PPT课件

空调基础及认识PPT课件

空调安装的位置和环境
避免阳光直射
01
将空调安装在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
响制冷效果。
考虑室内布局
02
根据室内布局和装修风格,合理安排空调位置,以实现最佳的
制冷效果和美观度。
远离热源和易燃物品
03
在安装空调时应远离热源和易燃物品,以确保安全和使用效果。
空调的安装步骤和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
总结词
空调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分体式、中央空调等。
详细描述
空调有多种类型,如分体式空调、中央空调、窗式空调等。不同类型的空调有其 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分体式空调适合家用和办公场所,中央空调适合大面积 的商用和工业场所,窗式空调则适合小面积的场所或临时使用。
02
空的工作原理
06
未来空调的发展趋势
更节能的空调技术
节能技术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未来 空调技术将更加注重节能,通过 改进压缩机、优化系统设计、采 用新型制冷剂等方式降低能耗。
高效制冷
针对不同环境和使用场景,研发 更高效的制冷技术,提高空调的
制冷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智能化控制
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空调的智能化控制,根据室 内外环境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
空调制冷效果差
总结词
空调制冷效果差可能是由于过滤器堵 塞、制冷剂不足、室外机散热不良等 原因引起的。
详细描述
首先检查过滤器是否清洁,如果堵塞 需要更换过滤器。其次检查制冷剂是 否充足,如果不足需要添加制冷剂。 最后检查室外机散热是否良好,如果 不良需要清理散热器。
空调噪音大
总结词
空调噪音大可能是由于风扇故障、压缩 机故障、安装不稳定等原因引起的。

空调工程课件绪论-PPT说课稿

空调工程课件绪论-PPT说课稿

电梯、卫生20.5%
上海市公共建筑的一次能源消 耗比例
% 空 调照 明热 水动 力 与 其 他 宾 馆46.1 13.5 31 9.4 商 场40.5 33.7 10.7 15.2 办 公 楼49.7 33.3 2.7 17 医 院30.3 13.9 41.8 14
日本办公楼建筑的一次能源 消耗比例
古 希 腊 人 的 采 暖 方 式
采暖与通风的图片
一.空调的世界历史沿革
2. 机械空调出现
• 1805年
蒸汽压缩制冷被提出
• 1834年
做出了蒸汽压缩制冷机械模型
• 1850年代初 做了进一步的蒸汽压缩制冷实验
• 1867年 制冷装置
在圣安东尼奥建成蒸汽锅炉驱动的
• 1890年代中 出现最早的电动压缩机
力增容1500万kW,空调峰值容量1400万kW。 • 日本:30% • 美国:35%
我国建筑能耗状况 商用建筑
中央空调用电占城市用电量
• 广东省:40% • 上海:31.1% • 重庆:23%
采暖空调系统能耗一般占整个建筑能耗 40~60%
我国办公楼建筑的一次能源 消耗比例
照明32.3%
空调采暖47.2%
850
800
600
600
400
270
200 8
0 19185 19294 19396 14998 25000
二、空调在中国的发展
97年 全国城镇家用空调普及率 11.6台/100户,其中广
州54.9台/100户,上海49.8台/100户,北京35台/100户 08年城市居民空调普及率达48.9%
全国平均
3.现代空调技术高度发展,背景及动因: 1)20世纪50年代,高层建筑热 2)20世纪70年代,节能热 3)20世纪80年代,新技术革命(第三次浪潮) 4)20世纪90年代,信息革命 正是这些新要求、新技术促使着现代空调的 发展!

空调-绪论 PPT课件

空调-绪论 PPT课件

1.1 技术简史
我国空调的发展
工业空调和舒适空调几乎同时起步
1931年,上海的许多纺织厂安装了带喷水室的空调系 统,冷源为深井水。当时高层建筑装有空调装置,上海 居亚洲之冠。
1937年抗战,空调事业的发展被迫中断。
解深放井后水到空改调革,开供放水前温的度三19十℃年,,回其水他温专度业21的.5℃技,术可人保员持改 行房投间身温于度空在调25方-28面℃的之工间程,设满计足、舒施适工性安空装调,要并求根;据当苏室联外 标温准度制达作到空35调℃系以统上设时备,和经配济件效。益、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应能、大水力能发、展风热能泵、技太术阳,能能、合地理热利能用、高海品洋位能能、潮量汐,能综等合。能一源次效能率源高又,分供为 暖可再区生无能污源染和,不环可保再效生益能好源,,夏前季者供指冷能冬够季重供复产暖生,的一天机然两能用源,,设如备太利阳用 率能、高风;能我、国水10能0k、W生以物下质的能中等小,型这空些调能装源置均中来,自太热阳泵,占可50以%重以复上产。生;后
送冷水风回系水统管-:---风即冷机冻、水风回水管管系,指统的、是室从空内调送末风端口(空装气处置理器,风机盘管 排等)风流进系冷统水:机室组蒸内发排器风的水口管装路置,温、度风设计管值系Ti统=12、℃风; 机
冷却水供水管----指的是从冷却塔出来流向冷水机组冷凝器的水管路,温度
设空计调值T水i=3系2℃统;
1.1 技术简史
空调的发展
1913901年1年起,迅第速一增座长空调影院是在芝加哥 二战19期22间年,,首是先在用洛于杉电矶影和院纽、约剧,场纽、约大空型调商电店影等院公是共第场
所,一其1座91次19真92用年7正年于,可,办用以用公于调于室大节办以型空公及商气大深店各楼矿,种,井第性得一能克家的萨是电斯布影州鲁院的克圣林安商东店尼 1930年奥后;,1由93于0年小,型费制城冷一机幢的3发4层展摩以天及大可楼靠;性1的93提8年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空调CFC-12制冷剂回收 技术培训班
第一章


一、臭氧层及其破坏
二、保护臭氧层进展
三、汽车行业淘汰CFC-12的活动
一、臭氧层及其破坏
• 大气的结构 • 臭氧层及其作用 • 臭氧层耗减的发现和现状 •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 臭氧层的破坏机理
2
大气的结构
• 对流层(最低的一层,从地表上15km ) • 平流层和臭氧层 (15km-50km) • 中间层(离地表50km~85km这一区域称为 大气的中间层。 ) • 热成层 (中间层之上,上界可达800km的 大气层称为热成层。 ) • 逸散层 (这是大气圈的最外层, 离地表800km以上。 )
制定了《中国制冷维修行业CFCs淘汰计划》 2004年12月在第44届多边基金执委会上得到 批准,获得赠款788.5万美元。 项目主要任务是:
• •
31
汽车空调维修过程中CFC-12的回收再利用 报废汽车拆解过程中CFC-12的回收
23
《中国CFCs、哈龙加速淘汰计划》
• 在《国家方案》的指导下,我国的ODS淘汰工 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控制了ODS生产和消费的 增长,按期完成了淘汰目标。
• 我国于2004年制定了《中国CFCs、哈龙 加速淘汰计划》,同年得到蒙特利尔多 边基金的批准。 • 《中国CFCs、哈龙加速淘汰计划》要求 于2007年7月1日停止CFCs的生产和消费。
24
三、汽车行业淘汰CFC-12的活动
《中国汽车空调行业CFC-12淘汰战略》
《中国汽车空调行业CFC-12整体淘汰计划》
《中国制冷维修行业CFCs淘汰战略》 《中国制冷维修行业CFCs淘汰计划》
25
《中国汽车空调行业CFC-12淘汰战略》
• 1994年汽车行业制订了《中国汽车空调行 业CFC-12淘汰战略》
《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在《国家方案》的指导下:
• 成立了由18个部、委、局、总公司和总会参加的 中国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整个国 家CFCs淘汰工作。 • 向多边基金执委会申请并得到批准的项目四百多 项,很好地促进了我国CFCs淘汰工作的开展。 • 共获得多边基金执委会批准的赠款8亿多美元, 预计淘汰10万多吨ODS,目前已成为淘汰ODS最多 的发展中国家。
3
同温层(臭氧层,距地面15-50公里) 对流层(15公里)
地球
臭氧层和臭氧的动态平衡
• 在平流层中,集中了大气中90%的臭氧, 这个区域称为臭氧层。 • 臭氧的分子式:O3 • 臭氧的动态平衡: O2 O + O2
5
强紫外线照射下
O+O O3
臭氧层的作用
• 如果将地球上的所有臭氧压缩 到1个大气压,其厚度仅有3mm 左右。 • 但它具有强烈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19
蒙特利尔议定书淘汰目标
发达国家(人均年 消费CFCs大于 0.3kg) • 要求于1996年1 月1日前停止 CFCs使用。
发展中国家(人均年消费CFCs小于 0.3kg) • 必须逐年削减CFCs的生产和消费 • 从1997年7月1日起,CFCs的生产和 消费分别冻结在1995~1997年3年的 平均水平上 • 从2005年1月1日起削减冻结水平的 50% • 从2007年1月1日起削减冻结水平的 85% • 从2010年1月1日起完全停止CFCs使 用。
20
限制对象氟利昂
蒙特利尔协议书中,作为限制物质被特别规定的氟利昂 (特定氟利昂)
限制物质 臭氧层破坏系数 温室效应系数 (特定氟利昂) (CFC11=1.0时) (CFC12=1.0时) CFC11 CFC12 (R12) 1.0 1.0 0.40 1.0 在大气中的 寿命(年) 64 108
CFC113
10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免疫力减退 ◆ 白内障增加 ◆ 皮肤癌增加 • 对陆生植物的影响:农作物的营养成分减少,生长减慢 •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 浮游植物生产力下降 ◆ 鱼、虾、蟹、两栖动物等 的繁殖力下降、幼体发育不全 • 对城市环境和 建筑材料的影响 ◆ 光化学污染 ◆ 聚合物材料降解和老化
• 英国南极考察队报告,他们从1977年起就发现 南极上空的臭氧总量在每年9月下旬开始,迅速地 减少到一半左右,形成一个“臭氧空洞”,持续 到11月方才逐渐恢复。 • 北半球上空的臭氧从冬季到春季有大量减少的趋 势,而这种变化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更加明显。
7
臭氧层耗减的发现和现状
• 截至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 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欧 洲的面积。 • 现在美国、加拿大、西欧、俄罗斯、日 本等国上空的臭氧层都已经变薄。 • 我国在西藏高原也发现了臭氧空洞。
29
《中国制冷维修行业CFCs淘汰战略》
• 2000年-2003年制订了《中国制冷维 修行业CFCs淘汰战略》 • 调研和制订了汽车空调、工商制冷、 家用电器、建筑制冷四个行业的维修 情况和淘汰CFCs的计划。 • 提出首先在子行业—汽车空调维修行 业淘汰CFCs,并优先寻求资金支持。
30
《中国制冷维修行业CFCs淘汰计划》
15
二、保护臭氧层进展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中国CFCs、哈龙加速淘汰计划》
16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 在南极发现臭氧洞后,1985年3月在维也纳召开的 “保护臭氧层外交大会”上通过了《保护臭氧层 维也纳公约》,该公约于1988年生效。 • 《公约》的目的:采取适当的国际间合作和行动, 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减少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臭 氧层耗减对全世界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它虽然 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议,但在处理全球环境问题 上的合作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今后采取国际 性CFCs生产和消费的削减做好了准备。 • 我国政府于1989年9月11日正式加入,并于1989年 12月10日生效。
可以有效地过滤阳光中对人体和 生物有害的那部分紫外线,就像
是一件“宇宙服”,保护着人 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 对地球有保温层作用,使得白天 不致于过热,夜晚不致于过冷。
6
臭氧层耗减的发现和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世界各地地面观察站对大 气臭氧总量的观测记录发现,全球臭氧总量有逐 渐减少的趋势。
27
《中国汽车空调行业CFC-12整体淘汰计划》
开展了以下一系统技术援助项目
• 制、修订了12项HFC-134a汽车空调器及其零部件 标准。 • 制订了7项汽车空调器及其零部件产品认证实施规 则,已先后认证HFC-134a汽车空调产品生产企业 81家。 • 建立了汽车厂和空调器厂数据统计和监控系统。 • 广泛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保护臭氧层的宣传活动。 • 编制出版了《中国汽车空调行业CFCs替代行动》。
18
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
• 《议定书》伦敦修正案建立了基金机制。 • 在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要求发达 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经济上的援助,帮 助发展中国家在《议定书》规定的期限内淘汰ODS, 使得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这项国际环境合作。
• 基金机制的建立被认为是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里 程碑。“是众多国际环境公约中实施最成功的一 个”。
8
臭氧层耗减的发现和现状
我国在北京和昆明 建立了观察站,对大 气臭氧总量进行了观 测。从1979~1989年 10年间的观测结果可 以看出,上述两地上 空的臭氧总量都出现 下降趋势。北京站的 纬度高,下降趋势更 为明显。
北京上空臭氧总量变化 9
臭氧层耗减的发现和现状
• 预测今后几十年内,大气中臭氧总量还 将继续减少。 • 即使采取措施,自2000年起完全停止使 用CFCs和哈龙等破坏臭氧层物质,大气 臭氧总量也要到100年以后,即2100年才 能恢复到1985年的水平。 • 臭氧层的这种现状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 和人民的普遍担忧。
CF2Cl2 Cl· O3 + 2 ClO
CF2Cl· Cl· + ClO + O2 2人类的共同责任
• 汽车空调中使用的CFC-12制冷剂等物质 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 • 保护臭氧层这个地球的保护伞,也就是 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 任。 • 我们必须在新生产的汽车中淘汰CFC-12 制冷剂,在维修和报废过程中回收CFC12制冷剂。
13
臭氧层的破坏机理
人类生产和使用大量CFCs, 因其化学稳定性好、在对流层不 易被分解而进入平流层。到达平 流层的CFCs受到短波紫外线的照 射,分解出Cl· 自由基,Cl· 自由 基可以从臭氧分子中夺取一个氧 原子,使O3变成普通的氧分子; 而形成的一氧化氯很不稳定,与 另一个氧原子结合,使Cl· 自由 基再次游离出来,又可以重复上 述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的 Cl· 自由基可以在平流层中存在 好几年,一个Cl· 自由基能够消 耗10万个臭氧分子。 14
28
《中国汽车空调行业CFC-12整体淘汰计划》
• 2001年底完成了CFC-12的替代技术改造 工作。 • 2002年1月1日起,新生产的汽车全部停 止装配CFC-12汽车空调器。 • 圆满完成了行业淘汰目标,成为我国第 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蒙特利尔 多边资金,以行业整体淘汰方式完成淘 汰计划的行业。
• 1998年制订了《中国汽车空调行业CFC-12整体 淘汰计划》,并得到多边基金执委会批准,获 得赠款770万美元。 • 通过汽车空调行业整体淘汰计划中投资项目, 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使汽车空调 系统及零部件企业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生产了大量以HFC-134a为工质的汽车空调器及 其零部件产品,为我国汽车空调行业CFC-12整 体淘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7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 蒙特利尔议定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