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代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中国三大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中国三大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论文题目:中国近现代史上人民对中国的出路探索姓名:班级:专业:学号:内蒙古科技大学二零一一年三月探索中国【内容摘要】农民阶级进行了一系列斗争起义,主要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反对封建势力反侵略,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将中国农民运动推到了最高峰。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

地主阶级企图自救:林则徐,魏源等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新思想萌发。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技术抵御外敌。

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康梁为代表进行维新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武装救国,但最终都失败了,结果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到中国走向成功。

【关键词】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探索中国出路近代史上,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农民阶级: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肩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期望建立“人间天国”,结果失败了。

1898--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结构都以失败告终,说明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的重任。

资产阶级:1895年--1898年主要有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妄图借助一个无权皇帝通过变法实现中国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转变,结果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派的反对而遭到失败,说明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1894年---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窃取,辛亥革命也归于失败。

由此看见,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到中国革命并最终走向胜利。

总体来看,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都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鸦片战争后,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统治者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农民赋税负担。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和政治团体对民族和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评析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因此,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要获得民族独立,必须推翻帝国主义,要实现社会进步,必须推翻封建主义,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

围绕这两大主题,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一、太平天国——农民的革命运动(一)简要经过1851年1月,洪秀全等率众在广西桂平的金田村“团营”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从这年开始,直到1864年的最后失败为止,这场历时十四年之久革命运动,以1856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事件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建军、定鼎天京以及北伐和西征。

到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之前,天国达到了它的全盛进期:拥百万之众,据江南之地,建立起与北方清政府相对峙的强大的农民革命政权。

自1856年下半年开始,天朝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从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经“韦杨内江”和韦昌辉的“天京叛乱”,到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再到次年的石达开出走……“天京之变”这场历史性悲剧,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至1864年天京陷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最终走上了失败的末路。

(二)对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猛烈地冲击了中国的封建秩序,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起了阻止和延缓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的作用;它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要求,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方案,同时,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破坏了封建生产关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无法克服小生产者自身的弱点。

其后期的内部分裂,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农民革命都无法挣脱的宿命的(或曰规律性的)结局。

总之,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革命的指南,囿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中的农民阶级是不可能自己解放自己的。

中国近代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国近代史,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并勾结封建统治者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华民族爱国人士也不断采取措施反抗侵略、反抗中国封建统治。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不断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提出各种救国方案,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1851年1月,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却有不可磨灭的伟大意义。

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的表达出来。

《资政新篇》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出路。

此阶段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时期,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交易,同英法军队等侵略者进行应用斗争都对中国社会和人民思想产生影响。

太平天国起义和后来的失败告诉我们:农民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军,但是单纯的农民运动并不能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仍需进一步的探索。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运动兴起于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成员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建企业,兴办洋务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主要举办的事业有三个方面:(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这些洋务派的事业兴起后,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都开始改变,促进了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风气得到改变。

但洋务运动主要维护了封建统治,并没有让中国朝资本主义发展。

近代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国的探索之路可以追溯到近代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努力。

在近代,中国面临着外敌入侵、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等多重困境。

为了找到实现民族复兴的出路,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通过制定改革政策、借鉴西方经验和思想等,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近代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外国列强对中国实施帝国主义控制,割地赔款,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

内部政治势力分裂、冲突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国的思想家、政治家们开始积极探索国家的出路。

其中,维新运动是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重要表现之一。

维新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梁启超、康有为等人,在国家危机面前,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想,试图借鉴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文化来推动中国的发展。

他们主张变法兴邦,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改革措施,如“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

虽然维新运动的失败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但它为后来的思想启蒙运动和革命运动鼓舞了力量。

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者遵循的另一种探索国家出路的方式。

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郑板桥、严复、胡适等。

他们意识到中国社会需要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先进的文化,提出了“救亡图存”的思想。

他们通过翻译和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思想启蒙运动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为革命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思想支持。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国家出路探索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到共和制度的转变。

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凭借这一理论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国家出路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进入了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政府在经济建设、军事崛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例如,国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民族经济”的政策,发展了国内产业和农业。

此外,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合作抵御日本侵略,通过抗日战争实现了民族的团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内容提要: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为了救中国,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分别从各自的阶级出发分别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

虽然最终,这些对国家出路探索的道路皆以失败告终,但在探索的道路上对中国人民思想上的启蒙、对推翻封建统治的促进、对继而的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成功都有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推动作用正文: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

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都是中国近代各阶级对中国国家出路所做的努力和探索,虽然这些探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但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太平天国的建立自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为支付对列强的赔款,弥补财政空缺,加重了对本就受地主压迫的广大农民税款的征收,且各级官吏的浮收勒扣,横征暴敛,使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致使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

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

2.太平天国的经过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后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动荡的时期,各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探索也随之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清朝末年到现代社会,对中国各阶级的探索进行分析。

一、清朝末年1.地主阶级:清朝末年,地主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探索主要是维护自身利益。

他们通过向政府进贡、收买官员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利。

同时,他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机会,以保证自己的经济地位。

2.农民阶级:清朝末年,农民阶级的探索主要是反抗封建统治。

他们发动了一系列农民起义,如太平天国、义和团等。

他们希望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实现自由和平等。

3.商人阶级:清朝末年,商人阶级的探索主要是寻找商业机会。

他们通过与外国商人合作,扩大了对外贸易。

同时,他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领域,如银行业、保险业等。

二、民国时期1.地主阶级:民国时期,地主阶级的探索主要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他们通过参与政治、掌握经济命脉等方式,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利。

2.农民阶级:民国时期,农民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争取自己的权利。

他们通过参与政治、组织农民协会等方式,争取土地改革和农民权益。

3.工人阶级:民国时期,工人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争取劳动权益。

他们通过组织工会、罢工等方式,争取工资增加、工作条件改善等权益。

三、新中国成立后1.地主阶级:新中国成立后,地主阶级逐渐消失。

他们的探索主要是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2.农民阶级:新中国成立后,农民阶级的探索主要是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他们通过加入合作社、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3.工人阶级: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他们通过参与生产、技术创新等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探索不断变化。

从清朝末年到现代社会,各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争取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论中国近代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论中国近代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论中国近代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论中国近代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中国进入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先后有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侵略我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力衰退,同时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之后各个阶级提供了自己的力量来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在清末爆发过很多农民起义,但是最终都被清政府镇压了,其中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在最开始的时候拜上帝,随后从基督教中能够迎合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在起义的最开始,太平军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在定都南京后,很快就暴露出了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随后就发生了天京事变,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起义者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太平天国是以宗教发起和组织群众的,它不仅不能正确领导群众,还会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很容易通过宗教的理论改变起义群众的思想,这种自下而上的革命运动不能靠这种宗教信仰来领导群众,而应该以一种理性的思想来引领群众。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是通过他们的起义可以看出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只要有正确的思想进行指导就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而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派指的是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官员,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

中国近代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1851-1864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背景:中国农民遭受长期的剥削和压迫,过着极为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清政府加重了赋税征收。

各级官吏横征暴敛,农民负担更重。

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首都。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他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其主张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但他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部自相残杀。

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太平天国起义也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2)后期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领导集团的一些人在生活中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近代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中国进入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先后有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侵略我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力衰退,同时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之后各个阶级提供了自己的力量来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
在清末爆发过很多农民起义,但是最终都被清政府镇压了,其中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在最开始的时候拜上帝,随后从基督教中能够迎合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在起义的最开始,太平军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在定都南京后,很快就暴露出了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随后就发生了天京事变,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起义者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太平天国是以宗教发起和组织群众的,它不仅不能正确领导群众,还会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很容易通过宗教的理论改变起义群众的思想,这种自下而上的革命运动不能靠这种宗教信仰来领导群众,而应该以一种理性的思想来引领群众。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是通过他们的起义可以看出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只要有正确的思想进行指导就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而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洋务派指的是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官员,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

洋务派首先兴办了军用工业,然后建立了新式陆海军,还创办了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虽然洋务派发展了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而是要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来维持清朝的封建统治,因此是必然失败的。

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发展新式人才,开办了许多新式学堂,还派遣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给当时中国人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外国为了能够希望继续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控制,是根本不可能愿意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洋务企业的管理又具有很大的腐败性。

虽然新式企业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是管理方式仍然是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经营不讲效率,质量很有问题,官员们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因此最终洋务运动以甲午战争的完败而宣告失败。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
19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就这样在1898年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在103天的变法中发布了一
系列的政令。

最后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激烈反对而失败。

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

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守旧势力的反对,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没有严密的组织,也没有实权和军队,而且还仅仅依靠着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
经过几次农民起义运动,洋务派,维新派的探索,最终发现只有革命才是中国的出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虽然起义都失败了,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武昌起义后,在1912年,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最终覆灭了。

在武昌起义和歌声政权更迭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既表现出了革命性和勇敢精神,有暴露出了软弱性和妥协态度,革命后各地掌权的人,有的是自己变成了新军阀,有的是革命果实被旧军阀窃取了,这就意味着革命是很快发展了,但它的基础并不牢固,在它的内部和外部都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在建立了中华民国后,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最后由袁世凯担任了大总统,就这样,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最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

这场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没有一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这四股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对最后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引领中国走入新道路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