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习题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练习题

第五章 练习题

第五章练习题一、问答题1.比较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国际货物发运人协会。

2.航空货物运输方式有哪些?3.直接运输与集中托运货物的区别?4.简述中国航空货物运输的概况?5.航空运单的性质和作用?6.航空运单的种类?7.航空货物运输的计费重量?二、名词解释1.空运缔约承运人2.航空运单2.普通货物运价3.部分包机4.集中托运5.等级货物运价6.起码运价7.航空快递三、单选题1.不适合于航空运输的货物有()。

A、高附加值产品B、时效性物品C、对运价极具敏感度的物品D、对运价具有敏感度但能承受一定的运价的物品2.航空货运的运输旺季是()月份。

A、2、3、4B、5、6、7C、8、9、10D、11、12、13.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 是()A、政府间的国际机构B、企业间的联合组织C、行业间的组织D、私人间的组织4.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reight Forwarders Association FIATA 是()。

A、国际货物发运人协会B、国际航空运输协会C、国际货代协会D、国际民用航空组织5.FIATA(菲亚塔)总部在()。

A、蒙特利尔B、纽约C、维也纳D、伦敦6.哪个组织是各国航空运输企业之间的联合组织()。

A、国际货物发运人协会B、国际航空运输协会C、国际货代协会D、国际民用航空组织7.航空运输的国际公约是( )。

A、《海牙规则》B、《维斯比规则》C、《汉堡规则》D、《华沙公约》8.国际航空运输中,如果发生货损货差,根据《华沙公约》,最高赔偿额为每公斤()。

A、100法郎B、150法郎C、200法郎D、250法郎9.《华沙公约》规定的有关赔偿的诉讼时效是( )。

A、半年B、一年C、两年D、三年10.航空运输中,如发生货损货差,根据《华沙公约》规定,最高赔偿为每公斤货物( )。

A. 15美元 B.20美元 C.30美元 D.40美元11.航空运输方式中最快捷方式是()A、班机B、集中托运C、包机D、航空快递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认可证书》的颁发单位是()。

第五章习题

第五章习题

一、判断题1、统计指数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方向及变动幅度的相对数()2、加权指数是计算总指数广为采用的方法,个体指数也是一种加权数()3、利用指数体系理论,可以反映被研究现象的变动趋势()4、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的编制中只起到过渡或媒介作用()5、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可以使用非全面资料,所以也有代表性误差。

()6、使用非全面资料条件下,平均指数法可以理解为是综合指数法的一种变形形式()7、指数体系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前提()8、指数因素分析法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分析在分组条件下,总平均数受各组平均水平和次数结构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9、可变组成指数=固定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10.帕氏价格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表明计算期实际销售的商品由于价格变化而增减了多少销售额。

()11. 拉氏价格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说明消费者为了维持基期的消费水平或购买同基期一样多的商品,由于价格的变化将会增减多少实际开支。

()12.以基期总值加权的调和平均指数最为常用,以计算期总值加权的调和平均指数最为常用。

13.价格降低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15%,则价格指数应为85%。

14.某商店商品销售额报告期和基期相同,报告期商品价格比基期提高了10%,那么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减少了9%。

二、单选题1、按指数的性质不同,指数可分为()①个体指数和总指数②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③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④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2、运用编制统计指数的方法主要目的在于()①建立指数体系②进行因素分析③解决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综合变动情况④研究事物变动的趋势和规律3、综合指数法是计算总指数的()①唯一的方法②最科学的方法③重要方法之一④最不理想的方法4、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之一是()①确定被比对象②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固定时期③确定对比基期④计算个体指数5、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①都固定在基期②都固定在报告期③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④采用基期和报告期交叉6、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50%,产量比去年增长25%,则单位成本比去年上升①25%②37.5%③20%④12.5%7、某机关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①10%②7.1%③7%④11%8、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为134.2%,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所以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为()①139.36%②129.23%③71.76%④39.36%9、某商店商品销售额报告期和基期相同,报告期商品价格比基期提高了10%,那么报告期商品销售量比基期()①提高10%②减少了9%③增长了5%④上升了11%10、单位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8%,产量增长8%,在这种条件下,生产总费用()①增加了②减少了③没有变化④难以确定11.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第五章课后习题

第五章课后习题

第五章课后习题5-1利用逆向卡诺循环机作为热泵向房间供热,设室外温度为5C -︒ ,室内温度保持20C ︒ ,要求每小时向室内供热42.510KJ ⨯ ,试问:(1)每小时从室外吸收多少热量? (2)此循环的供暖系数多大?(3)热泵由电动机驱动,如电动机效率为95% ,电动机的功率多大?(4)如果直接用电炉取暖,每小时耗电多少(kW h )?解:已知 1412273202935273268 2.510/Q T K T K q KJ h =+==-+==⨯(1)是逆向卡诺循环时,1212Q Q q q T T =2144212682.510 2.28710/293Q Q T q q KJ h T ==⨯⨯=⨯ (2)循环的供暖系数 '11229311.72293268T T T ε===-- (3)每小时耗电能()12442.5 2.287100.21310/w Q Q q q q KJ h =-=-⨯=⨯。

电机效率为95%,因而电机功率为:40.213100.623360095%N KW ⨯==⨯ (4)若直接用电炉取暖,则42.510/KJ h ⨯的 热能全部由电能供给,耗电力 442.5102.510// 6.943600P KJ h KJ s KW ⨯=⨯== 5-2 设有一由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定压过程组成的热力循环,如图5-34所示。

工质加热前的状态为110.1,300p MPa T K == ,定压加热到 21000T K = ,再在定温下每千克工质加热400KJ 。

试分别计算不采用回热和采用极限回热循环的热效率,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工质的比热容 1.004/()p c KJ kg K =。

解:(1)不回热时(2)采用极限回热时,1-2 过程所需热量由 3-4 过程供给,所以或5-3 试证明:同一种工质在参数坐标图(例如图)上的两条绝热线不可能相交。

(提示:若相交的话,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5章习题及答案

第5章习题及答案
结而成:
M1M1M1M1M1M1M1M2M2M2M2M2M2M2M2
(4) 接枝共聚物 聚合物分子中,以一种单体的聚合物为主链, 在主链上接上一条或多条另一单体形成的支链:
M1M1M1M1M1M1M1M1M1M1M1M1M1M1M1
M2
M2
M2
M2
5、已知氯乙烯(M1)与乙酸乙烯酯(M2)共聚时,r1=1.68, r2=0.23。求作F1-f1共聚物组成曲线,并回答:
(3)按共聚方程 F1 = (r1f12 + f1f2)/(r1f12 +2f1f2 +f22),设定不同 f1, 计算出F1,作F1-f1曲线,如下图:
(4)欲得组成均匀的共聚物,可按组成要求计算投料比,且在 反应过程中不断补加丁二烯单体,以保证原料配比基本保持恒定。
3、苯乙烯(M1)与氯乙烯(M2)共聚(r1=17,r2=0.02); 氯乙烯(M1)和顺丁烯二酸酐(M2)共聚(r1=0.9,r2=0)。试 定性讨论这两组共聚合所生成的共聚物中,两单体单元的排列方 式。
F1 = 0.93 (图解)
6、在生产丙烯腈(M1)和苯乙烯(M2)共聚物时,已知
r1=0.04,r2=0.4,若在投料重量比为24:76(M1: M2)下采用一
次投料的工艺,并在高转化率下才停止反应,试讨论所得共聚物组 成的均匀性。
恒比点的条件:
[M1] 24 / 53 1 0.4 /1 0.04 0.625 [M2 ] 76 / 104
但由于取代基共轭效应对自由基活性的影响要比对单体活 性的影响大得多,即取代基共轭效应使苯乙烯自由基活性相对 乙酸乙烯酯自由基活性下降的程度比其单体活性相对乙酸乙烯 酯单体活性增大的程度要大得多,因此两者综合的结果是苯乙 烯单体与苯乙烯自由基反应的活性比乙酸乙烯酯单体与乙酸乙 烯酯自由基反应的活性要低得多,即乙酸乙烯酯均聚反应速率 远大于苯乙烯均聚反应速率。

第5章 习题与思考题和答案

第5章  习题与思考题和答案
C.A=C : C=B : B=AD.A=(A+B)/2 : B=(A – B)/2
4.下段程序执行的输出结果是。
S=0:T=0:U=0
For i=1 To 3
For j=1 To i
For K=j To 3
S=S+1
Next K
T=T+1
Next j
U=U+1
Next i
Print S;T;U
A.3 6 14B.14 63C.14 3 6D.16 4 3
Next j
If j>Int (Sqr(n-m))ThenPrint n,m,n-m
EndIf
Next m
Next n
EndSub

(1)编程序计算:1!+3!+5!+….+11!
(2)输入两个正整数m和n,求其最大公约数a和最小公倍数b,计算最大公约数a的方法如下:先算出m/n余数r,若r等于0,则n为最大公约数;若r不为0,则把原来的n值作为新的m值,把原来的r值作为新的n值,继续运算。这样辗转相除,直到r为0,此时的n值为最大公约数a,最小公倍数则可用原始m与n值的积除以最大公约数求得。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k,a,b as integer
a=20
b=2
k=2
Do While k<=a
b=b*2
k=k+5
Loop
Print b
End Sub
5.写出以下程序在单击命令按钮后的输出结果。
Private Sub Form_click()
k=0
fori=1 to 5
If n <= 0 Or m <= 0 Then

第五章 练习题

第五章 练习题

第五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A、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关系B、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3、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个标志性的重要理论成果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十大关系》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B、发展科技和教育C、发展生产力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5、江泽民提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GDP总量B、科学技术C、生产关系D、科学知识6、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提出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的是()A、刘少奇B、周恩来C、邓小平D、陈云7、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观点的是()A、刘少奇B、周恩来C、邓小平D、陈云8、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是()A、刘少奇B、周恩来C、邓小平D、陈云9、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A、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B、只有按照苏联的模式才能建设社会主义C、要独立思考,“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D、要全盘否定苏联的经验,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10、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A、高速发展生产力B、共同富裕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D、让一部分人富起来11、社会主义本质论把我们对()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5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MCS-51有5个中断源,2个中断优先级,优先级由软件填写特殊功能寄存器 IP 加以选择。

2、外中断请求标志位是 IE0 和 IE1 。

3、 RETI 指令以及任何访问 IE 和 IP 寄存器的指令执行过后,CPU不能马上响应中断。

4、8051单片机响应中断后,产生长调用指令LCALL,执行该指令的过程包括:首先把 PC的内容压入堆栈,以进行断点保护,然后把长调用指令的16位地址送 PC ,使程序执行转向程序存储器中的中断地址区。

二、选择题:1、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至少应有一条( D )。

A、传送指令B、转移指令C、加法指令D、中断返回指令2、要使MCS-51能够响应定时器T1中断,串行接口中断,它的中断允许寄存器IE的内容应是( A )。

A、 98HB、 84HC、 42HD、 22H3、MCS-51响应中断时,下列哪种操作不会发生( A )A、保护现场B、保护PCC、找到中断入口D、保护PC转入中断入口4、MCS-51中断源有( A )A、 5个B、 2个C、 3个D、6个5、计算机在使用中断方式与外界交换信息时,保护现场的工作应该是( C )A、由CPU自动完成B、在中断响应中完成C、应由中断服务程序完成D、在主程序中完成6、MCS-51的中断允许触发器内容为83H,CPU将响应的中断请求是( D )。

A、 INT0,INT1B、 T0,T1C、 T1,串行接口D、 INT0,T07、若MCS-51中断源都编程为同级,当它们同时申请中断时,CPU首先响应( B )。

A、 INT1B、 INT0C、 T1D、T08、当CPU响应串行接口中断时,程序应转到( C )。

A、 0003HB、 0013HC、 0023HD、 0033H9、执行MOV IE,#03H后,MCS-51将响应的中断是( D )。

A、 1个B、 2个C、 3个D、0个10、外部中断1固定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为( C )。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1) 在表1中填空(2) 根据(1)。

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L 曲线和MP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1)短期生产的产量表(表1)(2)(3)短期生产的成本表(表2)(4)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TPL下凸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L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曲线和LMC曲线图。

请分别在Q1和Q2的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是SAC1和SAC2以及SMC1和SMC2。

SAC1和SAC2分别相切于LAC的A和B,SMC1和SMC2则分别相交于LMC的A1和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5Q 2+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5Q 2+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5Q 2+15Q AC(Q)=Q 2-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 3-0.8Q 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一、名词解释
1、喷油泵速度特性
2、供油提前角
3、喷油提前角
4、喷油延迟
5、喷油规律
二、选择题
1、柱塞式喷油泵的速度特性是()。

A、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增加
B、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减少
C、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增加
D、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减少
2、使用柱塞式喷油泵的柴油机发生“飞车”的根本原因是()。

A、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增加
B、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减少
C、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增加
D、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减少
3、使用柱塞式喷油泵的柴油机出现不正常喷射的各种原因中包括()。

A、高压油管过细
B、油管壁面过厚
C、喷油压力过高
D、喷油数量过多
4、柴油机间接喷射式燃烧室类型中包括下面列出的()。

A、半开式燃烧室
B、开式燃烧室
C、统一室燃烧室
D、预燃室燃烧室
5、传统柴油机的喷油时刻与供油时刻()。

A、同步
B、提前
C、滞后
D、没有联系
6、柴油机的供油始点用()表示。

A、喷油提前角
B、供油提前角
C、雾化提前角
D、着火提前角
7、评价速燃期的重要指标中有()。

A、温度升高率
B、最大压力出现时刻
C、最高温度
D、压力升高时刻
8、柴油机的理想喷油规律是()。

A、均匀喷油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快后慢再快
9、下面列出的()属于柴油机燃烧特点。

A、缺氧
B、空气过量
C、扩散燃烧
D、混合气预先形成
10、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中,存在燃料燃烧、燃料()、燃料与空气之间的扩散同步进行现象。

A、燃烧
B、凝结
C、蒸发
D、混合
三、填空题
1、柴油机燃烧过程是否完善,取决于、和三者的合理配
合。

2、油束的几何特性可以用、和三个参数来描述。

3、柴油机燃烧室基本要求是、、和。

4、柴油机燃烧过程包括、速燃期、和。

5、对液态燃料,其混合气形成过程包括两个基本阶段:和。

6、燃烧放热规律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燃烧放热规律曲线形状和燃烧持续时间。

7、燃油的雾化是指燃油喷入_________________后被粉碎分散为细小液滴的过程。

8、现代电控柴油机喷射系统的基本控制量是循环供油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柴油机内不均匀的混合气是在高温、高压下多点_______________着火燃烧的。

10、喷油泵的速度特性是油量控制机构位置固定,_____________随喷油泵转速变化的关系。

喷油
泵速度特性的校正有正校正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

四、判断题
1、柴油机缸内的不均匀混合气是在高温、高压下多点自燃着火燃烧的。

[ ]
2、柴油机一般用压力升高率代表发动机工作粗暴的程度。

[ ]
3、在柴油机中,燃料成分在燃烧室空间的分布是均匀的。

[ ]
4、孔式喷油器主要用于分隔式燃烧室。

[ ]
5、为了控制压力升高率,应增加着火延迟期内准备好的可燃混合气的量。

[ ]
五、简答题
1、柴油机燃烧室结构形式的要求是什么?
2、为什么柴油机的压缩比通常比汽油机高?
3、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分成哪几个阶段?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4、何谓喷油泵的速度特性?对车用柴油机性能有何影响?
5、简述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并解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六、综述题
1、请说明柴油机不正常喷射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2、什么是供油提前角和喷油提前角?解释两者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大小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