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质谱同时定性定量及~(18)O定量修正公式的设计和验证
GC-MS校准规范

台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校准规范1、术语和计量单位:分辨力(resolution):分辨两个相邻质谱峰的能力,对于台式GC-MS以某种离子峰峰高50%处的峰宽度(半峰宽)表示,记为W1/2,单位是u。
基线噪声(baseline noise):基线峰底与峰谷之间的宽度,单位计数。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待测样品信号强度与基线噪声的比值,记为S/N。
质量色谱图(mass chromatography):质谱仪在一定质量范围内自动重复扫描所获得的质谱数据,可以不同形式再现,其中以一个或多个离子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谱,称为质量色谱图。
质量准确性(mass accuracy):仪器测量值对理论值的偏差。
u(atomic mass unit):原子质量单位。
2、概述GC-MS是将GC与MS通过一定接口耦合到一起的分析仪器。
样品通过GC分离后的各个组分依次进入质谱检测器,组分在离子源被电离,产生带有一定电荷、质量数不同的离子。
不同离子在电场和/或磁场中的运动行为不同,采用不同质量分析器把带电离子按质荷比(m/z)分开,得到依质量顺序排列的质谱图。
通过对质谱图的分析处理,可以得到样品的定性、定量结果。
GC-MS主要包括气相色谱系统(一般不带检测器)、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真空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几部分。
主要技术指标4.1 实验环境4.1.1 仪器室内不得有强烈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不得存放与试验无关的易燃、易爆和强腐蚀性气体或试剂。
4.1.2 实验室温度:15~27℃4.2 标准物质和试剂4.2.1 八氟萘-异辛烷溶液标准物质:100pg/ul4.2.5 异辛烷或正辛烷:HPLC级或同等级别。
4.3 校准设备4.3.1 微量注射器:10ul4.3.2 气相色谱一、仪检定专用测量仪。
5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5.1 外观检查仪器不能有影响校准的外观缺陷,按键开关、调节旋钮等各部件工作正常。
qtof质谱校准指标

qtof质谱校准指标
QTOF质谱的校准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辨率:分辨率是质谱仪器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反映了仪器区分相近质量数的能力。
对于QTOF质谱,高分辨率是其特点之一,能够提供更精确的质量测量和更丰富的分子结构信息。
2. 质量范围:质量范围表示仪器能够测量的质量上限和下限,通常以Dalton 或Da 为单位。
对于QTOF质谱,其质量范围通常较宽,可以覆盖较大的分子量范围,有利于不同分子量的化合物分析。
3. 灵敏度:灵敏度表示仪器检测低浓度物质的能力。
对于QTOF质谱,其灵敏度较高,可以检测低浓度的化合物,有利于痕量分析。
4. 稳定性:稳定性表示仪器在不同时间段的性能一致性。
对于QTOF质谱,其稳定性较好,长期运行不易漂移,可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5. 重复性:重复性表示仪器在不同时间段或不同操作条件下获得的相同结果的程度。
对于QTOF质谱,其重复性较好,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QTOF质谱校准时,需要注意仪器的环境条件、样品处理方法、校准物质的选择等因素,以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校准方法和参数,以达到最佳的仪器性能和检测效果。
GCMS数据处理和定性定量分析PPT教案

GC/MS数据系统
目前多数仪器数据系统的硬件,包括计算机主机及显 示器、键盘、打印机等基本的外围设备,一般都是通 用的PC机,但是配置不同,性能差别也不小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件,即任何计算机和GC/MS仪 器连接,也需要有一个“接口”,是由模数/数模转 换器(A/D、D/A)、多路切换开关、实时钟还有微处 理器等组成的接口电路板,放在电子部件的机箱内。 它不是通用部件,不同生产厂家、不同类型仪器的接 口板结构性能都不相同。它的功是将质谱检测器接收 的离子流的电压信号通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经微 处理器采集、简化处理并储存在计算机中,这就是通 常获得的谱图的原始数据文件
一、质谱图的提取
质谱库检索和谱图解析都需要获得好的质 谱图。质谱图的提取不仅要保证谱图的质 量,还要不丢失可鉴定的组分,包括共流 出组分的分离。背景扣除没有固定的要求
例如:是取色谱峰顶对应的一张质谱图还 是几张质谱图平均,需不需要扣除背景, 是扣除前面还是后面的谱图等。主要的是 根据出峰情况,结合样品信息和实验条件 进行判断。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必需的。
二定量方法1997年国际物质量咨询委员会ccqm在巴黎召开第六次会议将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精密库伦法电位滴定法凝固点法等作为绝对定量方法其中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是唯一一种微量痕量和超痕量元素的权威测量方法同位素化合物与样品分析物在一定的范围内应视为同一化合物如有机质谱中常用13h作为标记同位素二者具有基本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虽然天然化合物中有一定同位素化合物但其量相对极小基本不会对检测有不利影响同时内标与样品分析物的流出时间很相近或相同时由此在基质中添加一定量的合适的同位素标准品作为内标进行方法的质量控制手段是非常适合的集成电路是采用半导体制作工艺在一块较小的单晶硅片上制作上许多晶体管及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按照多层布线或遂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因其管脚非常密集所以非常容易造成虚焊
CNAS-GL004:2018《标准物质_标准样品的使用指南》 - 中国合格评定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使用指南 Guidance on Using Reference Materials
(IDT ISO Guide 33:2015)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018 年 3 月 1 日 发布
2018 年 3 月 1 日 实施
CNA共 34 页
目录
前言 ............................................................................. 2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及定义 ..................................................................... 3 4 符号 ........................................................................... 5 5 约定 ........................................................................... 5 6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及其在测量中的作用 ............................................ 6 7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和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使用 ................................ 11 8 精密度的评估 .................................................................. 12 8.1 通则 ........................................................................ 12 8.2 重复测量次数 ................................................................ 12 8.3 对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要求.................................................... 13 8.4 测量 ........................................................................ 13 8.5 数据处理 .................................................................... 14 8.6 精密度的计算和评估........................................................... 14 9 偏倚的评估 .................................................................... 15 9.1 总则 ........................................................................ 15 9.2 偏倚校核的途径 .............................................................. 15 9.3 偏倚数据应用 ................................................................ 16 10 校准 ......................................................................... 17 10.1 概述 ....................................................................... 17 10.2 建立计量溯源性.............................................................. 17 10.3 校准模型 ................................................................... 18 11 为其它材料赋值 ............................................................... 18 11.1 总则 ....................................................................... 18 11.2 纯物质 ..................................................................... 19 11.3 称量法和容量法.............................................................. 20 12 约定标尺 ..................................................................... 21 12.1 总则 ...................................................................... 21 12.2 pH 标尺 ..................................................................... 22 12.3 辛烷值 ..................................................................... 22 13 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和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选择................................ 23 13.1 总则 ....................................................................... 23 13.2 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选择................................................. 24 13.3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选择..................................................... 26 13.4 与测量系统的相关性.......................................................... 26 附录 A ........................................................................... 28 附录 B ........................................................................... 29 附录 C ........................................................................... 32 参考文献 ........................................................................ 33
Maxquant使用说明

MS
在原始数据当中的MS1记录的数据量
MS/MS
在原始数据当中的MS2记录的数据量
MS3
在原始数据当中的MS3记录的数据量
MS/MS submitted
用于软件分析的串联的MS的数量
MS/MS submitted (SIL)
在firstsearch当中的可变修饰
Use variable modifications first search
当有不同的可变修饰用于设置firstsearch时,标记为“+”
Requantify
用在鉴定当中的标签的数量(例如同位素标签,这里应该特质同位素标签)的数量
Multiplicity
同上
Oxidation (M) Probabilities
甲硫氨酸氧化的可能性:包含翻译后修饰的多肽可能出现修饰的可能性,其中概率为0—1其中1为最大,该列表示甲硫氨酸氧化的可能性
Carbamidomethyl (C) Score Diffs
通过计算PTM添加到的那个位置以及没有PTM位点之间的差异计算,如果值为负,则说明其修饰的可能性近乎没有
Summary
该总结文件包含了所有在Maxquant运行当中所有原始数据文件的信息
名称
分隔
描述说明
Rawfile
原始数据的处理加工
Enzyme
用于消化蛋白样品的蛋白水解酶
Enzymemode
同上
Enzymefirst search
用于firstsearch的蛋白水解酶
Enzyme mode first search
二级质谱原理

二级质谱原理
温馨提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二级质谱(MS/MS)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它通常用于分析复杂的混合物,如生物样品或环境样品。
二级质谱的原理基于质谱仪的基本原理,即将化合物分解成离子,并根据质量-电荷比(m/z)对这些离子进行分离和检测。
在二级质谱中,分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前体离子扫描(MS1),第二阶段称为碎片离子扫描(MS2)。
在前体离子扫描中,化合物进入质谱仪并被离子化形成离子。
这些离子通过一个质量分析器进行分离,并根据它们的m/z比率进行检测。
在这个阶段,所有化合物的离子都被记录下来。
在碎片离子扫描中,选择一个前体离子,然后将其分解成碎片离子。
这通常通过将离子加速到高能量并撞击一个气体分子来实现。
分解后的碎片离子再次通过质量分析器进行分离和检测,然后记录下它们的m/z比率。
根据这些记录下来的前体离子和碎片离子的m/z比率,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通过比较记录下来的m/z比率和已知的化
合物的m/z比率,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可能的化学结构。
二级质谱定量

二级质谱定量是一种通过质谱技术进行定量的方法。
在二级质谱中,样品分子经过一次质谱分析后,选择特定的肽段母离子再次进行破碎检测,得到更多的子离子质谱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多肽的鉴定、结构分析、氨基酸序列分析以及翻译后修饰情况分析等。
在二级质谱定量中,可以选择特殊的肽段母离子进行二次质谱分析,得到更多的子离子质谱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确定分子的分子量、结构等信息,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此外,二级质谱还可以与液相色谱串联使用,通过液相色谱分离一次,然后进行二级质谱分析。
这样可以同时实现分离和检测,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在复杂样品的靶向定量研究中,二级质谱定量具有独特优势并被广泛使用。
总之,二级质谱定量是一种通过质谱技术进行定量的方法,可以用于多肽的鉴定、结构分析、氨基酸序列分析以及翻译后修饰情况分析等。
二级质谱 原理

二级质谱原理
二级质谱(MS/MS)是一种高级质谱技术,通过在质谱仪中使用两个质谱过滤器和多级质谱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分析结果。
二级质谱的原理主要涉及到两个关键的过程:预扫描和离子碰撞解离。
在预扫描过程中,质谱仪将待测样品中的分子进行离子化,通常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或化学电离源(CI)等离子化技术。
通过电荷转移或化学反应,分子被转化为气相离子,并引入质谱仪中。
接下来是离子碰撞解离过程。
质谱仪中的第一个质谱过滤器(Q1)用于选择特定的分子离子进行分析,只有经过选择的分子离子能够通过。
然后,这些分子离子进入第二个质谱过滤器(Q2)。
在Q2中进行离子碰撞解离。
在离子碰撞解离过程中,分子离子与碰撞气体(通常是氮气或氦气)发生碰撞,产生离解碎片离子。
这些离解碎片离子将根据其质荷比不同进一步分离和聚焦,然后通过质谱仪中的离子检测器进行检测。
通过分析离解碎片离子的质谱图,可以获得有关样品中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的信息。
通过比对已知的质谱库,可以确定特定化合物的质谱图,并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总之,二级质谱通过使用两个质谱过滤器和离子碰撞解离的过程,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分析结果,广泛应用于化学、药学、生物学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质谱同时定性定量及~(18)O定量修正公式的设计和验证
基于生物质谱技术(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的蛋白质相对定量和定性己成为蛋白质研究最重要的两大任务。本论文工作针对SPITC标记能够有效提高多肽的梯度测序效率的特点,以及18O标记可以方便快速获得定量信息的优点,将两者有机结合完成了对多肽同时定性定量的测定。
传统的方法在一级质谱获取定量信息,在二级质谱中获取定性信息,而本研究提出的新方法则在二级质谱中即可同时得到定量和定性信息。实验对比发现新方法与传统方法得到的数据一致,因而只需一份二级质谱图就能很好的诠释样品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该SPITC结合18O标记进行的蛋白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学在基因组未知的穴居狼蛛(Lycosasingoriensis)的粗毒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复杂样品中也能准确的完成定量和定性,由此得到的定性信息对后续的蜘蛛毒素或者其它的基因组未知样品的功能深入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常用的同位素标记中,18O同位素因其无污染、无需额外处理且效率高而备受亲睐,但是在长期实验中发现18O同位素标记其存在“自然同位素峰干扰”和“18O原子回交”两大缺点。
该公式在目前的测试中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实验完成后,该公式将改变人们对“自然同位素干扰”和“18O原子回交”这两个干扰因素的处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