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002]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 805科目名称:土力学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安全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参考书目:1、郭莹、郭承侃、陆尚谟编著. 土力学.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李广信编著. 高等土力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笔试总分:150 分考试范围:一、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的三相组成,土中水的存在形式,颗粒级配曲线含义及其相应的指标,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定义及公式,以及试验测定方法,三相草图及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换算,无粘性土密实度的概念、工程意义及其判别方法,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二、有效应力原理与土中应力土体的自重应力计算,有效应力原理的含义和表达式,达西定律、渗透变形,流土和管涌三、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土的压缩性概念与压缩性指标、压缩试验、压缩曲线e-p曲线的含义,土的压缩性的评价,前期固结压力概念与确定方法,超固结土、正常固结土和欠固结土的概念,饱和土的单向固结理论的假定,土体固结度、固结系数的概念、排水条件对土层固结时间的影响,基础沉降的三个部分四、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土的强度特性、库仑定律和摩尔—库仑强度准则、抗剪强度的表达式,抗剪强度的测定方法,直剪试验与三轴试验的含义及优缺点,及原位测试试验,土体的极限平衡条件的计算五、土压力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的概念,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假设条件,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六、土坡稳定分析无粘性土坡的稳定分析的计算,粘性土坡稳定分析、土坡稳定分析容许安全系数问题七、地基承载力地基极限承载力、容许承载力的概念,地基破坏的三种基本类型样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30分)1、密度计法用于测定粒径小于()的土A.0.075mm B.0.25mm C.0.5mm D.2mm2、3、….10、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当土层的自重应力小于先期固结压力时,这种土称为超固结土()2、…5、三、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8,总计40分)1、解释说明地基土发生整体剪切破坏时,三个发展阶段?2、…5、四、计算题(共4题,每小题15,总计60分)1、土体试样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为60cm3,称得其质量为108g,将其烘干后称得质量为96.43g,根据试验得到的土粒比重Gs为2.7,试求试样的天然密度、含水率、孔隙比、孔隙率和饱和度。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湖北师范学院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电子技术基础科目代码:819)一、考查目标《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部分考查学生对模拟电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数字电子技术》部分考查学生对数字电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1、模拟电子技术约75分;2、数字电子技术约7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1、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2、填空题:10小题, 共20分;3、判断题:10小题,共20分;4、简答题:6小题,共30分;5、分析计算题:6小题,共60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华中科技大学康华光教授主编,《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三、考查范围模拟电子技术(一)绪论1、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组成。
2、信号的分类方法及放大电路的分类。
3、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二)运算放大器1、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2、虚短、虚断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运用虚短和虚断分析基本线性运放电路。
(三)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1、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形成。
2、PN结的单向导电原理及击穿特性。
3、二极管、稳压管的V—I特性及其基本应用。
(四)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1、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及其主要参数。
2、用估算法和图解法求静态工作点。
3、静态工作点与非线性失真的关系。
4、用小信号模型分析法求解放大电路的动态指标5、三极管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的结构及其性能特点。
6、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五)场效应管放大电路1、结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及参数。
2013年法硕大纲

2013年的法律硕士(非法学)大纲已于2012年9月14日公布,新大纲涵盖了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试方向、考查重点,新东方在线专业课教研团队通过2013年考研法律硕士(非法学)大纲与2012年的大纲之间的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更快的掌握到2013年考研的复习重点,及时的规划出自己的复习思路和方法,高效地进行复习,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2013年综合课考试大纲出现的新变化相比专业基础课而言比较大,具体来说,首先法理学的变化表现增加了一整节知识点的增加,而在宪法方面进行了整章的结构调整以及新知识点的增加,只有法制史在新大纲中没有对知识点进行修订。
以下全面梳理罗列变化的知识点。
一、大纲新修
(一)法理学
(二)宪法学。
2013考研英语大纲

201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2013年版)I. 考试性质英语(二)考试是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笔试。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满分为100分。
试卷包括试题册和答题卡。
答题卡分为答题卡1和答题卡2。
考生应将英语知识运用和阅读理解部分的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1上,将英译汉和写作部分的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2上。
(二)试卷结构试题分四部分,共48题,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英译汉和写作。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在一篇约350词的文章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考生在答题卡1上作答。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猜测重要生词词义并进行推断等方面的能力。
该部分由A、B两节组成,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A节(20小题)本部分为多项选择题。
共四篇文章,总长度为1 500词左右。
要求考生阅读文章并回答每篇文章后面的问题。
考生需要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A、B、C、D)中选出唯一正确或是最合适的答案。
每篇文章设5题,共20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考生在答题卡1上作答。
B节(5小题)本部分有两种备选题型。
每次考试从这两种题型中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或者两种形式的组合进行考查。
本节文章设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考生在答题卡1上作答。
备选题型包括:1)多项对应本部分为一篇长度为450~550词的文章,试题内容分为左右两栏,左侧一栏为5道题目,右侧一栏为7个选项。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目录Ⅰ考查目标 (2)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Ⅲ考查内容 (2)Ⅳ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4)Ⅰ考查目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硕士入学考试科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内容包括语文教育史、语文课程论、语文教学论和语文教师论等四个主要部分。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语文教育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总分为15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语文教育史约20分语文课程论约40分语文教学论约60分语文教师论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题 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实践操作题1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50分,共50分Ⅲ考查内容语文教育史【考查目标】1.理解语文课程发展历史轨迹,掌握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和现代语文教育概况。
2.熟记语文教育家的观点、著作,影响。
3.理清现代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概述(一)中国古代语文课程(二)中国古代语文教材(三)中国古代语文教学(四)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家(五)中国古代语文教育论著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概述(一)中国现代语文课程(二)中国现代语文教材(三)中国现代语文教学(四)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家(五)中国现代语文教育论著语文课程论【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与价值。
2.理解语文课程目标,掌握语文课程标准。
3.熟悉语文课程的内容、资源,掌握教材编写理论。
4.了解我国语文教材的发展过程与特点。
一、语文课程性质(一)语文课程的含义(二)语文课程的特点(三)语文课程的价值二、语文课程目标(一)语文课程目标概述(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三)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三、语文课程标准(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三)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四、语文课程内容(一)语文课程内容概述(二)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五、语文教材的编制(一)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二)语文教材编制的新理念及构成要素(三)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二)初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三)高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七、语文课程资源(一)语文课程资源概述(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语文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语文教学论【考查目标】1.全面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教学设计;2.了解和掌握语文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过程与方法;3.熟练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说课与评价。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 806科目名称:信号与系统适用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参考书目:《信号与系统》(第二版)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笔试总分:150 分考试范围:一、概论1.信号的定义及其分类;2.信号的运算;3.系统的定义与分类;4.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二、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1.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2.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定义和求解;3.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4.卷积的定义,性质,计算等。
三、傅里叶变换1.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和典型周期信号频谱;2.傅里叶变换及典型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密度函数;3.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运算;4.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5.抽样定理;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四、拉普拉斯变换1.拉普拉斯变换及逆变换;3.线性系统拉普拉斯变换求解;4.系统函数与冲激响应;5.周期信号与抽样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五、S域分析、极点与零点1.系统零、极点分布与其时域特征的关系;2.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暂态响应与稳态响应和零、极点的关系;3.系统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频率响应;4.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判断。
六、连续时间系统的傅里叶分析1.周期、非周期信号激励下的系统响应;2.无失真传输;3.理想低通滤波器;4.佩利-维纳准则;5.调制与解调。
七、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1.离散时间信号的分类与运算;2.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求解;3.单位样值响应;4.离散卷积和的定义,性质与运算等。
八、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变换分析1.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2.典型序列的Z变换;逆Z变换;3.Z变换的性质;5.差分方程的Z 变换求解;6.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7.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样 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一个因果、稳定的离散时间系统函数)(z H 的极点必定在z 平面的 。
(A )单位圆以内 (B )实轴上 (C )左半平面 (D )单位圆以外 2. H (s )只有一对在虚轴上的共轭极点,则它的h (t )应是 。
2013考研数学大纲综合解读

2013考研数学大纲综合解读2012年9月14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上没有变化,具体如下:单项选择题 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填空题 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9小题,共94分.数学一试卷结构:考试科目内容比例题型分配分值高等数学 56%4个选择题,4个填空题,5个解答题客观题每题4分,解答题共50分,总计82分线性代数 22%2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2个解答题客观题每题4分,解答题每题11分,总计34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2%2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2个解答题客观题每题4分,解答题每题11分,总计34分大纲解读高等数学部分: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与2012年相同。
线性代数部分: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除“克莱姆法则”改为“克拉默法则”外与2012年相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部分: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与2012年相同.数学二试卷结构:考试科目内容比例题型分配分值高等数学 78%6个选择题,5个填空题,7个解答题客观题每题4分,解答题共72分,总计116分线性代数 22%2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2个解答题客观题每题4分,解答题每题11分,总计34分大纲解读高等数学部分: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与2012年相同.线性代数部分: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除“克莱姆法则”改为“克拉默法则”外与2012年相同。
数学三试卷结构:考试科目内容比例题型分配分值微积分 56%4个选择题,4个填空题,5个解答题客观题每题4分,解答题共50分,总计82分线性代数 22%2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2个解答题客观题每题4分,解答题每题11分,总计34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2%2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2个解答题客观题每题4分,解答题每题11分,总计34分大纲解读微积分部分: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与2012年相同.线性代数部分: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除“克莱姆法则”改为“克拉默法则”外与2012年相同。
2013考研大纲下载

2013考研大纲下载2013年考研大纲是考研考生备战期间的重要参考资料,它详细而系统地规定了考研科目的内容和要求。
这个大纲的发布对考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备考方向和备考重点。
以下将对2013年考研大纲进行详细分析。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的通知》,2013年考研大纲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公共课、专业课(学科专业课)、专业课(学科综合课)和外语。
其中,公共课部分主要包括政治、数学、英语三个科目,这些科目是所有考生都需要参加的。
学科专业课部分则根据不同学科设置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在公共课部分,政治科目主要考核考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分为两个篇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革命史纲要。
数学科目则包含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三个内容。
英语科目则分为阅读理解、完成句子、翻译三个部分,考查考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在学科专业课和学科综合课部分,各学科会根据自身特点而设置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例如,经济学专业的考生需要参加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和量化经济等科目的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考生则需要参加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科目的考试。
这些科目的要求主要涵盖了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
外语部分则根据考生选择的外语类型进行考试。
目前,外语部分考试主要包括英语和日语两种语种,对应着不同的要求和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根据2013年考研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练习。
通过分析和把握考纲中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明确备考重点,从而提高备考效果。
总的来说,2013年考研大纲是考生备战期间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制定备考计划和备考重点的依据。
考生需要充分利用大纲,合理安排备考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练习,以取得好的考试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300分运动训练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一)一、考试要求:专业基础综合为初试科目,时间3小时,满分300分,考试科目包括:体育教育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复试中进行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与养生方向专业课)及体育社会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专业课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体育管理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考试,各科目考试方式均为笔试,主要考查考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
二、考试内容:1.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的概述(2)运动训练的概念(3)运动训练学的概念(4)运动训练理论的内涵(5)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2.项群训练理论:(1)项群训练理论总论(2)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3.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数(2)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数。
(3)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4.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概念(2)竞技需要原则(3)动机激励原则(4)有效控制原则(5)系统训练原则(6)周期安排原则(7)区别对待原则(8)适宜负荷原则(9)适时恢复训练原则5.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2)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3)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4)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6.运动员体能及训练:(1)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2)身体形态及训练(3)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素质及其训练7.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2)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
(3)技术训练常用方法及基本要求(4)运动技术评价8.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概述(2)战术训练方法(3)战术方案的制定与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9.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2)运动智能及其训练(3)运动智能概述10.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2)运动员智能及其训练11.运动训练计划:(1)运动训练计划概述(2)运动训练计划分类(3)多年训练计划(4)运动训练课时计划与组织三、参考书目《运动训练学》(第2版)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运动生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二)一、考试要求:专业基础综合为初试科目,时间3小时,满分300分,考试科目包括:体育教育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复试中进行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与养生方向专业课)及体育社会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专业课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体育管理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考试,各科目考试方式均为笔试,主要考查考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
二、考试内容:1.绪论:(1)运动生理学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2)生命的基本特征(3)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2.骨骼肌机能:(1)肌纤维的结构(2)肌纤维的收缩过程(3)骨骼肌特性(4)骨骼肌收缩(5)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3.血液:(1)血液的概述(2)运动对血量的影响(3)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4)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4. 循环机能:(1)心脏的机能(2)血管生理(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5.呼吸机能:(1)呼吸运动和肺通气机能(2)气体的交换和运输(3)呼吸运动的调节(4)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6.物质和能量代谢:(1)物质代谢(2)能量代谢(3)体温7.肾脏机能:(1)肾脏的基本结构(2)尿的生成过程(3)肾脏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4)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8. 内分泌机能:(1)内分泌概述(2)激素分泌的调控9. 感觉与神经机能:(1)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2)神经系统的运动整合作用10.运动技能的形成:(1)运动技能的概念(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1.有氧、无氧工作能力:(1)概述(2)有氧工作能力(3)无氧工作能力12.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的变化:(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2)极点与第二次呼吸(3)运动性疲劳(4)恢复过程13.运动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1)概述(2)超负荷原则的生理学分析(3)恢复原则的生理学分析(4)周期性原则的生理学分析(5)个体化原则的生理学分析14. 环境与运动:(1)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2)热环境与运动能力(3)冷环境与运动能力水环境与运动能力15.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1)运动训练对机体机能的影响(2)影响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3)人体机能评定的方式(4)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5)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16.运动处方的生理学基础(1)概述(2)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3)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实施17.运动生理负荷的检测与调控:(1)概述(2)运动生理负荷的检测与调控三、参考书目《运动生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体育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三)一、考试要求:专业基础综合为初试科目,时间3小时,满分300分,考试科目包括:体育教育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复试中进行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与养生方向专业课)及体育社会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专业课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体育管理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考试,各科目考试方式均为笔试,主要考查考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
二、考试内容:1.绪论:(1)建立体育教育学的意义(2)体育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特征2.体育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体育教育的产生(2)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深化(3)我国体育教育的现状(4)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向3.体育教育的本质、结构和功能:(1)体育教育的本质(2)体育教育的结构(3)体育教育的功能4.体育教育目标:(1)体育教育目标(2)制定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原则(3)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结构体系(4)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总目标5.体育教育中的德育:(1)体育教育中德育特点(2)体育教育中德育内容(3)体育教育中德育基本规律6.体育教育中的智育:(1)体育教育与智育关系(2)体育教育中智育要求(3)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7.体育教育中的美育:(1)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关系(2)体育美的特性与内容形式(3)体育教育中审美教育的要求8. 体育教育中的个性发展:(1)个性与体育教育(2)动机、态度的培养与个性发展(3)体育教育中发展个性要求9. 体育教学过程和原则:(1)体育教学过程(2)体育教学过程基本规律(3)体育教学.原则概述(4)体育教学特殊性原则10. 体育教学法与教学手段:(1)体育教学法概述(2)发展体能教学法(3)体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11. 体育课堂教学:(1)体育课的类型和结构(2)体育课教学的基本环节(3)体育课教学的运动负荷(4)体育课教学环境与卫生安全12.体育课外教育:(1)体育课外教育的意义和特点(2)体育课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三、参考书目《体育教育学》刘清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以下为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体育社会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专业课复试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300分一、考试要求:专业基础综合为初试科目,时间3小时,满分300分,考试科目包括:体育教育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复试中进行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与养生方向专业课)及体育社会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专业课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体育管理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考试,各科目考试方式均为笔试,主要考查考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
二、考试内容:1.体育社会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2.体育与社会:(1)体育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2)社会变迁与体育运动3.体育社会:(1)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2)体育的社会分层(3)体育的社会流动(4)体育人口4.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1)社会体育概述(2)我国社会体育的现状和发展条件(3)与大众体育有关的社会学分析5.体育社会问题:(1)体育社会问题概述(2)体育社会问题特点(3)体育社会问题的种类体育文化:(1)体育与文化(2)体育与宗教(3)体育与大众媒介三、参考书目《体育社会学》卢元镇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考试科目名称:体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300分一、考试要求:专业基础综合为初试科目,时间3小时,满分300分,考试科目包括:体育教育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复试中进行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与养生方向专业课)及体育社会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专业课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体育管理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考试,各科目考试方式均为笔试,主要考查考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
二、考试内容:1.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体育管理原理(2)体育管理的基本方法3.体育管理的组织职能:(1)体育管理组织概述(2)体育组织的设计(3)体育组织的人员配备(4)体育组织的规章制度4.体育管理的控制职能:(1)体育管理控制概述(2)体育管理控制的过程与类型5.学校体育管理:(1)学校体育管理概述(2)学校体育管理的检查与评估6.社会体育管理:(1)社会体育管理概述(2)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7.运动训练管理:(1)运动训练管理体制(2)运动训练管理过程8.运动竞赛管理:(1)运动竞赛管理概述(2)运动竞赛计划(3)运动竞赛的效益体育产业管理:(1)体育产业管理概述(2)体育产业管理的内容、特点与要求三、参考书目《体育管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版考试科目名称: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与养生方向专业课复试科目)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300分一、考试要求:专业基础综合为初试科目,时间3小时,满分300分,考试科目包括:体育教育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复试中进行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与养生方向专业课)及体育社会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专业课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体育管理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考试,各科目考试方式均为笔试,主要考查考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
二、考试内容:1.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1)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2.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2)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3)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3.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1)学校体育的结构(2)学校体育的功能(3)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4)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求4.体育课程:(1)体育课程概述(2)体育课程类型(3)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4)体育课程编制5.体育教学目标:(1)体育教学目标概述(2)体育教学目标的体系6.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1)体育教学过程概述(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3)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交往(4)体育教学原则体系7.体育教学方法:(1)体育教学方法概述(2)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其基本要求(3)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8.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1)体育教学的设计概述(2)体育课堂教学设计(3)体育教学的实施9.体育教学评价:(1)体育教学评价概述(2)体育教学质量评价10.课余体育概述:(1)课余体育的特点(2)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11. 课余体育锻炼:(1)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与原则(2)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与计划(3)现代余暇体育12. 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体育竞赛:(1)训练的特点、原则与管理(2)训练的内容与计划(3)竞赛的特点价值与内容13.学校体育管理:(1)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2)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3)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三、参考书目《学校体育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