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农村教师
义务教育阶段,当今农村一线教师的新困惑

义务教育阶段,当今农村一线教师的新困惑我仅仅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在农村中学从教十多年了。
我无力组织人力物力实行什么调研,用一连串数据说明或证明什么教育教学上的重大问题。
我也很难写出什么高深理论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
重要的是,我觉得当今的很多教育教学论文,相对于农村教育教学实际来说,往往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读来也觉得是冰冷的、灰色的。
体会到实际上来,也往往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或者是“隔靴挠痒”。
这里,我只想说说我们农村一线教师最近几年的无奈与困惑。
虽然这很感性,也不够理论水平。
但是,这是我们广大一线农村教师的切身感受,是我们的心声。
至少有着原生态的真实,能给广大一线农村教师些许温暖。
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年年锐减,而且锐减速度惊人。
能够这样说,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如2000年、2003年时一个年级的学生多;现在一个年级的学生,不及那时候一个班级的人数多。
这是咋回事呢?当然,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学生绝对数量少了,这是个客观因素。
这我们能理解。
对于已经入学在校的学生,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在努力防辍控流。
学校很努力,班主任很努力、任课老师很努力,但为什么辍学和流失就是防控不住呢?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农村教师的困惑呀!首先,绝对数量的优质生源流向县城民办学校,学校和教师,能做什么呢?这里所说的优质生源指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家长重视孩子的培养教育,成绩优异而且又聪明好学懂事的生源。
不过这类学生的家长认为县城民办学校管得严、教得好,中考升学率高、中考分数高,能考上县城的省市重点高中。
相对农村中学的现状来说,就是花钱多,他们也愿意把孩子送到县城民办学校。
不收费,他们也不稀罕,他们要的是孩子的成绩与前途!再者,农村中学的学生中,也有好学、成绩好、又聪明又懂事的学生。
但他们往往被父母硬带出去打工。
老师要是找到他们家里,他们父母的话往往会叫老师很无语、很无奈!他们会说:“考上大学还不是给人家打工吗?”“要是上个好大学,还能找个好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多,而乡村人口在迅速减少。
人口的迁移,也给乡村学校带来了不少新问题。
城市学校人满为患,乡村学校生源不足,农村学校的许多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不断流向城里的学校。
农村中小学,条件差,走的教师多,缺编较严重,尤其是音体美等教师。
部分教师所教学生虽少,但跨科、包班导致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低。
现在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弱,本人从近几年的管理中,认为新形势下建设一支高效的农村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师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当今时代,多数农村教师受到市场和社会的严重影响,拜金主义有所抬头,造成有的教师在工作上,拈轻怕重,牢骚满腹。
思想上,不思进取,堕落腐化,损坏了教师形象。
为此农村教师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强化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
首先,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等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明确责任,端正工作行为,以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和熏陶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多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师德先进事迹、师德论文评选、师德大讨论、观看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和师德师风演讲等活动,从活动中领悟到“热爱教育、爱岗敬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
在学校教师之间营造“比师德看奉献,比仪庄看表率、比敬业看行动、比能力看业绩”的良好氛围,真正在农村学校中树立典型、弘扬正气,逐步规范教师行为,起到激励教师比、学、赶、帮、超的作用,调动教师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二、重视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
从现实情况看,由于缺乏动态管理和轮岗交流机制,导致农村一些教师没有忧患意识,知识结构老化,业务素质不强,再加上农村教师各种信息闭塞、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
农村教育振兴关键在教师——农村初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教育振兴关键在教师——农村初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师问题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许多生源流向城区学校、大批的优秀教师流向城区。
怎样应对当下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白云区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非常突出的区域,既有城区学校,又有大量的农村学校,还有许多的城乡结合部学校,可以说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典型缩影。
2018年开始,国家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我区教育研究院及课题组连续对我区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进行综合调研,通过综合调研及分析,总结出影响我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初中教师现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性别结构失衡,女教师是男教师的近两倍;年龄上:年龄结构偏大,年龄老化,40岁以上占61%(由于生源减少,初中10多年没有招聘新教师);师资配备不齐不足,音体美、史地学科教师短缺,学科结构不平衡。
(二)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仍有16%的教师在日常备课中不参阅学科课程标准,只是从教材和教师指导书出发;课堂教学,教师关注的重点仍是学科知识的记忆和解题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还停留在浅层的知晓层面,培养学生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理解认同还远远没有深入内心。
(三)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仍显落后。
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教学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教学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教师讲为主,教师讲得多,师生互动少,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不够多,小组合作学习欠缺;学生主体地位不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欠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不够。
(四)教师自主提升、自我专业发展的热情和动力不足,安于现状。
教师内在发展的愿望不够强烈,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缺乏教学改革主动性。
(五)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科育人能力欠缺。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在农村小学中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面临着资源不足、学生基础薄弱、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加彰显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薄弱之处。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规范教师队伍。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匮乏,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参差不齐,素质差的教师多,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规范教学过程。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立规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建立健全教育评估机制。
定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规范化建设是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只有规范了教育教学管理,才能保障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和公平。
二、推进信息化教学管理新课程改革提倡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如何推进信息化教育管理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支持。
农村小学的教育设施和资源条件相对较差,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设施的支持,提高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低,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应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建立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
农村小学需要建立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推进信息化教学管理,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必然发展方向,只有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支持和推进,才能更好地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困惑及方法

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困惑及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部门不断呼吁学校加强校本教研工作,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环境差等原因,校本教研工作却往往面临着许多困惑。
本文将从实际出发,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困惑及解决方法。
一、困惑1. 师资力量不足在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常常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很多学校的教师都是本地的农村教师,他们的学历和教学经验相对较低,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教研经验。
这就导致了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面临较大的挑战,师资力量不足直接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2. 教学环境差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往往较差,课堂设备、教学资源、实验条件等各方面都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提并论。
教师们往往需要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活动,对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教师们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进行校本教研工作。
3. 绩效评价压力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成为了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师们面临着绩效评价的压力,需要通过教研工作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师们无法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面对绩效评价往往感到无力。
二、解决方法1. 积极引导政策扶持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支持力度,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
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对农村小学的教师进行奖励和资助,鼓励他们参与校本教研工作。
这样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2. 加强教师培训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可以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和进修培训,提高其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
通过教师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课程,从而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3. 提供技术支持在农村小学推广使用教育技术,提供更好的教育技术支持。
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拓宽教学资源渠道,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研活动。
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最新消息,换代加速致农村师资断层.doc

2019年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最新消息,换代加速致农村师资断层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最新消息,换代加速致农村师资断层当前农村教师迎来一波退休高峰,各地补充新教师的速度逐步加快,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正得到缓解,年轻教师为农村教育带来了更多活力。
但与此同时,农村师资来源缺乏、青年教师成长难、婚恋难、稳定难等问题也更加凸显。
■本报记者阳锡叶通讯员杨敏湖南省湘潭县偏远的石鼓镇歇马中学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教室里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而是用上了多媒体设备,但更重要的变化在于,站在黑板前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该校28名教师,35岁以下的有18人。
中国教育报记者近日在湖南采访时发现,当前农村教师迎来一波退休高峰,各地补充新教师的速度逐步加快,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正得到缓解,年轻教师为农村教育带来了更多活力。
但与此同时,农村师资来源缺乏、青年教师成长难、婚恋难、稳定难等问题也更加凸显。
农村学校进入教师退休高峰期底,湘潭县石鼓镇将军学校校长汤光览正式向县教育局递交了退休报告,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41年的讲台。
在湘潭,近年来,像汤光览这样的退休农村教师还有许多。
记者从该县教育局了解到,2010年,该县退休教师284人,2011年239人,2012年217人,2013年201人,177人,209人。
记者调查了解到,这股农村教师退休高峰不只出现在湘潭。
在湖南,平江县2009年到2013年共退休教师925人;新邵县2012年到共退休489人,未来3年,该县每年退休的教师人数仍将保持在150人左右。
以新邵县坪上镇洪溪学校为例,到2017年全校72名教师中将退休16人,占了近四分之一。
“这批教师主要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大多曾当过代课教师或民办教师。
”湘潭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张新杰告诉记者,他们是在当年农村教育最为困难的时候走上教师岗位的,以前几乎“村村有学校,处处是书声”,正是这批教师推动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许许多多的农村孩子踩着他们的肩膀走出大山,他们是农村学校最坚定的守护者。
新课改在农村学校现状分析与对策

新课改在农村学校现状分析与对策新课改在农村学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1.新课改不断深入,教育者试水前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逐步深入,对教育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每一位教师都在认真的学习新课改理论,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逐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但是,有一种困惑,就是改来改去,有些老师竟不知道到底怎么上课了,而有些课改实验课出现了摆花架子、华而不实的现象,使课改偏离了轨道,也使教育者走了很多弯路。
所以,我建议在新课改的施行中,首先要让教育者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有的放矢,避免改“夹生”了。
2.教师绞尽脑汁,学生淡然视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给教师带来了紧迫感,但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越改越紧张,学生越改越放松,教师通过备课设计教法等精心准备的一节课,满怀热情的来到课堂上,但是学生却淡然视之,不是活跃过度就是精神萎靡不振,要不然就是“心思另有所属”,心思完全不在课堂上,教师的热情也一下减了一大半。
当然这其中存在很多因素,但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动力,当然也就没有了学习兴趣。
所以,我觉得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观的确立相当重要,要让学生从“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我们教得就会更轻松一些,学生学得也会更愉快。
3.部分学生还没掌握好学习方法在课改形式下,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了,教学模式有所创新,但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
通过走访,有位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虽然很努力也很用功,但学习成绩一直没有前进,这位家长说:“看她自己学得也很累。
有时,我告诉她,不会的题多问老师,孩子竟说从来没问过老师题。
这,不就是学习方法不对吗?光知道自己闷头学,不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怎么能进步呢?……”通过这位家长的话,使我感触很多。
是啊,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再新再独特,可没有与学生互动起来,老师按自己的方法讲,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学,就造成了教与学的脱节现象。
所以,我建议,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做到教育“以人为本”,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误区。
农村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表时间:2014-06-17T15:48:35.2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5月总第119期供稿作者:王加荣[导读] 新课程改革是在全国教育科学发展和改革的背景下,由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基础教育改革。
◆王加荣山东省平邑县流峪镇中心小学273300新课程改革是在全国教育科学发展和改革的背景下,由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基础教育改革。
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能力和实际运行情况,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在农村能否成功,是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课程改革运行几年来,大部分农村教师已普遍接受并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新课程教学,但一些实际问题仍困扰着农村教师,并成为他们进一步推进这一实践的障碍。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1.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课程实施资源缺乏。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空间、材料、设备、环境、场地等课程资源都难以保障,无法满足教育的正常需要。
2.评价改革的滞后,致使学校和教师顾虑重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
但农村不少学校依然没有跳出原有的评价思维,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
评价方案还是老样子,考核制度依然未变。
学校还是热衷于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
在传统考核制度指挥下,教师们不得不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唯恐学生成绩下降抹杀了自己一年半载付出的艰辛劳动。
传统的评价导向就像牵牛鼻子一样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目前,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还不很健全,学校基本还是采用原有的评价标准,偏重结果,忽略过程;重视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制约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实现。
这种评价无形之中使教师不自觉地又走到了重视分数的老路上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中的农村教师
摘要:在倡导新课改的今天,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弥补、提高、完善自己的整体素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是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只有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各种要求
关键词:农村教师小学语文新课改应对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感到自身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已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转轨的需要,过去,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比较陌生,他们认为课改只适合大城市,农村改什么呢!”现如今,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城镇波及到乡村。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年龄稍长些的教师,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距《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标准有较大差距。
很多人是通过卫星电视中专、函授等形式获得的学历,其实际文化水平可想而知;还有一部分是由民办转为公办,学历大部分是初高中水平,甚至是小学水平。
2.教育观念落后现在,大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育人观上,不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不清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这种观念的统摄下,他们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对小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进行语文授课时还是按照识字、分段、总结中心思想的方式讲课,将一篇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教得晕头转向。
3.专业技能不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专业技能不高的问题,他们当中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极少,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备课、写教案、设计板书,以及粉笔字的书写、授课的语言技巧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甚至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粉笔字不过关,一口方言土语,他们的学生有的中学毕业还不会说普通话,试问这样的教师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吗?
4.科研能力不强一般说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没有专职的,学校往往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为教师安排课程。
特别是偏远地区,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一个教师包几个班或几门课的现象时常有之,这样一来,教师就没有时间对所教学的内容做很好的研究,再加上教学设施的落后,资源的缺乏,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很低,科研产出几乎为零。
在倡导新课改的今天,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弥补、提高、完善自己的整体素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做一名新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新课标
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统摄、导向和调控作用,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们应仔细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
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有动力去创新,去实践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理论水平
1.多读书,读好书今天,不少农村语文教师已从“脑力劳动者”蜕化为“体力劳动者”,一本教案用了几十年,不翻新,无变化。
在他们的书架上,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恐怕很难找到其他书。
我们要弥补自己文化水平和专业上的不足,就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知识从哪里来?主要是从书本上来,所以我们必须多读书,不仅要研读教育理论论著,也要读其他方面的书籍,平时可以自己购买一些书或向校图书馆、县市图书馆借阅,了解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师者,应该多才多艺,具有杂家风格。
教师若才华横溢、素质过硬,本身就是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他将感召那些闪烁在迷茫夜空里的童心,使其发光,最终成为一颗颗独具特色的耀眼明星。
论文格式
2.听取优质课,向同行取经我们可以经常听取优质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取经,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揣摩他们的授课技巧,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卫星电视,观看优质课堂教学录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增长见识,增进技能。
3.参加培训课,拓宽“充电”空间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只有把自己变成汩汩不断的泉眼,才能为学生的心田注入新的清泉。
我们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县市级的教师进修学校和培训中心的短期培训,接受继续教育,加强基本功的训练等。
三、因地制宜,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有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抱怨:农村的孩子多受地域的影响,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窄,个性孤僻。
诚然,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在新课改的今天,农村孩子的课堂不再是那几十平方米的教室,他们拥有的是新型的农村大课堂,只要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思路一点一滴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就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将来也会展翅翱翔;而我们的教师也会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一同成长,逐渐变得成熟和充实。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是支持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只有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各种要求,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多,从而使他们走出农村,走向世界,去领略外面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