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与历代作家
中 国古典学如何影响文学创作

中国古典学如何影响文学创作中国古典学,宛如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和灵感的宝库,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且多维度的影响。
它不仅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主题,还在艺术手法、审美观念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给予了深刻的启示。
从素材与主题的角度来看,中国古典学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袤的资源。
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词等,都成为了作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以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为例,作者罗贯中巧妙地借鉴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创作出了一部气势恢宏、情节跌宕起伏的长篇巨著。
其中,诸如赤壁之战、空城计等经典情节,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同样,在当代文学中,也有许多作家从古典神话中汲取灵感。
比如,作家_____的小说《_____》,就将古老的神话元素融入现代叙事,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文学世界。
在艺术手法方面,中国古典学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
古典诗词中的对仗、押韵、用典等手法,在现代文学创作中依然被广泛运用。
对仗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富有节奏感,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种对仗的形式在散文和小说中也时有体现,增强了作品的韵律美。
押韵则让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在一些现代诗歌中,押韵仍然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
用典更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通过引用古典故事、名言警句等,丰富作品的内涵,增加作品的文化底蕴。
比如,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就经常用典,使他的文字更加深刻、犀利。
中国古典学中的审美观念,也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
“意境”这一审美范畴,强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追求一种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许多作家在创作中努力营造出独特的意境,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感受。
比如,王维的山水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这种对意境的追求,在现代文学中也有所体现。
_____的小说《_____》中,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人物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了一种诗意的氛围,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简介(按出生先后顺序整理)清晰明了,方便记忆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简介(按出生先后顺序整理)清晰明了,方便记忆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简介按出生先后顺序整理,清晰明了,方便记忆。
1.XXX(前551―前479):名丘,字XXX,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修订《春秋》。
他的学生将其言行记录在《论语》中。
《论语》代表了XXX 的基本思想。
2.XXX(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XXX(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世称“XXX”。
《孟子》一书由XXX及其弟子编成。
XXX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3.XXX(?一前235):战国末年秦国相国,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
4.XXX(约前340一约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为《离骚》《天问》《九歌》。
西汉XXX编成《楚辞》,以XXX作品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5.XXX(约前145或前135一?):字子长,别称XXX。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头脑家。
首要作品为《史记》,全书130篇。
6.XXX(155―220):字XXX,小名XXX,XXX(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死后被他的儿子追尊为XXX。
他的诗歌有《观沧海》《蒿里行》《龟虽寿》等篇,诗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东汉末年人民的苦难生活。
7.XXX(192―232):字子建。
XXX。
封XXX,XXX,世称XXX。
三国魏诗人。
主要代表作为《七步诗》《洛神赋》等,原有集,已散佚,XXX有《曹子建集》。
古代文学流派作家一览表

明人都穆《南濠诗话》:北词以《西厢记》为首。
王骥德说:在戏曲创作中,“法与词两擅其极,唯实甫《西厢》可当之”,并誉之为“千古绝技”(《曲律》)。
王世贞《曲藻》比之为北曲“压卷”之作。
胡应麟推崇其为“戏文之祖”。
李贽将《西厢记》和秦汉文、六朝诗、唐近体诗并列为“古今至文”,称赞它为“化工”之作。
金圣叹将《西厢记》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并称为“才子书”,详加评点为《第六才子》。
元代郑光祖被成为“小西厢”《梅香》和无名氏(一说白朴)的《东墙记》,明清传奇中如高濂的《玉簪记》、袁于令的《西楼记》等作,在关目安排、人物塑造方面,都明显受到《西厢记》的影响。
它开创的青年男女幽期密约,反抗封建家长、最后大团圆的格局,被后代小说家和戏曲家多次重复,尤其是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将这种反封建的精神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也因其反封建因素,《西厢记》在明清时代被诬之为“诲淫”,遭到禁毁。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总结重要作品、作家总结

先秦文学楚辞与诗经被称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大源头诗经关雎芣苢人伦之始静女氓七月周采薇西周战国初期左传左丘明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诗书秦晋殽之战战国初期国语第一部国别史战国策刘向按国别划分,也按编年划分苏秦以连横说秦王先秦诸子散文语录体哲理散文论语孟子过渡阶段墨子庄子逍遥游纯议论文荀子韩非子屈原离骚篇幅最长的浪漫主义抒情诗九章九歌天问招魂宋玉九辩秦汉文学辞赋汉赋汉代文学主体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贾谊鵩鸟赋问答体散文形式枚乘七发韵散结合反复问答体构成叙事的形式标志汉赋正形成的作品七体或七林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汉赋形成期司马相如汉代散体大赋成熟的代表子虚赋上林赋主客问答形式大量虚构夸张汉赋全盛期西汉司马相如杨雄东汉班固扬雄并称四大家模拟期扬雄班固两都赋和二京赋为东汉新体赋力作转变期东汉张衡归田赋抒情小赋先河思念赋二京赋赵壹刺世疾邪赋诗歌汉乐府战城南有所思上邪陌上桑优美叙事诗东门行孤儿行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江南焦仲卿妻汉乐府叙事诗发展高峰东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政论散文贾谊过秦论陈政事疏晁错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恒宽盐铁论对话形式王符潜夫论浮侈思贤考绩救边仲长流昌言理乱司马迁史记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班固汉书断代体通史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传苏武传乐府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创作方法标志古代叙事诗发展到成熟阶段东汉班固张衡是五言诗的形成期班固的五言诗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游子思妇是主要内容我国感伤文学最早最集中的表现,善用比兴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学自觉时代建安正始西晋南北朝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江淹别赋庾信哀江南赋序建安时期建安七子诗歌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最古老最完整七言诗文人七言诗形成标志燕歌行王粲七哀诗成就最高蔡悲愤诗现实主义作品最长叙事诗胡笳十八拍浪漫主义抒情杰作曹植七哀最有成就大力写五言诗白马篇送应代斗鸡篇宫宴侍太子坐弃妇篇浮萍篇洛神赋正始时期阮籍咏怀老庄思想多用比兴五言诗推动作用嵇康长于散文创作忧愤诗赠秀才入军与山居源绝交书西晋太康文学三张两陆两潘一左五言诗优秀傅玄豫章行苦相篇艳歌行秋胡行秦女休行张华情诗五首游猎篇轻薄篇陆机形式诗风代表人物门有车马客行赴洛道中作多模拟多书面语排偶潘岳铺陈形式主义怀旧赋寡妇赋哀永逝文张协同张载张华或张威张亢并称三张左思西晋诗歌创作最高成就咏史诗歌体裁政治抒情诗三都赋招隐诗娇女诗西晋东晋之间刘锟扶风歌郭璞游仙诗晋宋易代之际陶渊明田园诗归园田居咏怀诗杂诗饮酒读山海经咏贫士咏荆轲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乐府民歌南朝吴歌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多双关西曲风格坦率明快西洲曲写意笔法勾勒钩连句法双关谐音北朝敕勒歌北部边疆木兰诗成就最高东晋后南北对峙北朝郦道元水经注地理学大成著作杨衒之东魏洛阳珈蓝记颜之推颜代永训南朝永明体新体诗格律诗开端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拟人手法鲍照七言诗很大发展拟行路难芜城赋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模仿谢灵运宫体诗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徐离徐陵庾肩吾庾信陈后主咏内人昼眠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玉树后庭花庾信拟咏怀寄王琳哀江南赋成就最高梁陈诗人江淹多拟古之作恨赋别赋别赋比恨赋成就高多拟古之作刘太尉伤乱陶正君田居吴均赠王桂阳行路难与宋元思书书信形式骈散相间何逊与江淹并称相送阴铿与何逊齐名晚出新亭江津送刘光禄不及五洲夜发庾信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拟咏怀七言诗发展一定贡献王褒用典魏晋时代是骈文发展期完善期南朝是骈文形式完成期和兴盛期孔稚珪北山移文江淹恨赋别赋庾信骈文成就最高哀江南赋春赋小说志怪小说于宝搜神记韩凭妻轶事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标志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新阶段幽明录卖胡粉女。
古典文学知识

古典文学知识引言古典文学是指传统的文化遗产,涵盖了古代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艺术形式和观念。
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本文将介绍古典文学的定义、特点,以及一些重要的古典文学作品和作家,并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定义古典文学是指古代文学作品和相关的艺术形式和观念。
它来源于不同文化和地区,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典文学通常以文言文为载体,注重修辞和韵律。
它包括了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的文学形式,涉及到广泛的主题,如人生哲理、历史事件、宗教信仰等。
古典文学通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展示了人们对生活、社会、情感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特点古典文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文言文表达:古典文学作品通常采用文言文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文言文以其精练、优美的表达方式,在古代被广泛使用。
尽管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它能够更好地传递古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2.修辞手法丰富:古典文学作品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效果。
比如,对偶、比喻、夸张等手法常常被运用于古典诗歌中,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3.承载文化意义:古典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并且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要古典文学作品和作家《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总集,也是全世界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它收录了中国周朝时期的305首诗歌,这些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
《诗经》的作者多为士人和君王,他们通过这些诗歌来抒发自己对人生、爱情、政治的思考和感悟。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
《红楼梦》以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戏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初中素材语文各朝代作家的介绍

语文各朝代作家的介绍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中语文各朝代作家及作品文学常识汇总,欢迎阅读。
一、重要作家作品先秦时期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
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
《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
里面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
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
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
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曹刿论战》:《左传》里的精彩章节,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叙述了曹刿战前献策和战中协助鲁庄公。
文章以简明的问答形式,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才能。
5,《孟子》:孟子和弟子著,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今山东邹县)。
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思想代表人,后世“孔孟”常并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等都是里面的名篇。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及其代表作汇总

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及其代表作(建议收藏)先秦作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学说是中国两千多年文化的主流,对世界的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影响深远。
他的思想核心是“仁”。
相传其弟子3000,贤者72人。
《论语》(论,择也,选择摘录的意思),“四书”之一,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专集,儒家经典之一。
被选入教材的有《论语二则》、《季氏将伐颛臾》、《荷蓧丈人》等。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长期住在鲁国。
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弟子众多,在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虽然保留记录言行的语录体形式,但已是初具规模的论说文。
入选教材的有《公输》等。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有八十一章。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又名《孙子兵法》)十三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后世称为“亚圣”。
他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对后世儒学影响很大。
《孟子》是“四书”之一,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善于雄辩,长于譬喻,对后世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的散文有很大影响。
选入教材的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等。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德国古典文学

德国古典文学德国古典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伴随着德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德国古典文学逐渐形成并独特地展现了德国人民的智慧与情感。
本文将探讨德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并分析其中的主题和风格。
德国古典文学的起源可追溯到18世纪,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个体内心世界的自由发展以及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兼诗人歌德和思想家康德。
歌德的作品《浮士德》被认为是德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它描绘了一个人士的求知欲和欲望无限的内心世界,并对人性的善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康德则主张理性与道德的统一,并通过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探讨了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根本原则。
除了歌德和康德,还有许多文学家也为德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最著名的是作家席勒和笛卡尔。
席勒的戏剧作品《麦克白》、《奥塞罗》等具有浓厚的个体主义色彩,探索了人性中的积极与消极方面,并对正义、权力、自由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笛卡尔则以他的小说《颤抖的真实》展现了他对普通人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敏锐洞察力。
德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在19世纪进入了巅峰期,这是因为在那个时期,德国成为欧洲文化和政治中心,德国的文学创作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描述了19世纪德国社会和政治的变革以及人们面临的道德困境。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作家海涅、狄更斯和斯特恩。
海涅的作品《德国之歌》以及《红卫士》等通过富有激情的诗句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德国民族自由和民主的向往。
狄更斯则通过小说《双城记》和《雾都孤儿》等揭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阶级困境和人性的冷酷现实。
斯特恩的《崔斯坦·谢尔南的遗言》也以幽默和讽刺作为主要手法,讲述了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对爱情的沉思。
德国古典文学的特点是注重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来表达。
德国古典文学的作品在形式和主题上都展现了作者独特的风格和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古典文学与历代作家中国古典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延续发展30000多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份巨大、辉煌的文化遗产。
古典文学亦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内涵、精神的体现和源泉。
第一节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成就中国文学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即使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中国古代文学也走过了3000多年的历程。
在如此漫长绵延不绝的发展历程中,高峰迭起,瑰丽璀璨,堪称人类文化史上仅有之奇观。
正如前人所说,中国古代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焦循《易余录》卷一五)。
与此同时,中国古文学又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中有些文体(例如散文)更是绵延2000久。
下面主要以时间发展来简单介绍、梳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脉络。
殷商文化中国古典文学在殷商就已经有所发展,郭沫若先生曾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而殷商的文学与神话故事是密不可分的。
早期的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很低,对于诸如雷雨洪水、山崩地震、凶禽猛兽、疾病瘟疫等等灾难,人们心存恐惧,又很希望战胜他们。
但神话传说不等于历史,历史是一门科学,它研究和阐述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既然是科学,对史实的阐述就要求真实,不能虚构。
而神话是文学,其中的有些内容如天地怎样形成之类不是历史学考察的范围。
而正是这些神话传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起源、发展的重要一部分,古代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那种新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了后世作家的想象力,并给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
周朝文化直至周朝,由于《诗经》编订的出现,中国的古典文学以正式、书面式形式发展。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至迟在孔子出生以前就已基本编定了。
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宫太师。
《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根据音乐的类别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国风》,共160篇,是从十五个地区采集的民间歌谣;二是《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是宫廷宴饮的乐歌;三是《周颂》、《鲁颂》、《商颂》,分别为西周王室和春秋前期鲁国、宋国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内容非常丰富,300多首诗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
具体地说,《诗经》描写了下列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周部族的历史,这些诗以歌颂周室祖先的功德为主,但客观上较生动地记载了周族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片断。
二是描写古代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的情景,如《豳风·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劳动的过程以及“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的贫困处境,宛如当时农村的一幅风俗画。
三是描写战争和徭役的情形,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等诗刻画征夫久役于外的辛苦及征夫、思妇之间的相思,控诉了战争对人民和平生活的破坏。
也有少量诗歌反映了人民抵抗侵略的决心,例如《秦风·无衣》。
四是控诉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如《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等,对那些不劳而获的贵族进行了辛辣的揭露和嘲讽。
五是叙述爱情和婚姻,例如《郑风》中的《召南·野有死麋》等描写青年男女的恋爱经历,《诗经》在整体上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倾向,表现了干预人生、反映社会的批判意识(即所谓“美刺”)。
诗人的目光聚焦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对民生疾苦等社会现实尤为关切。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春秋战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大的解放时代。
无论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都起了剧烈的变化,这也大大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屈原与《楚辞》。
中国古代另一部著名的诗歌总集是《楚辞》。
“楚辞”本是战国时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汉代也有不少作家模仿这种样式进行写作,经过刘向、王逸等学者的收集整理,编成《楚辞》,“楚辞”就成了此类作品的通称。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约公元前339年~前278年)。
他是楚国的贵族,曾官居要职,参与内政外交等重要政治活动,后来被谗、放逐,因报国无门而自沉于泪罗江。
“楚辞”又名“骚”。
《离骚》是屈原“发愤以抒情”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整个生命熔铸成的伟大诗篇,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执著的人生追求融会成激越的精神力量,奇特的想像和瑰丽的语言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楚辞》的其他作者宋玉、贾谊等人的作品都继承了屈原的传统。
由此“楚辞”成了一种源远流长的独特文体。
《诗经》与《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2000多年来一直被历代诗人尊为学习的典范。
散文的勃兴。
先秦史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
《左传》是“春秋三传”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种,相传为鲁国左丘明传孔子《春秋》而作。
从春秋末年开始,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动,“士”的阶层兴起、壮大,成为最活跃的社会力量。
他们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展开论辩,形成了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于是产生了以论说为主的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此时的散文主要是语录体,代表作是《论语》。
第二个时期是战国中叶,散文已由语录体向对话体、论辩体过渡,代表作是《孟子》、《庄子》。
第三个时期是战国后期,散文发展成专题论著,代表作是《荀子》、《韩菲子》。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明白,说理深入浅出,有些篇章描写人物对话、举止,相当生动,体现出人物个性。
《孟子》和《庄子》的内容大多是论辩之辞,是争鸣风气盛行时典型的散文形式,其散文以雄辩著称,善于用巧妙确切的比喻、寓言来说理,所以既理直气壮又循循善诱,具有很强的逻辑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庄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是庄周及其后学所作。
《庄子》的主要内容是主张顺应自然,反对礼乐制度,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回到清静无为的原始社会去。
《荀子》和《韩非子》都是比较严谨的学术论文集,它们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论证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荀子》中比喻和辞藻丰富多彩,《韩非子》中的寓言生动精辟,具有较强的文学意味。
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描写,不歌而诵。
赋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它产生于战国后期,接受了纵横家游说之辞及楚辞的巨大影响,到汉代达至鼎盛阶段。
汉代文化汉赋的形成以及发展。
汉赋(主要指大赋)产生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空前强大的统一帝国——汉,汉赋的恢宏气度正是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
汉赋对汉帝国的国土之广阔、水陆物产之丰盛、宫苑建筑之壮丽、京城都邑之繁华以及文治武功之隆盛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歌颂,表现了中华民族对自身力量的高度自信,对自己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肯定,也表现了对现实世界的热爱。
汉赋在形式上汲取荀卿《赋篇》的体制和《楚辞》词藻的某些特点。
它讲究文采、韵节,重视铺陈描写,尽情渲染,规模大,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表现形式虽然有呆滞堆砌的缺点,但那种重视客观世界的整体性,重视审美对象的对称性的特征,事实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进行整体把握的思维特征。
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如汉初贾谊《鹏鸟赋》、《吊屈原赋》,东汉张衡《归田赋》,汉末赵壹《刺世疾邪赋》等。
另一类则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
后者是汉赋的主流。
汉代大赋的代表作家首推司马相如,其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这两篇赋假托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的对话,对天子、诸侯的田猎盛况与宫苑之豪华壮丽作了极其夸张的描写,并归结到歌颂汉帝国的强盛和汉天子的威严。
汉代乐府诗歌。
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
两汉的乐府指的是音乐机关,后演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叫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汉乐府的精华在乐府民歌。
这些民歌在我国诗歌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汉书·艺文志)载,西汉乐府民歌有一百三十八首,但现存的不过三四十首,大多见于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曲歌辞”三类中,相和歌中最多。
在音乐上,这三类也各具特色。
相和是美妙的民间音乐,鼓吹曲则吸收了北方民族的新声,当时主要用作军乐,杂曲则是一种杂牌曲子。
汉乐府大都是无名作者所写的歌辞,这些歌辞出自下层人民之口,道山了人民的心声。
它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形象地再现了汉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揭露战争的残酷和徭役的痛苦。
如《战城南),全篇都托为战死者的自诉,尽情展现战场的惨象。
二、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
如《病妇行》描绘了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一家,不得不抛弃自己的孩子。
三、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的抗议。
如(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吃人的本质。
乐府诗的分类历史上有许多人对乐府诗进行分类,有的从音乐的曲调卜分类,有的从功用上分类,有的从题材内容上分类,分类的标准很不一致。
最早对乐府诗进行分类的是东汉末年的蔡邕。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是指汉末到魏初这段时间的文学现象和文学规律,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主要以“三曹父子”、“建安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为代表。
“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在文学上又有较高的造诣,他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他的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诗虽沿袭了乐府民歌古题,但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
曹丕是曹操之子,其诗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形式多样,情真意切。
<燕歌行)第一首<秋风萧瑟)尤为出色。
曹植也是曹操之子,他是建安时期最有才华的诗人,作品最多,影响最大,他的诗大多是乐府五言抒情诗,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建安七子指的是孔融、王粲、刘帧、陈琳、阮踽、徐干、应埸七人。
王粲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后人称为“七子之冠冕”,能诗善赋,其诗<七哀诗)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其文<登楼赋)也是脍炙人口的抒情小赋。
骈文。
南北朝的骈文文体名。
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
骈字意思是两马并驾,在文体上,指句法讲求对偶,句的字数趋向于骈四俪六,故又称四六文。
在声律上,还比较注意音韵,不但要求句末押韵,而且句中还讲究干仄,文中还大量用典,这和当时文坛泛滥的形式主义文风是相吻合。
骈文这种注意形式美的文体,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欢迎,开始在文坛大为流行,骈文进入鼎盛时期,它代替了先秦两汉的散文而成为文章正宗。
骈体文充斥南北朝的文坛,特别是在应用文方面,不管公文还是私人书信,差不多都用骈体。
但过分强调形式,重文轻笔,产生了大量的形式主义的骈赋和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