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专题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实验(超详细)

高中物理实验(超详细)

高中物理实验(超详细)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超详细的高中物理实验指南,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实验。

实验1: 马赫-朗伯仪器测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马赫-朗伯仪器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加深对速度的理解。

实验器材- 马赫-朗伯仪器- 运动物体实验步骤1. 准备马赫-朗伯仪器和物体。

2. 将物体放在仪器底座上,并调整光线,使之通过物体底部的夹角最小。

3. 开始测速,记录仪器上显示的速度值。

实验结论通过马赫-朗伯仪器,可以准确地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实验2: 牛顿冷却定律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牛顿冷却定律,并了解物体的冷却过程。

实验器材- 试管装置- 温度计- 热水源- 冷却水源实验步骤1. 准备试管装置,并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

2. 将热水源中的水倒入试管中,记录初始温度。

3. 启动计时器,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将冷却水源中的水倒入试管中,继续观察温度的变化。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验证了牛顿冷却定律,即物体的冷却速度与温度差成正比。

实验3: 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 光具- 光源- 介质实验步骤1. 准备光具和光源,并将光源固定在适当位置。

2. 在介质中装入不同介质,如水和玻璃。

3. 点亮光源,观察通过不同介质后光线的折射情况。

4. 记录观察结果并比较不同介质的折射角度。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以上是三个简单的高中物理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实施,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物理概念和定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实验专题课件

高中物理实验专题课件
实验原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 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通过 改变作用力和质量,测量对应的加速 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实验步骤
1
2
1. 准备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滑块、天平、砝码 、测力计、光电计时器。
3
2. 将气垫导轨调整水平,安装滑块和测力计。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3. 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用砝码改变作用 力F。
了解实验步骤
在进行实验前,学生应充分了解实验步骤和 注意事项。
实验中注意事项
遵循实验步骤
严格遵循教师或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 行实验,不得擅自更改或跳过任何步 骤。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时刻观察实验 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
避免触电和烫伤
在使用电源和加热设备时,要特别小 心,避免触电和烫伤。03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对比与解释
数据对比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与理论值进行 对比,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数据解释
根据对比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 分析,解释数据变化趋势和规律 。
实验结论
结论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实验的结论, 包括对实验原理的验证和实验现象的 解释。
结论应用
探讨实验结论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的 应用,体现物理实验的价值。
自由落体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自由落体装置、光电计时器、 尺子。 2. 将光电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高度。
自由落体实验
01
3. 将小球置于起点位置,释放小球,记录下落时间。
02
4. 改变高度,重复实验,记录数据。
5.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03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实验目的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很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完整的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然而,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实验项目,希望对您
有所帮助:
1. 摆钟实验:通过摆钟实验观察摆锤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2. 弹簧振子实验:通过弹簧振子实验观察弹簧的劲度系数
与振动周期的关系。

3.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利用滑动物体与静摩擦力的关系,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4. 加速度实验:通过利用自由落体的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5. 热膨胀实验:通过测量材料长宽变化与温度的关系,观
察热膨胀现象。

6. 透镜成像实验:通过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凸透镜或凹透镜
的成像性质。

7. 光栅实验:利用光栅实验观察光的衍射现象,验证光的波动性。

8. 磁场实验:通过引入磁场,观察磁力对载流导线或磁铁的作用力。

9. 音速实验:通过利用共鸣管的方法测量空气中声音的速度。

10. 电路实验:包括串联、并联电路实验,测量电阻等电路参数。

请注意,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请确保正确的实验条件和安全措施,并遵循实验室的指导和监督。

高中物理实验专题训练——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高中物理实验专题训练——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高中物理实验专题训练——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一、实验题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观察电容器的充电放电现象。

所用器材有:电源E、电流表A、电压表V、电容器C、定值电阻R、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

(1)将图中的电流表换成电流传感器,可以在电脑端记录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先将开关接1,待电路稳定后再接2。

已知电流从左向右流过电阻R时为正,则与本次实验相符的I-t图像是_________。

A. B.C. D.(2)将图中的电压表换成电压传感器,可以在电脑端记录放电过程中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已知开关接2瞬间开始计时,此时电压传感器记录数据为U m,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得到U-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S0。

根据该实验数据曲线可以粗测实验中电容器的电容C=_________。

(用题中已知物理量U m、R和S0表示)【答案】(1)A(2)S0U m R【解析】【小问1详解】第一次探究过程为先给电容器充电,后电容器通过R放电,给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电流从左向右流过电阻R,即为正向电流,由于充电后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电容器通过R放电时,电流从右向左流过电阻R,即为负。

故选A。

【小问2详解】根据I=q t变形可得q=It=U R t而U-t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为S0,则q=S0 R故有S0=qR=C U m R 则电容为C=S0 U m R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研究电容器的放电规律,先将开关S合向1,待电路稳定后再将开关S合向2,通过电流传感器描绘出电容器放电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

图甲中电源两端提供稳定电压U=6V,数出图乙中图线与两坐标轴所围区域方格数约为42。

(电流I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即I=qt)(1)放电过程中,通过定值电阻R的电量为Q=______C,由此求得电容器的电容为C=______F。

(2)若仅将定值电阻换用更大阻值的电阻重新实验,则电容器放电的时间会______(填“变长”、“变短”或“不变”),在放电过程中,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的减少量与电容器的带电量减少量的比值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高中物理小实验

高中物理小实验

高中物理小实验
1.光的折射实验:用一块玻璃板和一束激光,观察激光在玻璃板中的折射现象。

2. 牛顿环实验:用一块凸透镜和一片平板玻璃,观察光在两个透镜表面之间形成的彩色环带。

3. 线性热膨胀实验:用一根金属棒和一个热水浴,观察金属棒在受热时的伸长现象。

4. 阻尼振动实验:用一个弹簧和一块小木块,观察小木块在弹簧上振动时的阻尼现象。

5. 电动势实验:用一个电池和一些导线,观察电池的正负极之间的电动势和电流的关系。

6. 马达转动实验:用一个直流电动机和一个电池,观察电动机在电池供电下的转动现象。

7. 共振实验:用一个声源和一个共振管,观察共振管在特定频率下的共振现象。

8. 磁场感应实验:用一个导线圈和一个恒定磁场,观察导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时所感应出的电动势。

9. 声速测量实验:用一个共振器和一支频率可调的声源,测量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0. 万有引力实验:用一对质量不同的物体和一个支架,观察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和引力的大小关系。

- 1 -。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课题推荐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课题推荐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课题推荐一、引言高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观察现象、验证理论、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本文将推荐三个适合高中物理实验探究课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提升实验技能。

二、实验探究课题推荐1. 风力驱动的小车速度与风速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风速,探究风力对小车运动速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 自制一个小车,使其能够在水平桌面上滑动。

- 放置小车在桌面一端,标记出初始位置。

- 利用风扇产生风力,将风向小车。

- 测量小车在不同风速下到达终点的时间,并记录风速。

-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风速与小车速度的散点图并进行拟合,可得到风力驱动的小车速度与风速的关系。

学生可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2. 声音传播的介质对声速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探究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实验步骤:- 准备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其中一个杯内加入透明液体(如水)。

- 在两个玻璃杯的底部各放置一个小铃铛。

- 用一根细线将两个小铃铛连接起来。

- 用手指轻击未加液体的玻璃杯边缘,观察声音传播的现象。

- 再用手指轻击加液体的玻璃杯边缘,观察声音传播的现象。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

学生可总结出不同类型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的关系,并做出合理推断。

3. 轻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恢复力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轻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恢复力之间的关系,探究弹簧的弹性特性。

实验步骤:- 准备一根轻弹簧,并固定在一个支架上。

- 在弹簧的一端悬挂一定质量的物体,使其伸长。

- 测量不同负重下弹簧的伸长量,并记录伸长量和负重的关系。

-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伸长量与负重的散点图并进行拟合,可得到轻弹簧的伸长量与恢复力的关系。

学生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适当解释。

高中物理课本实验全

高中物理课本实验全

高中物理课本实验全
实验一:测量木块的密度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木块的密度,学生可以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并掌握密度计算的方法。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木块和一个测量密度的;
2. 用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
3. 将木块放入中,记录的初始体积;
4. 添加一定量的水到中,记录的末尾体积;
5. 使用公式计算木块的密度。

实验二: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学生可以了解力学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并研究如何计算加速度。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小车和一条光滑的倾斜面;
2. 将小车放在倾斜面上,并确保它处于静止状态;
3. 用尺子测量小车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4. 通过计算公式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三: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学生可以了解电压的概念,并掌握如何使用电动势计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电池和一个电动势计;
2. 将电动势计的正负极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3. 读取电动势计上的电动势数值。

实验四:测量光的折射角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光的折射角,学生可以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并掌握如何使用折射仪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折射仪和一束光源;
2. 将光源对准折射仪,使光线通过折射仪的入口面;
3. 通过观察刻度盘上的指示,测量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以此类推,列出所有的高中物理课本实验)
以上是一份高中物理课本实验全的简要列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
1. 双缝干涉实验:使用一台激光器和双缝实验台,通过调节缝宽和间距来观察干涉条纹的产生和运动。

2. 杨氏双缝衍射实验:使用一台激光器、双缝和屏幕,在不同的距离和角度下观察衍射图样的形态和变化规律。

3. 单缝衍射实验:使用一台激光器、黑色单缝和屏幕,通过调节单缝宽度和光源的位置来观察衍射现象。

4. 光的折射实验:使用一个玻璃棱镜、一台激光器和屏幕,观察光线在棱镜内部折射和反射的情况。

5. 凸透镜成像实验:使用一个凸透镜、光源和屏幕,通过调节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和凸度来观察成像的过程和规律。

6. 平面镜成像实验:使用一个平面镜、光源和屏幕,通过调节物体距离镜面的距离和角度来观察成像的规律。

7. 光栅谱仪实验:使用一台光栅谱仪和光源,观察通过光栅的光线被分散成各种颜色条纹的现象,并测量其频率和波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被碰小球的位置必须与入射小球等高,其中心与斜槽末端的水 平距离恰好是小球半径的2倍。 (2)由于v1、v1/、v2/ 均为水平方向,且两球的竖直下落高度相等, 所以它们飞行时间相等,若以该时间为时间单位,那么小球的水平 射程的数值就等于它们的水平速度。在右图中分别用OP、OM和O /N表示。因此只需验证:m OP=m OM+m (O /N-2r)即可。 1 1 2 (3)必须以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保证碰撞后两小球都向 前运动)。 (4)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要用 来 :用 可 小的 所 落点都 在 , 心 就是落点的平均位置。 (5)若被碰小球 在斜槽末端, 用 柱,那么两小球 时落地, 两 小球都 斜槽末端 平 运动,于是 验证 就 为:m1 OP=m1 OM+m2 ON,两 小球的直径 需 量 ( 必须相等)。
高中物理实验专题
高中物理实验专题
一、误差和有效数字 二、常用仪器的读数规则 三、力学实验
(一)长度测量类 (二)打点计时器类 (三)平抛类 (四)弹簧、谐振类
一、误差和有效数字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按误差的产生原因分 ①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 理不完善所产生的。其特点是:误差总是偏大或偏小;减小误差的 方法是:校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原理。 ②偶然误差: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 量的影响而产生的。其特点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 偏小的概率相同;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取平均值。 (2)按误差的大小分 ①绝对误差:ㄧ真实值-测量值ㄧ,不能准确的反映误差的大小。 ②偶然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100%,能准确的反映误差的 大小。 2、有效数字 带一位不可靠数字得近似数据叫有效数字。有效数字得到最后 一位是测量者估读出来的,因此这一位数字是不可靠的,也是误 差所在位。
重 垂 线 O O/ M P N 2r
(四)弹簧、谐振类 弹簧、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⑴摆长的测量:让单摆自由下垂,用米尺量出摆线 长L/(读到0.1mm),用游标卡尺量出摆球直径(读 到0. 1mm)算出半径r,则摆长L=L/+r ⑵开始摆动时需注意:摆角要小于5°(要保证做简 谐运动,不要使摆动成为圆锥摆) ⑶从摆球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测出单摆做50次 全振动所用的时间,算出周期的平均值T。 ⑷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计算每次实验得到的重 力加速度,再求这些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
二、常用仪器的读数规则 实验测量时,在那一位开始出现误差,是由测量仪器本身的最小 刻度即精确度决定的,因此中学阶段一般可以根据测量仪器的最 小刻度来确定读数误差出现的位置。对常用仪器课按下述方法读 数 1、最小刻度是“1”的仪器,误差出现在下一位,下一位按十 分之一估读。 2、最小刻度是“2”或“5”的仪器,误差出现在同一位,同一位 按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估读。如学生用的电流表的0.6A量程,最 小刻度位0.02A,估读半格,不足半格的舍去,超过半格的按半格 估读;再如学生用的电压表的15V量程,最小刻度位0.5V,估读 五分之几小格。 3、中学阶段,刻度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电 流表、电压表等要估读;游标卡尺、秒表等不估读
vB =
2T
s2 s3 B C
s1 O A
利用纸带求被测物体的加速度a。具体来说又有3种方法: ①“逐差法”:从纸带上得到6个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 则
a =
(s 4
+ s
5
+ s
6
) (s 1
2
+ s
2
+ s
3
)
9T
②利用任意两段相邻记数点间的位移求a:如
a = sm sn (m n )T
2
③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 画出如右的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v/(ms-1)
t/s
0 T 2T 3T 4T 5T 6T
(三)平抛类
(三)平抛类
⑴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⑵用重锤线检验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 ⑶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 ⑷如果是用白纸,则应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在斜 槽末端悬挂重锤线,先以重锤线方向确定y轴方向,再用直角三 角板画出水平线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⑸每次小球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⑹由描迹法得到小球平抛的轨迹,从轨迹上任何一点的横纵坐 标都可以计算出该平抛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 ⑺若用闪光照相来研究,所得到的照片上相邻小球间的时间间 隔是相等的,利用这一结论和运动分解的知识,可以求小球平抛 的初速度,也可以求小球在任何一个位置的瞬时速度。
三、力学实验 (一)长度测量类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资中县第一中学 朱派明Fra bibliotek(二)打点计时器类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⑴纸带处理。从打点计时器重复打下的多条纸带中选点迹清楚的 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 O,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或者说每隔4个点取 一个记数点),这样做的好处是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 便于计算。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 ⑵利用s1、s2、s3 …可以计算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s2-s1、s3- s2 、s4- s3…,如果它们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相等,则可以判定被测物 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利用纸带可以求被测物体在任一计数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v: s 2 + s3 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