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学生的话语权五招

合集下载

开学演讲中的声音语调控制

开学演讲中的声音语调控制

开学演讲中的声音语调控制一、开场白中的声音语调控制开学演讲的开场白是引起学生们注意力的关键。

在开场白中,声音语调的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演讲者的声音充满自信和激情,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

其次,声音应该有节奏感,避免单调的讲述方式,以保持听众的专注。

最后,要在掌握好声音节奏的前提下,控制语速,不要过快或过慢,以便听众能够清晰地听到每一个词语。

二、用音调表达情感在开学演讲中,正确运用音调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

举个例子,当演讲者想要强调某个观点时,可以选择提高音调来表达自己的激情与决心。

而在介绍一些温暖的场景或故事时,降低音调则能够传递出平和与安抚的情感。

通过合适的音调调节,演讲者能够更好地引起听众的共鸣。

三、语调与表情的配合除了音调,表情也是演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地运用语调和表情的配合,可以更好地表达演讲的意图和情感。

比如,当演讲者讲述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时,可以用严厉的表情和响亮的音调来传递紧张感。

而当讲述一段鼓舞人心的话语时,可以用欢快而自信的表情和音调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四、语音语调的变化与节奏感在开学演讲中,合理地运用语音语调的变化可以保持听众的兴趣。

演讲者可以通过调整语音的音高、音量、音速等来营造出不同的语调效果。

这样的变化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演讲内容,同时也能够增强演讲的吸引力。

此外,演讲中注重节奏感的掌握,可以使听众更容易跟随演讲者的思路,加强演讲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五、声音的节奏与呼吸的平衡为了保证演讲的连贯性和流畅度,演讲者需要掌握声音的节奏与呼吸的平衡。

合理的呼吸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控制声音的音量和音质,避免声音颤抖或断续。

同时,正确地运用声音的节奏可以调整演讲的速度和紧凑度,使听众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六、声音的艺术处理为了提升演讲的艺术感,演讲者可以进行声音的艺术处理。

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运用音高的变化、声音的重复、起伏的节奏等手法,使演讲更具韵律感和激励力。

艺术处理声音不仅可以提升演讲的感染力,更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专注于演讲的内容。

学生开学演讲声音语调控制技巧传授

学生开学演讲声音语调控制技巧传授

学生开学演讲声音语调控制技巧传授第一节:引言新学年开始了,学生们纷纷在开学典礼上发表着自己的演讲。

演讲是展示自己才能的重要机会,但声音语调的控制常常成为学生们的难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如何在演讲中掌握好声音和语调。

第二节:声音的力量声音是我们与外界沟通的重要媒介,它能够传递出情感,也能够影响听众的心情。

一个优秀的演讲者应当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声音来打动听众,让他们对自己的演讲产生共鸣。

第三节:声音的训练为了掌握好声音,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声音训练。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身体和声音。

其次,要学会调节音量,根据演讲的需要来控制声音大小。

此外,还要注意清晰度和音质,训练自己的发音和咬字能力。

第四节:语调的重要性语调是声音的变化方式,它能够传递出许多信息。

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思,从而使演讲更加生动有趣。

在演讲中,我们要灵活运用语调,使自己的演讲更加有层次感。

第五节:语调的掌握要掌握好语调,我们首先要注意语速的控制。

如果语速过快,听众可能跟不上自己的思路;如果语速过慢,可能会让听众感到无聊。

因此,我们要根据演讲的内容和氛围来调节语速。

此外,还要注意停顿的运用,通过适当的停顿来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演讲内容。

第六节:情感的传递语调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情感。

在演讲中,我们要懂得运用合适的语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听众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热情。

在表达喜悦、愤怒、悲伤等不同情感时,我们可以通过语调的变化来突出所表达的情感。

第七节:引用和比喻的运用在演讲中,我们可以通过引用和比喻来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和吸引力。

在引用他人的话语时,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语调来表达不同的态度和意义。

而比喻则是通过语调的变化来突出比喻的意义和形象,使演讲更加生动有趣。

第八节:语调与表情的协调语调和表情是密切相关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演讲的整体形象。

演讲时,我们要注意语调和表情的协调,使自己的演讲更加自然和真实。

开学发言稿的声音语调控制技巧

开学发言稿的声音语调控制技巧

开学发言稿的声音语调控制技巧开学季节即将到来,作为一名学生代表,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发表一下我的开学发言。

通过这篇文章,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开学发言稿的声音语调控制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有所帮助。

一、声音的音量调控首先,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声音音量。

演讲时,我们不能让声音过于柔弱,也不能过于高亢,要保持一个适中的音量,让每一个听众都能够清晰地听到我们的发言。

此外,在发言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要点适当调节音量的大小,突出重点,让听众更加容易接受和记住。

二、声音的节奏控制控制好声音的节奏也是一项重要的技巧。

演讲时,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停顿和快慢的语速变化来控制节奏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长篇幅的发言可以稍微缓慢一些,以便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而短小精悍的观点可以通过较快的语速来表达,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三、声音的音调控制音调的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技巧,通过合理的音调转换可以增加演讲的吸引力。

我们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使用上升音调来引起听众的好奇心和兴趣,而在表达重要观点时,利用下降音调来加强说服力和决心。

但是在应用音调转换时要注意不要过度,以免影响整体效果。

四、声音的基调控制发言稿的基调决定着整个演讲的氛围和情绪。

在开学典礼上,我们可以选择一种积极向上的基调,激励全体学生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同时,我们也可以适度融入一些温暖和感慨,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让大家更容易产生共鸣。

五、声音的语气调控语气的调控涉及到情感的表达。

在开学发言中,我们可以适当运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使用疑问句的语气来提出问题,引发听众的思考和交流;使用感叹句或强调语气来强化观点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运用语气调控,我们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态度。

六、声音的节奏感控制节奏感是指语言的韵律变化。

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节奏感来增加演讲的吸引力。

例如,可以通过适当加快语速来表达紧迫和激动的情绪,也可以通过减缓语速表达庄重和认真的态度。

话说学生的话语权

话说学生的话语权

话说学生的话语权作者:张建英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8期什么是“话语权”?话语权就是说话权,也指控制、影响舆论走向的支配力量。

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的话语权都是牢牢掌握在教师的手中的,学生仅仅有的话语权就是围着老师的问题,揣测老师的想法,说出老师需要的答案,仅此而已。

大多时候,学生一直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改变课堂角色,让位于学生,因此我们教师也理所应当让学生掌握话语权。

让学生掌握话语权,教师又应当如何做呢?一、克制讲瘾、给足时间,归还话语权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老师总是希望把每个知识点都讲全面,讲透彻,生怕自己漏掉一点,学生掌握不好。

一个知识反复强调,以为这样学生就会掌握得牢牢的。

很多时候,喋喋不休真是“吃力不讨好”,甚至是“讨人厌”的,但我們还美其名曰“为了你们好”!殊不知,这样的注入教学,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是学不好也扎不牢的。

我们也忽略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结构。

这学期,我也步入了分享式教学的洪流中,努力克制自己的讲瘾,把话语权归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享孩子的智慧》一书中所讲到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修订自己的看法,完善自己的观点,发展自己的观念,这样才是让学生创新了”。

从我现在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教师无法估量的。

只要你不怕孩子想不到,说不好,给足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去碰撞,放心让他们上台展示,你会发现,他们一个个变得能说会道的、充满自信,思维变得活跃多了。

二、多倾听,少打断,尊重发言权分享式教学需要重建课堂规则,我们首先要打破的规则就是教师对课堂的过度控制权。

与之相对应的规则是:老师要多倾听,少打断,不得剥夺学生的发言权。

对此,我深有体会,例如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是: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学生说从课文第11自然段的“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

如何调控学生的课堂话语权

如何调控学生的课堂话语权

如何调控学生的课堂话语权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充满生命气息和创新意识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话语权,使自己的提问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呢?关键在于教师的智慧引领。

一个教师走进课堂应该眼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材,脑中有课标。

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通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发展,最终达到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的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灵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产生特有的音响。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激起学生话语权的原动力,就必须使提问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记得给八年级(7)班的学生上公开课《甜甜的泥土》一文,至今记忆犹新。

课文的大致情节主要是一个离异的母亲,在儿子小亮八岁生日那天,给他送奶糖的故事。

课堂中有一个环节是“思维体操——说句心里话”,题目是妈妈把奶糖送给了小亮,可惜啊,虽近在咫尺,母子却相见无期,小亮是多么渴望见到朝思暮想的妈妈啊!假如你是小亮,当你跪在甜甜的泥土边上时,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你想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这个环节学生反馈时出乎我的意料,除了积极踊跃,精彩纷呈外,有部分学生还动情地哭了。

一个叫朱赛的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轮到我发言时,我酝酿好情绪,准备发言,讲到一半时,不知怎的,鼻子一酸,禁不住泪流满面。

顿时发不出声来。

语文老师帮我读完了信——妈妈,谢谢你送的奶糖,真甜!你不在的日子,我非常想念你。

你别担心,虽然你不在身边,但我会照顾好我自己,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听得老师和同学有点欲哭无泪,下课了我的情绪才稍稍稳定些!”通过这个案例,我想:优秀的语文课,不只在于知识的传授,就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作为一个智慧的语文教师要想激起学生的源源不断的话语权,除了提问时把握好学生的情感脉搏外,还应注重学生话语权、思维空间的多样性。

歌德说:“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需要尽可能用自由大胆精神去关照和欣赏。

课堂教学中如何调控学生的话语权

课堂教学中如何调控学生的话语权
课 堂 教
课 堂 教 学 中如 何 调 控 学 生 的话 语 权
◇周 雪桂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应在 师生平 等对话 的过程 中进行 ,语文课 堂应该
是学生和文本 、老师和学生 、学生和
接 指 向了提 问者 的标准 答 案 ,问者 和答者是主动 和被动的不平等 关系 ;
学生 、学生和 文本编者之 间的平等 、 多角度 的对话 ,我们老师要尊重学生
个孩子心 中的 “ 话语权 ”这根 弦.
就得 事先 校音 定调 。学 生 由于受 知
识、 能力 、性格 、兴趣 等各种 智力因 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表现出个体 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如教授 《 傅雷家 书》 时分析父 亲形象时 ,我设问 :当
你考砸了的时候,你的父母通常怎么 说?你最想听到他们说什么?一个学
而后者是 “ 谈” ,导 向丰 富 ,承认课 堂教 学参 与的平 等性 和个 性的差 异
性。
课堂教学 中的话语权 ,也就是指在课 堂上让学生能 自由表达 自己观点和意 愿的权利 。那么 ,我们的语 文课 堂叉
该如何有效 的调控学生的话语权呢?
一 .
三. 有效地评 价课 堂生成 的学生 话语
2 、创设情境 ,激发学 生话语权 的整体参 与性 ,区分 “ 话题”与 “ 问
题” 。
违反了教育法 ,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
育 ,让 他辍 学 了很不 公平 ,也很 残
忍。对于这些学生的回答或讨论 ,既 要适 当肯定 ,又要结合该文 的学 习目
语文老师如果能在课 堂上 提出一 个 内涵丰 富而 又紧扣 教学 内容 的话 题 ,让学生从 中生成许多新的高质量 问题 , 用思想 的触须充分拨动他那根

开学演讲中的声音控制和语速调节技巧

开学演讲中的声音控制和语速调节技巧

开学演讲中的声音控制和语速调节技巧一一年一度的开学季节即将到来,作为一名学生代表,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舞台上发表开学演讲。

在这场演讲中,声音控制和语速调节技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味高声喧哗,或者单调枯燥的演讲声调,都会让听众产生审美疲劳,甚至无法集中注意力。

因此,如何在演讲中灵活运用声音控制和语速调节技巧,成为了一项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二在掌握声音控制技巧方面,首先要注意的是音量的掌握。

过低的音量会使得听众难以听清演讲内容,而过高的音量则会让听众感到刺耳和不适。

因此,在演讲开始前,需要调整好自己的音量,确保能够清晰而有力地传达演讲内容。

同时,还要注意声音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声音抖动或起伏过大的情况,以保持听众的舒适感。

三除了音量的控制,声音的节奏也是影响演讲效果的重要因素。

适当地运用声调上升和下降以及停顿,可以增强演讲的吸引力和表达力。

当谈到重要观点或关键信息时,可以适当提高音调,并降低速度,以突出重点。

而在表达流畅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停顿,有助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给他们留下思考的时间。

四在掌握声音控制技巧的基础上,再来看一下语速的调节。

语速快的演讲容易导致听众跟不上思路,产生信息丢失的情况。

相反,语速过慢则容易让听众感到乏味和冗长。

因此,在演讲中,要适当地调节语速,使其既不过快,也不过慢,以达到最佳的传达效果。

五在调节语速时,可以适当运用语速抑扬顿挫,使演讲更具韵律感。

在表达情感较强烈的部分,可以稍微加快语速,让话语有一种冲击力;而在讲述重要观点或理论时,可以适当降低语速,给听众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语速的变化要自然流畅,不可过于生硬和突兀,以使演讲更具感染力。

六进行声音控制和语速调节时,演讲者还需注意自己的呼吸。

深呼吸有助于稳定情绪,放松身心,并提供足够的氧气来支持声音的产生。

在演讲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深呼吸,保持呼吸的稳定和顺畅。

同时,还可以通过练习口腔和喉咙的放松操,保持喉咙的通畅,避免声音的阻塞和嘶哑。

开学演讲的声音与语气调控技巧

开学演讲的声音与语气调控技巧

开学演讲的声音与语气调控技巧引言:开学演讲是一个重要的场合,既能向学生们传达鼓舞与期待,又能展示领导者的能力和魅力。

然而,一个成功的演讲除了内容有深度外,对声音和语气的调控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开学演讲中的声音与语气调控技巧,帮助演讲者在舞台上发出激励人心的声音和传递积极的语气。

第一段:声音的调控技巧演讲者的声音直接影响到听众的情绪和情感。

因此,在开学演讲中,声音的调控技巧非常重要。

首先,要关注音量的控制。

演讲者应该保持适度的音量,既不要过大过小,以免让听众感到压抑或无法听清。

其次,节奏的控制也很关键。

演讲者可以运用停顿和语调的起伏,创造出节奏感,给听众带来新鲜感和吸引力。

最后,语速的控制也十分重要,要根据演讲的内容和氛围适当调整语速,保证讲话流畅而不慌乱。

第二段:语气的调控技巧语气是指演讲者在演讲时传递给听众的情绪和态度。

在开学演讲中,积极的语气可以激励听众,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首先,演讲者可以运用饱满的热情来表达对学生们的期待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积极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也可以增加自信和亲和力。

演讲者可以保持微笑,用肢体语言注重场地的利用,与观众保持眼神交流,使他们感受到演讲者的真诚和自信。

最后,语言的选择也需要注重积极正面的词汇,尽量避免负面和消极的措辞,以达到鼓舞人心的效果。

第三段:声音和语气的协调运用在开学演讲中,声音和语气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协调运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首先,演讲者可以有意识地将声音与语气进行配合。

例如,演讲者可以在一些重要的段落或关键的词汇上加重音量或语气,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共鸣。

其次,通过将声音和语气的变化与故事、例子等手法的运用相结合,可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最后,演讲者还可以利用声音和语气的变化来创造出一种起伏的节奏感,使演讲更具有吸引力和张力。

第四段:技巧的运用案例分享以下是一位成功的演讲者在开学演讲中运用声音和语气调控技巧的案例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控学生的话语权五招
阜阳十中康倩倩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而作为话语权的动态表现形式的言语活动,既是学生思想发展、情感态度发展和知识能力发展的外化行为,又是评价教师是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能否准确而灵活地调控课堂节奏的重要参数。

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话语权也就成为了新课程中最为活跃的课堂元素。

可是当我们理性地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和
教学思想时,不难发现学生话语权的呈现方式和话语环境并不令人乐观。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话语权还没有真正意义上从教师的话语场中剥离出来,它只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附属品,缺乏主体性。

二是学生的话语权只集中在几个尖子生身上,其他学生犹如看客听众,缺乏普遍参与性。

三是学生的话语权被看似热闹华而不实的“满堂问”、“群言堂”所粉饰,缺乏探究和发展性。

上述现象的存在和蔓延,必然会影响学生话语
权“质”的回归,甚至造成课堂教学效果的低效和无序。

一、由点到面,激发学生话语权的整体参与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产生特有的音响。

要使孩子的心灵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的确,教师要想拨动隐秘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的“话语权”这根弦,就得事先校音定调。

学生由于受知识、能力、性格、兴趣等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因此教师提问的“音调”应立足学情,音域宽泛,尽可能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

如我教授《背影》时,提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和“谈谈你眼中的‘父亲’”,两者对调控学生话语权所起的作用大相径庭:前者是一个问题,问的结果直接指向了提问者的标准答案。

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话语权活动空间较为狭窄;后者是“谈”,是一个导向丰富的话题,学生的话语权可以由一个中心
向四周辐射,并生成许多高质量的问题。

在这个话题情景下,学生摆脱了“牵”的处境,思维空间拓展了,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了鼓舞,学生话语权的参与率就会明显提高。

二、拣选重点,主导学生话语权的主体探究性
如果教师的提问缺乏轻重主次显得繁杂而无边际,那么学生的言语活动只能是蜻蜓点水。

学生的话语权因缺乏探究性,就可能蜕变成翻版的“满堂问”。

宋代王安石说过:“词之不切,则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取之不固。

”教师提问要做到既“专”且“固”,就必须删繁就简,问在知识的关键处。

如我教《最后一课》时,放弃了原定的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主题归纳、写作特点小结等繁琐而陈旧的教学设计,而预设了“小弗朗士是不是一个好学生、韩麦尔先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这样两个大问题,让学生从文本中找话由找根据。

“牵一发而动全身”,结果学生个个有理有据,争得面红耳赤,引出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
前后变化的原因,理解了失去国土对人心的震撼,自然而然就深入到了爱国这一主题。

学生也为自己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而兴奋
不已。

三、无中生有,拓展学生话语权思维空间的多向性
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不是凸现在文字的表面,而是需要“尽可能用自由大胆精神去关照和欣赏”(歌德)。

“无中生有”就是大胆想象,这种“自由大胆精神”的实践和尝试。

教师要在文本的“无”处通过对比辨析、求异论辩、迁移创设、联想拓展等思维方式,制造“有”的内容,引导学生的话语权向空间思维的多向性发展。

如我教《最后一课》,讲到“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呆在那里,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做了个手势”时,我让学生联想拓展:此时时景如果要你设计韩麦尔先生想说什么,该如何设计?比较你设计的话题跟原文的“动作”哪一个更有说服力?通过想象对比,学生既能感受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
神,又能领悟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四、求同存异,立足学生话语权的持续发展性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已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应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有时教师急功近利而忽略了“教学艺术的本质”。

如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答案或置之而不顾,找别的学生继续回答;或简单否定其回答;或者就事论事地引发一番,不得要领。

这种缺乏甄别和宽容的评价,必然影响学生话语权的积极性。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求同存异的发展观中最终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如我教《我的信念》一课时,当讲到居里夫人拒绝申请镭的专利时,我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同意居里夫人的这种做法吗?”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同居里夫人的做法。

有一位学生提出他自己的观点:“我不同意居里夫人的这种做
法。

”“那你该怎样做呢?”我反问道。

“如果我是居里夫人,我会申请镭的专利权,用获得的报酬来改善实验条件。

”我当时给予的评价是“从现实出发,更利于搞好实验,是一种很切合实际的做法”。

这一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行使话语权的积极性。

以后提问,该生总是踊跃发言。

五、收放并举,调控学生话语权的价值取向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多元的文本解读,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学生的话语权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

当然,这样的语言环境并不意味着学生的话语权可以“天马行空”,教师那种放而不收或收而无度的做法只能导致违背文本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所谓的“创新”,如“武松打虎是不爱野生动物的表现”、“牛郎趁织女在洗澡时拿走织女的衣服是不道德的”等。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要“善放”,也要
“善收”。

我教《愚公移山》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之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

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劈新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愚公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

对于这些学生的回答或讨论,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该文的学习目的,把学生们讨论的意识引到“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

对于愚公的具体做法还需要放回到先秦时代去考察。

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地讨论问题。

总之,要想有效控制学生的话语权,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更要懂得引之有法、导之有序、放之有度、收之有益的“经营”之道。

学生的言语哪怕是一粒沙子,在我们的悉心“经营”和呵护下,也定会变成熠熠生辉的珍珠。

当学生不是为教师而言说,而是为自己而言说的时候,真正的自由民主发展和充满生命气息与创造力的课堂才会真正呈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