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
一、2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前 1046 年
思考:
武王伐纣为何取得胜利?
①纣王的暴虐无道,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军队的阵前倒戈。 ②周文王时期,任用姜尚、周公旦,发展农业生产,重用 人才,壮大兵力,作好了灭商的准备,为后来武王伐纣的胜利 奠定了基础。 ③周武王继承其父周文王遗志,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他抓 住商纣统治分崩离析的机会,联合众多部落举兵伐纣。
思考
夏朝灭亡的原因:夏桀的暴虐无道;阶级矛盾的尖锐;商 部落的强大。 夏朝时期,阶级和阶级斗争还是处于初始阶段,国家也只 是雏形,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夏朝与众多的方国部落之间。 夏桀亡国的主要原因在于夏朝失去了诸多方国部落的支持,从 而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奴隶的不断反抗。 当然根本原因还是夏桀的暴虐无道。 商汤灭夏的原因:
主观方面:汤任用伊尹等贤人作为灭夏的助手,完成灭夏的 准备;施行仁政,得到大多数诸侯的拥护;商汤以讨伐夏桀暴政 为号召,顺应民意。 客观方面:夏桀的暴虐无道;夏朝奴隶们的不断反抗,加速 了夏桀统治的瓦解。
商朝时期使用的就是甲骨文,我们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 通过甲骨文能够了解大量关于商朝 的史实,在课本 P4上的图示就是甲 ⑴夏朝——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奴隶社会的形成) 骨文字——“臣”,它们形象地反映 ⑵商朝的兴衰 ——奴隶社会的发展 出了当时奴隶的生活和地位。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 —先秦
中国历史经历的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原始人群时期 氏族公社时期。 (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070年) 夏朝-奴隶社会的形成 奴隶社会: 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 西周-奴隶社会的强盛 春秋-奴隶社会的瓦解
战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秦汉—封建社会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 封建社会: 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五代、辽宋夏金元—再分裂与进一步融合 明清—封建社会的衰落
高三历史夏、商、西周的更替制度

【例题6】如何看待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
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 召力、向心力;受封的诸侯服从周王的命令,并朝贡财物和派 兵随从周王作战。诸侯国对周王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 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但事物的发展往往有两重性。一方面,诸侯听命于周王, 另一方面,诸侯国受分封之后,在其境内自成一体,有其相对 独立性。随着西周阶级矛盾的尖锐,王室衰微,权威下降,各 诸侯国便常常不向周王朝贡,尤其是自身经济实力增强之后, 更不甘心听命于周王。这种相对于中央朝廷的独立性逐渐增强, 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以后,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 诸侯国的支配权又演变为争霸战争。
(3)夏朝已经有了一种压迫人民的机关——国家机器。
约前1600年:“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 ----《古竹书记年》
延伸·拓展
【例题2】奴隶制国家产生原因的分析
传说中的黄帝到尧、舜、禹时期,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 过渡时期。那时,部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战争的结果使部落 联盟的范围扩大,从而使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增大;生产力的 发展和生活空间的扩展,使战俘转化为奴隶; 那时洪水泛滥,客观上冲击了氏族的血缘关系纽带,有利于原 始氏族公社制度的解体;浩大的治水工程迫切需要各部落的合 并,而禹治水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他的威望,增强了他的权 力。一旦这种权力增强到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时, 国家便应运而生。
(1) 政治上的分封制是与经济上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相适应的。 (2)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
(3)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分封对象: [1]王族 [2]功臣
[3]先代的贵族
高三历史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

夏商周三代的开国之君和亡国之君
项
目
朝 代
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
夏启
夏 商
西周
夏桀
商纣 四川收账公司 / 四川收账公司 成都收账公司 晚霞映遍了整个山涧,大风卷着黄土的尘埃吹得整个山谷呼呼作响,甚是让人毛骨悚然„„在村长的带领下,十几个年轻的小 伙儿扛起利镐和铁锹,正准备向深山出发,看这架势真的像狼来了。 这时,一个小男孩儿从对面山坡的小道上飞快地跑了下,他边跑边喊:“爸„„荷花狙在山坡的墓地„„” 等他跑近了,我才看清原来是带我们进村的狗娃。 “爸„„我把他们带回家„„便溜回学校„„把这事告诉了荷花狙„„她问我来的是什么样的人,我说不清„„只记得是从 山东来的。我问她,山东远吗?荷花狙什么也不说,眼里流出了泪„„我真后悔„„我去告诉了她„„”狗娃一口气说出了实 情,“我知道惹了事,不敢回家。放了学,我偷偷地跟在荷花狙的身后, 去了她阿爹的墓地,她哭了„„我拉不回她来„„” “走,我们去墓地„„”村长扔下手中的利镐向对面的山坡跑去。爬上山坡是一片平地,平地的背面便是一座小小的山岗, 挺拔的白杨树屹立在贫瘠的山丘上。 这就是刘大哥的坟墓,没有鲜花,没有墓碑,圆圆的土堆上只有几束野草在凄凉的秋风中摇曳。 荷花盘坐在坟前,呆呆地凝视着远方„„ “荷花„„我们回家吧,全村的人都在担心你„„” “妈——”何花慢慢地站起身,一头扑在她阿妈的怀里,嚎啕大哭起来。所有的人都流下了泪„„ 站在回程的高坡,一轮明月挂上了天空。借着洁白的月光,村长指着远处山巅的烽火台对我说:“从我们脚下的山岗到远处的 烽火台本来是一片荒坡,自从刘大哥来到这儿,荒坡渐渐地披上了绿装。据统计,二十二年来,刘大哥开垦荒地一百多亩,种 植树木几千多棵。在他弥留之际,他一再嘱托我,死后把他埋在他生前种下的第一颗白杨树下,让他的灵魂守护着他生前开垦 的这片黄土地„„” 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处刘大哥的身影„„一个勤劳勇敢的庄稼汉正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默默耕耘默默收获。 一个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使我可望而不可即„„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 “他的到来给我们这片黄土地带来了福音,他的一生做了许多我们常人不敢想更不能做的事。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从不间 歇,有的人说他傻,有的人说他神经不正常„„有一次,我问他:你这是何苦呢?你这样没白没黑的干,何时是个尽头?你猜 他怎么回答我?”村长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他竟然憨憨地傻笑着对我说:我孩子多,负担重,我可不能让她们长大了 再受我这样的穷,我要把所有的苦吃尽了给他们留下最多的甜„„唉——!这就是我所认识的刘大哥,能给孩子们带来幸福就 是他最大的欢乐,再苦再累他也心甘情愿„„” 刘大哥的故事震撼了我的心,一处处人间悲喜剧在这里上演,几家欢喜几家愁。 “现在好了,国家对个人开垦的荒地有了明 确的规定,土地的所有权是国家的,使用权是个人的,这片土地的使用权仍有刘大哥的子女所有。党的富民政策使我们黄土地 的农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村长的话使我的心里豁然开朗,圆月高照,月光下的绿色高原,有点草原的感觉,让我想起高原牧歌„„ 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
第一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剖析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
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奴隶社会的形成)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 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古均台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 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史记》
3)周武王继承其父周文王遗志,继续积极准备灭商。 他抓住商纣统治分崩离析的机会,联合众多部落举兵 伐纣。
4①统开微命侯231经...平治始,于霸国)西 西过民的了从天权人周周周、和起“此子开暴厉的 的影奴义共以。始王动建 强隶②和后西抬响暴和立 盛反周行诸周头)政抗厉政侯王。西奴王”兴权和周时隶被。师衰强“灭主赶王不落间盛国亡暴跑室再,、的人虐,衰请诸都表暴城现动、”开(国时君间主①动础荣社即主、各摇。并会奴阶原种了西不的隶级矛奴周能基阶的因盾隶前消本级矛、的制期除矛同盾激的的奴盾奴,化基繁隶,隶这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宫复原图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家天下”的局面 打破了原始社会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 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虽然原始社会的社会 成员是建立在平等、无剥削无压迫、平均分配产品的 社会关系上的,但它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状态下为 维护人类的生存而必须采取的一种社会形态。生活质 量很差,文化发展极为缓慢。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 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发展水平基础上,只有奴 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 奴隶的集体劳动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创造 了高度繁荣的文明,从历史发展来看,奴隶社会时期 不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原始社会,而且还创 造了原始社会所没有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2023最新-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优秀5篇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优秀5篇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结构夏商西周农业工具:耒耜、石刀、石镰原始灌溉技术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作物:“五谷”,少量使用青铜农具,懂施肥畜牧业发达。
种类:猪、牛、羊、马、狗等。
种桑养蚕,酿酒实行井田制作物:“五谷”,少量使用青铜农具,懂施肥手工业有铜器(未用于农业)青铜铸造业发达;玉器加工、纺织业有很大发展;出现原始瓷器;漆器制造已达较高水平号“百工”,青铜铸造业发达,产品生活化;玉器加工、纺织业有很大发展;出现原始瓷器;漆器制造已达较高水平,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和装饰商业交通运输具一定规模,交通工具种类很多。
重视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善经商以贝作为货币,商都是繁荣的商业都市交通比商朝发达,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道路沿途设有旅舍。
教学建议教学设计思路复习本课内容时,先让学生对三代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有一个整体把握。
之后,让学生归纳出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各自特点。
使学生对三代的经济发展,不仅有纵向的认识,而且,也有横向的把握。
奴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①生产力的变化。
夏、商、西周的生产力有了进步,处于金石并用时代,除木、石和骨器外,也有少量青铜工具,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春秋时,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铁器和牛耕,以奴隶集体劳动为主。
②经济活动状况。
夏、商、西周的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了较大发展。
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武器,但后来也开始向生活化、工具化发展。
纺织业、玉器加工业、陶瓷业、漆器业有了发展,后期煮盐业、酿酒业等有了较大发展。
与此同时,商业、交通和城市也有了一定发展。
商、周的青铜制造业从使用石器、木器到制造青铜器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史上的飞跃。
夏朝的青铜制造已有一定水平。
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
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业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数量大,品种多,到西周时期,产品向生活化发展。
高三历史课件:夏商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手 工 业
夏桀把人当坐骑
夏朝 夏 、 商 、 西 周 奴 隶 制 王 朝 文化 经济 手工业 商业、交通、城市 政治 夏、商、 西周的更 替和制度 商朝 西周
农业和畜牧业
禹建夏朝,启继承禹的王位, 建立: 建立: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中国进入 奴隶社会。
夏 朝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 前1600年 统治 中心:今豫西、晋南 根本原因:桀暴
灭亡
过程:商汤讨桀灭夏。
商 朝
时间: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年 盘庚迁殷,从此稳定。商 稳定: 朝又叫殷朝。
根本原因:纣暴
灭亡
武王伐纣,战于牧 过程: 野,纣王自焚。
建立:武王建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性质: 国有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 内容: 始于商 盛行于西周 发展历程 瓦解于春秋 废除于战国 评价: 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 性质: 奴隶制国家的行政制度、政治 制度 内容 周初重要诸侯国:齐 鲁 燕 卫 宋 晋 评价
经济: 井田制 西 周 巩固统 治的重 要制度
政治: 分封制 衰落:国人暴动后 灭亡
原因:1)根本原因:周王暴政;(2)直接原因: ( 经过:公元前771年,犬戎破镐京,杀幽王,灭西周。
农 业 和 畜 牧 业
农业(最 重要的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门)
五谷在商时都已种植,甲骨 农作物品种增多: 文和《诗经》有记载。 耕作技术提高: 懂得施肥
畜牧业:饲养家畜多 商民善经商,后世将经商者称为商人 业 商业 商朝以贝为币 道路、工具 交通 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城市: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
地位: 商周主要手工业部门,夏商周三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 铜 代表性青铜器: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夏:二里头遗址(目前最早) 夏量少, 商:作坊集中于王都, 情况:商周繁 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盛 西周:产品趋向生活化 玉器: 妇好墓中的玉器 商周遗址里出现原始瓷器——陶瓷发展史上的飞跃。 陶瓷: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 漆器:世界上最悠久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主要表现:第一,奢侈淫乐,荒淫无度;第二,严刑 峻法,镇压人民的反抗 。
由于商纣王修建宫殿、聚敛财富、终日饮酒作乐,还用炮烙之刑残害百姓和诸侯。 使商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正在此时,西方的周国势力强大起来。当时周的首领周 武王联合其他的小国和部落,出兵向商朝发起了挑战,史称“武王伐纣”。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
西周的发展
①各种矛盾的激化 动摇了奴隶制的基 ⑴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奴隶社会的形成) ①平民和奴隶反抗奴隶主暴虐 础。西周前期的繁 统治的起义②周厉王被赶跑, ⑵商朝的兴衰——奴隶社会的发展 荣并不能消除奴隶 开始了“共和行政”。王室衰 社会的基本矛盾, ⑶西周的建立和强盛——奴隶社会的强盛 微,从此以后诸侯兴师不再请 即奴隶阶级同奴隶 1.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命于天子。西周王权衰落,诸 主阶级的矛盾,这 侯霸权开始抬头。 2.西周的强盛 其中还交织着平民 3.周厉王暴政和“国人暴动” 与贵族的矛盾,另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的残暴统治,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总爆发,周王朝 外还有与其他民族 开始衰落。周厉王贪财好利,专山林川泽之利,监视和杀戮国人,拒谏孤行。到 之间的矛盾。②对 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国,就是城郭,“国人”就是指居住在城 外战争连年不断, 郭以内的人。面对周厉王的残暴统治,统治内部也矛盾重重。国人最终忍无可忍,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 冲进王宫把他赶跑了,周厉王最后死在了他乡。 物力,加速了王室 “国人暴动”的性质和后果是什么?西周为什么这 衰落。③周幽王的 思考 么快就衰落下去了? 昏庸残暴。
阅 读 材 料
材料一:《史记· 夏本纪》记载:“桀不务德而武伤 百姓,百姓弗堪。”又筑倾宫、瑶台,生活更加奢侈腐 化,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也更加残酷,阶级矛盾日益尖 锐。 材料二: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 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 乃去其三面,祝曰: “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 曰: “汤德至矣,及禽兽。” 材料三: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 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 材料四: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 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 伐桀。汤曰:“格女觽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 行举乱, 有夏多罪,予维闻女觽言,夏氏有罪。予畏上 帝,不敢不正。
01 考点01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中国古代史 必修一(政治——权)考点01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考点扫描一]建立:禹建夏朝,启继承禹的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国家机构。
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中心:今豫西、晋南。
灭亡:桀王暴虐无道。
商汤讨桀灭夏。
时间:从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稳定:盘庚迁殷,从此稳定。
商朝由此又称殷朝。
灭亡:纣暴,武王伐纣,战于牧野,商兵引导周军入商都,纣王自焚。
建立:武王灭商后建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性质:奴隶制土地国有土地制度。
内容: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将其分赐诸侯臣下,让其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 并纳一定贡赋。
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熟牛皮氏曰: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央广得 之矣。
央广者,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也。
) 作用: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
性质: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
①周王将土地和人民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后裔,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周初重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
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衰落:公元前841年,爆发“国人暴动”赶走周厉王。
王室衰微,诸侯常不来朝贡,战争连年。
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破镐京,杀幽王,灭西周。
第二年,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考点扫描二][问]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中的“封建”其含义是否等同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答案 否。
此处“封建”是“封邦建国”之简称。
夏朝 商朝 统治 重要制度 井田制分封制内容西周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西周)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均以“血亲——宗法”关系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
[问] 该观点反映古代宗法社会的何种显著特征?答案家国同构、家国一体。
[左图右史]左图右史1.西周分封诸侯的战略意图探究(1)读图,指出西周分封了哪几类人为诸侯?各举一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西周灭亡:
(1)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不朝,战争连年,国力贫困。
(2)简况:前者771年,犬戎破京,杀死幽王(宠爱褒姒,烽火戏诸侯)。
3.东周开始: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春秋)开始。
五.井田制和分封制
1.井田制
(1)性质:表面上是国有土地制度,实质上是周天子土地私有制。(家天下)
(2)内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②诸侯臣下受田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要向周王纳贡;③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2.分封制:
(1)性质: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2)内容:①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诸侯要服从命令,按期纳贡,随从作战;③重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楚、吴等。
二.商朝的兴衰
1.商汤建国: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以亳(今河南郑州,被称为“中国第八大古都”)为都城。
2.盘庚迁殷:商朝前期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安定(殷,今河南安阳,商朝也称殷朝)
商都屡迁原因:政局不稳多次迁都;摆脱保守势力束缚;重视水源地;黄河中下游开发较早(从都城地址总结)。
3.商朝晚期社会矛盾尖锐:
2.武王伐纣:前1046年,周武王带领一些小国、部落,向商都进攻,牧野之战(奴隶反戈)。(性质: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统治的正义战争)
3.西周建立: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
4.西周强盛:周是一个地域空前广袤的国家,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加强,在世界的东方具有重要地位。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课前介绍:
中国古代史分期:
1.先秦(前221年以前)2.秦汉(前221—220年)3.南北朝(220—581)
4.隋唐(581—908)5.宋元(908—1368)6.明清(1368—1840)(鸦片战争前)
新课引入: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出现,阶级产生,国家产生,中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时期,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夏商西周奴隶制国家更替及制度。
课时教案总第01课时
课题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夏商西周更替要点;分析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难点:如何认识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分封制为何能够起到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作用。
备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3.夏朝的统治范围: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豫西晋南),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
4.夏朝灭亡:夏桀暴政引起百姓的反抗。黄河下游商部落的首领汤,乘机起兵灭掉夏建立。
注意:
第一,从夏王朝的阶级关系看,奴隶主阶级是统治阶级,夏王是最高统治者,奴隶阶级和平民是被统治阶级,所以夏政权性质是奴隶制的;第二,夏朝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包括武装、刑法、监狱、官职等内容),是一个国家。所以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而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是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端的根本理由。
注意:
牧野之战属于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斗争。
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1.国人暴动:(国人:是西周的平民,他们拥有自己的土地,平时种地、习武,战时“执干戈以卫社稷”,是兵役、军赋的主要承担者)。
(1)原因:周厉王暴政(材料: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激化社会矛盾。
(2)性质:平民和奴隶反抗奴隶主统治的武装斗争。
第页
3.井田制是西周土地国有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它反过来了又巩固了井田制。
师
生
互
动
记
录
1.夏商周王朝鼎革之际,王朝灭亡的原因一般规律是什么?A.末代国王的昏庸;B.内部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C.周边新兴力量的强盛。
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它包括:所有制形式——周王所有、臣下享用;经营方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产品分配——奴隶主占有劳动成果。
(1)赋税沉重,奢侈腐朽。(见《史记》材料)
(2)残害人民,自取灭亡。第一种:炮烙之刑(赤脚走烧红铜柱)
第二种:人祭、人殉(奴隶做祭祀贡品或陪葬)。
奴隶社会发展脉络:产生于夏;发展于商;鼎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东周
书
要
点
三.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
1.周国(商属国)振兴:位于泾水、渭水流域;周文王任用姜尚、周公旦等改革内政,发展经济,使周国强大。
教学过程: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就是夏朝。
一.夏朝的建立
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朝。禹死启继,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这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进步。
2.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夏王朝是奴隶主贵族作为统治阶级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的国家。
(3)作用:①前期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成也分封);②后期削弱了中央,壮大了诸侯,长期分裂混战(败也分封)。(思维方法:辩证观、发展观)
注意:
1.井田制始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制在西周时,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促进了西周农业生产的发展。
2.古称分封制为“封建制”(即封土地建侯国),要注意这里“封建”的意思。诸侯在得到封地的同时也得到土地上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