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卷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卷B

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卷B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o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 ( )。
A.观察B.感觉C.知觉 D.思维2.艾森克认为;性格差异除表现为内外倾似外,速有稳定性和( )性。
A.独立B.敏捷 C.直觉 D.求实3.英国心理学家培因把人的性分为理智型、情绪性和( )型。
A.独立 B.经济 C.理论 D.意志4.不能直接用于交际的言语是( )言语。
A.内部 B.书面 C.口头 D.独自5.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概括的( )的反映。
A.深刻 B.间接 C.抽象 D.综合6.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并与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有关的神经是( )神经。
A.植物性 B.脑 C.脊 D.自主7.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是( )、心理学。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 D.精神分析8.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这是知觉的( )性。
A.恒常 B.选择 C.理解 D.整体9.其它刺激物的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 )抑制。
A.消退 B.超限 C.外 D.分化10.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
A.练习 B.正迁移 C.示范 D.反馈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
共5分)1.从刺激的来源分,感觉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感觉。
2.巴甫洛夫学说以两种活动来解释思维的生理机制。
3.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4.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是心理学。
5.班都拉的人格学习理论称为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lO分)1.性格2.想象3.暗适应4.实验法5.习惯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皮亚杰关于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2.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主要类型。
3.简述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三种水平。
4.简述韦纳的归因三维理论的主要观点。
5.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2005-2007心理学考试题

全国 2005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 0003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 均无分。
1.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景能够顺利地做出多种反应或答案,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哪种特征 ( B )A .敏感性B .流畅性 C.洞察性 D .独创性2. 下列哪个不是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 C )A .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B •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C.知、情、意、行是否具有一致性D •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3. 奥尔波特于 1937 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它们是(A .首要特质和次要特质B .共性特质和个性特质 C.首要特质和中心特质D .根源特质和表面特质 4.智力三元理论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A ) A •斯腾伯格B •卡特尔 C.吉尔福特D •斯皮尔曼 5.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A .相似性与互补性C.个人品质 6. 人在整个夜晚的睡眠过程中,从慢波睡眠到快速眼动睡眠要经过数次循环,在每次循环中,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A )A .早期所占时间较短,后期所占时间逐渐延长B .早期所占时间较长,后期所占时间逐渐缩短C.早期与后期所占时间是不变的D .早期没有,后期仅有较短时间7.以下哪种动机驱使青少年特别重视伙伴关系 ?( A ) A .交往动机B .成就动机 D .自身价值动机8.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 A ) A. 7±2 个组块B. 8±2 个组块C. 9±2 个组块D. 10±2个组块 9.以下哪个是人格结构中自我调控系统的内容?( C )A .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B .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C.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体验D .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10.下列不能说明挫折内涵的是( C ) B )D ) B .接近性与熟悉性 D .身体健康状况 C .自尊动机A •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B •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C.挫折对人的影响都是负面的D •挫折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折感受11 •对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具有某种问题行为的中小学生,进行诊断和辅导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属于( B )A •理论领域B •应用领域C.兼有理论与应用领域 D •边缘领域12•飞行时差常常导致旅行者在到达目的地后出现较长时间的身心困扰,原因在于( D )A •长时间飞行导致的旅途疲劳B •环境改变后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C.地球引力的作用D .人自身生物节律被干扰13•青少年的主观化自我阶段反映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处于哪种层次?( B )A .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B .对自己思维、感情、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C区别“自我”与“非我”的意识D .对自己机体及其状况的意识14•人在知觉事物时,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它部分成为背景,反映了知觉的哪种特性 ?( C )A .整体性B .恒常性C.选择性 D .理解性15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采取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的策略,称作( A )A .逆向工作法B .爬山法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D •算法式16•教师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让学生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问题及原因。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
(1/10)单项选择题
第1题
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产生的抑制称为抑制。
A.外
B.超限
C.消退
D.分化
下一题
(2/10)单项选择题
第2题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现象。
A.同时对比
B.后像
C.适应
D.继时对比
上一题下一题
(3/10)单项选择题
第3题
人们在各种认识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认知特征
C.意志特征
D.情绪特征
上一题下一题
(4/10)单项选择题
第4题
是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
A.内受
B.本受
C.内脏
D.外受
上一题下一题
(5/10)单项选择题
第5题
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这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A.客观性
B.发展性
C.系统性
D.教育性
上一题下一题
(6/10)单项选择题
第6题。
2005年下半年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5年下半年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5.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美国心理学界公认的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斯腾B.梅奥C.闵斯脱博格D.勒温正确答案:B2.在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中,把研究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称为( )A.行为心理B.组织心理C.个体心理D.群体心理正确答案:B3.勒温创立的群体动力理论被称为( )A.“场”理论B.“人群关系”理论C.“需要”理论D.“人一机”理论正确答案:A4.产生于18世纪下半期,其主要代表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管理理论是( )A.早期管理理论B.传统管理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正确答案:A5.价值观全部作用的实质和核心是( )A.动力作用B.标准作用C.调节作用D.定向作用正确答案:B6.我们把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称为( )A.气质B.性格C.能力D.心理正确答案:A7.在态度的构成要素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A.认知要素B.评价要素C.情感要素D.意向要素正确答案:A8.在有关个性的理论中,由弗洛伊德及其学生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是( )A.社会学习论B.个性类型论C.心理分析论D.特质论正确答案:C9.有人经常处于精神饱满、朝气蓬勃、愉快欢乐之中,有人经常处于精神萎靡、抑郁消沉、闷闷不乐之中,这是性格的( )A.意志特征B.态度特征C.理智特征D.情绪特征正确答案:D10.老年人往往会认为年轻人举止轻浮、办事不牢靠,并在见到某个年轻人时把他归类到自己认定的形象之中,这是社会知觉偏见中的( ) A.第一印象效应B.定型效应C.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D.晕轮效应正确答案:B11.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或约束是指( )A.自我知觉B.自我管理C.自我感觉D.自我意识正确答案:B12.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做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是指( )A.性格B.气质C.态度D.动机正确答案:C13.态度变化三阶段理论中的三阶段是指( )A.失调、协调、和谐B.服从、同化、内化C.不一致、基本一致、一致D.失调、学习、协调正确答案:B14.从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对激励问题加以研究的激励理论是( )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状态型激励理论D.目标理论正确答案:A15.美国管理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激励理论是( )A.需要层次论B.成就需要理论C.期望理论D.双因素理论正确答案:D16.个体实际所归属的群体称为( )A.正式群体B.参照群体C.实属群体D.非正式群体正确答案:C17.根据美国管理学家塞利士对非正式群体的分类,如果群体行为有良好的计划性,群体成员大多数从事判断性工作,而且是单独操作,那么该群体的类型是( )A.冷淡型B.乖僻型C.保守型D.策略型正确答案:D18.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叫( )A.群体规范B.工作制度C.群体纪律D.群体压力正确答案:A19.一个人接受多数人的意见,为了实现群体的理想和信念而采取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措施的做法是( )A.反从众B.独立C.集体主义自决D.顺从正确答案:C20.一般说来,传递重要的、需要长期保存的信息时,宜选用的沟通方式是( )A.口头沟通B.书面沟通C.语言沟通D.非语言沟通正确答案:B21.经过信息源编码的物理产品叫( )A.通道B.解码C.信息D.编码正确答案:C22.建立人际关系的思想基础是( )A.互需B.互助C.互爱D.互酬正确答案:A23.人际关系对行为的影响表现为( )A.短期的人际关系易于影响个人的基本态度B.长期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影响是持久深入的,并且彼此相互依赖C.不同的社会角色,不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影响D.公务关系和私人关系难以结合起来,共同影响人的行为正确答案:B24.组织设计的核心是( )A.结构设计B.职位设计C.功能设计D.目标设计正确答案:A25.现代组织理论主张( )A.在组织形态上倾向于高耸组织结构B.在集权与分权上偏重于分权C.在集权与分权上偏重于集权D.在专业分工上提倡群体化正确答案:B26.在组织形象识别系统中,最形象直观、最具冲击力的部分是( )A.CISB.MIC.BID.VI正确答案:D27.在组织文化的三层次说中,居于第二层次的是( )A.精神文化B.隐形文化C.制度文化D.物质文化正确答案:C28.绩效考核中,考核者处于怕得罪人、老好人等心理,不愿对被考核者做出极端评价,而是使被考核者的成绩集中在同等水平线的分数上,由此产生的偏差是( )A.暗示性偏差B.对照效应偏差C.印象性偏差D.趋中化偏差正确答案:D29.绩效考核诸步骤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 )A.实施方案B.鉴定决策C.确定目标D.制定方案正确答案:A30.在组织变革的阻力中,由于变革结果的未知性造成的阻力属于( ) A.心理原因造成的阻力B.经济原因造成的阻力C.组织本身原因造成的阻力D.社会群体原因造成的阻力正确答案:A多项选择题3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 )A.个体心理B.普通心理C.群体心理D.特殊心理E.组织心理正确答案:A,C,E32.态度的构成要素包括( )A.认知要素B.评价要素C.情感要素D.意向要素E.调节要素正确答案:A,B,C,D33.构成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的因素有( )A.群体的目标结构对成员的吸引力B.群体中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吸引力、C.群体活动对所属成员的吸引力D.群体对满足成员个人需求的吸引力E.群体规模的大小对成员的吸引力正确答案:B,C,D34.传统的组织结构设计原则有( )A.专业化与劳动分工B.责、权一致原则C.等级原则D.直线、参谋作用E.管理幅度正确答案:A,B,C,D,E35.考察工作绩效的层次有( )A.效率B.缺勤率C.效果D.效益E.效能正确答案:A,C,D,E简答题36.简述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在职教育硕士全国联考心理学试题

在职教育硕士全国联考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并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藉以了解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的方法称之为( )法。
A。
问卷 B.产品分析 C谈话 D.个案2.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产生的抑制称为( )抑制。
A。
外 B.超限 C消退 D.分化3.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 )知觉A。
运动 B.空间 C方位 D.时间4.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 ( )。
A再现 B.识记 C回忆 D.保持5.看到天上的白云,将它们想象成草原上的羊群,这属于 ( )A。
有意 B.再造 C创造 D.无意想象6.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 ( )。
A。
盲目性 B.散漫性 C顽固性 D.果断性7.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对象的数目是注意的( )。
A。
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8.在练习曲线上可以看出技能形成过程中工作效率、活动速度和( )的变化。
A。
灵活性 B.自动化 C准确性 D.熟练化9.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较少依赖文化知识,主要依赖个人先天禀赋的能力称为( )能力。
A晶体 B.流体 c.模仿 D.创造10.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
A。
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意志参考答案1.C 2.A 3.D 4.B 5.D 6.A 7.A 8.C 9·B 10·C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心理过程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共同性,而个性心理特征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心理的发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二是______。
3.情绪是以______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4.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环节是______。
5·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特把人的气质类型划分多血质、______、胆汁质、抑郁质四种。
2005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

2005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一、选择(1×20)1.大脑的威尔尼克区的主要作用是:()A.语言的接收B.阅读C.书写D.口头语言表达2.颜色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A.色调、波长和饱和度B.色调、明度和照度C.波长、明度和饱和度D.色调、明度和饱和度3.对问题和资料进行的探索和思考属于创造性思维的:()A.准备期B.酝酿期C.豁朗期D.验证期4.在人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中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点称为:()A.性格B.气质C.态度D.情感5.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B.布卢姆C.奥苏伯尔D.加涅6.根据维纳归因理论,努力程度属于影响成败的:()A.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B.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C.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7.水下击靶实验为( 提供了依据。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原理说D.关系转化理论8.学生为获得或保持教师的赞许而努力学习的动力是一种( 的内驱力。
A.认知的B.自我提高的C.附属的D.生理的9.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的是:()A.罗斯B.麦独孤C.奥尔波特D.冯特10.伯克威茨以“武器效应”的研究为根据,进一步修正了:()A.本能理论B.挫折—侵犯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去个性化理论11.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个体中抽取m个个体作为样本的方法称为:()A.整体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系统随机取样法D.简单随机取样法12.在皮亚杰所说的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或思维中尚不具有的特点是:()A.客体永久性观念的形成B.在动作层面上区分手段和目的C.初步理解事物间的因果关系D.掌握了守恒的概念13.吉布森的视崖实验,主要用来研究婴儿的:()A.深度知觉B.视敏度C.方位知觉D.图形知觉14.若两总体的样本平均数分布为非正态分布,要求检验两独立样本平均数的差异,则应选用:()A.t检验B.符号检验C.符号秩序检验D.中数检验15.某测验包含32道四选一的选择题,若受测者随机做答,成绩分布的平均数(即期望)应为:()A.4B.6C.8D.1016.研究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学方法(A因素)分为启发式讲授法(a1)和传统讲授法(a2)两种。
200504心理学历年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2005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试题课程代码:32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 A )又称稳定性系数。
A.再测信度B.评分者信度C.内部一致性信度D.分半信度2.以下( C )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之一。
A.规范性B.社会性C.接近性D.合群性3.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称为( A )。
A.色调B.亮度C.饱和度D.中和色4.( D )人格特征的人,往往追求刺激、新奇,好冒险。
A.T-型B.少阴型C.少阳型D.T+型5.位置学说不能解释(C )。
A.高频声音的编码B.中等频率的声音的编码C.频率最低的声音的编码D.频率最高的声音的编码6.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B )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7.“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C )。
A.刻板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8.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是一种( C )。
A.教育测验B.投射测验C.自陈量表D.性向测验9.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 D )。
A.人本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10.正常清醒时,能思考,能灵敏地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脑电波是( A )。
A.β波B.δ波32# 心理学(中学)试题第1 页共6页C.θ波D.α波11.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 B )。
A.比较信息过程B.整合信息过程C.组织信息过程D.概括信息过程12.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B )。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强化功能13.声音的质量特征称为( C )。
A.音强B.音高C.音色D.音波14.“三个和尚没水喝”,反映了( A )作用。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
(1/10)单项选择题
第1题
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动之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刺激不做反应,这叫做。
A.电位差
B.不应期
C.极化状态
D.去极化状态
下一题
(2/10)单项选择题
第2题
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A.激情
B.应激
C.理智感
D.心境
上一题下一题
(3/10)单项选择题
第3题
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表象
上一题下一题
(4/10)单项选择题
第4题
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再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是。
A.一般能力
B.创造能力
C.模仿能力
D.特殊能力
上一题下一题
(5/10)单项选择题
第5题
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智力
上一题下一题
(6/10)单项选择题
第6题
味觉属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称为( )。
A习惯 B技能 C能力倾向 D爱好
2 ( )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A比较与分类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具体 D归纳与概括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相邻”概念,对学习邻角、邻边有促进作用,这体现了( ) 对概念掌握的影响。
A定义 B定势 C过去经验 D词语的运用
4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的。
A詹姆士 B阿诺德 C凯农 D汤姆金斯
5叶克斯一道得生定律说明了作业效率与( )水平的关系。
A激奋 B活动 C感知 D体验
6在观察中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称为观察的( )。
A目的性 B客观性 C精细性 D敏锐性
7强、平衡、灵活特性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 )。
A活泼型 B安静型 C弱型 D不可遏制型
8艾森克发现,性格差异除表现为内外倾以外.还有另外两个维度,即稳定性和(
A直觉性 B求实性 C创造性 D分析性
9“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指注意的( )。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起伏
10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
A需要 B期望 C驱力 D诱因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l 新活动和旧活动的反应相同,而刺激不同时容易发生迁移。
2 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成关系。
3 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某种任务的判断和知觉,称为
4 注意的转移从生理机制上来看,是大脑皮层上的转移。
5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把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l0分)
1 似动知觉
2 注意
3 聚合式思维
4 心境
5 场依存型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简述边缘系统的功能。
2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3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4 简述测评性格的方法。
5 简述个性差异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6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
2 结合实际论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3 试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
2005年心理学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l A 2 B 3 C 4 B 5 A 6 D 7 A 8 B 9 C 10 D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 正
2 反比
3 自我效能感
4 优势兴奋中心
5 根源特质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l0分)
1 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知觉。
2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3 聚合式思维又称集中思维。
它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和条件朝向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到一个正确答案或一个最优的问题解决方案。
4 心境是一种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5 以认识对象所处的客观场合为参照系统的性格类型。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简述边缘系统的功能。
在大脑半球内侧面有一个穹窿形的脑回,因其位于大脑与间脑交替处的边缘故称为边缘叶,边缘叶与附近皮层及有关皮下结构形成一个统一的机能系统,称边缘系统。
(1分)
它的功能是:①个体保存和种族保存(1分)②调节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1分)③参与记忆活动(1分)④感觉的整合。
(1分)
2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是选择性(1分)、理解性(1分)、整体性(1分)和恒常性(1分)对四个基本特性的简单解释。
(1分)
3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1分)
第二阶段为前运算阶段(2—7岁):(1分)
第三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7~l2岁).(l分)
第四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2分)
4 简述测评性格的方法。
(1) 行为评定法:(1分)
(2 ) 访谈法;(1分)
(3) 问卷法;(1分)
(4) 投射法;(1分)
(5) 对以上方法的简单解释。
(1分)
5 简述个性差异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1) 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及性格特征上。
(2分)
(2) 人的智力对问题解决也有显著影响。
(3分)
6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1) 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
(2分)
(2) 最低层次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次是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3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
(1) 识记的敏捷性;(2分)
(2) 保持持久性;(2分)
(3 ) 记忆的正确性;(2分)
(4 ) 记忆的准备性;(2分)
(5) 联系实际。
(7分)
2 结合实际论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1)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渗透(3 分)
(2) 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分)
(3) 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2分)
(4) 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隋感。
(2分)
(5) 联系实际。
(6分)
3 试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
(1) 所属的范围不同。
(2分)
(2) 生理机制不同;(2分)
(3) 概括化的内容与结果不同:(3分)
(4) 迁移的范围不同;(3分)
(5) 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