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综述

儿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综述
儿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综述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15.在(A)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6.在(B)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A.直觉运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

17.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阶段?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8.“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

A.自我中心 B.他我中心 C.自我—他我中心 D.超越自我中心。

19.“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

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

21.(A)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A.微笑B.哭泣C.愤怒D.张嘴

23.(A)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依恋感

24.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B)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质

25.孤儿园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这是因为他们缺乏(A)。

A.早期依恋关系B.正常母爱C.细心照料D.必需的营养

26.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阶段处于依恋的(D)阶段?

A.无分化阶段 B.低分化阶段 C.依恋形成阶段 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27.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A)

A.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B.上下关系和水平关系C.垂直关系和横向关系D.横向关系和水平关系

28.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D)。

A.重复

B.独白

C.双人或集体独白

D.命令

29.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评价标准出现前,(B)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A.年长同伴B.教师C.家长D.其他同伴

30.下列(D )不属于亲社会行为?

A.谦让B.帮助C.合作D.攻击性行为

31.家庭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A)机制起作用。

A.奖励和示范B.批评C.教育D.表扬

32.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B)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道德理想阶段

33.在(A )阶段儿童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

A.前道德阶段B.道德他律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道德理想阶段

34.道德两难故事法是谁研究时用的?(B)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35.下面哪一阶段不是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提到的?(A)

A.他律道德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36.判断是非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的儿童处于(B)

A.后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

37.对是非判断取决于行为后果的儿童处于(C )

A.后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

38.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的儿童处于(A)

A.后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

39.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A)对道德成熟的影响。

A.认知能力

B.智力

C.成熟

D.教养

40.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B)

A.涂鸦期B.象征期C.联想期D.定形期

41.下列哪类游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B)

A.独自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

42.将结构性游戏作为最主要的游戏形式的儿童年龄是(C)。

A.1岁

B.2-3岁

C.4岁

D.7岁

43.角色游戏的出现主要在(C)?

A.1岁B.2-3岁C.3-6岁D.7岁

44.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D)

A.心理活动的速度B.心理活动的强度C.心理活动的稳定性D.心理活动的平衡性45.“江山移改,禀性难移”是指(B)具有不易改变的特性。

A.性格B.气质C.个性D.人格

46.心理活动兴奋性高,不平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与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A.胆汁质B.多血汁C.粘液质D.抑郁质

47.心理活动迟缓.内倾,情感发生较慢的是(C)

A.胆汁质B.多血汁C.粘液质D.抑郁质

49.将儿童气质类型分为活动水平、节律性等九个维度的心理学家是(B )。

A.马斯洛 B.托马斯 C.维果斯基 D.罗杰斯

50.下列哪项不是自我体验。(D)

A.自尊B.自信C.内疚D.自立

51.下列哪项不属于自我调控(D)

A.自制B自立C.自主D.自信

52.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心理学家是(A)

A.华生B.斯金纳C.马斯洛D.班杜拉

53.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A)

A.观察学习 B.自我学习 C.直接学习 D.强化学习

54.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这是谁的思想?(A)

A.维果斯基 B.华生C.班杜拉D.托马斯

二.判断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对)

2.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各界或直观的位置移动。(错)

3.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对)

4.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

5.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

6.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对)

7.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错)

8.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对)

9.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对)

10.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对)

11.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错)

12.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对)

13.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对)14.婴儿的各种感觉通道之间是不协调的,只有经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的协调才能将各种信息综合。(错)

15.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对)

16.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是先上下再左右,然后是前后。(错)

17.六个月以前的婴儿以内隐记忆为主。(对)

18.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错)

19.儿童的记忆以再认记忆为主。(对)

20.研究表明,出生后第一周内的婴儿不具有大小恒常性。(错)

21.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忆的两种方法。(对)

22.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错)

23.儿童很早就有具有很强的再认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再认能力逐渐被回忆替代。(错)

24.当遇到的任务难度提高时,儿童个体的再认能力明显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对)

25.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对)

26.儿童自传体记忆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好,东方文化中的孩子比西方的儿童更喜欢谈论自己的感想和喜好。(错)

27.幼儿在参观动物园后,要孩子马上说出看见什么,他们往往说不出多少,第二天却能说出来很多,这种现象可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解释。(错)

28.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在活动本身中展开,他们是边做边想的。(对)29.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对)

30.随着抽象思维的萌芽,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对)

31.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运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三种思维方式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错)

32.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对)

33.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叫做形式运算。(对)34.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对)

35.内源性微笑是真正的微笑。(错)

36.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微笑是真正的微笑。(对)

37.3-4岁儿童,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不愉快情绪的能力逐渐形成,哭泣现象开始减少。(对)

38.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射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表情日益丰富。(对)39.4-5岁的孩子会说“他今天得了颗小红星,所以很高兴。”说明该阶段的孩子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内部原因。(错)

40.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

41.婴儿的情绪调控能力很大,当他们情绪发作时,大人可暂不予理采。(错)

42.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情绪体验,对于不良的情绪表现,教导要及时,处理要宽容,不能急躁,更不能体罚。(对)

43.依恋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与母亲之间。(错)

44.孤儿园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对) 45.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依恋是突然发生的。(错)

46.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对)

47.母亲忽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或对之不敏感,使孩子的需求信号受到冷遇,容易使孩子形成攻击性行为。(对)

48.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等。(对)

49.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错)50.婴儿形成哪种类型的依恋关系只与教养方式有关。(错)

51.婴儿形成哪种类型的依恋关系只与教养方式、儿童本身的气质特点有关。(对)52.儿童的早期依恋对其日后的情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

53.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垂直关系比水平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大。(错)

54.一般来说,儿童喜欢比自己小的交往。(对)

55.在儿童交往中,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对)

56.儿童攻击性行为有工具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对)

57.适应性告知是儿童思想的一种传递方法。(对)

58.儿童在教师心中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同伴对该儿童的评价。(错)

59.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的行为是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对)

60.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有选择地吸收其他儿童的观点。(错)

61.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上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错)

62.研究表明,年龄小的儿童工具性侵犯的比率要高于年龄大的儿童。(对)

63.研究表明,2-4岁儿童,攻击性形式发展总趋势为身体性攻击逐渐增多,言语性攻击慢慢减少。(错)

64.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有时会相互交替的。(错)

65.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中所有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平。(错)

66.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快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听到了好听的音乐。(错)67.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的自发的蹬脚等动作为随着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错)

68.4-5岁儿童已经能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对)

69.4-5岁儿童已经能在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基础上产生一定的联想。(对)70 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对)

71.0-2岁的儿童对美术的欣赏是纯表面和直觉的。(对)

72.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儿童开始关注作品的形式。(错)

73.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儿童对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评价作品的两个标准。(对)74.学前儿童游戏中假想和真实的转换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对)

75.学前儿童游戏中兴趣指引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对)

76.在儿童平行游戏中已有初步的社会互动。(错)

77.联合游戏中儿童开始相互合作。(错)

78.合作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参与最高的一种游戏。(错)

79.较高游戏水平的出现意味着较低层次游戏水平的消失。(错)

80.儿童的气质存在类型的差异和好坏的区别。(错)

81.性格就是个性。(错)

82.稳定性是性格的主要特征。(对)

83.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错)

84.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物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错)

85.在儿童性别性别概念的发展中性别稳定性出现最早,然后是性别认同,最后是性别恒常性。(错)

86.儿童在5岁以后才认识到性别的稳定性特征。(错)

87.消极强化就是惩罚。(错)

88.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仅适用于儿童新的行为的塑造,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错)

89.强化的形式有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错)

90.格塞尔认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准备是解释学习的关键。(对)91.格塞尔认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成熟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对)三.简答

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2、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阐明学期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3、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4、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再认好于回记忆;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5、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6、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熟悉环境的改变;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后天经验所致。

7、简述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自己讲话。分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独白。

8、简述依恋及其表现: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通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吮吸、喊叫、抓握、依偎和跟随等,以此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9、试述依恋的特征: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有亲近行为;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双方在情感和行为上有协调性。

10、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

11、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从浑浊—体到逐步分化;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12、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认知因素;移情;强化。

13、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对规则的理解:规则是万能不变的;评定行为的态度是极端的;判断行为根据后果大小;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处罚;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

14、以社会性参与程度可将游戏分为几类: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15、简述操作性游戏的发展阶段: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

16、简述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好动;好奇;好模仿;好冲动。

17、简述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评价;从对自己的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的客观评价。四.论述

1、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2)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3)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2、试述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如何做好优生。

胎儿的发展受母亲的年龄、自身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情绪和态度等因素影响。在准备怀孕或怀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因素,做到优生优育。(要求列出各因素的影响及如何去做)

3、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4、试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1)教养方式的影响(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对儿童性格的不同影响;(2)儿童自身身体的吸引力:相貌漂亮的儿童更易受其他儿童欢迎;(3)自身不同的行为表现:外向.友好无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较受欢迎;(4)认知能力的高低:智商高的儿童与同伴的接纳程度呈正相关;(5)教师的影响:教师对儿童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影响其他儿童对该儿童的接纳性。

5、试述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特点。

对游戏内容有强烈的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自由地参与游戏;有假想与真实的转换;游戏中有人与人(物)的交流;各方面能力得到延伸发展。

6、维果斯基是如果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

(1)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2)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3)维果斯基将学校中的教学与发展比作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间的关系。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可能性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一个正确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阈限。

启示:对儿童的教育存在最佳时期,一定时期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发展过程加以及时的组织.对不良倾向加以及时调整,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7、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轫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来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五.应用题

1、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研究儿童气质的教育意义。

材料:她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在实验中,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但实际上有极细微的差异。先后参加实验的10个同龄小朋友,只有她一人注意到这个差异。

她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她也不说话,只是厌烦地把他们推开,更不易与陌生人接触。

她情绪不易外露,受到表扬时,也没有什么表示。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毫

无表情,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

她上课时很安静,总是一个姿势坐着。吃饭时,不管饭菜多么好,从不见她大口吃。

午睡时,她总是把衣服一件件叠好放在椅子上。如果椅子稍歪一点,她要把它放正,还要看上几眼,然后才躺下。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

她是偏于抑郁质的孩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对抑郁质的儿童,则应注意发扬他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的自信心等。

2、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研究儿童气质的教育意义。

材料:他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打仗。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

他爱逞能。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

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即使老师对他有所示意,他仍然克制不住。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

他偏于胆汁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如对胆汁质的儿童应培养他的自制力,让他学会冷静.沉着和有耐心。

3、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

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4、当孩子遭遇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5、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

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的影响作用?

(1)儿童心理的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基础。遗传一方面保证了人类性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为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性。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2)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反之,则可能造成终生障碍。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基尼就失去了这一关键期培养,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学前心理学内容

二、名词解释: l )学前儿童心理学 : 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理的发生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观察法 :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法了 解学前儿童 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 动中的表现 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3) .作品分析法 :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 (如手工、图画等 )去了解儿童的心理的方法。 4 ).测验法 : 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测验主要用于查 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 5)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 儿童心理的表现。 6)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体现在 :(l)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 观现实的反映 ;(3) 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l. 年龄特征 是指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2. 儿童年龄特征 指儿童所特有的、 不同于成人的特征, 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 展的年龄特征。 3.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 典型的、 本质的心理特征, 是 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4.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 ,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 情况 ,称儿童心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5. 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指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 各种表现 ,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6.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最佳期 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 , 形成某种能力、行为比较容易 速的时期。 7.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指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 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8. 最近发展区:是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 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大小是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 ,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 志,在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刻都存在 ,同时又不断变化 ,因人而异。 9. 手眼协调动作: 手眼协调动作 ,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 ,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 动协调一致 ,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10. 五指分工:指大拇指和其他四肢的动作逐渐分开 于它的发展。 l .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 积极的、能动的状态 ,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2.定向性注意 :由婴儿与生俱来的生 理反应 ,主要是由外物的特点引起的 ,又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 位日益缩小 ,但不消失。 3.选择性注意 :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注意得多 ,而在同样情况下 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4. 无意注意 :指没有 ,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心 ,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 ,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等 ,并根据 ,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 ,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 ,称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时期。 ,活动时采取对立方向 ,坐爬动作有利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6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B纵向研究 二、填空题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3.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4.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5.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6.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7./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8.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9.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 11.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12.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3.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14.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5.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17.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18.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 19.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 20.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 21.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22.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23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 24.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25.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6.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7.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28./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29.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30.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31./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主题1

主题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探寻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胎儿、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D 5.C 6. B 三、填空题 1.脑 2.客观现实 3.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0~6 5.冯特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①个体心理的发生。 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③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自己心理现象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了,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制约,很长时间都不能从科学的角度揭示心理的实质;年轻,是因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才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学术界把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作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3.心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①心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 尽管人的心理活动对客观显示的放映不同于镜子和照相机,但是,不论心理活动过程多么复杂,其内容都可以从客观事物中找到源泉。脱离客观现实,个体就不会产生任何心理现象。 ②心理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个体的心理按其内容、源泉和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客观现象的映象总是在不同个体的大脑中形成,因此又是主观的。个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简单、被动的复制,而是在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的,是对客观现实积极、能动的反映。 六、论述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源于实践的,但同时又会为实践服务。 1.学前儿童心理学源于社会实践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 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材培养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些为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如进化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建立,神经生理学、医学等科学的发展,及录音录像、微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更好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提供了前提。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服务于社会实践 第一,学前儿童心理学对于早期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家长如果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了解了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就能使家庭教育向着科学化方向迈进;另一方面,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科学有效地贯彻教育方针,确定适当的教育内容及方法,正确组织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 其次,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为一切与学前儿童有关的工作领域服务。学前儿童心理学不仅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其他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如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儿童文艺工作、儿童玩具和服装设计工作等,只有在结合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开展、更具生命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 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2013年北京市幼儿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幼儿心理学全真模拟题五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社会文化 B.电视 C.家庭 D.幼儿园 2.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聪明,这说明儿童心理特征的( )。 A.延续性 B.多变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3.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危机期 4.关于幼儿视觉发展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突然把手放在孩子眼前,若无眨眼反射,是正常表现 B.“代偿头位”表示两眼可能是弱眼 C.孩子有畏光表现,在阳光下常把一只眼闭上,可能为青光眼 D.斜视,多是视力功能不好 5.当教室中一片喧哗声时,教师突然放低声音或停止说话,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这是( )。 A.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B.与幼儿的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C.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D.利用活动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6.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鲜明性和选择性 C.清晰性和指向性 D.清晰性和集中性 7.“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的是注意的( )。 A.广度 B.稳定性 C.选择 D.集中 8.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 9.儿童最初的创造想象是( )。 A.无意的自由联想 B.随意的自由联想 C.愿望性想象 D.情境性想象 10.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出现了( )。 A.直观的概括 B.语词的概括 C.表象的概括 D.动作的概括 11.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 )。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言语过程 D.交流活动 12.问题言语最为丰富的年龄是( )。 A.0~2岁 B.1~3岁 C.3~4岁 D.4~5岁 13.有个正常幼儿,在同龄人能独立走路时,他还必须拉着成人的手才能走路。其实质上是缺乏独立行走的( )。 A.目的 B.需要 C.兴趣 D.有意性 14.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发展的是( )。 A.责任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15.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 B.心胸狭窄 C.宽容大度 D.相貌如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_________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__________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3。__________是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儿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 8."9岁 B.0—3岁 C.0—6岁 D.0— 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 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 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智慧树知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指导》2019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指导》2019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广义的学前期是指儿童从出生到入小学前这一阶段。 答案:对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哪一个理论流派的观点? 答案:遗传决定论 3、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答案:华生 4、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答案:横向研究 5、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方法是? 答案:作品分析法 6、在婴儿7-8个月时,训练其走路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对儿童动作的发展是有害的,这与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关。 答案:生理成熟 第2章单元测试 1、婴儿所谓的“客体永久性“观念的产生大约是在? 答案:将近1岁(八九个月) 2、()阶段,儿童有了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早期的内化动作? 答案:感知运算阶段 3、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 答案:自我中心

4、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答案:班杜拉 5、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生理成熟 6、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答案:具体运算阶段 第3章单元测试 1、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答案:1~3岁 2、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答案:发展的不均衡性 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 答案:0-1岁 4、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 答案:敏感期 5、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答案:可变性 第4章单元测试 1、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0首页 【教学主要内容】 复习和背读章节重要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运用本章节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20 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1.保持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识记和恢复(再认和再现)的中间环节。 2.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保持阶段.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两方面变化.就“量”而言.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显著表现就是遗忘;就“质”而言.因知识经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回忆的内容会变化。有的内容变得简略了、概括了.不重要的细节消失了;有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而有的却变得更加具体、夸张、突出学前儿童年龄小.大脑神经发育不够成熟。知识经验缺乏.更容易变化,忘事。因而对学前儿童记忆保持的要求不能太高,而应实事求是,符合记忆的心理年龄特点,教孩子学习知识,要注意巩固率或识记后的保持率。 二、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地组织复习 (一)遗忘 即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再认或再现时发生错误。有几种情况: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不能再现;完全遗忘,既不能再现也不能再认;临时性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再现;永久性遗忘,永远不能再认或再现。(二)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快,以后逐渐缓慢,简单说,就是“先快后慢”。 (三)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恢复(回涨)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分散复习,分散复习不是简单重复,而要使复习方式多样化,做到眼耳手脑并用。正确看待“回涨“现象,利用这一规律组织孩子学习、游戏。 三、排除影响“保持”的因素,科学地安排识记材料

幼儿学前心理学试卷(附答案)

幼儿学前心理学试卷(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 2.注意 3.形象记忆 4.再造想象 5.创造性思维 二、填空: (每个空1分,共30分〉 1.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在( )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应用实验的手段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才使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 )中分离出来。所以说,心理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 )和( )两大类。前者包括( )、〈〉和( );后者主要是从〈〉、( )和( - .)等方面反映出来。 3.幼儿的活动主要有( )、( )和( ),其中〈〉是主导活动。 4.注意不是〈〉的心理过程,但任何一种()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注意。 5.一个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仅凭经验是难以正确断定的。对于一个多动的儿童,必须根据生活史、( ) 观察、( )检查、( .)测验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把学前儿童的好动当作多动来对待。 6. ( . )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也是个体与()保持平衡的保障。 7.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先(. )再( )然后是( )。由于幼儿辨别空间方位是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过渡 到以其他客体为参照辨别,因此,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 )示范。 8.记忆过程可以分为( )、( )、( )三个基本环节。 9.言语是(. . )借助( )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三、解释心理现象:’ (每小题2分,共10分〉 1.有人曾经把黑猩猩与幼儿放在一起抚养训练,但应为黑猩猩不具备人类的遗传素质,最终不可能与 人类的后代一样形成人的心理。() 2.在"抱娃娃"游戏中,开始,参加者把自己当成娃娃的妈妈,耐心地喂饭,但当他转身去拿"饭"时,发 现其他小朋友正在沙坑里搭起一座"小花园",他的注意便一下子转到"小花园飞而走到沙坑去玩 了。() 3.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4.一个幼儿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属于抑郁质,但神经类型的检查结果是"强、平衡、灵活型”。() 5.有的儿童绘画能力突出,有的儿童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还有的儿童能歌善舞,对音乐、韵律特别敏 感……() 四、材料分析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 ?学前心理学》的《注意》一章中有这样的描述: “小班幼儿一般只能稳定地集中注意3--5分钟,中 班幼儿可达到10分钟,大班幼儿可延长到10--15 分钟。"试根据这段材料分析,小、中、大班单个〈或一次〉教育活动时间分别应该控制在多长?为什么? 2. ?学前心理学》中有这样的描述:"布卢姆以17岁为发展的最高点,假设其智力为100%,得出各个 年龄儿童智力发展的百分比:一岁,20%; 四岁,50%; 八岁, 80%; 十二岁, 92%; 十七岁, 100%"请您结合实际,谈谈这段材料对我们幼儿教育有什么启示。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一共20分〉 1. 结合实际,谈谈感知觉规律在玩教具制作与使用、环境布置中的应用。 2.联系日常教育活动,谈谈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意义及途径。 六、论述题: (20分〉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心理学》前后有什么不同?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辅导 安徽省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王结才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 ·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观察法和实验法。 学前儿童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的婴幼儿,即0-6岁的儿童。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以个体发展为研究重点的发展心理学,可以细分为儿童心理学(以0-17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不同分支学科。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 第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学前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化的发生与发展,对一个人最终形成成熟后的个性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心理发展是个体在活动中整个反映结构不断改造更新的过程。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保进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个体的心理发展 (一)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信息既是人类千百万年来进化的结晶,又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基础。 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我们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性与社会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得到统一的,心理的发展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先天程序的展开,也不能机械地归结为后天环境的复写。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又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三)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任何一个个体的心理发展都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 (四)关于关键期的概念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重点说课讲解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 重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 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0~6、7岁)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一、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 实事求是,避免犯主观性错误 研究需要:广泛地收集资料 全面细致地分析 科学的归纳与概括 ?生态化原则 研究不能脱离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条件。 ?发展性原则 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 ?教育性原则 研究应不妨碍并力图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二、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 横断研究:在某一时间点上对比不同主题。 优点:取样方便,短时间内收集大量资料; 缺点:难以了解心理发展的具体进程和特点; 纵向研究:比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同一主题。

优点:深入了解心理变化的过程; 缺点:难以对大量对象进行研究; 费时较长; 可能出现不可控因素及变化;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主要观察策略:1.事件取样策略 观察时间内,观察特定的行为或事件,忽略其他行为。 2. 时间取样策略 观察者在短暂、有规律的时间段内记录某一特定行为或事件。 主要记录方式:1.日记式记录 2.标本记录 3.行为核查表 注意事项:1. 观察前做好准备2. 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3. 观察记录详细、准确 4. 反复多次进行 (二)访谈法 分类:结构式;无结构式;半结构式; 访谈注意事项:1. 预先设计好题目2. 语言具体、态度亲切 3. 注意追问 4. 记录详细、准确 (三)实验法 Eg:视觉悬案实验 1.实验室实验法: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采用严格的条件控制进行心理研究 的方法。

优点:结果严谨、准确。 不足:局限性(幼儿心理状态不自然) 2.自然实验法: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 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 特点:整体情境自然 缺点:无法避免不可控因素。 第二章 一、行为主义的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等 经典实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发展关键词:刺激、反应、联结、应答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二、精神分析的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 发展关键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本我、自我、超我、儿童性心理发展阶段、 个体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三、认知主义的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等 经典实验:守恒实验、自我中心实验等 发展关键词:主体、客体、同化、顺应、儿童发展阶段 四、社会生态学的发展理论

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7月儿童心理形考任务阶段测验五问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7月儿童心理形考任务阶段测验五问题及答案 概念题01. 社会化 概念题02. 隔代教养 概念题03. 同伴 概念题04. 同伴互动 概念题05. 平行游戏 概念题06. 联合游戏 简答题01. 简要分析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 简答题02. 父亲与孩子和母亲与孩子的互动方式有哪些不同? 简答题03. 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发展,父母教养方式中有几个维度和类型? 简答题04. 幼儿的游戏是观察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重要活动,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 简答题05. 简要分析电视对幼儿发展的消极影响。 简答题06. 幼儿园教师是怎样影响幼儿发展? 简答题07. 简要分析幼儿园课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论述题01. 家庭功能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什么是家庭功能?在和谐健康的家庭中,家庭功能有什么特点? 论述题02. 试分析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论述题03. 妈妈看到5岁的毛毛有几次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因为和小朋友抢玩具,和小朋友发生冲突,而毛毛又总是吃亏,甚至挨打,毛毛的妈妈担心毛毛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负”,以后就尽量不让毛毛和小朋友一起玩,带着他和大人一起散步、跳舞,请你根据“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作用”来分析毛毛妈妈的做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论述题04. 每个人都需要有朋友,儿童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同伴关系,还需要亲密的友谊关系。朋友是儿童重要的社会化代理人之一。试分析友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概念题 1.答:儿童获得他所在的社会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行为技能的过程。 2.答:简单地说,就是有祖辈父母照顾孙辈孩子的现象。 3.答: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4.答:同伴互动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的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8.关键期:(见简答题)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6.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我是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教师:范黑龙。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素质水平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专职教师。他们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既能胜任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又能结合幼儿园实际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其他管理工作。 课程性质 为了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的作用 1.学生通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为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2.激发学生对幼儿的兴趣和感情,以此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为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打下基础。 3.本课程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心理学依据,奠定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目标、内容、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儿童心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敢于表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程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先修课程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理论基础。后续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学前儿童文学》等,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提供了心理依据和知识储备。 在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儿童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每空2分,总共20分) 1.1882年,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三年观察,发表了一书,标志着的诞生。 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和两大类。 3.方位知觉是对、和前后位置的感知。 4.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三个方面。 5.幼儿经常使用的推理是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20分) 1.双向接触 2.陌生人焦虑 三、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这种所谓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情绪与情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3.视知觉具备哪些功能? 四、论述(每题30分,共30分)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请结合相关理论谈谈你的看法。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每题4分,共20分) 1.《儿童心理》,儿童心理学; 2.实证研究法,理论研究法; 3.上下,左右; 4.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5.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20分) 1.感知觉并不是相互孤立的活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例如,当婴儿的手触摸到自己的脸时,手感觉到了脸,脸也感觉到了手。心理学家称它为“双向接触”。这种双向接触有助于儿童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和外部环境中的其他物体间的不同。 2.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反应。大多数婴儿在形成对亲人的依恋之前(即出生六七个月之前),对陌生人的反应通常是积极的。但从六七个月以后,他们开始害怕陌生人;8-10个月时最为严重,一周岁以后强度逐渐减弱。但这种陌生人焦虑到4岁时也还没有完全消失、尤其是在陌生环境里接近陌生人时,他们还会表现出警觉。婴幼儿的这种陌生人焦虑具有重要的社会适应价值。 三、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首先,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此外,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现实的反映。 第三,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第四,心理的主观能动性,在婴幼儿身上,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2.首先,从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发生较早。在个体发展中,婴儿很早就有情绪;但情感发生较晚,它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其次,情绪带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它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 最后,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人在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暴跳如雷;情感则比较内隐,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不轻易流露出来。 3.空间知觉;差异辨别;背景辨别;视觉填充;对象再认。 四、论述(每题30分,共30分) 教会儿童合作,增强儿童的自信感; 教会儿童游戏,提高儿童的参与度; 教会儿童接纳,融洽儿童的同伴关系; 教会儿童表达,培养儿童的积极情感。

儿童心理学测验5答案_共9页

一、概念题 1、社会化:儿童获得他所在的社会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行为技能的过程。 2、隔代教养:简单地说,就是有祖辈父母照顾孙辈孩子的现象。 3、同伴: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4、同伴互动:同伴互动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的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5、平行游戏:儿童单独玩,但是他选择的活动自然把他带到别的孩子中间。他的玩具与周围孩子玩的相似,但是他自己玩,不影响或改变其他孩子的活动,没有相互的交流,但有时有相互的模仿。一个人离开后,另一个人还会继续游戏。 6、联合游戏:儿童与别的孩子玩,所有成员进行相似的活动,不一定完全相同,往往因材料的交流而互有沟通,可能也有自发的相互配合,但没有分工,没有对材料、活动安排及活动目的和结果的计划与组织。 三、简答题 1. 简要分析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 家庭功能的执行情况受很多因素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收入是影响家庭功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些社会地位较高、家庭成员收入较高的家庭,其家庭功能的发挥要优于社会地位低下、收入较低的家庭。但是,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是影响家庭功能的绝对因素,家庭亲密度也是影响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那些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比健全家庭中的孩子有更多的适应问题,因为他们只能感受到一半的家庭温暖。家庭结构的完整性也是影响家庭功能正常发挥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在儿童的情感、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家庭发展周期和家庭生活突发事件也是影响家庭功能的两个重要因素。家庭突发事件也会对家庭功能产生巨大影响,比如家庭成员的丧失(如妈妈过世)会对幼儿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整个家庭必须重新调整,以帮助家庭成员适应新的状况。 2. 父亲与孩子和母亲与孩子的互动方式有哪些不同? 父亲与孩子和母亲与孩子的互动有所不同。父亲与孩子相处时,经常扮演孩子“玩伴”的角色,游戏活动包括较多的身体活动与刺激性,会玩一些不寻常、不可预测且有点粗暴、冒险的游戏。母亲在与婴幼儿互动时,大部分时间是提供照顾,如提供食物、擦鼻涕、换尿布等等母亲在游戏活动上多是抱着婴儿、安抚他们、和他们说话、讲故事、安静地和他们玩。 3、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发展,父母教养方式中有几个维度和类型? 父母的教养行为对幼儿的社会性与情绪发展影响深远。在学前和学龄阶段,父母的教养方式中有两个维度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温暖和控制维度。父母教养行为的温暖维度,是指父母在与儿童的互动中表现出来的反应和情感的量。父母的控制维度,是指父母试图加诸于儿童身上的管理和监督。根据这两个维度,可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教养(1分)、专制型教养(1分)、放纵型教养(1分)、忽视型教养(1分)。 4、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 幼儿的同伴互动大都反映于他们的游戏行为中。巴顿在自由游戏时观察了2-4.5 岁的幼儿。她的观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交往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游戏中社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