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夏商西周的朝代更迭

禅让制
启
王 权
王位世袭制
二、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商朝(约前1600-前1000)
汤 定都:殷(河南安阳)
A
内服与外服制度
1.基本政治制度:
B
实质:军事征服下的松散的联盟制
2.政权特点:以神权强化王权
西周(约前1046-前771)
1
西周的政治制度
2
分封制
3
背景:历史经验、疆域扩大、农耕经济基本确立。
一 夏商西周的朝代更迭
都城
亡国君
建立者
时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朝代
西 周
商
夏
前2070年 -前1600
前1600 -前1046
前1046 -前771
禹
汤
武王
桀
纣
幽王
阳城 (今河南登封)
殷(今河 南安阳)
镐京(今陕 西西安)
夏朝(前2070-前1600) ——文明时代的来临
考考你的记忆力
给下面的词语归类,看哪些可以描述内外服制度的,哪些可以描述分封制的: 王畿——王的直接统治地区、西伯侯、晋、鲁、朝觐、随王出征、臣服、并立、森严等级、天下共主、授土、授民、“另立为王”
下列描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①我是周公的长子伯禽,我父亲平定了三监之乱,对周朝的贡献很多。②于是,我被封在齐地做诸侯,与天子平起平坐。③昨天我把我的部分土地和百姓封给弟弟,他成为了士。④我告诫他也要学我一样,管理好自己的土地,多生产粮食。
宗法制
目的、核心、内容
特点: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等同起来。 作用: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夏商周更替和制度

第二节夏商周的更替和制度(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国家政权”:通常指国家权力,有时也指行使阶级统治权力和各种政权机关的通称,有镇压和保护两个方面的职能,具有阶级属性。
朝代:指在奴隶、封建社会里,或沿袭了封建社会王室传统的国家里,王朝更替或者国王更替的时间间隔。
朝代一般以王朝或者国王的名称加以命名,也有以年号加以命名的。
1、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1)夏朝的建立:建立:意义:一、夏、商、西周的更替时间:约前2070年;初建:禹(大禹、夏禹);巩固: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2)国家机构的建立:建立武装,设置政府机构和监狱,制定刑法:《禹刑》。
3)夏朝的统治区域:夏初建都阳城,统治中心地区: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1、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1)夏朝的建立:一、夏、商、西周的更替今河南登封4)商汤灭夏:(前1600年)主观原因:夏桀暴虐无道,奴隶的反抗;1、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一、夏、商、西周的更替河南偃师二里头夏宫复原图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
为何说夏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1.氏族按血缘结合在一起,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这是国家和部落的根本区别。
2.1958年河南二里头出土了宫殿建筑群,达一万平方米,并有一支军队,还有监狱文物,这些证明夏的国家机构已初具规模,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而这些恰恰是原始社会所不具备的。
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这是禹太自私了呢,还是社会的进步?原因何在?是社会的进步;原因:生产力水平进步导致贫富分化出现,世袭制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发展的产物。
启继禹位,标志着中国“家天下”的首创,同时也开了历代篡夺政权的先例。
夏商西周

“国人暴动”的后果是什么?
1.周厉王被赶跑,开始了“共和行 政”。2.王室衰微,从此以后诸侯 兴师不再请命于天子。西周王权衰 落,诸侯霸权开始抬头。
五、井田制和分封制
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
经济上
井田制
政治上
分封制
1、井田制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主要内容:土地属奴隶制国家所有,一 切土地在名义上都属于周王。周王把土 地分赐给诸侯和臣下,让他们世代享用, 但不得买卖和转让,还要向周王交纳一 定的赋税。
世袭制是私有制和阶级 对立发展的产物,而不是个 人自私与否的问题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历史 进步的表现。
相传夏朝建都阳城,今天 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是它的活 动中心。夏朝历经十三代、十 六个王,历经四百余年的历史, 它的最后一个王桀实行暴政, 导致了夏朝的灭亡。
二、商朝的兴衰
1、商汤灭夏
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2、商的都城
盘庚迁殷
3、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商朝疆域的四至
东到大海,西至陕西西部, 南到长江,北至辽东,成为当时 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三、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
1、武王伐纣
周也是一个古老的部落,主要活动地区在 今陕西、甘肃一带。(渭水流域)到了文 王时,逐渐强大起来。(强大原因?)
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 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 形式继承了王位。这是禹太自 私了呢,还是社会的进步?原 因何在 ?
; 宠物DR 宠物DR ;
过程给了它缤纷;生命本没有芳香,过程给了它花香;生命本是一朵白色的纸花,过程给了它活力。法布尔的《昆虫记》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去发现、去挖掘、去体现。生命是美丽的,生命的美丽,永远是展现在她的进取之
夏商西周的更替的知识点

夏商西周的更替的知识点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和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探讨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了解其中的关键知识点。
1.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传说中的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夏朝的统治时间约为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夏朝的政权主要以奴隶主为基础,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集中在王室手中。
夏朝的文化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以卜辞、铜器和陶器为主要表现形式。
2.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约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他推翻了夏朝的统治。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代的甲骨文是我们了解商朝的重要资料来源。
商朝的政治制度相对复杂,分为王室、贵族和平民三个阶层。
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同时也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3.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约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他推翻了商朝的统治。
西周分为两个时期,即西周初期和西周中期。
西周初期以王室与贵族合作为基础,实行了分封制度,确保各个封地的稳定。
西周中期则逐渐出现了封地的割据和中央政权的衰落。
西周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4.夏商西周的更替夏商西周的更替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夏朝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内外因素的交织导致的,包括社会矛盾的激化、统治者的腐败、自然灾害的发生等。
商朝的崛起则是建立在夏朝衰落的基础上,商朝吸收了夏朝的一些制度与文化,同时也有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而西周的兴起则是商朝王室与贵族的合作结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政权的衰落导致了封地的割据和战国时期的到来。
总结起来,夏商西周的更替是中国古代社会演进的重要阶段。
夏朝的开创、商朝的兴盛与西周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演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以及历史的变迁。
2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25页精选文档

今天陕西西安
2、西周的强盛
3、“国人暴动” BC841年
①周厉王被赶跑,开始了“共和行政”。
②王室衰微,西周王权衰落,诸侯霸权开始抬头。
4、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
BC771年,申后的父亲申侯勾结犬戎,进攻西周, 幽王兵败被杀,西周灭亡。申侯拥立太子宜臼为天 子,称平王,但这时镐京已被犬戎摧毁,平王在周 地区已无立足之地,于是平王于BC770年迁都洛邑, 史称东周。
D、巩固奴隶制国家的政权
小结:夏、商、西周的更替
夏朝
商朝
西周
起止 时间
前2070-前1600年 前1600-前1046年 前1046-前771年
开国
禹
国王
汤
武王
亡国 国王
桀
都城
阳城
纣
亳----殷
幽王
镐京
政治 出现奴隶制国家机器; 屡次迁都,中期盘庚 状况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迁殷;拥有一些属国
3、疆域:
统治中心地区: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 其势力所及,西到陕西西部,北到河北北 部,南王修建宫殿、聚敛财富、终日饮酒作 乐,还用炮烙之刑残害百姓和诸侯。使商朝的社会 矛盾日益尖锐,正在此时,西方的周国势力强大起 来。当时周的首领周武王联合其他的小国和部落, 出兵向商朝发起了挑战,史称“武王伐纣”。
分封的作用 :周朝巩固了统治,而且发展了疆域,成为地域 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1、( 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 24 )西周分封制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 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2、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 化,其年代距今约为4080~3609年之间。据此, “二里头”文化相当于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知识总结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一、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二、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三、春秋诸侯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四、商鞅变法五、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的思想文化【跟踪训练】1.西周时,周公曾对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如果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
周公旨在( )A.废除奴隶制B.强调分封制的重要性C.建立郡县制D.倡导“尊王攘夷”策略2.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有33次之多。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3.《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
”《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 )A.水利兴修B.诸侯征战C.儒学兴起D.私学发展4.下图所示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它的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
它可说明( )A.战国时期贵族沉迷享乐生活B.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C.战国时期礼制权威遭到挑战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5.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
促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6.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工程建成后,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这有利于( )A.齐桓公成为霸主B.商鞅推行新法C.秦完成统一大业D.夏朝巩固统治7.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A.无为而治B.因势而变C.兼爱非攻D.尊卑有序8.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
第一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剖析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
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奴隶社会的形成)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 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古均台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 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史记》
3)周武王继承其父周文王遗志,继续积极准备灭商。 他抓住商纣统治分崩离析的机会,联合众多部落举兵 伐纣。
4①统开微命侯231经...平治始,于霸国)西 西过民的了从天权人周周周、和起“此子开暴厉的 的影奴义共以。始王动建 强隶②和后西抬响暴和立 盛反周行诸周头)政抗厉政侯王。西奴王”兴权和周时隶被。师衰强“灭主赶王不落间盛国亡暴跑室再,、的人虐,衰请诸都表暴城现动、”开(国时君间主①动础荣社即主、各摇。并会奴阶原种了西不的隶级矛奴周能基阶的因盾隶前消本级矛、的制期除矛同盾激的的奴盾奴,化基繁隶,隶这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宫复原图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家天下”的局面 打破了原始社会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 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虽然原始社会的社会 成员是建立在平等、无剥削无压迫、平均分配产品的 社会关系上的,但它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状态下为 维护人类的生存而必须采取的一种社会形态。生活质 量很差,文化发展极为缓慢。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 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发展水平基础上,只有奴 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 奴隶的集体劳动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创造 了高度繁荣的文明,从历史发展来看,奴隶社会时期 不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原始社会,而且还创 造了原始社会所没有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为何说夏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为何说夏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氏族按血缘结合在一起,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禹治 氏族按血缘结合在一起,国家按地区来管理, 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 九牧”去管理, 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 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 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 维系,这是国家和部落的根本区别。 维系,这是国家和部落的根本区别。 2.1958年河南二里头出土了宫殿建筑群,达一万平方 1958年河南二里头出土了宫殿建筑群 年河南二里头出土了宫殿建筑群, 并有一支军队,还有监狱文物, 米,并有一支军队,还有监狱文物,这些证明夏的国家 机构已初具规模,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机构已初具规模,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而这些恰恰是 原始社会所不具备的。 原始社会所不具备的。
夏商周三代的开国之君和亡国之君
项 目
朝 代
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
夏禹 商汤
周武王
夏 商
西周
夏桀
商纣 周幽王
5、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
(1)实行的目的: 巩固奴隶主统治 )实行的目的: (2)井田制的含义及实质 (3)等级分封制(封藩建卫) 等级分封制(封藩建卫)
影响: 影响:周初巩 固了统治, 固了统治,扩 大了疆域。 大了疆域。但 由于封国有很 大的独立性, 大的独立性, 后来造成诸侯 割据
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1、牧野之战和西周建立 2、地域空前广袤的国家 3、周厉王的残暴和“国人暴动” 周厉王的残暴和“国人暴动” 西周的灭亡及原因: 4、西周的灭亡及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分封制、井田制。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思考“商为何能灭夏”、“周为何能灭商”等问题,培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武王伐封是正义的战争?”培养学生用社会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总结归纳夏商人民的反抗及西周的“国人暴动”,说明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
夏桀的暴虐无道是夏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2.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后,商朝进入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周武王顺应民心,讨伐商纣,经牧野之战取得了胜利,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4.西周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有利于奴隶制国家的巩固。
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它的瓦解标志着奴隶社会的逐步瓦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武王伐纣、“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分封制、井田制。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分封制和宗法制,又是怎样起到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基本线索。
1.从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起,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者实行的井田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周王朝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和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国人暴动”是平民反抗奴隶主的一次武装斗争。
此后西周逐渐衰亡,至公元前770年,为东周所代替。
讲授新课:
一、夏朝的建立
1.建立:①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了。
②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③夏朝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奴隶制国家机器,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2.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
二、商朝的兴衰
1.商汤建国。
约在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盘庚迁殷。
①迁都的原因:汤建国后一百多年间,王位纷争,政治动乱,灾害频繁,
国势受到影响。
为摆脱动乱和自然灾害,商王曾五次迁都。
②迁都殷的时间:约公元前1300年。
③迁都殷的作用。
使商朝的政局由动荡到稳定,国势中兴,进入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3.商朝的统治区域。
指导学生阅读《商朝统治区域及周围属国图》,明确疆域四至,说明商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商纣王的暴政。
主要通过教材所引《史记》史料,讲述“炮烙之刑”残害人民,引起人民纷纷反抗。
5.残酷的商朝奴隶制度。
重点讲述商朝奴隶主用残酷的刑法,镇压人民,如“人祭”和“人殉”等,进一步理解奴隶的悲惨处境。
三、武王伐封和周朝的强盛
教师应注意讲清:
1.武王伐纣。
①商纣王的暴政。
由于纣王的暴虐无道,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自己的军队阵前倒戈。
②周国的强盛。
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内容。
重点应放在周文王任用姜尚、周公旦改革政治和军事,发展农业生产,重用人才,壮大兵力,作好了灭商的准备,为后来武王伐纣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武王伐纣。
文王死后,周武王继承文王遗志,继续积极准备灭商。
最后利用商纣统治分崩离析的机会,联合众多部落举兵伐纣,经过牧野之战,灭亡商朝。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以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西周的建立。
指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镐京,史称西周。
3.西周的强盛。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部分内容,说明周成王及其子康王在位时,周朝进入兴盛时期,史称“成康之治”。
西周是在当时世界东方具有重要地位。
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①周厉王的暴政: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然后点明这正是国人暴动的原因。
②国人暴动:先解释“国人”即西周的平民,属于被统治阶级。
他们的身份比奴隶自由,有自己的一些耕地,但要受奴隶主贵族的剥削,还要被迫去当兵,替奴隶主打仗。
然后要求学生掌握:A.爆发的时间:公元前841年。
B.爆发原因:周厉王的暴政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反抗。
C.经过:镐京的平民和奴隶举起武器攻进王宫,赶跑周厉王。
政权暂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史称共和行政。
5.西周灭亡。
①国人暴动沉重打击了西周奴隶制王朝。
西周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王室衰微,诸侯常不来朝贡。
②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③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西周为什么会衰亡?”培养学生综合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井田制、分封制
教师应注意说明:
1.井田制。
①井田制的含义:
A.是田地的形式,因田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B.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
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②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用政治学常识有关生产关系的概念去分析: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有世代享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这是人们在社会
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这是产品分配形式。
③点明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一旦瓦解,奴隶制度也随之消亡。
2.分封制。
①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周人原来是商朝统辖的一个西方部落,灭商后又四处征战,征服了许多地方。
为了统治已征服的辽阔地区,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②分封办法: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③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是诸侯的共同主人。
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还要定期朝见天子纳贡,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④分封的作用:周朝巩固了统治,而且发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⑤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