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发区向综合新城转型的职住平衡瓶颈——广州开发区案例的反思与启示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城市更新思考——以广州为例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城市更新思考——以广州为例摘要城市更新已从单纯空间设计演化为涉及多元主体、复杂权属、多方利益诉求协同作用的复杂体系。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城市更新复杂适应系统,对其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行解构,并结合广州城市更新政策实践进行检验。
研究发现,更新政策的具有多个层次与多重维度,多元协调的更新主体是形成政策创新的基础条件,完善的内部规则是促进系统良性运行的关键动力。
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标识体系、增强主体互动、夯实底层规则、优化分层管理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城市更新;存量开发;政策研究;广州一引言快速城镇化进程带来了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出现土地使用低效、资源消耗过度、生态失衡、民生配套短缺等问题,资源环境瓶颈开始突显,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面临诸多挑战。
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城市更新已从单纯的城市设计向公共政策转变,构成集政策、市场、空间、文化、多元利益等于一体的复杂系统,传统分析方法已难以适应现有的复杂性。
传统理性主义规划方法往往忽视构成系统的个体的主动性、适应性、学习积累性、集体决策等决定性因素[1]。
现有城市更新研究大多关注中微观层面,国外学者主要围绕着贫民窟改造、社区绅士化等视角研究城市更新的影响、评估体系、实施路径[2-4],国内学者则更多针对旧村庄、旧厂房、旧城镇、城中村等中微观空间的改造模式、运作机制进行研究[5-6],对于城市更新层级化、系统化的讨论和解释相对较少。
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理论分析工具对城市更新系统进行分析。
二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系统1.复杂适应系统的演进逻辑米歇尔·沃尔德罗普(Michelle Waldrop)认为“复杂的行为并非出自复杂的基本结构,极为有趣的复杂行为是从极为简单的元素群中涌现出来的。
在多元主体不断相互适应的过程中,由于个别主体的“突变”,引起整个系统各要素相互适应,最终形成系统特征的颠覆性改变。
1.城市更新复杂适应系统的构建城市更新是对不适应城市发展的存量空间进行重建、整治和功能提升的活动,其涉及多种利益主体、复杂的利益诉求和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更新改造面临的不确定性爆炸性增加。
转型升级是老开发区的根本出路——对广州开发区西区未来发展方向的若干思考

通终端 、莞深港地 缘与交通节 点 ,还是边 防海关 口岸 所在地 ;在港 口、运输 、物流方 面具有其他 片区无法
因此 ,无论 从 西 区的 区位优 势 、经 济 总量 、产业 链 条 、发展基 础等方 面看 ,这种以西 区为代 表的老开发
区一开始 就具备 了发展 的重要条件 ,其空 间结构 、发
是许 多 已建 成 的标 准厂 房 闲置 ( 空置 率 高 ), 目前
有多 达8 万平方 米左右 的标 准厂房 闲置 ,总体上造 成
西 区辖 内现有各类 企业2 9 家 ,其 中宝洁 、安利 42 等世界5 0 中的5 家落户于此 ;西 区发展 了以精细化 0强 6 工 、食 品饮 料等为支柱 的工业集群 ,其拥有 的先进制 造业 对地 区经 济发展具有 重大支撑作 用 ,特别是 在此 基础 上发挥 了保 税物流 园区的作用 ,有 力地推进 产业 的集约型增长 ,进一步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 。
老开发区发展 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广 州开发 区西区是广州经 济技术开发 区的发源地
( 9 4 底 国务 院批 准 设 立 ),也 是 广 州 开 发 区 四 区 18年
酒店 、餐饮连锁 、商业街 、农贸市场 、超市等生 活配
套 设 施 。 同时 ,西 区 拥 有 全 区 主 要 物 流 集 散 地 的 战 略
产 业升 级
转型升级是
区的根本出路
_ 李耀 尧
对广州开发 区西区未来发展方向的若干思考
加强设计管理,构筑精品工程——广州开发区萝岗新城建设工程设计管理实践

建设伊始,广州开发区管委会、萝岗区委、区政府高瞻 远瞩提出高标准建设萝岗新城的设想,这是时代的需要、是
经济发展 的需要、更是萝 岗新城 长远发展 的需要。根据 当时
一
求》,形成了机 电设备设计、招标、安装、调试的指导性规
范文件。同时在智能化专业的管理上取得重大突破 ,由于专
业 的复杂性 ,我们 前期项 目智能化 工程 多存在超概 、工期滞
8 — 9
后 ,影响移 交验收工作 。为此 ,我们组 织大量专 家 ,及 时编
项 目办组 织编制 了 《 州开发区萝 岗新城建 设指挥部建设项 广
写《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统一规定 》,对严控更换品牌、投
资控制 、加强深化设计 管理、加强 实施 阶段 的技术 管理、加
快验 收移交等核 心环节 明确 了具体操作方式 ,并 由经办人 和 外聘 专家顾 问长期指导跟踪 、严格落实 ,例 如国羽项 目的智 能化 工程就 实现 了按图 、按期 、限额 完成 目标。
与使 用单 位 的协 调 ,并编制 了 《 岗新 城办 公建 筑设 计 通 萝
设的实践经验 ,以多种方式征求了超过数十个参建单位、使
用单位 以及代 建单位上百 名专家、教授 、工程 师们 的意见 ,
借鉴 了国 内外 先进的经验和做 法 ,参考我国现行 相关规范 、
标准 ,通过反 复讨论 、修改和 完善 ,最后经过 多次严格审查
加 强 设 计 管 理 , 筑 精 品 工 程 构
广 州开发 区萝 岗新城 建设 工程设 计 管理 实践
黄 爱朋 郑 亚 军
摘 要 :本 文作 者通 过 对萝 岗新城 建 设 工程设 计 管理 实
践 ,探 索 和 分 析 了构 筑精 品 工 程 的 标 准 和核 心 环 节 , 总 结 出
国家级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动态规划路径

[摘 要]长期以来,以工业生产为主导的开发区发展模式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原有的模式已经难以带动开发区的发展提升,企业和员工对开发区的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开始由生产环境向“生活环境”延伸。
基于此,研究以国家级开发区产城融合为视角,宏观层面关注城市与园区的融合,中观层面关注园区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微观层面关注人与环境的融合,并结合荆州开发区案例,提出了开发区与城市融合的一体化构架,探讨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功能完善、转型升级、动态规划实施路径,最后提出配套政策完善建议,为开发区未来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国家级开发区;产城融合;动态规划;荆州[文章编号]1006-0022(2014)06-0032-08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Dynamic Planning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Zones With The View Of City-Industry Inte Gration/Zou Weiyong, Huang Y ang, Ma Xiangming, Dai Ming[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of Development Zones,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oriented pattern of development zone cause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new situation, the original pattern cann’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zones,the enterprise and the staff put forward to higher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and the selection extended from “production” to “living environment”.This paper takes the perspective of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in national development zones, concerns the fusion of the city and Industry park in macro level, the fusion production and living of the development zone in medium level, the fusion of the human and the environment in microcosmic level. In the case of Jingzhou development zones, with the View of City-Industry Inte gra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of city and development zones, explores the function and perfect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dynamic planning, and gives the suggestions of policy in the las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zone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National development zones, City-Industry Inte gration, Dynamic planning, Jingzhou国家级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动态规划路径□ 邹伟勇,黄 炀,马向明,戴 明0引言进入“十二五”时期,“人居城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始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作为地方经济主体的开发区。
广州新城规划发展的再思考

广州新城规划发展的再思考2009年09月17日来源:《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第2期广州新城指广州新城规划控制区,位于广州市域中南部,珠三角核心地带,沙湾水道南岸的东涌镇、鱼窝头镇,以及沙湾水道北面市桥以东的地方,包括石基镇、石楼镇和化龙镇的一部分,总面积228km2。
广州新城规划控制区位于广州新城的中心位置,北临清河路,南临市桥水道,西至南沙港快线,东至莲花山水道,面积约30km2,其中亚运村选址位于新城规划控制区的东北角。
在2000年《广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咨询中部分规划设计单位提出广州新城概念后,广州新城一词于2001年8月正式提出,之后于2002年1月由广州市规划局组织开展了广州新城发展规划研究的国内咨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应邀参加咨询。
通过咨询及咨询成果的综合深化,初步确定了广州新城的功能定位和结构性布局方案。
功能定位为服务珠三角的重要节点、广州南拓节点、番禺片区中心之一,以商务办公、生态宜居、文化旅游、特色产业为基本功能。
但受发展时机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广州新城的开发一直不够明朗。
随着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村选址于广州新城,它的规划发展问题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1、亚运村建设对广州新城的意义1.1 提前将广州新城推向国际视野纵观国内外重大体育盛会举办权城市的发展,它的影响作用十分深远。
1988年汉城奥运会,造就了一个全新的汉城新区(汉南新区),而且改变了整个汉城的城市布局;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不仅彻底改变了巴塞罗那的城市面貌,而且使这个昔日在世界上知名度不高的中等城市一跃成为欧洲第七大城市;2006年第15届亚运会,不仅使卡塔尔首都多哈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一举成为全球关注的明星城市,而且将推动多哈从一个纯粹的石油输出城市发展为国际旅游商贸城市。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主办权落定广州,使广州成为我国继北京亚运会(1990年)之后第二个承办洲级综合体育赛事的城市,这将给广州提供绝好机会融入亚洲乃至世界。
1.广州开发区的转型发展--余炜楷

分论坛:新区建设广州开发区转型发展——过去·现在·未来余炜楷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开发 开发区分院副院长 分院副院长 高级工程师 注册城市规划师交流内容1 发展与规划历程 2 当前规划建设实践 3 面向未来的规划思考1 发展与规划历程 1.发展与规划历程区位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广州市东部, 距离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约20公里。
总体概况设立:1984年 四区合一:2002年,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合 高新区 广州保税区 广州出口加工区合 署办公,面积78.92平方公里五区合 :2005年,依托广州开发区设 五区合一: 2005年 依托广州开发区设立了萝岗区,面积393平方公里生产总值:2012年,2008亿元 2012年 2008亿元 产业结构:2012年,0.3:71.7∶28 支柱产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 支柱产业: 电 信 备制造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加工 业 食品饮料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业、食品饮料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科学城 (广州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核心 园区)广州经济技术开 发区永和经济区广州经济技术 开发区(东区)广州经济技术 开发区(西区)发展历程1988.7 宝洁落户 1993.6 东区奠基 1998.12 科学城奠基2005.4 萝岗区成立2010.6 中新广州知识城奠基1984.12 西区奠基1992.7 保税区奠基1993.11 永和开发区奠基2002.5 四区合一2008.7 2008 7 科学城中心区竣工启用空间发展阶段独立园区发展阶段 (1984年—1992年) ( )一区多园发展阶段 (1993年—2004年) ( )综合新区发展阶段 (2005年—2009年) ( )新发展阶段 (2010年至今) ( )西区规划定位为以发展中外合资 合作的生产性企业 外资企业和国内联营等多种 规划定位为以发展中外合资、合作的生产性企业、外资企业和国内联营等多种 经济形式的企业为主,产品为外销为主,利用、开发国内外先进成果为主,建有现 代港口功能的经济区域。
浅析广东省花都区发展转型升级时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广东省花都区发展转型升级时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外经贸战略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发布实施。
提出广东省外经贸转型的三大战略:产品竞争力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企业国际化战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后,是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创新和提升广东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关键词:战略转型不可持续发展花都,有一个非常诗意和美丽的名字,有省府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的区位,更有新白云机场、武广高铁之便捷的交通和以汽车、临空、皮具、珠宝等为代表的支柱产业,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明显。
在各种媒体上也经常看到一些令人鼓舞和振奋的连篇累牍的报道,但是,深入分析和比较就会发现,花都近些年的发展似乎并不如预期的理想,尤其是作为广州国家中心城市近郊区的优势挖掘不够充分,随着广州东进、南拓和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不断被强化,北优之下,花都的定位反而有不断削弱之嫌,说得严重一点,花都如今已是面临被彻底边缘化的危险。
1、花都区发展现状花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产业基础等,表明花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来是没有理由搞不上去的。
但是,近些年,无论是与外地发展条件相同或相近区域(比如北京顺义)比较,还是同本市相同或相近区域(比如番禺、增城、南沙等)比较,花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而言要滞后得多,无论是官方统计的数据还是老百姓生活的体验,都可看出,花都在不断被其它兄弟区市大步赶超。
更重要的是,往远一点看,花都的规划和发展前景也令人堪忧。
1.1、经济增长似快而慢。
用几个基本的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刚刚实现市改区不久的2002年,花都国内生产总值为197亿,同年的番禺加南沙,国内生产总值371亿元,增城国内生产总值为178亿,由此可看出,当年花都的经济总量远超番禺加南沙的一半,并且明显高于增城;到2010年,花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60亿,但同年,番禺加南沙已达到是1535亿之多,已经是花都的2.5倍,而至今尚未改区成功的增城也已经在GDP上成功反超花都20多亿。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政策思考与措施选择

另一方面,要及时调整不合时宜的 发展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动态管理。 对于发展趋势好、潜力大、土地紧张的 广州经开区来说,应该及时、合理地调 整土地规划,并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不 同情况,也要适时调整供地计划。按照 开发区内不同功能区的规划要求配置项 目,对于不合时宜的功能分区要及时调 整,进行功能整合,实现土地资源的优 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 集约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
广州经开区土地规划面积为37.18平 方公里(其中西区5.2平方公里、东区 14.99平 方 公 里 以 及 永 和 1 6 . 9 8平 方 公 里),不到广州市的0.8%(广州市面积 7434平方公里),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 占广州的26.82%、地区生产总值占广州 的 13.01%、 工 业 总 产 值 占 广 州 的
高存量土地的使用效率 国内其他很多开发区非常重视现有
闲置土地以及利用率不高土地的开发问 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一定的交易机 制下,开发区将其购回或促使其向第三 方转让,这就是土地二级市场和土地储 备制度。对于广州经开区,同样也需要 建立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对于擅自改 变土地用途、减少投资强度、建设容积 率低的项目用地,以及超过建设时限未 动工的项目用地,开发区应该坚决予以 收回,并进行二次出让;对于要求转让 土地使用权的地块,必要时开发区可进 场收购,用于下一轮开发用地。这种土 地储备制度将为开发区集约利用土地、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积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