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生物一轮课本实验专题复习资料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与工程背诵提纲

第一章发酵工程1.区分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2.发酵的实质3.腐乳的制作过程,需要的微生物,相应微生物的营养类型4.说出以下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乳酸菌、酵母菌、霉菌、醋酸菌5.说出以下微生物的分裂方式:乳酸菌、酵母菌、霉菌、醋酸菌6.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发酵的方程式7.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8.理解泡菜、果酒、醋的制作过程9.根据形态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种10.根据功能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种11.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的作用12.培养基所必需的四大营养物质13.获得纯净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什么14.区分消毒和灭菌15.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有哪些16.什么是培养物和纯培养物17.平板划线法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目的18.什么叫选择培养基?19.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目的20.为什么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时统计结果比实际菌落数低?21.为什么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时统计结果比实际菌落数高?22.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有哪些?中心环节是什么?23.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区分主发酵和后发酵24.什么是单细胞蛋白第二章细胞工程1.为什么细胞会有全能性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3.再分化时需要的激素比例4.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5.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过程、意义6.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7.微型繁殖的优点8.制作脱毒苗用哪个部位?为什么9.单倍体育种的原理、过程、优点、缺点10.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12.细胞贴壁、接触抑制的含义13.什么是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14.干细胞的分类及作用15.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1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设计的技术、原理17.单克隆抗体的优点18.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过程19.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时为什么受体细胞用卵母细胞20.阻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21.卵子受精的标志是什么22.受精过程完成的标志是什么23.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24.胚胎移植的过程25.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26.进行胚胎移植的优势27.胚胎分割囊胚时要注意什么第三章基因工程1.重组DNA技术需要的三个工具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特点、对应的化学键3.DNA连接酶的特点、作用的对象和化学键4.区分限制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DNA酶5.质粒被选做运载体的优点6.DNA粗提取的过程7.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四个步骤8.PCR的过程9.常用什么来鉴定PCR的产物10.基因表达载体的结构11.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微生物细胞的方法12.农杆菌转化法的两次拼接和两次导入的目的13.怎么从分子和个体水平对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或表达进行鉴定14.理解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形成过程15.蛋白质工程的步骤第四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1.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2.如何看待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3.生化武器都有哪些?有什么危害?。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篇1一、指导思想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三轮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__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具体措施1、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
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
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
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
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
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
考后及时巩固。
3、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
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4、二轮专题复习时间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个专题。
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
三轮复习时间5月1日至30日,这段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全面巩固,综合训练,深化知识,加强学生应考能力。
四轮复习5月30日至6月3日,进入考前知识再现阶段。
主要是回归基础和课本,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5、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
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大效果。
6、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
2012届高三生物一轮课本实验专题复习资料

2011届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资料考纲要求: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___________使DNA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使RNA呈现__________。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__________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三.方法步骤: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2.脂肪可以被__________染液染成________(或被________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液变______。
3.蛋白质与__________发生作用,产生__________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__________,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__________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__________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__________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__________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实验专题探讨

、
研 读 考 纲
设计 一个 因素 为变量 , 其余 因素 固定 , 即单一 变量原则 。⑧平行 重
复原则 。除此 外 , 计过 程 中要 注意 实验 的科学 性 、 行性 、 实 设 可 有
考试大纲 是高 考命题 的依 据 , 是我们 复 习备考 的依据 。考纲 也 能 力要求两处 提到 对实验 能力 的考查 。一是 能用 文字 、 图解 、 、 图 表 格 等不同形式 来准确 表达 实验结 果 。二是理 解所 学实验 、 习的 内 实 容 , 括实验 目的 、 理 、 法和操 作步 骤 , 握相 关的操 作技 能 ; 包 原 方 掌 具
体 侵染 细菌 。虽 然在一 轮复 习中对 这些 实验都 进行 了复 习 , 这 但
些实验 是 一些 实验 题 目的 原型 。 第一 轮 复 习 中再 提 出 , 在 学生 可 以用实验 理论进 行分析 。 将理解 更透彻 , 更利于 思维发散 。 ( ) 习常规 实验 。①物 质鉴定 与 提取 类 : 2复 可溶 性还原 糖 、 脂
络 的构建 ,再把 本专题 的相 关知 识分解 成相 应 的几个 小专题 , 在 教学 中根据 每个章 节建立 简 明的知识网络 。
() 1 对文 中科学 家的经典 实验进行 回顾 。必修 本第一 册 : 的 酶 发现 、 合作 用 的发现 、 光 渗透作 用 的 演示 实验 、 液培 养 法( 溶 无土 栽培 ) 研究植 物必 需 的矿质 元素 、 生长素 发现 、 生长 素 的运输 只能 从形 态学 上端 运输 到 形态 学 下端 、 端优 势 的 实验 、 岛素 的实 顶 胰 验、 兴奋 的传导 。必修 本第二 册 : 格里 菲思 的肺 炎双球 菌的体 内转 化实验 、 艾弗 里肺 炎双球 菌 的体外 转化 实验 、 尔希 和蔡 斯 : 赫 噬菌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的方法梳理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的方法梳理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的方法1、回归生物教材,重视基础,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几乎全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检测,主要考查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生物教材在高考备考中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首要复习的就是生物课本,熟记高三生物核心概念及基本原理,观点、结论。
2、重视生物实验,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应对教材中的实验加大重视力度,对每种实验类型都有所了解,也应高都有一定的准备,并紧扣高三生物教材知识,在生物第一轮复习会达到很好的备考效果。
3、规范语言,术语答题: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要注重生物专业术语的训练,对生物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结论性语言熟练掌握,做到用时不生涩,可顺利把答案要点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完整、具体地写在答卷上,且做到层次清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4、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应选高考母题,多做中低档题,进行变式训练,让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解生物题。
注:1.针对生物基础较薄弱,知识掌握不全或程度不熟练的高三学生,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首先要依据考试说明熟读教材,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把零散的生物知识串成一个体系。
2.针对有一定基础,但对知识点的认识深度不够的高三学生,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需要加强对高考真题和日常错题的分析,理解深刻,达到举一反三。
3.针对知识点掌握熟练,知识的简单运用也已经游刃有余,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能力稍弱的高三学生,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则要加强生物学基本思想的认知,重视解题思路的归纳和总结,强化语言表达技巧,做到滴水不漏。
高考生物复习攻略不要因“眼熟”轻敌经过高一高二阶段生物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很多知识点已学过,翻阅课本,每个单元都很“眼熟”,复习的时候难免轻敌。
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
有理科同学感觉生物要记的东西太多了,那就需要把握记忆的规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选修1知识清单

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清单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背景】1.酸度较高的果醋可用于烹调,酸度较低的果醋是一种新兴的饮料。
2.无论是果酒还是果醋,都具有一定的保健养生的功效。
【基础知识】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2.20°C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C。
3.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4.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5.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6.到了冬天,酵母菌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
由春至夏,土壤的温度逐渐升高,酵母菌便又进入了旺盛的生长和繁殖时期。
7. 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
8.土壤中的酵母菌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葡萄上:一阵轻风,可能将酵母菌吹到葡萄上;飞溅的雨水,可能将酵母菌溅到葡萄上;昆虫吸食葡萄汁的同时,也传播了酵母菌。
9.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10.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11.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12.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C。
【实验设计】1.2.在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注意,不是打开瓶盖),以放出CO2,此后再将瓶盖拧紧。
当发酵产生酒精后,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进行制葡萄醋的发酵。
【操作提示】1.防止发酵液被污染: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③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细胞代谢 专题4 酶1

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专题4 酶考点十二酶的本质及作用高考试题1.(课标理综Ⅱ,T6,6分,★★☆)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速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的底物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酶的相关知识,涉及酶的结构、分布、功能和作用机理。
意在考查考生对与酶的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析: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无论细胞分化到何种程度,某些基本的代谢是细胞所共有的,如细胞呼吸、转录、翻译,这些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酶就是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所共有的酶,如呼吸酶、RNA聚合酶,故A项正确。
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强,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故B项错误。
酶在生化反中起着催化作用,其作用机理降低了化学反的活化能,提高了化学反速率,故C项正确。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酶在一些化学反中可作为催化剂,而在另一些化学反中,则可作为底物被相关的蛋白酶水解,如唾液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又可以被胃蛋白酶水解,故D项正确。
答案:B2.(理综,T2,6分,★★☆)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点睛:本题考查了酶的本质及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对酶的本质的识记能力和对酶作用机理的理解能力。
解析:激素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A错误;代谢终产物通过反馈调节,使酶的活性升高或降低来影响酶的活性,使代谢速率维持在一水平上,B 正确;同一个体由于分化形成了各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成的酶的种类不同,数量也不同,故代谢过程也不同,C错误;对于一个细胞来说,有分化、衰老、凋亡过程,在不同过程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变化,D错误。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课件: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⑥ CaCl2 0.5g
⑦
H2O
100m l
(四)无菌技术
1概念 : 无菌技术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服和手需消毒 ②微生物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需灭菌 ③微生物实验操作应该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④应该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
三.菌种的保藏:
1.临时保藏: 试管固体斜面培养基上 4℃ 菌种易被污染、变异
2.长期保存: 甘油管藏 1ml甘油+1ml菌液 -20℃
纯化培养
制备培养基 1.计算
2.称量 3.溶化
4.灭菌
5.倒平板
(凝固后倒置)
接种
平稀 板释 划涂 线布 法平
板 法
培养 保藏
37°C 恒温箱 临 长
时期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3、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如果需要, 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⑴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⑵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⑶实 验操作者的双手
(1)、(2)需要灭菌;(3)需要消毒
三.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
分散成单个细胞, 形成单个菌落
实验操作
(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二)纯化大肠杆菌 (三)培养12h和24h后,观察并记录
。
(2)若除去成分②,加入(CH2O),该
培养基可用于培养 固氮微生物
。
(3)表中营养成分共有 3
类。
(4)若右表培养基用于菌种鉴定,应该增
加的成分是 琼脂(或凝固剂) 。
编号 成分 含量
① 粉状硫 1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资料考纲要求: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___________使DNA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使RNA呈现__________。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__________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三.方法步骤: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2.脂肪可以被__________染液染成________(或被________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液变______。
3.蛋白质与__________发生作用,产生__________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__________,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__________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__________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__________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__________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一)可溶性糖的鉴定(二)脂肪的鉴定三、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一.实验目的: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三.方法步骤:第一步:转动__________使视野明亮第二步:在__________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__________第三步:用__________转过高倍物镜「补充」显微镜的使用:置镜(装镜头)→对光→置片→调焦→观察1.安放。
显微镜放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8—10cm处,装好物镜和目镜(目镜5×物镜10×)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选取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直至视野光亮均匀适度。
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过强,改用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光线过弱,改用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
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观察)3.观察。
将切片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俯首侧视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切片(约0.5cm),左眼观察目镜,(反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看到物像时轻微来回旋转细准焦,直到物像清晰。
(找不到物像时,可重复一次或移动装片使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便于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
侧面观察降镜筒→左眼观察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清晰4.高倍镜的转换。
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顺序:移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
实验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一.实验目的: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______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______。
三.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
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
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四.方法步骤:一.实验目的:1.说明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性Array 2.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
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
可以用半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特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
三.方法步骤:1.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
2.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
3.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四.讨论: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答: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答:用纱布代替玻璃纸时,因纱布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答: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P61“探究”)一、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_____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
因为__________呈紫色,易于观察。
也可用水绵代替。
0.3g/ml的蔗糖溶液。
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三、实验步骤:一.实验目的: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二.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实例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一).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__________,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
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二)方法步骤:实例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
)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三)方法步骤: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实例3: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操作步骤:用表格开式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一.实验目的:1.尝试用过滤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__________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
2.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所以用__________等能提取色素。
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__________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
三、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 四、实验步骤:一.实验目的:1.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2.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__________,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_____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略)2.CO2可使__________变混浊,也可使__________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________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________色。
三.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的产生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
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0C的环境中培养8-10h。
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