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化学-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总复习一轮《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精品PPT课件

以液态存在的二种, Br2、Hg(金属)
-
14
(3)元素存在的状态: ①游离态:只存在单质中,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②化合态:只存在化合物中,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④同一元素可以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
同素异形体
⑤同一元素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原子存在
同位素
例.H、D、T、H+可以用来表示 ( ) D
②离子半径(同主族、同周期)
注意:
③离子电子层结构
1.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其固体属离子晶体, 其基本微粒是离子,
问题 有离子存在一定是离子晶体?
不一定;如:金属单质
-
7
2.离子晶体中一定有阴阳离子
问题
有阳离子存在的晶体一定有 阴离子吗? 不一定;如:金属单质
3.在离子晶体中必有离子键,同时可能还含有共价键或配位键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基本概念
-
1
考纲要求
(1)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
(2)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 非金属的概念。
(3)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4)掌握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
2
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宏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物
质
分子
微观角度 由微粒 原子 构成
离子——由它的组成、结构及电荷数共同决定(如MnO4-, MnO42-为不同离子)
-
4
1.分子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1)分子的定义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能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①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②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2)分子的性质: ③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和作用力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PPT课件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学用语
变式 [2014·江苏卷]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的是( )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3850Br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B [解析] Na2O2的电子式为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考点三 常见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Al、S
1.四种符号同离位子素符符号号::Al132+6C、、S21-36、C SO23- 化合价符号:A+l3、-S2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例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例1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 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 都是氧化物
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 氧化性酸
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 是电解质
A [解析] 活性炭除味是利用其具有强吸附性,属 于物理变化,A项正确;热水除油污是由于油脂在碱性 条件下能发生彻底的水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 误;高锰酸钾可吸收氧化催熟水果的乙烯,泡过高锰酸 钾溶液的硅藻土可保存水果,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 误;硅胶具有吸水性,可防止食品受潮,属于物理变 化,铁粉具有还原性,可防止食品氧化,属于化学变 化,D项错误。
2.物质的分类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3.胶体
本质特征 提纯方法
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课件

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
知识网络
1、四种符号
(1)元素符号:如Na、H
(2)原子符号:如11H、1735Cl
(4)化合价符号:如
(3)离子符号:如Cl—、Mg2+ 2、五种式子 (1)化学式:如CO2、NH3
(2)电子式:如H:H等(掌握常见物质的电子式如:过氧化钠、 甲烷、氨气、四氯化碳、过氧化氢、碳化钙、二氧化碳、水等)
归纳总结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混合物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知识网络
1. 分类法 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也就是说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在不同的
分类标准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常用的两种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知识网络
1. 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知识网络
2. 同素异形体 (1)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形成有两种方式: 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知识网络
考情分析
高考中本节的考点主要有两个:
1. 对物质的分类与方法的考查,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是否正确、物理变化和 化学变化的区别及判定等,更多是考查了对物质成分的了解;
2. 对胶体知识的考查,命题角度为以重要的新闻背景、新科技等为题材考查胶
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制备及胶体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高科技领域:纳米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知识网络
6、胶体粒子带电荷的规律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Ag2O 等) 、金属氢氧化物[如Fe(OH)3、 Al(OH)3等]形成的胶体,胶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金属硫化物(如FeS、 Cu2O等)、非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硫化物(如SiO2、As2S3等)形成的胶体,胶
2017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能真实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 答案:A
题组二
物质的分类
3 . ( 教材改编 ) 下列关于氧化物分类的说法正确的 组合为( )
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③SiO2是两性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 Na2O 和Na2O2 均能与 H2O反应生成 NaOH,故二 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 物 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 物 A.①③⑤⑥⑦ C.②④⑤ B.②④ D.②④⑥⑦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的概述。 ①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 用科学方法。 ②分类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 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分类法。 按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对某一物质
而言就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属于不同的物质类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分解反应 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 离子反应 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 学 非离子反应 反 氧化还原反应 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 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可逆反应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 不可逆反应 吸热反应 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 放热反应
物)反应生成盐和H2O;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化合可得
到盐;酸性氧化物(或酸)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 生成盐。 答案:D
【归纳提升】
常见物质间转化的几个误区
(1)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2)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 为Al(OH)3、H2SiO3、Fe(OH)3。 (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 (4)Fe与Cl2反应不能生成FeCl2。 (5)Fe与H+、Cu2+、S、I2反应不能生成Fe3+。
题组二
物质的分类
3 . ( 教材改编 ) 下列关于氧化物分类的说法正确的 组合为( )
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③SiO2是两性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 Na2O 和Na2O2 均能与 H2O反应生成 NaOH,故二 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 物 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 物 A.①③⑤⑥⑦ C.②④⑤ B.②④ D.②④⑥⑦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的概述。 ①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 用科学方法。 ②分类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 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分类法。 按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对某一物质
而言就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属于不同的物质类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分解反应 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 离子反应 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 学 非离子反应 反 氧化还原反应 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 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可逆反应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 不可逆反应 吸热反应 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 放热反应
物)反应生成盐和H2O;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化合可得
到盐;酸性氧化物(或酸)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 生成盐。 答案:D
【归纳提升】
常见物质间转化的几个误区
(1)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2)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 为Al(OH)3、H2SiO3、Fe(OH)3。 (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 (4)Fe与Cl2反应不能生成FeCl2。 (5)Fe与H+、Cu2+、S、I2反应不能生成Fe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 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知识网络构建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1.[2014· 四川卷]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例2 [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 学反应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 装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B [解析] A项中氯离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没有 表示出来,A项错误;氯离子质子数为17,C项错误; 次氯酸中,氢原子是与氧原子成键的,D项错误。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变式 [2014· 江苏卷]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的是( )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80 B.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35 Br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例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NH4Cl的电子式: B.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 C.Cl-的结构示意图: D.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Fe(OH)3(胶体)+3H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例1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 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 都是氧化物 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 氧化性酸 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 是电解质 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 原子,都是二元酸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考点定位】 1.以选择题形式对物质的分类、变化。 2.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电 子式、结构简式等化学用语知识进行考查。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解析] A 金刚石是碳单质,白磷的化学式为P4 , A项正确;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B项 错误;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 糖是单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Ⅰ] 次磷酸(H3PO2)是一种 精细磷化工产品。 ①H3PO2是一种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H2PO2为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 盐”),其溶液显________(填“弱酸性”“中性”或 “弱碱性”)。 (2)[2014· 重庆卷]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为 ________。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B [解析] HCOOH、Cu2(OH)2CO3不是氧化物,A 项错误; B项正确;CH3CH2OH能溶于水,但其在水溶 液和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不是电解质,C项错误; + HCOOH是一元酸,电离只能产生一个H , D项错误。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易错警示】 化学用语书写中的注意事项 (1)各种“式”切勿张冠李戴:审清题意,写名 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还是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等。 (2)碳碳双键等官能团不能过度简化等,如 CH2===CH2,不能简写为CH2CH2。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变式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 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 B.黄豆制 酸奶 酱油
C.糯米酿 甜酒
D.水果榨 果汁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D [解析] 鲜奶制成酸奶,黄豆酿成酱油,糯米酿 成甜酒都生成了新物质,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可知都是 化学变化,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水果榨成果汁。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B
[解析] Na2O2的电子式为
,
A项错误;质量数为质子数、中子数之和,即35+45= 80,B项正确;硫离子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其离子结
构示意图为S2-
,C项错误;间二甲苯的两个甲 ,D项错误。
基位于间位,其结构简式应为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A [解析] 活性炭除味是利用其具有强吸附性,属 于物理变化,A项正确;热水除油污是由于油脂在碱性 条件下能发生彻底的水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 误;高锰酸钾可吸收氧化催熟水果的乙烯,泡过高锰酸 钾溶液的硅藻土可保存水果,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 误;硅胶具有吸水性,可防止食品受潮,属于物理变 化,铁粉具有还原性,可防止食品氧化,属于化学变 化,D项错误。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2.常见的物质变化 (1)物理变化:①焰色反应;②金属导电;③溶解、 潮解; ④盐析、升华、吸附。 (2)常见的化学变化:①风化、硫化、老化、钝化、 硬化、水化、皂化、催化、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② 脱水;③干馏;④电解质溶液导电;⑤煤的气化、液 化。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3)若氧化物与碱(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以外的物 质,则该氧化物不是酸(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不能与 酸碱反应的氧化物不是酸(碱)性氧化物,如:NO、CO;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 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 物。 (4)一个酸分子中可以电离出几个H+则为几元酸, 如:次磷酸H3PO2为一元酸、有机酸CH3COOH为一元酸。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3)分子型物质的电子式书写中,没有成键的价 电子也要表示出来,如氮气应写成 ;多核 离子及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加“[ ]”并注明电荷,另 外须记住以下几个多核离子的电子式:
。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C [解析] 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A项错误;硅 酸、FeCl3溶液不是胶体,B项错误;CCl4是非电解质, 石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错误。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方法技巧】 常见物质类别的判断方法 (1) 物质有“名不符实”的现象:冰水混合物实际 上是纯净物;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实际 上是混合物等。 (2)只含一种元素或者组成元素质量比恒定的物质 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与O3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一种组 成元素;C2H4与C3H6组成的混合物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总是 恒定的。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 (1)①H3PO2⇌H2PO- + H 2
②正盐
弱碱性
(2) [解析] (1)①H3PO2 为一元中强酸,其电离方程式为 H3PO2⇌H++H2PO- 2 。②NaH2PO2 为强碱弱酸盐,溶液 呈弱碱性。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考点三
常见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Al、S 3+ 2- 2- 离子符号:Al 、S 、SO3 1.四种符号 12 13 同位素符号: C 、 6 6C +3 -2 化合价符号:A l 、 S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特别提醒] 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酸的氧化性来自H+的氧化性,当酸根具有氧化 性,即酸的分子中成酸元素具有氧化性,则酸是氧化性 酸。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变式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SO2、SiO2、CO、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 B.有色玻璃、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 体 C.空气、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D.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石墨均为电解质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3.胶体
本质特征 提纯方法 常见胶体 金属氢氧化 物胶体制备 分散质粒子直径为 1 ~100 nm 过滤分离胶体和浊液,用半透膜渗 析分离胶体和溶液 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血液、有 色玻璃
+ △ 加热水解,如 Fe3 +3H2O===== +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一
1.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构成粒子 原子 金属单质、稀 有气体、金刚 石、石墨、硅、 SiO2等 离子 强碱、多数盐、 金属氧化物 分子 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 属氢化物、酸等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 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知识网络构建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1.[2014· 四川卷]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例2 [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 学反应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 装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B [解析] A项中氯离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没有 表示出来,A项错误;氯离子质子数为17,C项错误; 次氯酸中,氢原子是与氧原子成键的,D项错误。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变式 [2014· 江苏卷]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的是( )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80 B.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35 Br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例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NH4Cl的电子式: B.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 C.Cl-的结构示意图: D.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Fe(OH)3(胶体)+3H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例1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 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 都是氧化物 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 氧化性酸 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 是电解质 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 原子,都是二元酸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考点定位】 1.以选择题形式对物质的分类、变化。 2.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电 子式、结构简式等化学用语知识进行考查。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解析] A 金刚石是碳单质,白磷的化学式为P4 , A项正确;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B项 错误;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 糖是单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Ⅰ] 次磷酸(H3PO2)是一种 精细磷化工产品。 ①H3PO2是一种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H2PO2为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 盐”),其溶液显________(填“弱酸性”“中性”或 “弱碱性”)。 (2)[2014· 重庆卷]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为 ________。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B [解析] HCOOH、Cu2(OH)2CO3不是氧化物,A 项错误; B项正确;CH3CH2OH能溶于水,但其在水溶 液和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不是电解质,C项错误; + HCOOH是一元酸,电离只能产生一个H , D项错误。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易错警示】 化学用语书写中的注意事项 (1)各种“式”切勿张冠李戴:审清题意,写名 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还是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等。 (2)碳碳双键等官能团不能过度简化等,如 CH2===CH2,不能简写为CH2CH2。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变式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 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 B.黄豆制 酸奶 酱油
C.糯米酿 甜酒
D.水果榨 果汁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D [解析] 鲜奶制成酸奶,黄豆酿成酱油,糯米酿 成甜酒都生成了新物质,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可知都是 化学变化,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水果榨成果汁。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B
[解析] Na2O2的电子式为
,
A项错误;质量数为质子数、中子数之和,即35+45= 80,B项正确;硫离子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其离子结
构示意图为S2-
,C项错误;间二甲苯的两个甲 ,D项错误。
基位于间位,其结构简式应为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A [解析] 活性炭除味是利用其具有强吸附性,属 于物理变化,A项正确;热水除油污是由于油脂在碱性 条件下能发生彻底的水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 误;高锰酸钾可吸收氧化催熟水果的乙烯,泡过高锰酸 钾溶液的硅藻土可保存水果,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 误;硅胶具有吸水性,可防止食品受潮,属于物理变 化,铁粉具有还原性,可防止食品氧化,属于化学变 化,D项错误。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2.常见的物质变化 (1)物理变化:①焰色反应;②金属导电;③溶解、 潮解; ④盐析、升华、吸附。 (2)常见的化学变化:①风化、硫化、老化、钝化、 硬化、水化、皂化、催化、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② 脱水;③干馏;④电解质溶液导电;⑤煤的气化、液 化。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3)若氧化物与碱(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以外的物 质,则该氧化物不是酸(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不能与 酸碱反应的氧化物不是酸(碱)性氧化物,如:NO、CO;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 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 物。 (4)一个酸分子中可以电离出几个H+则为几元酸, 如:次磷酸H3PO2为一元酸、有机酸CH3COOH为一元酸。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3)分子型物质的电子式书写中,没有成键的价 电子也要表示出来,如氮气应写成 ;多核 离子及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加“[ ]”并注明电荷,另 外须记住以下几个多核离子的电子式:
。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C [解析] 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A项错误;硅 酸、FeCl3溶液不是胶体,B项错误;CCl4是非电解质, 石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错误。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方法技巧】 常见物质类别的判断方法 (1) 物质有“名不符实”的现象:冰水混合物实际 上是纯净物;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实际 上是混合物等。 (2)只含一种元素或者组成元素质量比恒定的物质 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与O3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一种组 成元素;C2H4与C3H6组成的混合物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总是 恒定的。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 (1)①H3PO2⇌H2PO- + H 2
②正盐
弱碱性
(2) [解析] (1)①H3PO2 为一元中强酸,其电离方程式为 H3PO2⇌H++H2PO- 2 。②NaH2PO2 为强碱弱酸盐,溶液 呈弱碱性。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考点三
常见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Al、S 3+ 2- 2- 离子符号:Al 、S 、SO3 1.四种符号 12 13 同位素符号: C 、 6 6C +3 -2 化合价符号:A l 、 S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特别提醒] 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酸的氧化性来自H+的氧化性,当酸根具有氧化 性,即酸的分子中成酸元素具有氧化性,则酸是氧化性 酸。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变式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SO2、SiO2、CO、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 B.有色玻璃、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 体 C.空气、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D.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石墨均为电解质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3.胶体
本质特征 提纯方法 常见胶体 金属氢氧化 物胶体制备 分散质粒子直径为 1 ~100 nm 过滤分离胶体和浊液,用半透膜渗 析分离胶体和溶液 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血液、有 色玻璃
+ △ 加热水解,如 Fe3 +3H2O===== +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一
1.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构成粒子 原子 金属单质、稀 有气体、金刚 石、石墨、硅、 SiO2等 离子 强碱、多数盐、 金属氧化物 分子 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 属氢化物、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