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的陪嫁
古代公主出嫁的嫁妆

古代公主出嫁的嫁妆一、朝帽首饰1.潮官熏貂朝冠一顶、元狐朝冠一顶、海龙朝冠一顶、罗胎凉朝冠一顶、熏貂冠一顶、本色貂冠一顶、4海龙冠一顶、丝绒冠一顶、罗胎凉冠二顶、熏貂朝冠一顶镶嵌珍珠石、熏貂朝冠一顶镶嵌仿珍珠石、天鹅绒朝冠一顶镶嵌珍珠石、天鹅绒朝冠一顶镶嵌仿珍珠石2.珠宝点翠凤钿全分随凤衔五挂排子成分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福满簪钿全分随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万寿满簪钿全分随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双喜字银边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盒、双如意银边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牡丹花寻常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海棠花寻常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团鹤飘带帽成分、万福飘带帽成分、万寿飘带帽成分、双喜字飘带帽成分、双如意飘带帽成分、牡丹花飘带帽成分、海棠花飘带帽成分、赤金累丝项圈成分、栓辫手巾四分金黄二分红绿各一分攒珠攒珊瑚累丝蜜蜡松石褂扭十副、珊瑚朝珠一盘随朝服用、珊瑚朝珠成盘、蜜蜡朝珠成盘、沉香朝珠成盘、如意冠二顶均随各式镶嵌宝石帽花、碧玡瑶带钩成件、翡翠带钩成件、白玉带钩成件、白玉带皮带钩成件、赤金累丝镶嵌珠石带钩成件、三镶宝石带钩成件、翡翠各式佩四件、白玉各式佩四件、碧玡瑶各式佩四件、白玉带皮各式佩四件、赤金累丝镶嵌珠石带环带束四分各随飘带手巾大小荷包四分、金表四对随表辫八件、玉柄香柄镶嵌珠石小刀火镰四分各随各色宝石佩、赤金累丝扁方成对、赤金洋錾扁方成对、赤金镶嵌扁方成对、翡翠扁方成对、白玉扁方成对、白玉玲珑扁方成对、白玉嵌莲荷纹扁方成对、清白玉嵌珠翠碧玺扁方成对、福寿纹扁方成对、金镂空镶珠扁方成对、金錾花镶碧玺翠珠扁方成对、金錾蝴蝶双喜扁方成对、银镀金镶珠宝镂花扁方成对、赤金累丝长簪成对、赤金洋錾长簪成对、赤金镶嵌长簪成对、翡翠长簪成对、白玉长簪成对、白玉玲珑长簪成对、万福万寿点翠长簪成对、双喜双如意点翠长簪成对、镶嵌珍珠长簪成对、镶嵌宝石长簪成对、万福万寿镶嵌珠石翠花成对、双喜双如意镶嵌珠石翠花成对、榴开百子镶嵌珠石翠花成对、桃献三千镶嵌珠石翠花成对、翡翠白玉点翠珊瑚珍珠宝石各式挑簪十对随三挂双挂单挂搭琅、赤金点翠镶嵌抱头莲二对、赤金点翠各式颤须六对、展翅金凤吊珠发簪成对、银金金凤首发簪成对、紫铜金金发簪成对、珊瑚金点翠发簪成对、红珊瑚金丝发簪成对、绿白玉福禄寿发簪成对、和田白玉雕开心眉发簪成对、玉雕凤发簪成对、,玉月乌木发簪成对,紫铜烤蓝发簪成对,金镀银点翠宝石发簪成对,银蝴蝶发簪成对,金尖玉甲虫发簪成对,白玉发簪成对,翡翠发簪成对,田白玉如意发簪成对,和田白玉空心发簪成对,田白玉如意发簪成对,宝石银发簪成对,玛瑙银发夹对、红金雕刻手镯对、红金镶嵌手镯对、红金累丝手镯对、红金点玉手镯对、白玉元手镯对、白玉浦手镯对、玉元手镯对、翡翠手镯对、红金凿钳对、红金丝钳对、翡翠钳对、白玉钳对、,万福万寿翡翠钳成对、双溪双如意翡翠钳成对、镶嵌珍珠钳成对、镶嵌宝石钳成对、红金小金钳成对、两对珍珠排环、两对碧倩瑶环、两对翡翠环、两对翡翠环、两对白玉环、,两对珍珠戒指和两对镶嵌翡翠戒指珍珠耳环成对,碧雅瑶耳环成对,宝石耳环成对,翡翠耳环成对,金丝灯笼耳环成对,金玉长寿字耳环成对,黄金盒猫眼成双“金褶,土耳环,一对黄金宝藏,一对戒指,翡翠戒指,玉环,两个戒指,白玉戒指两个,珍珠戒指两个,两个戒指,金戒指,金戒指,金戒指,一对钉子,钉子,金指甲,珍珠钉子,钉子,黄金对,油炸面团,珍珠手,翡翠手。
宋朝公主出嫁嫁妆清单

宋朝公主出嫁嫁妆清单《宋朝公主出嫁嫁妆清单》1、服饰:a. 礼服:宋朝时期,贵族公主出嫁必备一件镶花袈裟,一件满身镶花灯芯绒大褂,一件锦瑟绣花金翠外袍,一件金丝缎抽穗袍(紫色)。
b. 甲衣:一件湖绿金珠鸾纹甲衣,一件蓝色金珠龙袍,一件孔雀碧绿金钗甲衣,一件贴宝石的金丝甲衣。
c. 围巾:一条鸾凤缠绕的锦围巾,一条金丝缎做衣衫的围巾,一条锦缎图案的围巾,一条宝石镶花的款式围巾。
2、珠宝首饰:一件金丝缎镶宝石的首饰,一件镶水晶的头饰,一件六角金丝珠的头饰,一件贴宝石的耳钗,一件镶流苏的耳饰,一件金丝头箍,一条宝石项链,一件猩红彩翠钗夹,一件彩宝玉手镯,一件猩红宝石戒指,一件金丝手镯,一件翡翠首饰,一条宝石项环,一件眼蔷薇叶彩宝珠镯,一件千花钗,一件金丝缎宝石手环,一件贴宝石项钗,一件琴键彩珠戒指,一件绣花项圈,一条金丝缎项环,一件彩宝玉耳环,一件红玉玉珠戒指,一件彩翠坠饰以及其他小珠宝、饰品等。
3、妆饰:a. 化妆品:宋朝时期,公主妆饰是复杂而华丽的,妆饰必须使用玉粉、月色胭脂粉、翡翠胭脂、春容护肤霜等。
b. 头饰:一件蓝翡翠金丝缎头冠,一件镶宝石的头冠,一件彩蝶缎头纱,一件银蝶缎头纱,一件翡翠金丝缎头纱,一件彩宝石金丝缎头纱,一件珍珠金钗头冠,一件彩翠头冠,一件镶宝石头冠,以及几件华美的头饰及头饰配件。
4、鞋履:一双玉袜子,一双金丝缎鞋子,一双金丝缎拖鞋,一双蓝色锦缎鞋子,一双孔雀紫金钗鞋子,一双银色平地鞋。
5、包袱:a. 典型的宋朝特色物品,如宋朝特色镶花灯笼,宋朝特色金丝缎抱毯,宋朝特色锦缎包,宋朝特色皮袋、孔雀羽毛护腕子等。
b. 人类手工制品,如金线绣图、手绣图案绣花桃木盒、越王叉、金丝缎手帕等。
c. 生活用品,如脂粉盒、酒器、茶具、烟具等。
女方婚礼嫁妆礼仪

女方婚礼嫁妆礼仪在中国传统的婚嫁习俗中,嫁妆是娘家表达对女儿新婚的美好祝愿,最传统的女方嫁妆都有哪些呢?下面是第一为大家的女方婚礼嫁妆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新娘的行头1、结婚礼服一件2、小礼服一件3、鞋子两双4、回门衣服一套5、首饰假设干小贴士现在大多数的新娘婚礼到当天都是准备两套衣服。
一套婚纱和一套中式的旗袍或格格装。
想要拥有傲人身姿吗?加薇信lopxx22 教你轻松快速丰乳!在婚礼当天的早上,新娘在自己的家里或酒店,就已经换上了婚纱,等待新郎接亲的到来。
这身婚纱,从接亲开始,一直穿到婚礼仪式的结束。
婚礼仪式结束后,新娘去酒店的化装间,去换已经准备好的中式服装。
换好中式的服装,可以穿这身衣服给来宾敬酒,一直到婚宴结束。
婚宴结束后,新娘就可以穿这套中式的服装回家了。
床上用品2套、拖鞋两双、睡衣两套、袜子两双、内衣裤两套(都是男女各一)、牙刷牙杯2个、牙膏1支,沐浴露洗发水护发素、红色脸盆2个、带盖红桶2个、小孩洗澡红盆一个、毛巾两条、浴巾两条、化装箱一个含镜子头梳(镜子要圆的不能方的)、肥皂盒一个、喜娃娃一对、痱子粉、厨房围裙、化装品一套、大小碗盆等各10件、钱假设干、喜碗、喜杯等、准备装礼金的红包一个。
小贴士由于陪嫁物品较为琐碎的,需要在筹备时,按类分好,并交由专人保管。
一般由家中较稳重、有经验的长辈管理更为妥当。
厨房用具1、大家电:空调、电视一般都是两个。
冰箱、洗衣机。
2、小家电:电饭煲、餐具一套(有一百多头的,也有八九十头的,还有五六十头的)、筷子两盒、热水瓶两个、挂烫机之类的可以看需要购置。
具体标准1、红色桶、子孙桶外面用大红布包裹,桶内放置8样物品。
分别为:红花生、红枣、桂圆、五个红鸭蛋、爆米花、一捆筷子、一包卫生纸、柏树枝一小捆。
另一个桶放满米,上面放置的是红枣、桂圆,两桶上面均放置柏树枝(小捆)和红喜字,红布包裹。
小贴士子孙桶,又称子孙宝桶。
故名思义,是保佑子孙万代,多福多寿的喜庆桔祥物,与子孙对碗,红木箱柜一起成为姑娘的嫁妆三宝,陪嫁时必不可少的。
下嫁巴林的三位公主

下嫁巴林的三位公主据史料统计,清朝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和亲”之策,将很多格格甚或是公主下嫁给各蒙古王公贵族。
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年间,共有27个格格和3位公主下嫁到巴林草原。
在本期⾥,主要为您介绍其中的三位公主吧。
孝庄⽂皇后头⼏年,曾热播过⼏部与孝庄太后有关的电视连续剧,让这个培养、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君主的清初⼥政治家着实地⽕了⼀把,也被狠狠地戏说了⼀把。
孝庄太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成吉思汗⼆弟的后裔,名布⽊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
布⽊布泰出⽣于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为贝勒寨桑之次⼥。
后⾦天命10年2⽉,13岁的布⽊布泰由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了皇太极,为侧福晋,其姑哲哲为⼤福晋。
皇太极即汗位后,哲哲被封为⼤妃,称中宫⼤福晋;布⽊布泰被封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
当时没有东宫福晋,所以布⽊布泰在后宫位居第⼆位。
后来,随着布⽊布泰姐姐海兰珠和林丹汗遗孀陆续嫁给皇太极,布⽊布泰在后宫的地位下降了。
在皇太极⽣前,布⽊布泰的地位并不显赫,仅居后宫的第五位,受到皇太极专宠的是她的姐姐宸妃海兰珠。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布⽊布泰受封为永福宫庄妃,三年后⽣皇九⼦福临。
崇德8年8⽉9⽇,皇太极突发脑溢⾎⽽死。
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场激烈的权⼒⾓逐悄悄地展开了。
皇太极长⼦肃亲王豪格(掌握正蓝旗)和努尔哈⾚最钟爱的⼗四⼦睿亲王多尔衮(掌握镶⽩旗,亲弟多铎掌握正⽩旗)都对皇位虎视眈眈。
但最后的胜利者却是这个“⽼五”,她让她的那个只有6岁的⼉⼦福临坐上了龙椅。
其中或许是多尔衮从⼤局出发,为避免内乱⽽作出退让,但布⽊布泰的幕后活动和政治⼿腕更是功不可没。
顺治去世后,布⽊布泰⼜全⼒⽀持孙⼉康熙帝。
她⽣活俭朴,不事奢华,平定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兵。
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配合、⽀持孙⼦的事业。
清朝贵族嫁妆[整理版]
![清朝贵族嫁妆[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5ccb2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4.png)
清朝贵族嫁妆清代满洲贵族的嫁妆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王朝,因此我们在讨论清代嫁妆问题时,不能不研究满族的嫁妆及其特点。
入关前,满族人的婚嫁仪式较为简略,嫁妆也相应简单,比如陪送一些鞣皮和锤打鹿筋的工具,以供妇女婚后从事家务劳动使用。
入关后,受汉文化的影响,满人的嫁妆也逐渐丰富起来,从衣物首饰到家具陈设无不具备,同时他们又保持了自己民族的一些陪嫁特色,很值得我们关注。
本章拟从满洲贵族的嫁妆人手,揭示清代满族的嫁妆特色及婚嫁习俗。
第一节皇族之嫁妆皇族为满洲贵族的最上层,其婚礼仪式也最为隆重和复杂,不同等次的皇族成员要相应举行不同规格的婚礼。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对于各类皇族成员的婚礼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包括:大婚、皇子成婚、皇孙成婚、皇曾孙成婚、皇元孙成婚、公主下嫁礼、亲王婚礼、世子郡王婚礼、贝勒婚礼、贝子婚礼,等等,可见清代国家对于皇族婚礼的重视程度。
但是,法令的规定多侧重于礼仪和等级方面,对于嫁妆并没有明确的、详细的规定。
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皇族盛大的婚礼中,女家陪送的嫁妆无疑同样的隆重、复杂。
一、皇后妆奁清代,仪式最为隆重、规模最为宏大的嫁妆当属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嫁妆。
皇后嫁妆的特点在于,它一方面要体现出帝王婚礼的九五至尊、无与伦比,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出嫁妆本身所包含的实际功能(如婚后生活所需的实际用品等),如何将这两种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说让筹备大婚的大臣们煞费苦心。
清朝共有四个皇帝在紫禁城举行了大婚典礼,分别为顺治、康熙、同治、光绪。
前两位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妆奁没有留下特别详细的记载,后两位皇帝则留有《大婚典礼红档》(以下简称《红档》),将有关大婚典礼的全部档案文件汇编成册。
这两份《红档》现皆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详细记录了朝廷内外筹备大婚典礼的全部过程,其中包括皇后妆奁的议定、筹办和妆奁清单,为我们研究清代皇后的嫁妆提供了宝贵而翔实的历史资料。
1.皇后妆奁的筹办皇后妆奁的筹办是一个非常繁复的过程,我们以同治帝大婚中皇后嫁妆的筹办过程为例、。
古代新娘嫁妆与文化礼仪

古代新娘嫁妆与文化礼仪嫁妆在古代文化礼仪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新娘子入门的一种方式。
古代的嫁妆不仅体现了家庭的财力,也展现了新娘子的嫁妆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习俗。
古代的嫁妆品种很多,通常包括金银首饰、绸缎、锦葵、家具、衣物、珍宝、贝币、鸟笼、药材等各种物品,其中最重要的是钱财和珠宝。
在古代,嫁妆的多少不仅是决定了新娘子家庭的富裕程度,也是反应了婚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
因此,新娘子的嫁妆多寡和质量优劣,是媒婆为之争取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古代的文化礼仪也非常注重新娘子的嫁妆,每个朝代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礼仪。
明朝时期的文化礼仪很有代表性,其嫁妆质量和数量的要求更是非常严格。
新娘子必须要带着七十二件新衣服,十二件嫁妆,七十二对鞋子,以及许多珠宝首饰和贵重物品,才能够符合当时的文化礼仪。
同时,在拜堂过程中,新娘子也必须背着新娘包,里面装着麻绳、钥匙、米、盐、草莓等物品,象征着婚姻的美好和生活的繁荣。
除了明朝,清朝时期的文化礼仪也很有代表性,新娘子的嫁妆必须包括一对符婚的鱼缸和一对饰有“卜昵”字样的玉镯,以象征着婚姻的幸福与美好。
而在汉朝,人们更是将嫁妆作为一种祝贺和庆祝的方式,婚礼上亲属和朋友都会送上各种各样的礼物来祝福新人的美满婚姻。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礼仪的变迁对嫁妆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如今,虽然嫁妆不再是入门必备条件了,但仍然可以融合现代元素,体现新娘子和家庭的财力和地位。
在现代婚礼上,新娘子的嫁妆可能包括一份精美的婚戒,或者一份其他意义重大的物品,如家庭文化遗产等。
嫁妆的多寡和质量已经不再是衡量社会地位和人们财富的唯一标准,但对照古代,我们还能看到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古代新娘子的嫁妆和文化礼仪在当时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时代的标志,嫁妆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
虽然如今的嫁妆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么重要,但随着文化礼仪的变迁,嫁妆依然可以体现新娘子和家庭的地位和财力,以及一种对婚礼和婚姻的美好祝福。
特殊的文化交流使者一和亲公主的随嫁队伍

第3 2卷 第 4期 V0 _ 2 o4 I 3 Nhomakorabea N .
n ou r a
— — — — — — —
西藏 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lO ie t n l is Isi t (hlso v a d S ca ce cs fT b tNai aie nt ue P i o h n o ilS in e o t t o
万匹, 又遣解 忧之媵 婢二 十五人 , 作儿伴 侣 。 此 女 , 多岁 即随 同解忧 公主来 到乌 孙 国。“ , 主 ” 十 初 楚
外 ,文成公 主还 随带有大量 的各业能工巧匠 、 文 侍者冯燎能史 书, 习事 , 尝持汉节为公主使 , 行赏赐 人、 医师 、 官属 、 卫士等 , 也都可看作是她 的陪嫁 。 于城郭诸国, 敬信之 , 日冯夫人。” 《 号 翻 资治通 文成公主死后 ,金城公主又继续 了与吐蕃和亲的 鉴》胡三省 的注说她 “ 内习汉事 ,外 习西域诸 国 事业 , 中宗照样是陪嫁丰厚。 念主幼 , 唐 “ 赐锦缯别 事” 。由于冯燎聪明识字 , 学习和接受能力强, 很得 数万 , 杂伎诸工悉从 , 给龟兹乐 。 【 ) 代的满蒙 解忧公主信任 ,不仅嫁给了在乌孙地位很高 的右 ” 清 5 J 联姻除了大量的陪嫁物 品,陪嫁人户更是不可或 大将军为妻 ,而且多次代表解忧公主 出使乌孙周 缺 。“ 燕支( 陪房) 蒙古人 , 初为固伦淑慧 、 固伦荣宪 边 的西域各国, 享有很高的威望。 她的才能甚至引 两个公 主的陪嫁户 , 5 0 , 共 4 户 原为满族或汉族 。 起 了汉宣帝的重视 , 并亲 自接见和委任她为正使 , 这些 ‘ 燕支 ’ 人世代居住在 巴林右旗 , 与当地蒙古 出面解决乌孙 国与汉室之间的矛盾 ,在她熟练的 族通婚 , 融合为蒙古族。” ㈣ 由于这种联姻次数 政治斡旋下 ,汉与乌孙化解 了一场危机 ,重又和 嘲 多、 范围广 、 持续时 间长 , 所以在 陪嫁人数上很早 好 。冯燎把 自己的一生都 贡献给了当时的乌孙及
公主格格下嫁外藩蒙古随行人员试析

以上规 定 均是 针 对宗 室 王公 嫡 妻所 生 女 而言 ,媵 妾所 生 女 不在 册 封之 列 (养 育 宫 中及 特恩 封 号 者例 外 )。乾 隆年 间又 规定 :亲 王 、郡 王媵 妾女 ,有 许字外 藩 蒙古者 ,亦 封乡 君 。
推 断建 立 在 以下 三种 情 况 的基 础上 :一是 无 格格 封 号有 额 驸封 号 者 ,根据 额 驸封 号 返 推格 格封 号 ,如 丈夫封 号 为 “固山额 驸 ”,则 知格 格应 为县 君 。二 是有 父亲 封号 及生母 身份 为正 妻者 ,可根据 崇 德元 年 的有 关规 定 ,可 直接 推 断其 封 号 ;但 是 乾 隆 以后 亲 王 和郡 王 媵 妾 女则 均 以 “乡 君 ”推 断 。 三是 仅 知其 父为 宗室者 ,则 以 “宗女 ”推 断 。
笔者 对 《清朝 满 蒙联 姻研 究 》 中顺 治 至宣 统 年 间下嫁 “外藩 蒙 古 ” 的公 主格 格进 行 统计 ,共 计 364人 ,其 中原 表 中 已经 注 明封号者 大 约 200人左 右 ,其他 为笔 者推 断 。推 断 的依据 是清代 关 于 “公 主格 格 ”的封 号 的有关 规定 :
根 据 上 面 的推 断 ,364人 中 ,有 公 主 20人 ,郡 主 66人 ,县 主 42人 ,郡 君 16人 ,县君 48人 , 乡君 71人 ,宗女 101人 。这一统 计 数据 虽 不能 说准 确无 误 ,但是 基本 上 可 以反 映 出 268年 问出嫁 外 藩 蒙古 的皇 家女 的大概 身 份分 布 比例 ,可 以作 为下 面分 析 的基 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格的陪嫁
作者:安石榴
来源:《北方文学·上旬》2015年第10期
东兴县城往西北一点,有个屯子叫二家子。
最早只有沙、郝两户人家。
他们从更西的蒙古草原来到这个地方安家。
再往前追溯,沙姓、郝姓两对夫妻都是清朝格格的陪嫁。
他们说一口京片子,自然暴露了来路。
不过也不多。
他们是哪个皇帝女儿的陪嫁呢?为什么流落到民间去了?这些事,他们咬紧牙关不说,外人怎么会知道?
沙家的老太太六十岁了,头发不怎么白,束一个发髻顶在头顶心上。
她腰不弯,腿不曲,背后看顶多四五十岁的人。
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本来有一个窄额头,两个线条硬朗的小腮,属于那种上下短、左右宽的小方脸。
老了老了,额头的发际线后退,脸上的肉松了一些,下垂稍许,整个脸看起来倒还顺眼了。
所以,正面看,老太太也不老。
老太太看起来不老可能也因为她的性格,沙、郝两家不多的底细也都是老太太无意中从嘴上溜达出去的。
她管她从前的主子叫大奶。
她说:
“大奶的饭可好吃了。
”老太太当时岁数还不大,一派天真,话音刚落,她男人“嗷”的一声呵斥,她一吐舌头就闭上了嘴。
过后,邻居们坐在炕上围着火盆瞎猜,说,格格的胃口小,人家是公主嘛,小鸟儿一样的啄几口就罢了,剩下的给侍女下人这些奴才享用。
沙、郝两家女人不做地里的活计。
老沙太太(记住,这时候她还不是老太太)把家里拾掇得窗明几净。
她有一匹属于自己的马。
每天做好午饭,骑马去几里地之外的大田给男人送饭。
傍晚丈夫收工回家,一进院子,她就迎出来,手里拿着笤帚。
丈夫站在那儿,伸平双臂,像个稻草人那样,她抡起笤帚围着男人上上下下一顿扑打。
灰尘扫尽,男人进屋,早有一盆热乎水预备着。
丈夫洗手洗脸,最后把头也扎进盆子用手划拉几下,擦干净上炕等着吃饭。
女人端盆出来,一只手撩着洒水,院子的土腥味就压下去了。
邻居们就说,到底是王爷家里出来的,齐整!
除了家务和生养孩子之外,她的心思都在马上。
她三十岁那年才开怀儿,生下儿子小片儿。
当年夏天,一个马贩子从草原赶来一群蒙古马。
马贩子在沙家打尖时,一匹母马难产死了,马贩子把小马驹子几乎白送给了老沙。
那是一匹骝马。
可是谁也没想到,骝马长大之后,脾气很古怪,不乐意被役使,死活不拉车、不拉犁。
好在老沙还有一匹挽马,这匹骝马就成了她的坐骑了。
她的马骑得挺好。
骝马黑色的小腿腾空而起,黑色的尾巴和黑色的鬣鬃都飘离了身体,红色马身就像镶了一圈黑边儿的火球一样,说不上多好看,精神!她微微前倾并拔起身体,松松地握着缰绳,精神!这一切她心里都清清楚楚的。
有一天从大田回来,就要到家门口时,她
夹了一下双腿,骝马即刻发力,从家门前一跃而过,向前飞奔。
这一跑,竟跑到十里外的屋顶山上去了。
屋顶山是这一带最高的山,一条山脊纷披两面坡顶,像一座巨大屋顶。
山顶上一年四季狂风不停,什么都留不下也长不起来。
山被寸高的青草覆盖,只有零星几棵松树,如藤蔓,以片状匍匐于地,并紧贴地皮,再无其它植物。
站在山顶上,四周皆在脚下。
她迎风向南望去,群山像涟漪以青翠、青黛至迷蒙之蓝层层荡开。
天空也是蓝的,静卧大朵白云。
而在那迷蒙的蓝山后面,却突兀地横起一道更高更大的灰云之墙,把南方堵得严严实实。
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号啕大哭。
风偶尔间歇,再重新鼓荡,她的哭声裹挟于风中,被控制,变得胆怯而挣扎。
骝马仰天长啸,发出悲鸣。
然后它低垂下头,用鼻息轻触她的发髻。
她抬起头,遇见它的眼睛。
她怔了一下,伸出双臂,以满怀揽入它的头,把脸贴了上去,喃喃道:你怎么了?你怎么了?难道你也……她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零落,变成凝噎的呢喃,她的眼泪流进了它的眼睛。
从此她和它有了一个共同的秘密,总在那些特别的时刻,它载她来这儿,只是为了让她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而每一次她从屋顶山下来,又是那个快活、麻利、多话的女人啦,多多少少有一点儿饶舌呢。
如果不是骝马突然抽搐倒在马厩中,老沙太太都没有察觉三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它早就是一匹老马,她自己也是一个瘦削苍白的老太婆了。
骝马倒在马厩,再也没有起来。
每一次剧烈的抽搐之后总有暂短的停歇,仿佛给它回味。
她望着它,它也望着她,就这样望了三天。
老沙太太知道是时候了,她不能再看它遭受折磨了。
她从它身边站了起来,手里握着一把寒光凛冽的尖刀……
老沙太太浑身疼痛,躺在炕上起不来了。
老沙头带着赞赏的口气跟小片儿说:“你妈用力忒大了,这是后返劲儿。
”老沙太太听到了,没说什么,她心上雾茫茫一片白,空空如也。
责任编辑 ;付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