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1.2知识点1:显微镜的使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1.2知识点1:显微镜的使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高倍镜观察 ①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 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③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④调节光圈,使视野 亮度适宜。
①使用高倍物镜时,必须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 中央,然后换用高倍镜。因为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 小,但看到标本的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若不移动玻 片,高倍镜下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中心部分。
②用显微镜看的是物体放大后的倒像,所以物像的移动 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退 出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与安放 ①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 前方稍偏左。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选一较大的 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 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 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 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 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③左眼看目镜 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 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知识点1:显微镜 的使用
要点归纳
1.显微镜的结构
(1)光学系统:目镜、物镜、反光镜等。 (2)机械系统: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压片夹、遮 光器、镜筒、粗(细)准焦螺旋等。
2.显微镜的成像 (1)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 镜(凸透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 镜形成的放大实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 显微镜的结构复式显微镜虽然有单目、双目或三目,结构繁简不同,但基本结构包括三大部分,即镜可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和照明部分。

1.1 机械部分1.1.1镜座:位于显微镜基座,略为方形,用以稳定和支持整个显微镜。

1.1.2镜柱:是镜座向上垂直的短柱,联系着镜座和镜臂。

1.1.3镜臂:连接镜柱,便于手握的弓形结构,其上下两端分别有镜筒和载物台。

1.1.4调节器:位于镜柱下方两侧,呈同心圆排列。

有大小两种螺旋,大螺旋为粗调节器,转动时可使载物台较快地升降,在使用低倍镜时可用它迅速找到物象;小螺旋为细调节器,转动时使载物台缓慢地升降,一般在使用高倍镜和油镜时调节可使物象清晰度。

1.1.5镜筒:位于镜臂上方的圆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1.1.6转换器:斜装在镜筒下端,有3-4个物镜孔,可以安装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

旋转物镜转换器时,即可更换物镜。

1.1.7载物台:位于镜臂前方,为一方形的平台,是玻片标本安装处。

载物台上装有标本推动器,可固定并推动载玻片,在载物台下方一侧有两个螺旋,转动时可分别使载玻片前后左右移动。

1.2 光学部分1.2.1目镜:直接插入镜筒上端,有单目和双目两种,上面刻有5X、10X、15X 等字符,表示其放大倍数。

有的目镜装有指针,用以指示视野中标本的结构。

1.2.2物镜:装在物镜转换器上。

一般分低倍镜、高倍镜、油镜三种。

低倍镜上刻有4X或10X,表示放大倍数;高倍镜上刻有40X、45X或60X;油镜上面刻有100X。

视野物像放大倍数的计算: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1.3 照明部分1.3.1聚光器:位于载物台的下面,由一组透镜组成,可把反光镜射来的光线聚集,从通光孔照射到载玻片上的标本。

聚光器的一侧有一螺旋,司聚光器之升降,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1.3.2光圈:位于聚光器的下方,系由十余片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有一小柄,移动小柄可以开大或关小光圈,以调节光量。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三)低倍镜观察
1.把所要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 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眼睛从侧面看(即眼睛 应当看物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 相撞),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 本为止; 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 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 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 晰。
11.遮光器:调节光圈大小,改变光线 强度 12.压片夹:固定玻片 13. 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镜筒,有平、 凹两面
二、微镜的成像原理
1.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倒像,即与实物相 比上下、左右均倒置,故向哪偏,向哪移。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 3.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 放大倍数越大;
1.右手紧握镜 臂,左手托镜 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 验台上,略偏左 (显微镜放在距实 验台边缘7厘米左 右)。安装好目镜 和物镜。
(二)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 光孔。
2.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 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 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 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4.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距离玻片越远,视 野越亮,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多,每个 细胞的体积越小;放大倍数越大,物镜 距离玻片越近,视野越暗,视野中的细 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的体积越大。
三、显微镜的使用
(一)、取镜与安放
(二)、对光
(三)、低倍镜观察
(四)、高倍镜观察 (五)、显微镜的复原
(一)、取镜与安放
显 微 镜 的 结 构 与 使 用
教学目的:
1、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2、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3、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2(一)显微镜的应用

1.2(一)显微镜的应用

考点一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课堂练习
1、 1、2、3、4、5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右 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 观察对象,由视野⑴到视野⑵时,操作过程的正确 顺序是( ) 1、转动粗准焦螺旋 2、调动细准焦螺旋 3、调节光圈 4、转动转换器 5、移动载玻片 A、1→2→3→4 B、3→1→2 C、5→4→3→2 D、3→4→1→2
巩固练习:
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 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 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B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巩固练习:
5、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 蛙的上皮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 如下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 看到的细胞最多( D )
物镜 物镜 物镜 物镜
a
A、a
b
载玻片
c
载玻片
d
载玻片
载玻片
B、b
C、c
D、d
6、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的结构最重要的区别是 ( C ) A、有无细胞结构 C、有无核膜 B、有无细胞壁 D、有无核糖体
三,关于光学显微镜的几个问题
(1) 成像原理: 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物像偏向哪 个方向,则装片应向哪个方向移动,可使 物像回到视野中央。 例题:
1、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 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 A. b B. d C. q D. p 2、用低倍镜观察根尖细胞分裂图像时,发现某分裂细胞处在 视野的右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方向是(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学案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学案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七年级生物上册

移动手轮
二、显微镜的使用 1.单目显微镜使用步骤 (1)对光调光。 ①转动_转__换__器__,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下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距离)。 ②调节_遮__光__器__,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_通__光__孔__。一只眼向目镜内看,转动反光镜,使 反射光线经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 野为宜。
【辨一辨】 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使用步骤的区别
1.观察方式:单目显微镜只有一个目镜,观察者只能通过一只眼睛来观察标本。双目 显微镜则配备两个目镜,观察者可以同时通过两只眼睛来观察标本。 2.单目显微镜转动准焦螺旋升降的是镜筒。双目显微镜转动准焦螺旋升降的是载物 台。
典例微课 【经典母题】图甲为单目显微镜结构图,图乙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图。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转动图甲中的①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⑤ B.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中的③ C.若观察的视野较暗,可调节图甲中的④ D.若将图乙中的⑥移至视野正中央,应向下方移动装片
3.如图是单目显微镜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光线亮时须用③的平面镜对光 B.物像放大倍数是①②放大倍数之和 C.如果视线中有污点,可能在于①②或玻片标本上 D.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再换高倍物镜观察时,不能转动④
【解析】观图可知:①是目镜,②是物镜,③是反光镜,④是粗准焦螺旋,⑤是细准焦螺 旋。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 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因此,光线亮时须用③反光镜的 平面镜对光,A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物像 放大倍数是①目镜、②物镜放大倍数之积,B错误。如果视线中有污点,可能存在于 ①目镜、②物镜或玻片标本上,C正确。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操作步骤:移动玻片,将 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和反光 镜,调亮视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因此,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再换 高倍物镜观察时,不能转动④粗准焦螺旋,D正确。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授课时间:课型:实验课课时:1核心素养生命观念: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2.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能规范的使显微镜,并看到清晰的物象科学思维:通过显微镜和永久玻片观察微观的生物世界,并能观察细胞结构。

探究实践:通过图片,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解决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态度责任:通过对显微镜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与实践,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与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1.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正确对光,调焦,从而观察清晰的物象.3.教学准备课件、显微镜,标本,擦净纸,显微镜的使用视频。

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创设环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课件:显微镜下的微小生物。

一滴水中有什么呢?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我们要研究细胞,首先要看到它。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看清楚就必须借助显微镜。

播放显微镜发展史介绍视频。

学生活动:自己浏览课本,了解显微镜发展史,以及常见的单目显微镜、双目显微镜、数码液晶显微镜等。

活动意图:了解显微镜发展史,及显微镜的功能及作用环节二:认识显微镜的构造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看教材P17,对照单目显微镜,从上到下辨认显微镜各部分结构。

两人一组,合作学习,认识显微镜结构。

2.教师示范:光学显微镜操作方法:①取镜和安放从镜盒中取出,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壁,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并安装目镜,强调手指不可触摸镜头。

②对光调光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遮光器,大光圈对准通光孔→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目镜看到圆形明学生活动对照教材学习:显微镜的各部名称及功能。

分小组共同学习,认识显微镜,真实感受各部件的功能,如辨认目镜和物镜,调节准焦螺旋等。

观察,模仿,记忆。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公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物镜
目镜

10×
16×
10×
50×
100×
160×
40×
200×
400×
640×
支撑部分:镜座、镜臂、镜筒
显微镜 机械部分:转换器、载物台、压片夹
的基本 光线调节:反光镜、遮光器、底光源

结构和 调节部分: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列文虎克 17 世纪,列文虎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比同时代的对手们高出一个数量级,如英 国学者胡克使用的复式显微镜,可将标本放大30多倍。而现存放大倍数最高的一台 列文虎克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266倍。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 菌、红细胞和精子等。他改进了显微镜,被称为微观世界的开拓者。 思考问题:显微镜的观察原理是什么?如何使用显微镜?如何看待新技术推动科学 发展?
比较目镜和物镜
项目 长度 放大倍数 位置 形态
倍数示例
物镜 越长 越大 近物 有螺纹 10× 40× 100×
目镜 越长 越小 近眼 T形 5× 10× 16×
思考 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成像特点: 低倍镜(视野中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 高倍镜(视野中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
镜臂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通光孔 压片夹 遮光器
反光镜 镜座
目镜
位置:距离眼睛近
数字:代表着放大倍数

10×
16×
特点:放大倍数大长度短; 放大倍数小长度长
物镜
位置:靠近载物台 数字:左上放大倍数 ;右上数值孔径;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低倍镜使用(调焦):转动粗调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从侧面观察低倍镜,当低倍物镜倍距标本约0.5cm时,从目镜上观察,慢慢向上转动粗调焦螺旋,直至视野出现清晰物象为止。
高倍镜的使用:转换高倍镜至合适位置,用微调焦螺旋调节至清晰地看到物象。
用毕处理:观察完毕后,恢复到初始状态。
结果
考核
整体效果
观察部分居视野中央,物像清晰。
种子染色
在2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5%的红墨水没过种子,染色10分钟。
冲洗种子
倒掉红墨水,用自来水冲洗至冲洗液无色为止。
生活力观察
观察种胚和胚乳着色情况,判断种子活力情况。
结果
考核
操作准确性及熟练程度
20分钟内完成任务,操作规范、熟练、结果正确。
场地清理
器具归位,整理工作现场。
大田作物常见病虫害识别与诊断
操作准确性及熟练程度
20分钟内完成任务,操作规范、熟练、结果正确。
场地清理
清场干净,整理过程有条不紊、整齐有序。
红墨水法快速测定种子生命力
项目
项目内容
技能考核要求
过程
考核
取样
随机数取经过浸种吸胀后的小麦种子10粒放置于瓷盘中。
切分种子
将取出的10粒种子用单面刀片沿种子胚的中心线纵切为两半,分别放入2个培养皿中。
项目内容
技能考核要求
过程
考核
砧木处理
离地面5.0~20.0cm处横切,选砧木的光滑侧面垂直向下削1.5~2.5cm的切口。
接穗处理
将选定的接穗截取合适的一段,其上具1~3芽,两面削,长削面1.5~2cm,短削面0.5cm左右。
接合
砧、穗形成层对齐。
绑扎
用嫁接膜绑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 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选一较大 的光圈对准光孔。 • 左眼注视目镜, (右眼也要睁开),转 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 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的 视野。当光线强时,让平面镜对着 光源,光线弱的时候,用凹面镜对着 光源。
光圈
反光镜
视野
(三)低倍镜观察
一、显微镜的结构
机器部分
显微镜
镜座、镜柱、镜臂、 镜筒
转换器
载物台 目镜、物镜
光学部分
遮光器 反射镜
目镜
粗准焦螺旋
镜筒 镜头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物镜 载物台 通光孔 遮光器 压片夹 反光镜
镜臂
镜柱
镜座
目镜
放大倍数
透镜
同学们: 是不是目镜放大倍数大的却比较矮?
物镜
放大倍数 镜 口 率
物镜 是不 是放 大倍 数大 其越 高?
放大倍数小
放大倍数大
四、巩固练习
1.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 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2.功能完好的显微镜,把低倍镜换成高倍 镜后,一般 A:先用粗准焦螺旋后,后用细准焦螺旋 B:只用粗准焦螺旋 C: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 D:先用细准焦螺旋,再用粗准焦螺旋 3.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 放大50倍”是指该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二、显微镜的使用
(一)取镜和安放
(二)对光 (三)低倍镜观察
(四)高倍镜观察
(一)取镜和安放
• 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 微镜取出。 •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便于 用左眼观察物像,用右眼看着画图 。 • 让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然后安放好目镜和 物镜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对光
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 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要 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5.“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 A:b B:d C:q D:p
6.要将视野内的物象从右侧移至中央,应向哪个 方向移动标本 A:左侧 B:右侧 C:上方 D:下方
•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 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 眼睛从侧边看着物镜头和标本之间,转动粗准 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标本为止。 •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再稍稍转动 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四)高倍镜观察
如下图经显微镜放大后得到:
放大
旋转
将原物体旋转180°即可。
6、玻片的移动与物像的移动
•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 移动方向相反。
物 像 偏 左 下 方
结论:物像偏什么 方向,玻片向什么 方向移动
7、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试想:污点一般会存在于哪?
• 目镜 • 物镜 • 玻片
8、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 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 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 旋。
三、基础知识和应用
1、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 2、显微镜放大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3、 10x10 10x40 扩大4倍 细胞单行排列 8 2 除以扩大的倍数(4)
5、倒立的物像:上下左右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