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砂桩加固软粘土地基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机理及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机理及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3m , 为 10 1 0k a q f 5 ~ 7 P , 为 3 ~ 4 P . 0 Ok a
水分 子继 续渗人 水 泥颗 粒 内部 , 细分 散 状态 的胶 以 体析 出 , 浮 于溶液 中形成 胶 体[ . 悬 3 ] ( ) 泥的离子 交换 和颗粒 聚集 作用 . 2水 由于土颗
图 1 地 层 剖 面
Fi 1 Sta i a g. r tgr phi e to c sc i n
2 7
基 的处理 , 主要 适用 于饱 和软 粘土 地基 的加 固 J .
2 工 程 应 用 分 析
2 1 工 程地 质简 况 . 武 汉某 写字 楼 占地 面积 22 0m , 底 压力 为 0 基 10k a 根 据勘 察报 告 , 9 P . 场地下 1 深度 范 围 内的 4m 地层 主 要为人 工 填土 和第 四系 冲 积沉 积 土 , 地基 土 层( 图 1 示) 如 所 自上 而下 可分 为 : () 1 人工 填土 及部 分 腐 殖 土. 粉土 质 , 褐 色或 黄
第 l O卷 第 3期
21 0 0年 9月
徐 州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NA 0F XUZ L H0U NS TUTE OF A I TI RCHI C TE TURAL TE CHN0L 0GY
V 0 .1 № . 1 O 3 Sp 2 0 e . 01
水 泥 土搅 拌 桩 法 具 有 对 环 境 影 响 较 小 , 工 周 期 施 短, 尤其 适用 于 2 深 度范 围 内无 理 想 持力 层 的 0m 软 土地基 . 泥土搅 拌桩 已发 展 成 为常 用 的软 弱地 水
得到广 泛 应 用 . 方 法 通 过 特 制 的 深 层 搅 拌 机 该 械, 利用 水泥 作 为 固 化 剂 , 地 基 深处 将 软 土 与 固 在

土木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评估

土木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评估

土木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评估引言土木工程中,软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质情况。

由于其较弱的承载能力,需要加固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然而,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评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土木工程中软土地基加固效果的评估方法。

1. 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具有以下特点:压缩性较大、水分含量较高、孔隙水压较大、抗剪强度低等。

这些特点使得软土地基在受力时易于发生沉降、变形和液化等不稳定现象。

2. 软土地基加固方法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土钉墙、加固桩、加固灌浆等。

这些方法通过改变土体的结构,提高其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来达到加固的目的。

3. 加固效果评估指标为了评估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需要确定合适的评估指标。

常用的指标包括沉降量、变形量、承载力等。

评估指标应该能够客观地反映软土地基的力学性质和受力性能。

4. 加固效果评估方法4.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现场实测的方式来评估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

例如,在加固前后进行沉降观测,测量土体的变形量和承载力等指标。

然而,直接测量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测点选择的难度以及仪器设备的限制。

4.2 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利用计算机模拟软土地基的力学行为,进行加固效果评估。

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可以预测软土地基在加固前后的应力、位移和承载性能等。

数值模拟法能够提供更加精确的预测结果,但是需要合理选择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

4.3 经验法在土木工程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些经验法。

这些方法基于以往的工程案例和试验研究,通过参考类似工程的实际效果来评估加固效果。

尽管经验法的可靠性有一定局限,但在现实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结论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评估是土木工程中重要且复杂的问题。

通过合适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估加固效果。

直接测量法、数值模拟法和经验法在加固效果评估中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以确保土木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桩间软土加固效果分析及其极限承载设计

桩间软土加固效果分析及其极限承载设计

桩间软土加固效果分析及其极限承载设计地基加固技术已经成为大型土石工程和大型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桩间软土加固技术由于其适用范围广泛、施工方便、可靠性强以及成本较低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土石方施工、河湖治理、海岸应用等多个领域。

然而,桩间软土加固的应用尚未获得足够的关注,大多数研究着重于技术方面的装置、施工过程、效果评价等,而对加固后极限承载设计缺乏充分深入的研究。

一、桩间软土加固效果分析桩间软土加固技术是通过在桩间填充特殊材料,使原始土体形成一个结实的整体,从而提高地基的抗滑性能和刚度,从而带来明显的保护效果。

在加固技术的选择上,重要参数包括:加固材料的类型、加固桩的深度、施工的深度及特殊形状的加固材料以及加固材料的数量等。

经过多年的实践,桩间软土加固技术在地基改善、抗滑加固及抗震应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加固技术本身的研究却鲜有深入。

二、极限承载设计极限承载设计是一种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为目的的设计技术。

它的主要方法有:加固材料的选用、桩间软土加固成型、桩端设计和施工技术控制等。

在选择加固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其物理力学性能、安全性及可靠性等因素。

桩间软土加固成型时,要注意填充材料的分布一致性,桩端设计也需要考虑桩间填充材料的等级及其行之有效的稳固措施。

最后,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施工技术控制措施,保证桩间软土加固施工质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不良问题。

三、结论桩间软土加固技术是一种性能优良、施工方便、较低成本的地基加固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型土石方施工、河湖治理、海岸应用等多个领域。

然而,其应用过程中仍需注意基础土体性质、施工技术等因素。

此外,极限承载设计对桩间软土加固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桩间软土加固工程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施工技术控制等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软土地基指的是土质较松软、强度较低的土层,这种土层在水利工程中常常遇到,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就会造成土基沉降、变形等问题,从而影响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并介绍当前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一、软土地基特点软土地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土质松软、孔隙度大、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强度低等。

这些特点使软土地基在水利工程中成为了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软土地基的特点决定了在施工中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目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了土体加固、排水处理、荷载预压等方法。

下面将对这几种处理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1. 土体加固土体加固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增加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和稠度,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改善变形性状。

常见的土体加固方法包括土钉墙、挤密、灌浆、搅拌桩等。

这些方法通过作用于软土地基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固土体,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

2. 排水处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含量较高,这会降低土体的承载能力,造成土体沉降和变形。

在施工中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排水处理。

排水处理包括了水平排水和垂直排水,其目的是降低土体的含水量,从而提高土体的稠度和承载能力。

3. 荷载预压在软土地基中施工水利工程时,通常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荷载预压处理。

荷载预压是指利用超静定荷载对土体施加压力,从而使土体发生压密和固结,提高其稠度和承载能力。

荷载预压处理对软土地基的改良效果显著,是软土地基处理中一种有效的方法。

以上就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中常见的方法,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稠度,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砂桩处理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砂桩处理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N6 5 9- 8击 3 :1 4

,算 术 平均 值 2 . 。 4 4击
2 观测 测试 分 析 20 0 3年 3— 4月进 行砂 桩 的施 工 ,4—5月 进 行
观 测元器 件 的埋设 工 作 。5月 开始 路 堤 的填 筑 及 观 测 工作 ,l 0月 1 4日完成 等 载 段 预压 土 的填 筑 ,l 2 月完成 0 895 + 1.5一+ 3.5段超载部分填筑 ,其 839
维普资讯
罗建敏 ,等 :砂桩处理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 l・ 7
+839 采 用 振 动 重 复 拔 管 法 施 工 工 艺 ,0 3.5
+7 0 +8 0采 用 双 管 冲 击 法施 工 工 艺 。砂 桩 顶 7 0 铺 0 6 厚砂垫 层 ,内铺 一 层土工 格栅 。 .m 1 2 试 验段 工程 地质 概况 . 试验 段 地基 属第 四 系全新统 冲湖积 层 ,主要 由 黏 土 、淤泥 质粉 质黏 土 、粉质 黏 土及粉 砂等 地层 组 成 。各 层地 层 岩性 自上 而下分 述 如下 :①黏 土 ,灰 黄色 ,软一 硬 塑 ,夹 有 少 量铁 锰 结 核 ,表 层 0 2— .
摘 要 对砂桩 处 理软 土地 基 的加 固效果进 行 了 系统研 究 。试验 表 明 ,砂 桩 处理 类似 条件 的 高速铁 路软 土 地基 可 以满足 小 于 5e 工后 沉 降 的要 求 。荷 载稳 定 后 的 桩 土应 力 比平 均 值 为 1 2 m .

23 . ,砂桩 地 基土 工格栅 的发挥 强度 约为 其极 限抗拉 强度 的 3 O% 。 关键词 铁 路 工程 砂桩 工后 沉 降 软 土地 基 处理
后 沉 降要求 小 于 5 e m,竣 工 初 期 年 沉 降速 率 小 于 2 m,桥路 过 渡 段 路 基 工 后 沉 降 要 求 控 制 在 3 e e m

水利施工论文: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水利施工论文: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1、软土地基的特点(1)强度弱。

软土的土质一般较为松软,因此也就导致了其强度低的情况。

那么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之中就会加大施工的难度,最终由于地基强度过小而使得其根本无法承载工程的压力,进而引发崩裂及坍塌情况的出现。

(2)透水低。

软土地基的透水性相对较差,这当然也与其组成息息相关,淤泥质黏土使得排水不畅,最终积水过多就会严重的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

(3)压缩量大。

一般情况下,软土地基的压缩量都是比较大的,那么这就加大施工难度,进而引发较大的风险性。

在施工不断进行的过程之中,工程的重量在不断加大,那么引发地基出现塌陷的风险也会加大;(4)沉降快。

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之中,由于工程的质量也在不断的加大,那么使得软土地基沉降的速度也会因此而加快速度。

(5)不均匀性。

软土地基分布的范围不集中,不均匀性较大,内部存在多种土质,各类土质的强度与硬度不一样。

因此,在进行软土地基的时候,就会容易因为地基受力不均而使得地基出现塌陷的情况。

2、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2.1、砂与砂石换填垫层技术(1)科学合理的选择施工之中所用的材料。

在砂与砂石换填层的施工技术之中,在进行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得要优先选择质地偏硬的粗砂、砂砾、碎石以及中砂,其中坚决不可以混入风化料、软岩以及其他各类杂物。

在应用顶级砂砾的时候,就得要选取颗粒不均匀且系数在10以上的材料;引用人工级砂砾石的时候,要应用密度试验的方式来甄选,选出其中最大的砂石,保障填层材料的密度处在一个最大值;假使没有顶级砂砾以及人工级砂砾,可以应用细砂来进行填层,另外还得要混合放进卵石以及碎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可以保障垫层材料含石量的比例在50%之下,在填充的时候还得要把材料之中的枯草及杂物及时的清理;(2)施工准备工作注意事项。

在进行换填层施工的时候,也同样的要将位于坑内的树叶及枯草及时的清理,假使其间有积水,那么就得要应用显影的排水技术来及时的将其排出,清理坑内的浮土。

水下砂桩加固软粘土地基效果分析

水下砂桩加固软粘土地基效果分析

摘 要 : 下 砂 桩 加 固软 粘 土地 基 在 无 漳港 首 次 采 用 一 壮 工程 实 倒 表 明柱 体 和 桩 周 土 的 强度 随成 柱 时间 增 长 而 增 长 关t词 : 水下 砂 柱 } 问 土 : 桩 强度 : 桩 时 间 成
中 围分 粪 号 : U4 2 3 Βιβλιοθήκη T 7 . 0 2 4
\ 鞋
6 8 0
度增 长变 化曲线
衰 1 桩 体标 贯试 验 统 计 襄
击数 J v 增 长 率
2 区 域地 质 概 况
本区为原 滑坡 区 , 滑动带 以上 土层 为淤 泥、 淤泥 质粘 土扰动后 的软弱 土层 , 其下 土层 为 :
平 均界 限 值 平 均值 ( )
3 处理 方 案
1砂桩 设 计 参数 : 桩 顺岸 加 固区域 30 2m ) 砂 0 .
×3 2m, 为 3个 区, 中 【 分 其 区砂 桩 间距 l 0m;I 区 14 - Ⅱ区 2 0m。正 方形 布 置 , m; . 砂桩 直 径 5 o 0
mm . 桩 底 高 程 一 1 . n 顶 高 程 一 2 0 一 3 0 砂 0T , 4 .~ . T 桩 顶 以上 抛 1 0m 厚 砂 垫 层 。 n. .
3 0
4 8
性, 含有机质 及少 量碎贝壳 , 薄粉砂 层 . 夹 分布连 续 .
该层底 高程 一1 . ~一1 . 0 3 0T 4 n
4 亚粘土 混贝壳 及砂 : ) 灰褐色 、 中塑性 , 塑状 , 可
含多量碎 贝壳 及砂 , 底高程 l . ~ 一l . 4O 5 Om
维普资讯
・ 8・ 4
港 工


20 0 2年 3月

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评价

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评价

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评价软土地基是指土壤中含水量较高、颗粒结构疏松、孔隙率较大的土层。

由于其力学性质较差,常常会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因此,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任务。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进行评价,并探讨评价指标和方法。

一、软土地基加固的目的与方法软土地基加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

常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包括预压法、灰浆桩法、土体替换法、挤密法等。

这些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环境条件或添加增强材料等手段,使软土地基的力学性质得到改善。

二、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评价指标软土地基加固效果的评价需要使用一些定量指标,以客观反映加固后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地基沉降、抗剪强度、固结性、排水性等。

1. 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是评价软土地基加固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进行加固前后,通过监测地面沉降情况,评估加固效果的优劣。

沉降量越小,表示土壤的稳定性越好,加固效果越佳。

2. 抗剪强度抗剪强度是衡量土壤承受剪切力能力的指标。

在软土地基加固后,通过剪切试验,提取土壤样本,并检测其抗剪强度的变化,从而评估加固效果。

抗剪强度越高,说明土壤的强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3. 固结性固结性是指土壤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性质。

软土地基经过加固后,固结性的改善是评价加固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常通过固结试验,测定加固后土壤的固结指标,比如固结压缩模量、渗透系数等。

4. 排水性软土地基通常具有较差的排水性能,容易产生排水困难的问题。

通过改善土壤的排水性能,加固效果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对加固后的土壤进行排水试验,测定其排水系数和液限等指标,可以客观评价加固效果。

三、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评价方法评价软土地基加固效果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1. 力学试验法力学试验法是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试验,获取土壤力学参数,并以此评价加固效果的方法。

通过剪切试验、固结试验等评测指标,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软土地基加固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施工参 数 : 工机 具为水上 振 动沉管 打桩机 , ) 施 施 工前分 区进 行典 型施 工 , 过试 验采取 B参数 控 通 制施工 , 即桩管 提升 速度 1 jm/ i , 续提拔 。 . r n 连 a
收 稿 日期 : 0 1 0 3 20— e 0
强度平 均值 变化曲线 。
维普资讯
20 , 2年 3月 )
No 1 .
表 2 十 宇扳 试 验 结 果

攒 书
・ 9・ 4

5 结 语
水下 砂桩加 固软粘 土地 基 的原 理是置换 和排 水 作用 . 即密实 的砂 桩取代 同体 积 的软 弱粘土 , 桩 与 使 土形 成复合地基 共 同承担 上部荷载 砂桩 良好 的透 水性 , 大缩短 了周 围土层 的排水距 离 , 大 加快 了固结 排 水 的速 度 , 土层 的强度 逐渐 增长 . 而对砂 桩握裹 从 力 逐渐增加 , 同时桩 体本 身在 上部荷载作 用下 . 固结
种 模式 。
2 部 分蓄冷 联 合供 冷 : ) 这种 方 式 在冰 蓄冷 工 程 中应用 较多 . 也最 经济 . 其经 济运 行模式 为上 午 以蓄 冷为主一 冷机 为 辅 ; 下午 或 电价低 谷 以冷机 为 主 , 蓄 冷辅 助 。 种运 行方式 一般 依靠 计算机模 拟管理 , 这 在 系统 的设计 上要求较 高 。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t 七 七 七 七 t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行 的蒸发 温度 是根 据 制 冰时 问要 求 来设 定 的 , 当有 1 0h左右 的 蓄冷 时 间 时 , 发 温 度 可 定 为 6 蒸 C, 这样 可尽量 提高冷机 的效 率 由于冷机在 夜间运 行 , 其 冷凝 温度较 低 , 综合 各种 因素之 后 , 冷机运 行机及 系统 又 类似 水 蓄
冷。 其相变 温度 应在空调 适应 的范围之 内 , 般情况 一 以 2 C~7 C为宜 , 冷机 可采用 普通 冷水 机组 . 行 运
并联 系 统 即将冷 机 与 蓄冷 槽并 联连 接 , 侧泵 各 单独 设置 , 调水 侧 的 交换 器 分别 设置 . 空 并联 运 行 。 它 的主要特 征是运行 灵活 , 控制 思路 清晰 . 但管 路稍
微 复 杂
4 结 语
本文对 设 计蓄 冷 空调 的基 本 条件 、 种类 和蓄冷 方 式 等进行 了讨 论 , 对 蓄 冷空 调 在设 计 中 的利弊 并
初 投 资
将 冷机 与 蓄冰槽 通过 一 套 溶液 泵 串联 起来 . 的显 它 著 特征 是蓄 冰槽运 行 而冷 机不运 行 时 . 载冷 剂 也通 过冷 机 . 这种 做 法减少 了泵 的 台数 . 制较为 方 便 . 控 但 也相应 地增 加 了泵 的扬程 . 能耗稍有 增加 。 其 串联 系统 有冷 机上 游 、 冰槽 上游之 分 , 冷机上游 较冰槽 上 游 可节 电 5 , 此 串联 系 统 基本 采 用冷 机 上 游 这 因
0 2 4
\ 鞋
6 8 0
度增 长变 化曲线
衰 1 桩 体标 贯试 验 统 计 襄
击数 J v 增 长 率
2 区 域地 质 概 况
本区为原 滑坡 区 , 滑动带 以上 土层 为淤 泥、 淤泥 质粘 土扰动后 的软弱 土层 , 其下 土层 为 :
平 均界 限 值 平 均值 ( )

般是其 空调工 况出力 的 6 ~8 5 0
冰 蓄 冷 系 统 目前 有 串 联 、 联 两 种 。 联 系 统 即 并 串
3 蓄 冷 方 式
蓄冷方 式分为全 蓄冷 、 部分 蓄冷联合 供冷 。 1 全蓄冷 : ) 即在 空调用 冷 的时 间 内全 由蓄 冷供 给 , 就要求 峰谷 电差 价较 大 , 这 否则 难 以弥 补较 大 的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4 95 <0 2 0 一∞ 4 一 O 1 5 2 Z 0 )1 8 2
l 工 程概 况
天津 港 南疆非 金 属矿 石 泊 位 为高桩 码 头 , 后 其 方 接岸 区域 采用 抛石 至高 程 30T 做上 部 结构 . . n后 抛石厚 度约 6m, 由于码 头在施 工过程 中前方挖 泥 ,
维普资讯
・ 8・ 4
港 工


20 0 2年 3月
N . o1
水 下砂 桩 加 固软 粘 土地 基效 果 分 析
候 延 祥 耿 久 月:孙 红 月 , 。
(. 1 天津港 建设公 司 ,0 4 6 ‘ . 3 0 5 ) 2 天津 大学 .0 0 2 30 7 )
( 接第 l 上 4页 )
图 2 沿桩 深不 同时 间 十 字 扳强 度平 均 值 变 化 曲 线
压密. 强度 随时 间增长 , 测结果 表明桩 体和桩 间 土 检 的强度 与成桩 时 间密切相关 。 效 率高 。但 这 种 方式 造价 较 高 . 单 位体 积 蓄冷 量 且 低, 蓄冷槽 体 积大 , 冰槽 的 2 是 ~3倍 . 重量 也 大 . 是 冰槽 的 3 ~4倍 。 其材 料变相 次数 有限 , 般在 20 0 一 0 ~40 0次 , 过之后 便失效 了 0 超 综 合上述 三种方 式 . 以冰 盘蓄冷方 式较 为可 靠 . 其 他方式仍 有待 于进一 步完善
3 处理 方 案
1砂桩 设 计 参数 : 桩 顺岸 加 固区域 30 2m ) 砂 0 .
×3 2m, 为 3个 区, 中 【 分 其 区砂 桩 间距 l 0m;I 区 14 - Ⅱ区 2 0m。正 方形 布 置 , m; . 砂桩 直 径 5 o 0
mm . 桩 底 高 程 一 1 . n 顶 高 程 一 2 0 一 3 0 砂 0T , 4 .~ . T 桩 顶 以上 抛 1 0m 厚 砂 垫 层 。 n. .
摘 要 : 下 砂 桩 加 固软 粘 土地 基 在 无 漳港 首 次 采 用 一 壮 工程 实 倒 表 明柱 体 和 桩 周 土 的 强度 随成 柱 时间 增 长 而 增 长 关t词 : 水下 砂 柱 } 问 土 : 桩 强度 : 桩 时 间 成
中 围分 粪 号 : U4 2 3 2 T 7 .
圈 1 冶桩 裸 平 均 强 度增 长变 化 曲线
2 桩 问 土的变化 ) 在砂 桩施工 过程 中 , 桩周 土被扰 动 , 土层 的天然 结构 破坏 , 造成强度 下降 。 而强 度的恢复 与增 长与成 桩时 间密 切相关 。表 2 打砂 桩前后 不同时 间十字 为 板试验 结果 。图 2为沿深 度不 同时间桩 间土十字 板
2 3 优 卷盐变 相蓄 冷 . 其原理类 似 冰蓄 冷 , 利用材 料相 变蓄存 冷量 . 但

提 出 了一 些观 点。笔者认 为 , 对每一 具体工程 , 在设 计 中要根据 当地 的 实 际情况 , 真分 析 选择 合适 的 认
蓄冷 方式 . 才能既节 省投资 . 又节 省运行 费用 。
后方抛 石 , 基有 可能整 体滑 动或产 生大的变形 , 地 影 响码 头 整体稳 定 , 以地 基 设计 为 水下 砂桩 复 合地 所 基 、 体强 度要求标 准贯 人击数 Ⅳ≥ 1 。 桩 8
4 加 固效 果
1 桩体 变化 ) 成桩后 不 同时 间进行 了标 准贯^试验 检验 桩体 强 度 , 1为桩体标贯 试 验统计 结果 , 见标赁击 数 表 可 随成桩 时 间的延 长 而增 加 , 实 质是 桩体 强度 随 成 其 桩 时 间增 长而增 长 。图 1为沿 桩深不 同时间平 均强
软 一流 塑状 , 有 机 质夹 亚 砂 土薄层 . 碎 贝壳 . 含 含 分 布高程 一60 .~ 1 . 0 0m
1 十月 1

2 3 5 1 l ~2 .
N击 ,

2 27
§. S7
3 淤泥 质粘 土 ( —3层 ) 灰褐 色 , 塑 状 , ) 1 : 软 高塑
3 0
4 8
性, 含有机质 及少 量碎贝壳 , 薄粉砂 层 . 夹 分布连 续 .
该层底 高程 一1 . ~一1 . 0 3 0T 4 n
4 亚粘土 混贝壳 及砂 : ) 灰褐色 、 中塑性 , 塑状 , 可
含多量碎 贝壳 及砂 , 底高程 l . ~ 一l . 4O 5 Om
?无 L十 月 2十 月 6 1 2 8 7 1 1. .~ 47 1.~1 B 13 § 1 7 2 8 4 ~ 1 1 6 l 1. 76 1 .7 S 5 . 1T 6 2 1
1 淤泥质亚粘土 (—1 )灰, 褐色, ) 1 层 : 灰 中塑
性 , 一可塑 状 , 亚砂 土薄层 . 软 夹 分布不 连续 。 2 淤泥 ( —2层 ) ) 1 灰及灰 揭 色 , 中上 一高塑 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