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沥青混凝土抗裂性能的研究
纤维沥青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

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 、 轴载的加重及 人们生活水 平的 日益提高 , 对道路使用 质量 和服务 寿命 的要求 越来越 高. 传 统材料难 以满足使用需求 , 人们越来越多 在沥青路面 中应用 新型 材料. 欧美一些 国家 于 2 0世纪七八 十年代 就开展新 型
B n br 及 D l iA oi es i f o n S两 种 典 型 纤 维 与 不 掺 纤 维 的 A 一 at K 1 行 马 歇 尔 试 验 、 温 车 辙试 验 、 散 试 验 、 留稳 定 度 试 3进 高 飞 残
第 2 6卷
第 5期
长
沙
大
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
报
VO . 6 NO 5 1 2 . ¥e p.2 0 12
20 1 2年 9月
J OURNAL OF CHANGSHA UNl VERSl TY
纤 维 沥 青 混 凝 土 性 能 的试 验 研 究
陈 晋华
(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 院, 福建 福 州 3 00 ) 5 0 7 摘 要: 通过 对掺入 B n br 及 D ln S的 A oi es i f oaiA t K一13混合料进行马歇 尔试验 、 留稳 定度试验 、 残 飞散试验、 高温车辙试
根据 马歇尔 试验 结果 并结合 实 际经验综 合确 定未掺 纤
维 、 D lnt S纤维及掺 B nf es 掺 o iA a oibr 纤维混合料的最佳油石 i 比分 别为 5 2 54、. , . 、. 5 3 由此 可见 , 掺入增强纤维提高 了沥青
收 稿 日期 : 1 0 2 2 2— 7— 0 0
验、 小梁低 温弯曲试验研 究 , 结果表 明, 沥青混凝土 中掺入增强纤维后 , 留稳定度 、 在 残 动稳 定度提 高 , 可大幅度 降低 混合 料的
低温下添加剂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

The Research on Asphalt Mixture Crack Performance at Low Temperatures
■ 郭尚德 ■ Guo Shangde
[摘 要] 本文采用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 SBS 改性剂、木质素 纤维和钢纤维等改性材料,通过沥青混凝土低温劈裂试验 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研究其对路面低温抗 裂性能的改善作用,开发出适合北方地区的抗低温开裂的 路面材料。
木质素纤维:由木材管胞失去生命力后形成的,
木材管胞具有中空结构,中空内径一般为 40~60 m,
管胞长度为 1~3 mm。因处理温度高达 250℃以上不
变质的特性,其外观呈灰色,纤维横截面为锯齿形,
纵向为圆柱形。
(4)SBS 改性剂
SBS 改性剂,是一种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它采
用高分子聚合物 SBS 改性剂作为分散相,用物理的
本次试验的材料主要有:沥青、矿料、纤维、 SBS 改性剂。矿料级配采用设计规范建议的 AC-13I 和 AK-13I 级配范围的中值。
1. 试验材料 (1)沥青 沥青选用 SKAH-70 沥青,技术指标见表 1:
15℃ 40
针入度 0.1/mm 25℃ 72
30℃ 106
注:T12,T800 的相关系数为 R=0.997
[Keywords] low temperature, modifying agent, fiber, split test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主要取决于强度和 变形能力,沥青混合料掺入改性材料及纤维材料, 将使混合料的内部结构更加优化,从而使其抗拉、
抗裂性能得到改善。本文通过低温劈裂试验,研究 改性材料及纤维材料掺入后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 裂性能的影响。 一、 试验材料及级配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BFSMA-13)路面施工工法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BFSMA-13)路面施工工法一、前言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BFSMA-13)是一种新型的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耐久性和防水性能,适用于中低水平公路、城市道路和停车场等道路工程。
本文将介绍BFSMA-13路面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等方面的内容。
二、工法特点1. 抗裂性能好:BFSMA-13采用了特殊的纤维增强技术,可以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2. 耐久性强:BFSMA-13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可以有效承受车辆荷载和气候变化等外力作用。
3. 防水性能好:BFSMA-13中的沥青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可以有效防止水分侵入路面结构,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4. 施工简便:BFSMA-13路面施工工法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易于控制。
5. 绿色环保:BFSMA-13采用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轮胎橡胶,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三、适应范围BFSMA-13适用于中低水平公路、城市道路、停车场和一些涵洞、桥梁等特殊区域的路面工程。
尤其在恶劣气候、高温、湿滑等条件下,BFSMA-13路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四、工艺原理BFSMA-13路面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利用特殊的纤维增强技术和沥青材料的黏结特性,达到增加路面的强度和抗裂性能的目的。
具体工艺措施包括:1. 基层处理:对路基进行平整、夯实和提供良好的排水条件。
2. 沥青混凝土面层制备:将纤维和沥青混合,制成BFSMA-13沥青混凝土料。
3. 施工工艺:包括热拌、铺设、压实和养护等步骤。
五、施工工艺1. 热拌:将BFSMA-13料与沥青进行热拌,使二者充分混合。
2. 铺设:将热拌后的BFSMA-13沥青混凝土料铺设在预处理好的路基上。
3. 压实:使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使BFSMA-13沥青混凝土料与路基紧密连接。
4. 养护:采取合适的养护措施,保证BFSMA-13路面在养护期内获得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纤维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

与纤维表面产 生的吸附作用 、 物理浸润作用 以及 有时存 在 的化 学 较高 的沥青用量和 稠度较 低沥 青所组 成 的玛碲脂性 能是 密切有 键作用 , 使沥青呈单 分子状 排列在 纤维表 面 , 形成结 合力 牢 固的 关 的 。 “ 结构沥青” 界面层 。
1 3 阻 滞 作 用 . [ ] 余 学芳, 邑宁. 煤灰 混凝土 的抗裂性 分析 [ ] 混凝土 , 5 董 粉 J.
1 机理 分析
1 1 吸 附作 用 .
短纤维在沥青基体 内的分布是 三 向随机 的。 由于截 面纤细 , 使得纤维掺量不大 的沥 青基体 内, 短纤维 数 目却相 当大 , 形成 纵
横交织的空间 网络 。如纤 维掺量 为 3 2 时 ( 占沥青混 合料 重 .% 约 纤 维 直径 一般 小 于 2 肌 , 相 当大 的 比表 面 积 , 0 有 每克 纤 维 的 0 2 , .% 以下以 0 2 表示 该 掺量 ) 每克 沥 青 中约 有 52 0根纤 .% , 0
[ ] 李秋义 , 家和 , 向宁. 2 李 杨 高掺 量粉 煤灰混 凝土 力学性 能试 [ ] 钱 觉时. 7 粉煤灰特性 与粉煤灰 混凝 土 [ . M] 北京 : 学 出版 科 验研 究[ ] 低 温建 筑技 术,0 2 2 -24 . J。 20 ( )4 —3
筑 ,04 3 :4 . 20 ( )7 7
纤维对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影响的探讨

Ke r s f e ; s h l o c ee p ro a c y wo d : b r a p atc n r t ; ef r n e i m
国内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 中大部分路面为沥
青路面…. 随着 国民经济 的迅速发 展, 道路上行驶 车辆向密度高、 速快和轴载加重方 向变化 , 车 对沥 青路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对现有沥青路面结 构来说 , 交通量和组成 的变化 , 引起 了路面结构服 务能力 的衰退 、 结构损坏现象的过早发生 , 这也促 使沥青路面技术的改进和更新 , 应运而生的是各种
和防止反射裂缝的性能 .正是 由于具有以上优 良 J
作者筒介 : 王卫东 ( 97 , , 16 一) 男 工程师 , , 本科 主要从事铁路、 公路 土建工程研究
维普资讯
8 6
长 沙 电 力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 年 8 06 月
p a o c ee a r so e e f x e me t a d s d e e a p atc n r t o mi e t x l b r h h c n r t ,c ri n a s r so p r n sn t i t s h l o c ee t x t t e f e e i e i u dh h ei i
b } r a a it, e ae a it ,} i m ea r a it, } wtm e tr cakr— yte s ls bly t t s bly tehg t p r ues bl tel p r ue rc l Ma h l t i h w r t i l h e t t i lo e y a e
维普资讯
第2 1卷第 3期
纤维胶粉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已达 3 0亿条 ,并且还 在以每年 约 1 0亿条的速度不 断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 大 的轮胎生产 国 ,废 旧轮胎 的产 生量也在 急剧增加 , 00 21 年我 国废 旧轮 胎产生 量超 出 2亿条 ,如果 废弃 ,会 给我 国的环保 带来 巨大的压 力 ,也会造成 资源 的 巨大浪费 。 将废 轮胎橡胶 粉掺人 到沥青 中制备成 橡胶粉 改性沥青 应用 于道 路路 面铺设 不仅 可大 幅度提高 沥青路 面的路面性 能、延长适用 寿命 、降低 公路建设 造价 ,而 且能起 到治理 污染 、节约资 源 、综合利 用废 物的作用 ,符合 国家 环保政 策和发展循环 经济 、建 设节约 型社 会的要求 。但 由于废轮
2 1 年 第 6期 0 1
第3 7卷 总第 14期 6
/ ih a I i IS c u n Bu。 g材 r 』 i M l n d
s
・ 3・ 9
21年 1 01 2月
纤 维胶 粉 青混 合料 性 能研 究 沥
姜献东
( 扬州工 业职业 技术学 院 ,江苏 扬 州
加铺应力一应变 吸收膜 、土工 格栅 、土工织 物 ;改进 沥青 混合料设计 ,采用 “ 合金化 ” 方法 ;在面层 与基层之 问增加 级配碎石层 ;基 于柔性基层 的设计 ;基 层预 切缝 以及 在 沥
・
9 ・ 4
. 』 S h吼 BI 材 mr i u ud M c t l e
性材料按 照一定的组合 共 同用于 沥青混凝 土 中,充分发挥 它们各 自的优 点 ,有效预 防沥青混凝土路 面的裂缝 产生。 关键 词 :木质 素纤维;胶粉 沥青 ;试验方法
研究论文~沥青玛蹄脂碎石(SMA)与纤维沥青混凝土(FAC)特性与区别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与纤维沥青混凝土(FAC)的特性与区别吕伟民(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SMA自从德国传入我国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在上海曾在外环线(第一期工程)、A4公路、浦东南干线等道路铺筑了SMA路面。
与传统沥青路面不同,SMA路面由于其独特的路用性能而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人特别注意到,拌制SMA 混合料需要添加纤维。
但是有些人对SMA并不完全了解,误以为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纤维就是SMA,因而近年来在上海一些道路中出现了所谓的SMA路面,实际是纤维沥青混凝土(FAC)路面,而不是SMA路面。
纤维在这两种混合料中的作用完全不同,如果对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不甚了解,往往多花了钱却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为此,本文就SMA 与FAC的特性与区别加以讨论。
1.SMA混合料的组成与特性1.1 SMA混合料的组成结构SMA是Stone Mastic Asphalt的简称,中文译名为沥青玛蹄脂碎石,也有人翻译为碎石沥青砂胶混凝土。
其组成结构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AC),其4.75mm以上的粗颗粒一般仅占30%~50%;防滑磨耗层集料级配(AK),其4.75 mm以上的粗集料占50%~70%,细集料仍占很大比重。
然而,SMA混合料中4.75mm以上颗粒含量则高达70%~80%。
为了说明这种差别,现以公称尺寸为13mm的这几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作一比较(表1)。
SMA级配与AC、AK级配比较表1SMA混合料为间断级配,粗集料多,细集料少,矿粉多,三者大体的比例为70:20;10。
粗集料颗粒石-石接触,形成骨架结构。
普通沥青混合料则以细集料主,粗颗粒悬浮在混合料中,属于悬浮结构。
SMA混合料粗集料所形成的空隙,由沥青与矿粉所组成的玛蹄脂,使混合料成为一种不透水密实结构,所以其矿粉用量要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多1~2倍。
尽管沥青玛蹄脂已很粘稠,但混合料高温拌和时玛蹄脂仍可能发生流淌,摊铺成路面后在夏季玛蹄脂也仍有可能被车轮碾压挤出来,在路面上形成油斑。
纤维沥青混凝土试验及应用

纤维沥青混凝土试验及应用纤维沥青混凝土(Fiber Reinforced Asphalt Concrete,简称FRAC)是一种结合了纤维材料和沥青的复合材料,常用于道路、停车场、飞机跑道等地面铺设材料。
纤维沥青混凝土具有优异的耐久性、抗裂性和抗疲劳性能,在道路工程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材料选取、混合物设计、试验室制样和实地施工。
首先,材料选取是制备纤维沥青混凝土的第一步。
沥青作为胶凝材料起着黏合纤维和骨料的作用,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
纤维材料主要包括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玻璃纤维等,选择合适的纤维材料并控制其掺量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和抗疲劳性能。
骨料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一般选用优质的石料和矿粉,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次,混合物设计是纤维沥青混凝土制备中的关键环节。
根据道路工程的要求和材料性能,通过试验确定最佳配比,包括沥青含量、纤维掺量和骨料断面积比等。
混合物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性能指标,如抗剪强度、韧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然后,进行试验室制样是验证设计配比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试验室制样主要包括摊铺、振实和养护等过程。
在摊铺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避免出现空隙和孔洞。
振实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振实方法和振动频率,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致密性。
养护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充分固化和强度发展。
最后,对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实地施工进行检测和评估,以验证所制备混凝土的性能和工程质量。
施工中要注意保证摊铺质量、养护质量和施工工艺。
纤维沥青混凝土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 抗裂性能:纤维材料能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扩展,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2. 抗疲劳性能:纤维材料能分散和消散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疲劳性能,延缓疲劳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3. 耐久性:纤维沥青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能够抵抗大气、水分和化学腐蚀的侵蚀,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4. 施工方便:纤维沥青混凝土与普通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法相似,施工工艺成熟,便于工地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沥青混凝土抗裂性能的研究
目前采用纤维沥青商品混凝土来提高路面的抗裂能力越来越受重视。
首先通过小梁弯曲试验,得到材料的弯拉强度、破坏应变等基本的力学参数指标。
然后利用断裂力学知识,通过带切口小梁弯曲试验,引入J积分概念,得到材料的延性断裂韧度JIC,以此评价材料的抗裂性能。
一、前言
目前国内的高等级道路大多数采用半刚性基层,因为半刚性材料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但随之却在使用早期出现比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多而频繁的裂缝,这些裂缝的出现,尤其是反射裂缝,会使水渗入路面路基结构,减弱其整体结构强度,还容易引起沥青面层较快地出现龟裂等。
因此,防止裂缝的相应措施已成为道路工作者的关注重点,其中采用改善面层材料性能来提高路面抗裂能力的方法越来越受重视。
对于面层抗裂性能的研究,目前主要通过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柔韧性,减少裂缝出现的几率。
与改性沥青相比,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同样能改善高低温性能,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能阻止裂缝的扩展,包括温缩裂缝和反射裂缝。
因此近年来对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能力与它在低温下的抗拉强度、松弛能力,以及收缩性质等有关。
通过纤维沥青商品混凝土小梁弯曲试验和断裂试验,可以得到材料的弯拉强度、劲度模量、破坏应变、断裂韧度等力学参数,由此可以分析纤维沥青商品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二、纤维沥青商品混凝土小梁弯曲试验
(1)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用的沥青商品混凝土选择比较常用的防滑面层材料AK-13A型沥青混合料,沥青为ESSO70#重交沥青,沥青用量为4.7%,纤维为聚丙烯腈纶纤维,纤维用量分别为集料总重的0.1%和0.2%,沥青商品混凝土梁由轮碾法成型的沥青混合料试块切割而成,尺寸为250mm×50mm×50mm,跨径200mm,高跨比W/L为4。
小梁的编号为M0、M0.1和M0.2,所对应的混合料纤维用量分别为0、0.1%和0.2%。
沥青商品混凝土小梁弯曲试验在MTS810试验机上完成,加载方式采用应变控制模型,加载速率为1mm/min,由计算机完成应力-应变数据的采集。
试验温度为0℃和-12℃。
(2)劲度模量和破坏应变计算公式
沥青商品混凝土小梁的弯拉模量E和破坏应变ε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S---极限荷载,N;
L---跨径,为200mm;
b---梁宽,为50mm;
h---梁高,为50mm;
δ---极限荷载时的跨中变形,mm
(3)小梁弯曲试验结果分析
在加载初期,M0.1和M0.2纤维沥青商品混凝土的曲线斜率比普通沥青商品混凝土M0的大,即前者具有较大的劲度,因为纤维在其中起到了加劲作用,它减小了沥青商品混凝土的响应。
当达到材料极限荷载时,M0几乎同时发生断裂,表现为脆断。
而M0.1和M0.2具有与金属相同的塑性特征,存在明显的屈服阶段,此时纤维的桥联作用使材料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直至纤维从沥青中拔出或断裂而引起失稳断裂。
其次一个显着的特点是纤维明显提高了沥青商品混凝土的破坏应变。
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纤维后,虽然破坏荷载变化较小,但破坏应变增大幅度较大。
与M0普通沥青商品混凝土相比,在0℃时,M0.1和M0.2纤维沥青商品混凝土破坏应变分别提高30.6%和50%,而在-12℃破坏应变提高35.9%和65.6%,可见纤维对沥青商品混凝土变形能力的改善效果非常显着,并且这种改善效果随纤维用量增大而提高。
另外可以看出,当温度从0℃降低到-12℃,未加纤维的沥青商品混凝土破坏应变降低较多,即材料变得更脆。
而纤维沥青商品混凝土仍然保持一定的破坏应变,如纤维用量为0.2%的纤维沥青商品混凝土在0℃和-12℃温度条件下的破坏应变分别为0.0108和0.0106,几乎相等。
若从弯拉模量来看,M0.1和M0.2的弯拉模量比M0小,低温变形能力更好,从而具有较好的抗裂能力。
另外也可根据荷载-挠度曲线,计算曲线以下的面积,即材料的韧度,来反映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
正因为纤维沥青商品混凝土在加载至破坏过程中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屈服阶段,其韧度明显比普通沥青商品混凝土大。
三、带切口弯曲梁试验
对于许多路面来说,在沥青面层施工之前,半刚性基层由于未养护好而产生了裂缝。
这些微小裂缝在面层底部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在温度和荷载的反复作用之下,这些裂缝将反射至面层。
为模拟该现象,设计了带切口弯曲梁试验,并引入断裂韧度JIC参数来评价材料的抗裂能力。
1、J积分的测试方法
其中L、B和W分别为试件的长宽高,a为初始裂纹长度,P为荷载,PS 为破坏荷载,Up和Ue分别为塑性应变能和弹性应变能,ΔP和Δe分别为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
其中U为形变功。
对一定的P、Δ值,曲线下包围的面积即为形变功U,然后根据U、B、W即可求得相应的J。
为考虑温度对材料断裂参数的影响,采用了两个试验温度,0℃和-12℃。
M0、M0.1和M0.2三点弯曲试验。
以上计算的U为荷载达到极限值PS时的形变能,此时材料处于临界状态。
定义材料处于临界状态的J积分为延性断裂韧度JIC,其值越大,说明材料的抗裂能力越大。
JIC包括弹性部分Je和塑性部分Jp,可通过相关公式计算。
2、带切口小梁弯曲试验结果分析
(1)纤维用量对JIC的影响分析
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纤维之后,纤维通过与沥青、玛蹄脂的改善作用,最终提高了混合料的整体韧度,在裂缝扩展之前具有比较明显的屈服阶段,表现为延性断裂。
在0℃和-12℃时,未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M0的JIC较小,并且大部分为弹性分量Je,其所占比例分别为74.9%和97.1%;纤维用量为0.1%的沥青混合料M0.1和Je所占比例为35.7%和60.9%;纤维用量为0.2%的沥青混合料M0.2的Je所占比例为37.1%和36.8%。
一般说来,J越大,材料的抗裂能力越大,而J中弹性分量Je和塑性分量Jp的比例也对其影响很大。
因为构成Je的形变功是弹性功,以可逆形式存在于结构中,在裂纹扩展过程中将释放出来,助长裂纹开裂;而构成Jp的是塑性功,消耗于塑性变形,为不可逆,对以后的裂纹扩展不构成威胁。
故大的Je或大的Jp,均有可能得到大的J,但只有大的Jp,才有可能得到大的阻力曲线斜率dJ/da。
本试验未测定材料的Jr阻力曲线,仅分析了起裂点的JIC,未能更好地说明纤维在混合料裂缝扩展过程的作用。
但JIC已经很好地说明,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阻裂作用非常明显。
随着纤维用量的增加,JIC增加较大,并且Jp所占比例越大,材料表现出更好地延性。
(2)温度对JIC的影响分析
温度影响沥青商品混凝土的劲度,温度越低,劲度越大,材料特征主要表现为弹性,断裂为脆性断裂。
M0的JIC由0℃时的0.3853MP·mm,降至-12℃的
0.2883MPa·mm,主要是由于Jp减少,-12℃时的Jp值几乎为0,材料几乎为完全弹性体。
M0.1在温度降低过程中Je提高,Jp降低,因此Je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材料的韧性降低;M0.2当温度下降时,Je和Jp同时降低,但Jp仍保持较高的比例,材料起裂时仍具有明显的屈服阶段,表现为韧断。
四、结语
(1)通过沥青商品混凝土小梁弯曲试验表明,纤维沥青商品混凝土的弯拉强度变化较小,而破坏应变明显提高,提高幅度达到30%~65%。
当温度下降时,普通沥青商品混凝土的破坏应变降低较快,脆性增加,而纤维沥青商品混凝土的破坏应变变化很小,材料达到极限承载能力之前具有比较明显的屈服阶段,材料的韧性增加,从而抗裂能力得到了提高。
(2)根据带切口三点弯曲梁试验的荷载-变形曲线,分析了纤维沥青商品混凝土的断裂特征,并提出J积分判据来分析纤维沥青商品混凝土的断裂问题。
试验研究表明,纤维的加入显着地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塑性功,即在塑性变形阶段,主要由纤维从混合料中拔出或断裂,增加了裂纹扩展的应变能,抗裂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从断裂韧度与温度的关系中分析得出,纤维的加入明显提高了材料的韧度,纤维沥青商品混凝土保持一定的塑性和变形能力,在很低的温度环境下仍保持较好的抗裂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