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试题第三次分析1
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化学及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Fe :56 Co :59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唐代陆羽《茶经·三之造》中记载茶叶制作过程:“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以下操作中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的是A. 蒸B. 捣C. 焙D. 封2.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用途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钠能与水剧烈反应,可用作95%乙醇的强除水剂B. 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可用作面食的膨松剂C.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D. 铝盐溶于水形成胶体,可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3. 下列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正确的是A. 附有银镜的试管用氨水清洗B. 附有油脂的烧杯用稀硫酸溶液清洗C. 附有S 的烧瓶用热的烧碱溶液清洗D. 附有碘的试管用蒸馏水清洗4. 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
下列有两个关于实验室安全的情境:情境一: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搅拌;情境二:向含有其他废液的废液缸内倾倒酸性4KMnO 废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情境一需消除搅拌机转轴摩擦时产生的火花,避免爆炸B. 情境一用小颗粒镁块代替镁粉会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C. 情境二中倾倒酸性4KMnO 废液前应确定缸内废液的组成的D. 情境二中若原废液中含有2Fe +,不能直接向其中倾倒酸性4KMnO 废液5. 下列有关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 分子的极性:23O O > B. 酸性:32CH COOH>CH FCOOH C. 键角:22Cl O OF > D. 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Mn>Cr6. 下列化学事实不符合“事物发展遵循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统一”的哲学原理的是A. 钠、锂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 2O 2、Li 2OB. 在锌一铜稀硫酸原电池中铜极产生大量气泡,锌极产生微量气泡C. 在Na 2SO 3和Na 2S 的混合液中滴加盐酸,产生大量沉淀和少量气体D. 煮沸含Ca(HCO 3)2、Mg(HCO 3)2的自来水,生成CaCO 3和Mg(OH)27. 甘草素是从甘草中提炼制成的甜味剂,其结构如图所示。
湖南省郴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题含答案

!"#$ %&'($ )&*#+, -./& 01&+(% 0(#2& 3(1/ 4%&5&'( 0.6*#$"#78 #$9 '$ .$.'*9 31( 3#($+
3.**:*&78+" ;1**&;+#17$ 6% <1&+$ '8&= >? 1( .7=&(9 (&$#=&7+$ #7 +"& @A 1( B(&*,7=C !1 &7+&(9
FCDE]\G^
_*+, -./0 12 304 201536
'% !7%!$%
(% 7%!8%
)% 7%!$%
&;` )
!% 90:3 12 304 -:; 54-1;<4< 3+ ,4:56
'% =>+?42%
(% =>:2242%
)% ' -:2@%
A% 90:3 12 304 B5+C:C>4 54>:31+;201B C43,44; 304 2B4:@4526
4O T2++ .=& % -.,/O
8O U%> % 6*C.12&O
;O L--*, $*, 9I '%,6O
!" FA -$%&," FE ( JA )
FEO #$%& 21 &$* 1C*%<*,3
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话语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它通过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表述,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话语的存在是不可取代的,它一旦缺失,人们会明显感到可供使用的语汇不足,社会也将出现大面积的失语现象。
相对于人们所欲表达的日新月异的内容,周围既有的日常语汇所组成的叙述和抒情,显得疏远而又陈旧,与人们的真实遭际有点格格不入,事实上就带来了表述上的失语。
文学话语能汇聚这些失语的经历,使之脱离不可表述的黑暗,浮现到语言的层面上,得到语言上的定型。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话语有能力开拓新的语言资源,修补既有表述留下的空缺,常常成为社会无意识的代言。
许多时候,这种代言可能以一呼百应的形式号令天下,也可能以振聋发聩的形式惊世骇俗。
通常情况下,一个新的语言潮汐铺天盖地地涌过日常用语,需要明显的时间跨度作为积累。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这样的积累在文学之中常常会在一夜之间即告完成。
文学可能将这个缓慢的演变凝缩起来,这种凝缩致使新旧话语系统之间的冲突提炼得格外强烈。
人们经常看到,一个语言浪潮可能突如其来地袭击了文学,在文学内部造成一场席卷一切的运动。
在很短的时期内,一批迥异于传统的实验作品竞相登场,种种夸张其辞的辩护与反唇相讥的驳诘簇拥于周围。
尽管这种文学运动的革命对象仅仅是语言,但是在许多时候,语言的革命往往成为一种新价值体系即将登陆的先兆。
文学中所出现的语言潮汐当然要追溯到作家。
作家是这样一批人:他们潜心于语言的海洋,时刻监测着语言的动向,进而制造出各种语言事变。
作家往往比常人更为迅速地洞察通行于日常用语之中各种词汇的活力衰退,洞察某些语言正在作为一种无形的束缚框住现实,闷住现实向外蔓延的可能。
他们迫不及待地通过文学提出一套对抗性的文学话语。
对于那些情愿充当先驱者的先锋作家来说,他们狂热地通过语言变换来搜索精神的种种可能。
英语检测质量分析

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英语科分析对试题的总体评价:这次三检的英语科命题充分考虑到了三轮复习临近冲刺的教学现状,试卷难度略低于一检、二检,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舞士气。
而且这份试卷充分体现了江苏高考自主命题的方针,既有效地控制了试卷的难度,又保持了良好的区分度,对最后冲刺阶段的英语教学产生良好的反拨作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各项得分统计:选择题非选择题:(抽样300份)(表二)各题得分统计:(表三)阅读理解各篇的得分情况一、听力三检再次证明了:听力的得分率一直在各项中领先。
尽管这次听力题的设计有一定的技巧,但由于学生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蚀,得分比一检、二检都要高出十几个百分点,说明学生在审题及做题技巧方面均有了提高。
暴露的问题是:①由于听力磁带效果不佳,有些学生产生了急躁情绪,不利于考场的发挥。
②相当多的学生依然把握不了前五题的思路和节奏,以致其中四道题得分率均低于平均分。
最后一篇独白也是得分率较低的一项。
这些依然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是听力测试失分的瓶颈所在。
③第五题得分最低。
They used to be $ 62 each , but the new ones will be 3 dollars more. 能够很容易得出The man will pay $ 65 for the chair he wants.学生在这一题失分高,恰恰说明学生对有关数字方面的推理存在着不足,需要加强数字方面的专项训练及引导。
听力题有它的特殊性,一旦录音结束,再努力也惘然。
因此如何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的状态,用最短的时间理清思路至关重要。
在冲刺阶段,更要把握住常听但不长听的原则,经常磨蚀学生的听觉,让他们的听觉始终保持在灵敏的状态。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耐挫力,以及迅速反应力,并大力加强前五题小对话和最后独白的专项训练。
各高中学校已具备剪辑录音材料的能力,可以针对这两项进行强化训练。
二、单项填空单项填空暴露的问题是:①单项填空这一项依然是考生的失分项,正答率平均分很低。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析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析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析篇一: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卷分析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卷分析一、试题主要特点:本次理综试题生物部分总分90分,包括选择题(共6题,36分)与非选择题(共2题,42分)两种题型。
试题充分体现了2011年〈考试说明〉的要求,重点考查了高中生物主干知识,如代谢、遗传和生态等,同时也兼顾了选修的考查。
1、突出主干重点知识的考查重点考查了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如代谢、遗传、免疫和生态等重点知识。
知识点分布如下:1、知识的大致分布及分值注:①(选)表示该部分内容为选修本内容;②在第1、2题中由于学科内综合程度较高,勉强划到相应章节。
2、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角度新颖如30题Ⅰ关于实验探究能力中,自变量的确定、评价实验方案并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建议。
3、突出考查了考纲中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生的科学素养。
(1)一题含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1、2、3、33以及31;(2)多题中都是图文和表文的转换,侧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如31、32、34题。
(3)不仅考查学生遗传方式、遗传规律探究的方法、结果分析,如33、(1)、(2)、(3)、(4)。
还考查学生的推断过程,要求学生展示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如33.(4)还特别要求通过遗传图解说明推断过程,这对高三复习的教和学起到极好的导向作用。
4、需商榷的地方31Ⅰ第(1)(3)和32. Ⅱ(2)的得分率极低是否与设问有关?问题是否可再明确些?二、试卷成绩分析1、生物Ⅱ卷抽样统计显示:31题平均得分3.92,难度系数0.232题平均得分1.8,难度系数0.1生物Ⅱ卷平均得分15.87,难度系数0.38统计结果显示,试题略偏难。
但符合大纲要求的范围,区分度较好,注重能力的培养。
2、试卷中可喜处(1)对高考要求的课本主干重点知识的落实较好如第33题Ⅱ中有关遗传的试题,学生得分率较高。
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及答案

惠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数全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学校、班级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单项及多项选择题时,选出每个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满分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5分,选错得0分。
1.已知集合=A {0,1,2},⎩⎭⎨⎬=⎧⎫x B 1,1,且⊆B A ,则实数=x ( )A .21B .1C .21或1 D .02.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a 4、a 2019是方程-+=x x 4302的两个根,则a n {}的前2022项和为( ) A.1011B.2022C.4044D.80883.“>m 2”是“方程-++=m m x y 21122表示双曲线”的( )条件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已知实数>>>a b c 0,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b ca a B.⎝⎭⎝⎭⎪ ⎪>⎛⎫⎛⎫a c2211 C.<a c11 D.>a c 225.已知互不重合的三个平面α、β、γ,其中=αβa ,=βγb ,=γαc ,且=ab P ,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A.b 与c 是异面直线B.a 与c 没有公共点C.b cD.=b c P学6.若函数()x f x a =(0a >且1a ≠)在R 上为减函数,则函数log (||1)a y x =-的图象可以是( )A. B. C. D.7.在“ 2,3,5,7,11,13 ”这6个素数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这两数之和仍为素数的概率是( ) A.15 B. 310 C. 25 D. 128.已知0,2x π⎛⎫∈ ⎪⎝⎭,且sin ax x bx <<恒成立,则b a -的最小值为( ) A. 1 B.2π C. 12π- D. 21π-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满分5分,共20分。
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质量分析

张掖市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学科质量分析高台一中高三文综组赵伟吉2014 4 18张掖市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质量分析高台一中高三文综组赵伟吉张掖市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已结束,在听取本组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综合阅卷过程中的情况,对本次试卷的总体概况和学生答题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简要分析,并提出高三历史学科今后的复习策略。
一、试卷总体概况本次的历史试题无论形式、结构还是内容上都比较符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全国卷的命题思路和命题趋势。
从考查的知识范围来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中外关系、文化等多个方面内容,涉及教材各主要章节;从题型看,包括12个单选题(48分),和3个材料解析题(52分),主观、客观题的比例和高考一致;全卷分值分布亦较合理,粗略统计了一下:必修一约29分,必修二约26分,必修三约30分,选修部分各15分。
从题量和试题难度看,本次试卷难度适中,死记硬背类题目几乎没有,比较符合能力立意的高考要求,只是题量稍微偏大,造成部分同学没有做完。
从考查的形式来看,全卷重点考查历史主干知识,既体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渗透很强的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
命题紧扣教材,所选的材料既对教材提供史料支持,又对教材加以延伸,材料观点明确,基本没有歧义或阅读方面的困难,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中的“新材料、新情境”这一要求与特点。
试卷总体来说对二轮复习以来历史学习的复习效果具有较强的甄别与诊断功能,对后期高三历史复习也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其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均较好。
二、学生成绩情况本次考试,我校有487人参加考试,考试成绩具体分析如下:(表一)高台一中2014年4月高三历史各班基本情况统计表班级参考人数平均分优秀人数优秀率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文15班43 44.12 0 0.00% 1 2.33% 65 24 文16班48 60.17 0 0.00% 25 52.08% 77 44 文17班50 49.2 0 0.00% 7 14.00% 67 36 文18班54 53.87 0 0.00% 13 24.07% 76 31 文19班44 47.18 0 0.00% 4 9.09% 62 26 文20班55 55.73 0 0.00% 22 40.00% 75 37 文21班44 47.7 0 0.00% 3 6.82% 63 28 文22班42 47.62 0 0.00% 5 11.90% 70 28 文23班45 47 0 0.00% 4 8.89% 70 31 文28班29 63.34 0 0.00% 22 75.86% 84 47 文29班33 56.97 0 0.00% 11 33.33% 78 45 合计487 51.8 0 0.00% 117 24.02% 84 24(表二)高台一中2014年4月高三历史各班分数段数据表-(满分100) 班级[100,90) [90,80) [80,70) [70,60) [60,50) [50,0] 文高三15班0 0 0 1 8 34 文高三16班0 0 3 20 21 4文高三17班0 0 0 5 15 30 文高三18班0 0 3 8 22 21 文高三19班0 0 0 2 14 28 文高三20班0 0 1 20 17 17 文高三21班0 0 0 2 15 27 文高三22班0 0 0 5 10 27 文高三23班0 0 0 3 14 28 文高三28班0 1 1 18 8 1文高三29班0 0 1 9 18 5 合计0 1 9 93 162 222(表三)高台一中2014年4月高三历史各小题平均分、得分率班级题号题名答案满分平均分得分率全校 1 024 D 4 0.87 0.22全校 2 025 A 4 3.24 0.81全校 3 026 A 4 2.45 0.61全校 4 027 A 4 1.65 0.41全校 5 028 C 4 3.47 0.87全校 6 029 B 4 3.20 0.80全校7 030 A 4 2.43 0.61全校8 031 D 4 2.60 0.65全校9 032 D 4 3.56 0.89全校10 033 D 4 2.51 0.63全校11 034 C 4 2.06 0.52全校12 035 A 4 2.84 0.71全校13 40-1 9 5.97 0.66全校14 40-2 8 2.78 0.35全校15 40-3 8 2.28 0.29全校16 41-1 6 2.00 0.33全校17 41-2 4 0.49 0.12全校18 41-3 2 0.59 0.29全校19 历史选考题15 6.81 0.45(表四)高台一中2014年4月高三历史学校各小题分析报告题号题名满分平均分得分率最低分最高分满分率零分率难度区分度1 024 4 0.87 0.22 0 4 0.2177 0.7823 0.22 0.252 025 4 3.24 0.81 0 4 0.809 0.191 0.81 0.163 0264 2.45 0.61 0 4 0.6119 0.3881 0.61 0.364 027 4 1.65 0.41 0 4 0.4127 0.5873 0.41 0.275 028 4 3.47 0.87 0 4 0.8665 0.1335 0.87 0.296 029 4 3.20 0.80 0 4 0.7988 0.2012 0.8 0.287 030 4 2.43 0.61 0 4 0.6078 0.3922 0.61 0.548 031 4 2.60 0.65 0 4 0.6509 0.3491 0.65 0.179 032 4 3.56 0.89 0 4 0.8891 0.1109 0.89 0.2110 033 4 2.51 0.63 0 4 0.6283 0.3717 0.63 0.5511 034 4 2.06 0.52 0 4 0.5154 0.4846 0.52 0.4612 035 4 2.84 0.71 0 4 0.7105 0.2895 0.71 0.4813 40-1 9 5.97 0.66 0 9 0.0144 0.0041 0.66 0.0914 40-2 8 2.78 0.35 0 6 0 0.0287 0.35 0.1415 40-3 8 2.28 0.29 0 6 0 0.1273 0.29 0.0916 41-1 6 2.00 0.33 0 6 0.0349 0.2608 0.33 0.317 41-2 4 0.49 0.12 0 4 0.0185 0.6201 0.12 0.1918 41-3 2 0.59 0.29 0 2 0.0267 0.4415 0.29 0.2319 选考题15 6.81 0.45 0 13 0 0.0595 0.45 0.22三、学生答题反映出的问题1.基本史实、基本概念不落实。
湖南省郴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丨地理试题含答案

郴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地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粮食生产格局从宋朝的“江浙熟,天下足”,到明朝中后期的“湖广熟,天下足”,以及此前的“中原熟,天下足”,到如今已经演变成“东北熟,天下足”。
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平均粮食商品率达70%以上的东北粮食主产区,也让“南粮北调”成为历史,代之以“北粮南运”。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四次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禀赋变更 B.区域经济发展变化C.灌溉技术持续改进 D.区域气候周期变化2.东北地区平均粮食商品率高的优势条件是A.复种指数高 B.农业劳动力多C.人均耕地多 D.淡水资源丰富3.与“南粮北调”相比,“北粮南运”会导致粮食A.出口数量扩大 B.储存难度增加C.流通效率提高 D.运输成本上升古城镇指形成发展于明清时期且大部分古建筑保存较好的聚落。
古城镇古建筑顶梁普遍刻有掌管雨水的神龙,檐檩绘有象征神水以避火灾的鳖鱼、雀替。
据此完成4~6题。
4.促使图示古城镇形成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 B.植被 C.土壤 D.河流5.干流的古城镇密度明显小于支流,其主要原因是干流A.位置偏僻 B.地势平坦 C.交通便捷 D.土壤肥沃6.古建筑中的神龙、鳖鱼和雀替等文化元素,可反映出当地A.旱涝频繁 B.渔业为主 C.生态良好 D.气候炎热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的当地雪线高度基本相当,故常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U型谷特征可反映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台河市实验高中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
第三次考试高三历史试题质量分析
张杰
高三历史备课组
七台河市实验高中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
第二次考试高三历史试题质量分析
高三历史备课组张杰
一、指导思想和命题依据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利于学校平时教学工作的正确导向;有利于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利于调动城乡各学校的积极性。
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渗透高中教学新理念,要求学生不仅关注知识本身,还要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关注社会、生活、生产,关注实际。
强调历史主干知识的掌握、运用、迁移,以能力考察为主导,重点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科内的综合。
2、命题依据
依据《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2008年考纲的要求,立足基础,考查能力,以本学科知识点和学科内综合为主,注重考查考纲和考试说明中的四项能力。
本次命题考察的范围是人教版《中国古代史》及《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的相关内容。
以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及2008年考试大纲中所提供的参考试卷的体例为依据,使学生通过此次考试,达到了解高考试题的基本结构,掌握答题的基本技巧,能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和精力,训练主动调控考场心理的目的。
属于阶段性的水平测试。
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评价的激励性、诊断性、过程性和发展性作用。
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依据现行教学大纲,靠近新课程,体现开放性、灵活性和人文性。
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答完考卷,高高兴兴走出考场。
考出真水平、好成绩,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二、试卷结构和试题特点
1、试卷结构
本次试卷结构与高考结构要求一致。
分一卷客观命题(共35题每题2分计60分)第二卷主观题(三道题共40分),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问答题请学生为研究性课题设计考察提纲,对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结局进行遗址的考察。
分析论证题推出了小论文,整个大题开放性较强,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能力要求较高。
2、试题特点
全:面向全体学生,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注重了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精:以点带面,从一个考查点能透视出多重问题,在份量和要求上均有一定弹性。
活:突出素质教育思想,强化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活学活用。
实:每一个题目都实实在在,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每个年级都体现了积累和运用这一新理念。
新:每份试卷都有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注重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真: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考察能力,问题情境的设计模仿高题试题。
以第34 题为例,第一二问,突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而第三问则突出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本卷除了考查上述能力外,又增强了考查学生比较论证事物内在道理的能力。
热:不避时政热点,特别是老热点。
第12题,从和谐社会构建入手认识问题,15 题切入了以法治国观念,注重了对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的演变的知识整合,主干知识突出鲜明,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深入理解。
三、数据统计和答题情况
1、数据统计
2、答题情况
质量分析的情况来看,四大题型中选择题的得分率为40%左右,分析论证题即
小论文的得分率为10%左右,简释题和问答题的分值更低。
反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有所抓紧的,但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较差。
本次测试发现的问题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综合能力,简释题、问答题反映的最为突出。
本次试题各种题型不同程度的包含了对历史学科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史论结合的方法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察,但在考试中发现,这两类题型的得分率最低,许多同学拿到题目无从下手,缺乏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在这方面的失分较多。
(2)小论文的考查从02年开始已经露面,它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能力要求较高,赋分及包含的考查因素最多,试题的组织也最为开阔,试题的综合性也最强。
但在本次考查中还是发现学生的思路不清晰,不能按题意分类表述,有的泛泛而谈,有的张冠李戴。
概念未搞清的同学也不少,有的把远古文明误为古代文明,近代都市产业文明误为现代都市文明,得分普遍很低。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
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
从检测的情况来看,由于阅读能力的欠缺而导致失分的现象十分严重,任意发挥,词不达意的现象较为突出。
(4)不会在新的情景中灵活地运用历史知识。
如问答题34题,实际上考的还是洋务运动的内容,只不过换了另外一种形式,让学生设计一份考察提纲以兴办企业的所在地切人,但还是有一部分的学生失分很多。
(5)审题错误。
如小论文的撰写,很多学生考虑的是重建一个博物馆,而不是将原有的历史遗迹组合、分类,建成特色博物馆,选择题也有不少类似的错误。
四、命题建议和教学启示
1、命题建议
(1)考虑到高三历史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题目还可以再适当降低难度。
难度系数小于0.3的试题有3题,难度系数为0.31的有3题,难度在0.8与0.7之间的试题有1题。
(2)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有的来自于近期的报刊杂志,有的是命题人编写的。
材料注重了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味,体现了本地风土人情。
建议注意试题的素材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同时,更充分的注意选文新颖性。
(3)在试题赋分上,为照顾学生得分,有难题少赋分易题多赋分的现象。
试卷的区分度受到了一些影响。
2、教学启示
(1)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 要加强对历史小论文写作的指导,培养学生了解试题中的材料反映了什么,相互间有什么联系,其中的本质联系是什么。
要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既能反映本质联系,又能统摄史料给出的事实,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要培养学生不仅熟悉历史课本的知识,同时还要善于从其他相关学科与社会媒体上去捕捉有关信息来训练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4)提高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是正确的审题和理解题意的能力、史论结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比较和概括问题的能力、综合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简洁有序的表达问题的能力。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6)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补缺补差,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对于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
不仅要正确理解基础知识的内涵,深入掌握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应注意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是灵活的、开放的,可以根据问题情境进行联想、迁移或重组,用以说明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