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全球进展与中国对策
脑卒中防治的质量控制与评估

脑卒中防治的质量控制与评估一、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为了提高脑卒中防治的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与评估。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防治的质量控制与评估的标准格式。
二、脑卒中防治的质量控制1. 确定质量指标为了对脑卒中防治的质量进行控制,首先需要明确质量指标。
常见的脑卒中防治质量指标包括:患者就诊时间、脑卒中的诊断准确率、治疗方案的合理性、护理措施的规范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通过确定质量指标,可以为后续的质量评估提供明确的标准。
2. 制定标准操作流程为了保证脑卒中防治的质量,需要制定标准操作流程。
标准操作流程应包括脑卒中的早期识别、紧急处理、诊断和治疗、康复护理等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应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3. 建立质量监控系统为了实现脑卒中防治的质量控制,需要建立质量监控系统。
质量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建立脑卒中数据库、开展定期的质量评估和反馈、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质量对照等方式来实现。
监控系统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 培训和教育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脑卒中防治水平,需要进行培训和教育。
培训和教育内容应包括脑卒中的基本知识、诊断和治疗的最新发展、护理技术和规范等。
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脑卒中防治的质量。
三、脑卒中防治的质量评估1. 确定评估指标脑卒中防治的质量评估需要明确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患者的生存率、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医疗资源利用率等。
通过确定评估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价脑卒中防治的效果和质量。
2. 采集数据为了进行脑卒中防治的质量评估,需要采集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脑卒中数据库、病历记录、患者随访等方式进行采集。
采集的数据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和结果等。
3. 进行数据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如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
脑卒中防治的质量控制与评估

脑卒中防治的质量控制与评估一、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质量控制和评估在脑卒中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防治的质量控制与评估的标准格式。
二、背景脑卒中防治的质量控制与评估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标准和指南,对脑卒中患者的防治过程进行监测、评估和改进,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通过对脑卒中防治质量的控制和评估,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残疾率,并减少脑卒中的复发率。
三、质量控制与评估的目标1. 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通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
2. 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通过规范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减少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程度。
3. 减少脑卒中的复发率: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降低脑卒中的复发风险。
四、质量控制与评估的内容1. 诊断标准:制定明确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指标。
2. 治疗指南:制定科学、规范的脑卒中治疗指南,包括急性期治疗、康复治疗和长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 医疗资源:评估医疗机构的设施、人员和设备等医疗资源,确保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恰当的医疗服务。
4. 医疗流程:规范脑卒中患者的就诊流程,包括急诊科、神经内科和康复科之间的协作与沟通等方面的内容。
5. 质量指标:制定脑卒中防治的质量指标,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并提供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6. 健康教育:开展针对脑卒中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脑卒中的预防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质量控制与评估的方法1. 数据采集:建立脑卒中患者的数据库,采集和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诊断和治疗过程等相关数据。
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脑卒中防治的质量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3. 质量评估:根据质量指标和标准,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评估,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卒中中心质量改良和持续改进方案

卒中中心质量改良和持续改进方案
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造成了许多患者生命质量的下降和社会经济负担的增加。
为了提高卒中中心的医疗质量和效率,我们制定了以下质量改良和持续改进方案。
提升卒中中心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卒中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卒中中心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1.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组建由神经科医生、护士、康复师、社工等组成的协作团队,强化各专业间的沟通和合作,实现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卒中中心质量改良和持续改进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治疗效果,减少卒中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卒中中心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这将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并减轻卒中对患者和社会经济的负担。
卒中中心质量改良和持续改进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治疗效果,减少卒中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卒中中心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这将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并减轻卒中对患者和社会经济的负担。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引言卒中,又称中风,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种疾病。
为了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建设卒中中心。
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中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挑战1. 专业人才短缺卒中中心建设需要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医护人员。
然而,我国目前面临着神经科医生、护士等人才短缺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卒中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2.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在设备、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不足,导致卒中患者在救治过程中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就诊流程不规范部分医院的就诊流程尚不规范,如急诊科与神经科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足,可能导致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浪费宝贵的时间。
4. 公众认知度低卒中早期救治的关键在于及时识别症状并迅速就医。
然而,我国公众对卒中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导致许多患者在发病初期未能得到及时救治。
5. 资金投入不足卒中中心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设备、培训人才等方面。
然而,我国部分医院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卒中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对策1.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医院应加大神经科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开展培训等方式,提高卒中中心的整体实力。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水平和人员素质,缩小城乡医疗差距。
3. 完善就诊流程医院应完善卒中中心的就诊流程,加强急诊科与神经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患者在发病初期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
4. 提高公众认知度医院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卒中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知度,引导患者在发病初期及时就医。
5. 加大资金投入医院和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卒中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得到充分保障。
结语医院卒中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院、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卒中中心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卒中中心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为了确保卒中中心的高标准运作,不断改善流程、加强监督、提高诊治水平和救治效率,保障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我们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按照《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和《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制定了卒中中心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良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水平为突破口,我们将细化质控指标、加强过程监管、实施终末质量标准分析,重点关注核心科室(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ICU、介入科、院前急救、康复科),同时将CT室、心彩超室、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纳入统一管理,不断优化流程,切实提高卒中中心的核心质量建设和标准管理,使我院卒中中心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并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医疗质量与平安管理的持续改良。
二、质控指标一)静脉溶栓质控指标1.对于自行来院或拨打本地急救经救护车入院的所有可疑急性脑卒中患者,要求从到达医院到首位医生接诊时间小于10分钟。
2.对于可疑卒中患者,由首诊医生急请神经内科医师会诊,进一步评估病情,要求从入院到神经内科医师接诊时间小于15分钟。
3.由神经内科医师初步判断,如考虑急性脑卒中,立即予患者急查颅脑CT,同时急查血常规、凝血测定、急诊生化,要求从入院到脑CT检查时间小于25分钟。
4.从患者入院到颅脑CT报告时间小于45分钟。
5.结合临床表现及颅脑CT结果、抽血结果,由神经内科医师快速评估病情,如符合溶栓标准,并排除溶栓禁忌症后,积极嘱护士完善溶栓前准备,同时由神经内科医师向患者或其家属交待静脉溶栓获益及相关风险,在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迅速予患者用药,要求从患者入院到用药时间小于60分钟。
二)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率100%。
2.急诊45分钟内完成头颅CT影像学检查的比率100%。
3.急诊就诊在45分钟内获得临床实验室诊断信息的比率100%。
4.静脉溶栓治疗比率≥2%。
5.入院48小时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的比率100%。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卒中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从全球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共同应对这一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
文章首先将概述脑卒中的定义、分类及其全球流行趋势,为后续分析提供背景信息。
接着,将重点介绍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现状,包括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成因,包括但不限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变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普及,以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
文章还将分析脑卒中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沉重负担,包括医疗资源的消耗、劳动力减少、家庭负担增加等方面。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旨在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降低脑卒中疾病负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的广泛关注,共同推动中国脑卒中防治事业的进步,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二、全球脑卒中疾病负担概况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疾病负担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约有1500万人罹患脑卒中,其中约500万人因此死亡,存活者中约三分之一会遗留严重残疾。
脑卒中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也对全球经济产生沉重负担。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差异。
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医疗水平提高等因素,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医疗资源匮乏、公众健康意识不足等原因,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卒中医疗质量改进临床研究进展

卒中医疗质量改进临床研究进展
姜晓晴;李子孝;王拥军
【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
【年(卷),期】2024(19)2
【摘要】以促进卒中指南推荐向临床实践转化应用为目标的卒中医疗质量改进成为应对全球卒中疾病负担的优先防控策略。
本综述介绍了依托于学习型健康系统理念开展的多层面质量改进代表性研究、卒中再灌注治疗及时性的持续提升策略以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辅助卒中全流程质量管理的移动与远程医疗的应用。
本文总结了目前卒中医疗质量改进领域的进展与潜在方向,以期为我国卒中医疗质量改进项目设计与开展、卒中医疗质量监测与改进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总页数】8页(P227-234)
【作者】姜晓晴;李子孝;王拥军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建立中国卒中医疗服务、持续质量改进平台与组织化卒中体系
2.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3.美国卒中医疗质量登记和持续质量改进项目进
展4.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医疗质量改进及流程优化研究5.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医疗质量评价与改进专家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卒中中心质量保持和持续改进方案

卒中中心质量保持和持续改进方案目标卒中中心的质量保持和持续改进方案旨在提供高质量的卒中治疗和护理服务,确保卒中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支持。
通过持续改进和监测,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卒中中心的整体效能和患者满意度。
前提条件- 卒中中心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 所有卒中中心的人员必须接受适当的培训和持续教育,以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来提供卓越的护理服务。
- 卒中中心必须保持与相关机构和机构的合作,以确保及时获取最新的医疗信息和指南。
管理层职责- 管理层必须致力于质量保持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来实现这一目标。
- 管理层必须制定和实施评估和监测机制,以评估卒中中心的绩效和满意度,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 管理层必须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以改进工作流程和协调卒中治疗和护理服务。
质量保持和持续改进策略1. 卓越的卒中诊断和治疗:卓越的卒中诊断和治疗:- 通过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确保使用最新的卒中诊断和治疗技术。
- 制定和遵守相关的卒中治疗指南和协议。
- 定期评估和改进卒中诊断和治疗的流程和准确性。
2. 卓越的患者护理:卓越的患者护理:-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康复和支持服务。
- 建立有效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准确记录患者信息和护理计划。
- 提供追踪和监测机制,以评估患者护理的效果和满意度。
3. 培训和发展:培训和发展:- 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卒中中心的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与相关的教育机构和专业团体合作,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 定期评估和改进培训和发展计划的效果。
4. 绩效评估和监测:绩效评估和监测:-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绩效评估和监测机制,用于评估卒中中心的绩效和患者满意度。
- 分析和利用评估结果,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
- 定期报告和分享绩效评估和监测结果,以保证透明度和改进。
这份卒中中心质量保持和持续改进方案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框架,以确保我们的卒中中心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卒中治疗和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SR Patient Disposition
22,216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stroke , Exclude:
• 118 (0.5%) patients with undeterminable discharge diagnosis • 1,765 (7.9%) patients transferred from other hospitals. 314 (1.4%) patients who had
15,958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alive and completed at least one follow-up.
• 11,677 (73.2%) were diagnosed with ischemic stroke, • 3,787 (23.7%) had ICH, • 494 (3.1%) had SAH. • 1,312 (8.2%) patients left hospital AMA (AMA-F) because of the financial constraints, • 1,618 (10.1%) left for other reasons (AMA-NF).
Adjusted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DAMA
2009
2009 年:3
2010
2010 年:3
2007-2010年度北京地区脑血管 病出院病人
例数(N)
住院总费用(亿元)
出院人数
140000
120000 100000
120761 109829 99369 87729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2007 2008 2009 2010 年
Dhamoon M S et al. Stroke 2009;40:1
PERCENTAGE OF PARTICIPANTS WITH BI ≥60 STRATIFIED BY INSURANCE STATUS
Dhamoon M S et al. Stroke 2009;40:2805-2811
2
北京市近五年脑血管病死亡 率趋势
死亡率(/10万)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顺位:
132.92
124.12
130.83
133.98
133.44
142.29
2005
2005 年:2
2006
2006 年:1
2007
2007 年度 年:2
2008
2008 年:3
北京市卫生工作统计资料
患者疾病状态
• 严重程度(NIHSS) • 危险因素(行为和疾病) • 并发症
患者社会经济地位
• 性别 • 年龄 • 教育程度 • 职业 • 收入 • 保险方式
医疗机构水平
• 医院规模 • 卒中患者收治数量 • 教学和非教学医院 • 有无卒中单元
医疗质量评测
• 关键绩效指标(KPI)
社会经济地位
Social economic Statue (SES)
• 平均学校教育年数指数(MYSI)=(MYS0)/(13.2-0)
• 预期学校教育年数指数(EYSI)=(EYS0)/(20.6-0)
3. 收入指数(II)=(ln(GNIpc)ln(163))/(ln(108211)-ln(163))
基于国家人类发展指数的缺血性卒中特征和 预后的差异
Disparities In Ischemic Stroke Presentation And Outcomes Based On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Of A Nation: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
HDI对缺血性卒中结局的影 响
结论
不同国家发展水平之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有很大不 同。这些差异在国际健康政策制定和缺血性卒中国际多中心临 床试验中具有重要意义。
PERCENTAGE OF PARTICIPANTS WITH BI ≥95 STRATIFIED BY INSURANCE STATUS
社会发展的维度
财富
• A decent standard of living
健康
• A long and healthy life
教育
• Knowledge
社会发展指数(HDI)计算 方法
预期寿命指数(LEI)=(LE20)/(83.2-20)
教育指数(EI) =(√(MYSI× EYSI)-0)/(0.951-0)
Yogesh Mor adiya 1; Sneha Modi 2 1 State Univ Of New Yor k Downstate Med Cntr, Br ookl yn, NY 2 Staten Island Univ Hosp, Staten Island, NY
基于HDI的急性缺血性卒中 人口学和临床特点的差异
no baseline information • 1,437 (6.5%) patients who withdrew their consents for follow-up. • 1,165 TIA patients and 1,120 (6.6%) patients who died before discharge,
总住院费用
25.0
20.0 15.0 10.0
19.9
17.0 14.6 12.5
5.0
0.0 2007 2008 2009 2010 年
TCSC. Unpublished dta
中国和西方住院卒中疾病构成 STROKE TYPE IN CNSR AND RCSN
缺血性卒中临床特点
患者年龄
性别
影响卒中预后的因素
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全球进展与中国对策
卫生部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1
中国脑血管病疾病负担严重
脑血管病是中国第一死因
(n/10万)
中国卒中死亡率是北美的5倍
陈竺:卫生部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2008,人民卫生出版社 S Claiborne Johnston, Lancet Neurol 2009; 8: 3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