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育苗方式对尾巨桉幼林生长的影响
尾巨桉引种栽培与丰产技术分析

尾巨桉引种栽培与丰产技术分析发布时间:2022-05-17T05:35:06.37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34期作者:廖美[导读] 为了探究尾巨桉引种栽培与丰产技术,笔者主要以广西地区为例,廖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七坡林场 530227摘要:为了探究尾巨桉引种栽培与丰产技术,笔者主要以广西地区为例,选择尾巨桉DH32-28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将株行距控制在1.5米×4米,并施加华沃特15-6-9复混肥、液态复混肥、5%有机肥等肥料可以实现巨尾桉的丰产高产。
因此笔者建议,在今后工作中,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块状整地方法,选择海拔150m以下的中下坡进行引种造林,利用测土配方技术,将施加基肥和追肥相结合,做好病虫害防治,以此来实现巨尾桉规范化种植效果。
关键字:丰产;引种;尾巨桉;广西;施肥尾巨桉是广西地区常见的经济林、生态林品种,同时也是速生树种之一,在定植之后的3-6个月就可看到绿化效果,6年就可以砍伐,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基于此,笔者以广西地区为例,阐述尾巨桉引种栽培与丰产技术,使得尾巨桉在该地区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基地,保证林木的速生丰产。
一、尾巨桉的引种栽培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xurophylla)属于尾叶桉和巨桉的杂交种[1]。
干形通直,父本优势较明显,树高可达40-60m,伞形花序,具花3-10朵,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地都有引种栽培的经验,并且该种植株萌芽力强,出材量高,林木长势良好,更加适宜在丘陵和山地缓坡地带种植,适生范围较广。
而广西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可以为尾巨桉提供充足的光热条件,因此引种栽培数量和规模均为全国最高。
笔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七坡林场那琴分场六林站六林3林班为例,该地区在2019年11月引种尾巨桉DH32-28,种植面积为654亩(种植规格:沿等高线1.5*4米),为实现在短轮伐期内的高产出,技术研究人员大面积生产培育和提供良种,为下一步培育壮苗做好准备,实现规范化的现代化育苗工艺,已经获得良好成效。
不同栽培方法对桉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法对桉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作者:曾雷何春梅徐巧林张弘王洪峰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4期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桉树组培苗移栽中开展不同育苗容器、基质和根系处理的试验,三因子的各个处理间的苗高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塑料袋或无纺布育苗容器、轻基质和假植后剪根移栽为移栽的最优条件,可获得最大苗高的桉树组培苗。
采用直接移栽的桉树组培苗出现根系逆向生长和卷曲的几率则明显大于通过剪根处理培育的桉树组培苗。
关键词桉树;组培苗;移栽;生长中图分类号 S79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150-02桉树组培苗的生产发展过程中,育苗容器的使用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从单一的塑料育苗袋,发展到塑料育苗管、纸质育苗袋和无纺布育苗袋等多种容器并存;育苗基质也从单一使用黄心土,到逐步增加轻基质的使用比重[1]。
桉树组培苗移栽时,常见的做法是将瓶苗洗干净后用手或镊子将其直接移栽到育苗容器中。
广东省西江林科所对桉树组培苗的移栽作了以下的改进:一是在移栽前,将瓶苗原有的根系剪掉,然后移栽到育苗容器中;二是将瓶苗先假植到苗床中,待苗木长到10 cm左右时,拔出组培苗,剪掉根系,移栽到育苗容器中。
育苗容器的材质、结构和根系的处理方法都可能影响苗木的生长,甚至会导致根系逆向生长和卷曲,从而影响造林效果[2-6]。
为明晰各种生产方法对桉树组培苗生长的利弊,针对目前桉树组培苗移栽中常见的育苗容器、育苗基质和根系处理方法开展了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以桉树无性系DH3229 的组培生根瓶苗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以育苗容器、育苗基质和根系处理方法为试验因子,具体设计方案见表1、2。
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18个处理,每个处理样本容量为150株。
1.3 试验过程试验苗于2012年12月移栽,育苗地位于广州增城市,试验苗按桉树组培苗日常生产的常规方法进行管理。
不同栽培方式对桉树育苗生长与根系发育情况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对桉树育苗生长与根系发育情况的影响作者:翟章贵来源:《乡村科技》2019年第09期[摘要] 桉树是一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常绿阔叶乔木。
桉树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易于栽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因此,桉树幼苗培育技术是当下的研究重点。
本文研究不同栽培方法对桉树苗的影响,探讨不同育苗容器与育苗基质对桉树苗生长与根系发育的影响。
[关键词] 桉树苗;生长情况;根系发育;育苗基质;育苗容器[中图分类号] S792.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9-88-2在桉树培苗的生产过程中,育苗器的选用存在多种方式。
最开始是单一地使用塑料育苗袋,现在发展为纸质育苗袋、塑料育苗管与无纺布育苗袋等诸多种容器并存[1]。
此外,育苗基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使用单一的黄心土到现今逐渐增加轻基质的用量比例。
移栽桉树组培育苗时,最常规的方法是用清水洗净瓶苗,用镊子将瓶苗直接移栽至育苗容器中。
笔者所在研究小组将桉树组培苗移栽方法加以改进,改进措施以下:首先,移栽前剪掉瓶苗的原有根系,随后移栽至育苗容器内;其次,将瓶苗假植入苗床中,待苗木长至约10 cm时取出组培苗,再将其根系剪掉;最后,移栽至育苗容器中。
育苗容器的选用对桉树苗的培养十分重要。
育苗容器的结构、材质与根系处理方式,均可能影响桉树培苗的生长,最终影响后期的造林效果[2-4]。
为探求不同方法对桉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针对2种不同的育苗容器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桉树苗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以桉树无性系DH3229的组培生根瓶苗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本次试验因子为育苗容器与基质。
将桉树苗分为如下的培育方式:A组选用无纺布育苗袋,育苗基质为轻基质;B组选用塑料育苗袋,育苗基质为轻基质;C组选用无纺布育苗袋,育苗基质为黄沙;D组选用塑料育苗袋,育苗基质为黄沙。
4组的根系处理方法均为先将瓶苗移栽至苗床上,待桉树苗生长至10 cm左右时剪掉其根系再进行移栽。
巨尾桉树扦插育苗技术初探

巨尾桉树扦插育苗技术初探作者:陈月芳 马放中来源:《绿色科技》2015年第05期摘要:[HT5”K]研究了留叶片的数量、生根粉浓度、扦插时间等对巨尾桉(32~29)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粉的浓度对巨尾桉树(32~29)插条生根的影响很大,并且要达到较高的生根率,不同扦插时间要求生根粉的浓度不同,4月份扦插的插条生根粉浓度为800mg/L最佳,生根率为933%;6月份扦插的插条生根粉浓度为600mg/L较好,生根率就可以达到965%;留4对×1/2叶时,扦插条的生根率最高。
关键词:[HT5”K]桉树;育苗;生根率收稿日期:20150305作者简介:陈月芳(1974—),女,广西梧州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HT5”SS]S792文献标识码:[JY]文章编号:[HT5”SS]1674994.4(2015)05007902[HK]1引言[HJ1.2mm][JP3]桉树(Eucalyptus)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由于其生长迅速,轮伐期短,适应性广,用途多等优点,已成为南方速生丰产林造林的首选树种。
桉树可通过种子、组培、嫁接、压条、扦插等多种方式进行繁殖。
桉树扦插育苗是大批量生产桉树苗的重要方法,具有成本低、出圃快、质量好等特点,在桉树育苗中广泛应用。
但由于桉树没有根原基,加上其体内含有抑制生根的物质。
要扦插育苗成功,应注意的方面很多,如选用优良无性系、培育幼态壮芽、筛选育苗基质、防病虫害措施、生长素处理插穗、控制扦插环境等。
针对目前广西区内桉树扦插生根率普遍为50%~60%的现状,为提高桉树扦插生根率,本文研究了留叶片的数量、调配合适的生根粉浓度、扦插时间等因素对巨尾桉树扦插生根率的影响,为桉树扦插育苗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JP]2材料和方法2.1材料[JP3]扦插枝条从3 年生巨尾桉(32~29)母树选取强壮、萌芽少、叶片多数转绿,不徒长,无病虫害的枝条,在早晨枝条露水未干,太阳出来之前剪取,插条约长20cm,采后及时将插条放于清水中保湿,并迅速移至阴凉处对插条进行修剪。
不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生长指标的影响

试验地设 在 广西 国有 黄冕 林 场某 分 场 , 试 验 地 为 2 O 1 0年采 伐 迹 地 , 经 清理 林 地 、 炼 山后 , 于 当年 1 2月 份 进行块状整地 , 明坎 规 格 为 4 0 c m× 3 0 c m× 3 0 c m( 坎
底 长 ×坎 底 宽 × 坎 深 ) , 坎 深 从 坎 口 中 心 测 量 。 土 块 要 碎、 直径不能超过 6 c m, 并去除其 中的草根 、 树枝、 石 块
摘要 : 对 巨尾 桉 不 同造 林 密度 的林 分 生 长指 标 进 行 了分 析 , 结果表 明: 巨尾 按 不 同造 林 密 度 对 林 木胸 径 、 树 高及 单 株 材 积都 有 影 响 , 但 树 高差 异 不 大 。 不 同造 林 密度 对 巨尾 桉 胸 径 和 单株 材 积 的 影 响 为 : 随 着 密度 的 增 大, 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 变小, 当造 林 密 度 为 1 1 1 O株 / h m 时 , 平均 胸径和单株 材积 最大 ; 当造 林 密
1 引 言
巨尾 桉 ( Eu c a l y p t u s g r a n d i s E . u r o p h y l l a ) 是 巨 桉
育一次 , 追肥一次 。 2 . 2 研 究 方 法
试验地采用完 全 随机 区组设 计 , 5个 密 度 处 理 , 即
2 . 0 m×2 . 0 m( 2 5 0 0株 / h m ) , 2 . 5 r n×2 . 5 m( 1 6 0 0株 / h m ) , 2 . 0 m×3 . 0 m( 1 6 6 5株 / h m ) , 2 . 0 m×4 . 0 m
2 0 1 7 年3 月
J o u r n a l o f G r e e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不同营养液下尾巨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变化

t e i e e t r p r o f n t e t s l t n infc n y i f e c d h g o t a d h s l gc l h r ce s c f h d f r n p o o t n o u r n o u i sg i a t n u n e t e r w h n p y i o ia c a a tr t s o f i i o i l l o i i Eu ay u u o y a E.r n i e d i g ,t e h ih ,d a t r a d t tl b o s o h e d i g n h g — i o e c l s pt rph U x g a d s e l s h eg t ime e n oa i ma s f t e s e ln s i i h n t g n s n r wee sg i c n l i h r t a h s o d l — i o e n o nto e ,a d t e h ih n d a tr g o t n r in f a t h g e h n t o e f mi d e n t g n a d lw i g n n h eg t a d i mee r w h i i y r r
溶 性 糖 含 量 变 化 趋 势 相 反 .高 氮 磷 钾 能 够 显 著 提 高 叶 绿 素 含 量 , 中氮 水 平 能 够 显 著 提 高 叶 片 中 可溶 性 糖 含 量 。 不 同营 养 液 配 比下 尾 巨桉 幼 苗 生 长 及 生 理 特 性 分 析 表 明 :高 氮 低 磷 中 钾 处 理 下 尾 巨桉 幼 苗 在 生 长及 生 理 特 性 方
不同栽培方法对桉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林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4期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桉树组培苗移栽中开展不同育苗容器、基质和根系处理的试验,三因子的各个处理间的苗高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塑料袋或无纺布育苗容器、轻基质和假植后剪根移栽为移栽的最优条件,可获得最大苗高的桉树组培苗。
采用直接移栽的桉树组培苗出现根系逆向生长和卷曲的几率则明显大于通过剪根处理培育的桉树组培苗。
关键词桉树;组培苗;移栽;生长中图分类号S79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24-0150-02Effects of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Methods on Growth of Tissue-cultured Seedlings of EucalyptusZENG Lei HE Chun-mei XU Qiao-lin ZHANG Hong WANG Hong-feng(Guangdong Academy of Forestr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Abstracts The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as applied to discuss optimal growing condition for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of Eucalyptus .For the seedling height of Eucalyptus ,there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seedling container ,culture medium and root system treatment.Multipl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ree factors showed that the best transplanting method for Eucalyptus tissue -cultured seedlings was contained by plastic bag or non-woven fabric ,light medium and root cutting after temporary planting.The Eucalyptus tissue-cultured seedlings by direct transplanting had much higher risk of root system reverse growth and curling than those by root pruning before transplantation.Key words Eucalyptus ;tissue-cultured seedlings ;transplanting ;growth不同栽培方法对桉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曾雷何春梅徐巧林张弘王洪峰(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桉树组培苗的生产发展过程中,育苗容器的使用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从单一的塑料育苗袋,发展到塑料育苗管、纸质育苗袋和无纺布育苗袋等多种容器并存;育苗基质也从单一使用黄心土,到逐步增加轻基质的使用比重[1]。
不同氮素施肥方法对尾巨桉苗期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不同氮素施肥方法对尾巨桉苗期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grandi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其苗期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对于其栽培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能够影响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积累。
本文将探讨不同氮素施肥方法对尾巨桉苗期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首先,不同氮素施肥方法对尾巨桉苗期生长的影响方面,有研究表明,适量的氮素施肥可以促进尾巨桉苗木的生长。
例如,适度增加土壤中氮素浓度可以提高苗木的高度、茎粗和鲜重。
然而,高浓度的氮素会导致苗木产生过多的叶片,造成营养过剩,影响正常生长。
因此,选择适当的氮素浓度对尾巨桉苗期生长至关重要。
其次,不同氮素施肥方法对尾巨桉苗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方面,也有研究表明,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浓度可以提高苗木的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
这是因为氮素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应充足可以提高光合色素的合成和叶绿素含量,从而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另外,适量的氮素供应还可以提高苗木的气孔导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利用率。
然而,高浓度的氮素对苗木的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
高浓度的氮素会导致过多的叶片生长,增加光合器官的投影面积,而影响合成物质的分配和利用效率。
因此,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尾巨桉苗期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上,适量的氮素施肥可以促进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植物的生物量积累。
然而,高浓度的氮素会导致营养过剩,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光合作用。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土壤的氮素含量和植物的需求合理施肥,避免过量的氮素施用。
此外,除了氮素施肥方法外,其他因素如土壤类型、栽培管理措施等也会对尾巨桉苗期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并优化各种因素,以获得最佳的种植效果。
总之,不同氮素施肥方法对尾巨桉苗期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施肥可以促进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植物的生物量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2 2 + eh b g tse c l r sel g 2 ieetse l g n r n tosh d te bgete et t t e H3 - 9 m s a+i u ut e edi .()Df rn edi - us g me d a h i s f c o r s u n f n i h g f s e
HE L a g in i n la g, CHEN Sh o i n ' xo g a
,
D p n ,Z A G P ia ,WE o ga U A eg H N e i jn ID n yn
C iaEua p sac e t ,Z aj n, u ndn 2 0 2 hn hn cl tReerh C nr y e hni gG a g og 5 4 2 ,C ia a
b o s, t e p o a ai n ima s h n r p g t meh d .P o a ai n o t o s r p g t meh d h d h b g e t f cs o o t i ma s t e s e l g o t o s a t e ig s e e t t r o b o s , h n e d i - n
S 5 71 文献标识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Efe t f Di e e t S e l g— u sn e h d n t e Gr wt f f cs o f r n e d i . ri g M t o s o h o h o i n - n Yo n c l u .u o y l x u g Eu ay pt s r ph l E.g a d s a r n i
国家林 业局 桉树研 究开发 中心 .广 东湛 江
摘 要
54 2 20 2
通 过 对 尾 巨 桉 不 同育 苗 方 式 、不 同 繁 苗 方 式 和 不 同无 性 系 的 正 交 试 验 林 1 O月 生 、2 3月 生 生 长 量 和 2 5
月 生 时 解 析 木 及 风 害 调 查 数 据 的 分 析 比 较 .结 果 表 明 : ( ) 长 量 : 育 苗 方 式 对 幼 林 的 各 生 长 量 指 标 影 响 最 大 , 1生 其次 是 繁 苗 方 式 ,最 小 为无 性 系 。最 好 育 苗 组 合 方 式 为 :D 3 — 9无性 系+ H22 网袋 苗 + 培苗 ;( ) 析 木 :地 上调 组 2解 查 指 标 的 主 要 影 响 因 素 为 育 苗 方 式 .其 次是 繁 苗 方 式 ; 而 地 下 指 标 主 要 是 根 系 生 物 量 ,影 响 根 系 生 物 量 的 主要 因素 为繁 苗方 式 ,其 次 是 育 苗 方 式 :其 中 组 培 苗 较 扦 插 苗 有 较 大 的生 长 潜 力 ;( ) 风 性 :D 2 2 3抗 H3 — 9在 生 长 数 据 方面优于 G 9 L .但 抗 风 效 果 明 显 弱 于 G 9 L 。在 台 风 严 重 的 地 方 要 慎 重 选 择 ; ( ) 积 量 :不 同 处 理 的综 合 比 较 结 4蓄
e e t t t e r w h h n r p g t n f c s o r g o t ,t e p o a a i meh d a d l n s h b s c mb n t n f a l ra me t e o t o s n c o e .T e e t o i ai o l e t n s o t wa c o e s ln
果和小 区总蓄积量 比较结果是 一致 的.均为@G 9 网袋一 培苗> H3 — 9 泥 袋一 L一 组 ④D 2 2 一 组培苗> D 3 — 9 网袋一 ③ H 2 2一
扦 插 苗> G 9 泥 袋 一 插 苗 。 ② L一 扦
关键 词 尾 巨桉 ;育 苗 ;繁 苗 ;蓄 积 量 ;生长 比较 ;抗 风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2 1 .3 ( ) 1 — 1 0 1 2 5 :8 1 8 5
C iee Ju n lo rp c lC o s hn s o r a fT o ia rp
不 同育 苗 方 式对 尾 巨桉 幼林 生 长 的 影 响
贺 亮 亮 , 陈少 雄 ,杜 阿朋 ,张 沛 健 , 韦东 艳
Ab t a t T e f cs f d f r n s e ln n ri g sr c h ef t o i e e t e d i g— u sn me h d , p o a a in e f t o s r p g t me h d a d l n s o t o s n c o e we e t d e b r su id y
t e g wh nlta w o n id d m g h w d t t 1 iee tse l g n ri ehd a h i et r r t,aa i l od a d wn a ae so e h :()Df rn edi — us g m to sh d te b g s e o yc a n n g
n ri m t d .T e edi ut g () us g eh s h se l g e e e y i u cl e a lre o ni go t ta b c tn . 3 n o n o s u e a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