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的综合评价和决策
不同抚育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不同抚育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杉木又称为沙木、沙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杉木在我国长江流域、秦岭以南的地区拥有非常广阔的种植范围,因此在材质上所表现出的独具一格的特殊性,目前已广泛应用到了相关领域之中,所以如果能够加强其抚育方式的研究就可以进一步提升杉木种植的经济效益。
以下笔者在分析杉木幼林抚育研究具体意义的前提下对常见的三种抚育方式进行了分析探究,并分析了其对于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一、杉木幼林抚育研究的具体意义具体来说,杉木种植过程中的幼林抚育主要是为了缓和并消除杂草与杉木幼苗之间的竞争关系,之后再有针对性地提高土壤的肥力,进而提高其幼苗的成活率并为其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笔者认为,这部分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选择最具效益的抚育方式能够进一步发挥出土壤的潜在肥力,这可以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杉木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②科学严谨的杉木幼苗抚育工作能够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基础上使种植户在短期内获利。
【1】③杉木幼苗抚育工作的优化改革将进一步促进杉木种植行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环节的改革将为其“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发展战略营造出良好的开端。
二、资料与方法1、试验场所概括试验场所为五星岭国有林场沙坪分场的桃木漯基地,总占地面积为30.6公顷。
地理位置:E111°36′25.17″;N26°25′26.25″。
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6—18.6℃,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1900mm,因此气候相对温和、降水充沛,所以非常适合杉木的生长。
2、材料与方法2.1 试验设计本论文选择了三种较为常见的杉木幼苗抚育方式,分析了其各自对杉木生长造成的影响。
以下抚育方式的具体内容:①全面铲草,该抚育方式的作业面积为4.3hm2,造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5月、9月分别进行了一次抚育,整体抚育过程共涉及到了4次抚育作业,作业方法为人工全面铲草除萌并将其平铺在地表之上。
杉木人工林抚育技术

杉树人工幼林抚育管理1、幼林抚育管理的目的人工林抚育管理总的原则是既要有利于林木生长,又要能维护与提高地力,还要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土壤管理的目的:(1)消除杂草和萌蘖,创造良好的杉木生长空间。
(2)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
(3)维护地力,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林地植被覆盖,促进枯枝落叶的分解,以利于养分循环。
(4)促进工艺成熟,缩短轮伐期,提高经济效益。
2、幼林抚育方法幼林抚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杂草灌木的竞争。
抚育与幼林生长和造林成败关系十分密切。
幼林抚育中最重要的是彻底清除五节芒、黄茅草及竹丛等杂草灌木,其次是松土、扩坎、除蘖、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幼林一般抚育3年,每年抚育2次,第一次抚育在4-5月进行,第二次抚育在8月中旬前后进行。
如杂草特别繁茂,每年抚育3次,第一次在4月中旬,第二次在6月中旬前后,第三次在8月中旬前后。
3、施肥技术(1)杉木施肥特点。
经研究表明,18立地指数以上的立地比较肥沃,通常不缺肥;12立地指数以下的立地,土壤肥力差,水分不足,施肥效果差;施肥重点应放在中等立地条件,如14-16指数级的立地上,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杉木连栽林地土壤肥力下降严重,可能出现养分缺乏也应作为施肥重点。
杉木幼树阶段施肥反应特点是:以磷素为主,施N、作队P2O5、K2O单一元素的肥效反应顺序为P2O5>N>K2O,以N、P2O5、K2O平衡施肥的效果最佳。
杉木速生阶段的施肥反应特点是:以N、K2O为主,对N、P2O5、K2O的反应顺序为N>K2O>P2O5,N、K2O效应极其显著。
杉木干材阶段后一般不再施。
(2)施肥时间、方法、配方和用量①、基肥的使用:基肥一般在造林前的冬季、在表土回穴时施入,肥料与所回表土要混匀,使肥料均匀分布在15-20cm土层内。
基肥以磷为主,考虑到造林成本,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磷肥和有机肥混合使用,每穴用量为磷肥500克、有机肥5公斤。
考虑到交通条件和人工成本,最好选用专用肥料,建议基肥的配方为:N-P2O5-K2O=4-10-3≥17%、有机质20%,添加适量的硼,磷素尽量使用钙镁磷肥,以增加钙离子的含量,每穴用量300-400克。
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措施

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措施杉木是一种生长迅速、丰产性好的经济林木,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之一。
为了提高杉木速生丰产林的栽培技术和抚育管理措施,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
下面将对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和抚育管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土壤选择杉木适应力强,对土壤要求较低,但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因此选址应选择水源丰富且排水良好的低洼地或山梁地。
在土壤肥力方面,选择富含有机质、养分丰富、PH值在5.5-6.5之间的土壤更为适宜。
2. 种苗选择选择具有良好生长势的无病虫害、无畸形,有均匀生长的种苗,种苗根颈粗大、清洁无破损,根系发达,根系少细少长。
3. 植栽时间杉木的最佳植栽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也就是3-4月或10-11月。
4. 栽植密度一般在2-3米左右为宜。
苗木栽植后,要进行浇水,以保持根系湿润,促进苗木早熟。
5. 施肥在杉木种植的初期,施肥非常重要。
施用有机肥料和不含氮肥、磷肥的无机肥料,可以提高根系的养分供给,促进苗木的早熟。
6. 疏伐在杉木生长的后期,要进行适时的疏伐,保证树木的光照条件充足,促进树干粗壮,提高木材产量。
7. 病虫害防治杉木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的病虫害侵害,如杉毛虫、杉木蝽、松杉木虱等,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
8. 剪枝整枝在杉木生长的过程中,要进行适时的剪枝整枝,保持树木的冠形美观,促进木材的生长。
1. 灌溉在干旱地区,需要进行人工灌溉,保证杉木的水分供应,提高杉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
2. 间伐3. 修剪要加强对杉木的病虫害防治,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提高木材的产量和质量。
5. 垦荒造林在适宜的地区进行垦荒造林,提高杉木的种植面积,增加杉木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6. 杉木保护加强对杉木的保护,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减少木材的采伐,保护生态环境。
以上便是关于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措施的相关内容,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杉木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对杉木的种植和管理是非常有益的。
杉木植苗造林及抚育技术措施分析

杉木植苗造林及抚育技术措施分析发布时间:2022-09-26T02:11:50.77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3月第5期作者:方童[导读] 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杉木是我国的珍稀树种之一,有着十方童石台县大演林业站安徽石台县 245100摘要: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杉木是我国的珍稀树种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种植历史,是建造速丰林的主要树种。
想要保证杉木造林的效率及品质,种植监管人员就应该对其精心呵护,为杉木幼苗创造更加优质的生长环境。
因此,本文针对杉木的生长环境、造林技术及抚育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杉木植苗;造林;抚育技术引言:杉木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它的生长速度较快,加工方便,纹理也十分美观,是生产家具的优质用材。
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绿色生态社会的建设,杉木作为绿化环境的中坚力量,可以最大程度地净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一、杉木生长环境及特点杉木主要分为灰叶杉木和软叶杉木两个品种,灰叶杉木叶子呈灰绿色或蓝绿色,两面有明显白色粉末,主要散生于杉木林中[1]。
软叶杉木叶子质地薄且柔软,叶子前端不尖,生长于杉木林中,产于云南、湖南,南京也有栽培。
杉木是亚热带树种,喜光,常生长在温暖湿润、多雾少风的气候环境中,杉木不耐严寒和湿热环境,怕风,怕旱,年平均温度应该在15℃-23℃之间,最低温度不能超过-17℃,种植地区的年降水量应该在800-2000毫米之间。
杉木的耐寒性大于它的耐旱能力,所以对于杉木来说,水湿条件大于温度条件的影响,对于土壤的要求杉木较比一般树木要高,杉木喜欢肥沃、深厚、湿润、排水较好的酸性土壤。
杉木有浅根性,它没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和须根较为发达,再生能力较强,但是穿透力较弱,所以在种植杉木时应该选择土质较为松软的地区。
二、杉木选种及造林技术(一)杉树苗种培育杉木的出芽率和生长率要根据其种子的质量好坏来决定,所以杉木的种子采集非常重要。
浅析杉木幼林的不同抚育方式

浅析杉木幼林的不同抚育方式
杉木幼林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林木资源之一,对于其抚育方式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杉木幼林的抚育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抚育方式,包括间伐、修剪、密植等。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地分析一下这几种抚育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其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首先,间伐是常用的一种抚育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在五年左右进行一次。
其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促进幼林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循环,同时控制林木的生长速度和形态,使得幼苗树干长直,枝条繁茂。
但是,间伐抚育需要对杉木种植密度进行准确计算,以避免不必要的伐木量,同时注意间伐的时间不要过早或过晚,否则会对杉木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修剪是另一种常用的抚育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在确保杉木叶片充分曝光的前提下修剪一些较大枝条,以促进杉木的高度和分枝密度。
此外,修剪可以增加树木的抗风能力和适应力,提高树木的经济效益和木材质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修剪时需要对枝条的选择和修剪时间进行科学规划,以保证修剪的效果最佳,同时减少过度损伤的情况。
最后一种抚育方式是密植,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低海拔、高温、潮湿等条件下的杉木幼林。
密植可以在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在树林内引起局部空气环流,增加杉木间的竞争,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其木材产量和质量。
但是,密植抚育同样也需要注意黄化和树冠空气流通度等问题,以及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杉木幼林抚育中,不同的抚育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条件。
我们需要根据幼林的种植密度、生长状态、地理环境和要求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和操作,以确保杉木幼林的健康长远发展。
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试验调查分析

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试验调查分析杉木是我国重要经济林木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前列,对于保障经济发展和保障生态安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杉木种植的过程中,抚育和伐木是常见的操作。
抚育管理能促进杉木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木材质量和产量;而伐木则是采收杉木的重要手段,能够获取利润。
因此,抚育和伐木管理对于保证杉木种植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次调查针对的是杉木中幼林的抚育间伐试验,旨在了解抚育管理和伐木操作对于杉木中幼林的生长和发展的影响,为今后的管理提供参考。
本报告旨在从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三个方面阐述此次调查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试验对杉木生长和发展的影响,并探讨适宜的管理措施,以提高杉木的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对象为从事杉木抚育和伐木操作的专业人士和杉木种植户,实地考察主要围绕样本林地的抚育间伐试验情况进行,共考察了5个样本林地,每个样本林地面积为10亩。
实地考察的内容包括样本林地的地形、土壤、植被、杉木生长状况、林分结构等信息。
三、调查结果从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结果来看,杉木中幼林的抚育间伐试验对于杉木的生长和发展均有显著的影响。
1.抚育管理对杉木生长和发展的影响调查发现,抚育管理是提高杉木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手段。
抚育操作可以促进杉木竖直生长,防止其分枝,形成优良的直干材,从而提高杉木木材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抚育还可以改善林分环境,调节水分和营养等资源的分配,提高土壤肥力,为杉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因此,进行适当的抚育管理对于杉木的生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伐木操作对杉木生长和发展的影响伐木是成批采伐杉木的重要手段,能够获取林地利润和木材资源。
调查发现,适宜的伐木操作对于杉木的生长和发展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在样本林地的抚育间伐试验中,适当的间伐操作并没有影响杉木的生长和发展。
人工杉木林抚育采伐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要点

人工杉木林抚育采伐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要点雷勤福(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国有林场,福建上杭364200)摘要:本文将围绕人工杉木林抚育采伐的应用价值以及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讨论,以此改善人工杉木林抚育采伐环节的工作管理效率与质量,为杉木林构建良好的生长环境,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人工杉木林;扶留间隔;抚育采伐中图分类号:S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2)14-0166-030引言杉木林大多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及秦岭以南地区,具有栽培广、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特点,并且杉木林的抗风力强、耐烟尘,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而人工杉木林则是指通过人工措施形成森林,科学地完成树种选择、空间配置。
为了确保后续提出的人工杉木林抚育采伐关键技术及应用要点更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需要深入了解人工杉木林抚育采伐的应用价值。
1人工杉木林抚育采伐的应用价值抚育采伐是指自幼林郁闭开始至成熟林主伐前一个龄级为止的周期内,对部分树木进行采伐处理,属于森林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森林培育的主要措施之一,能够对杉木林的生长、收货量、林分结构产生影响,优良的抚育采伐方式不仅可以切实保障林木质量,为其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促进森林生态功能的提升。
其主要作用可细分为以下4点:①降低林分密度,人工杉木林虽然在幼林密度上能够进行科学配置,有效防止幼林分布不均的情况产生,但严格依照经营要求以及树种特性进行密度配置的方法,也会随着树龄的不断提升,出现单株林木营养空间不足的问题。
此时便需要通过抚育采伐来改善此类状况,使不同年龄段的杉木林都能具有合理密度,并为留存木日后的生长创造营养空间。
而且抚育采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枯落物的分解,进一步增强土壤肥沃力,从而为杉木林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
②减少杉木林培育期,通常来说抚育采伐会进一步提高保留木的生长空间,提高地下根系的活性,使其可以更好地完成养分与水分的汲取,促进树冠的舒展,以此形成适中的叶面积,确保林木获得较好的生长量。
浅谈杉木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

浅谈杉木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杉木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技术进行探讨,在文章中对杉木树种栽培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同时从杉木栽培技术要点以及抚育管理技术要点两个方面总结杉木造林生产的各项技术要点,旨在为杉木栽培技术推广积累经验。
关键字;杉木;栽培技术;抚育管理杉木推广种植是我国现代人工造林工作实施的关键,对于我国林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缺乏杉木栽培种植经验,导致在实际的杉木种植过程中,受到了环境因素影响,杉木生长缓慢、杉木在生长过程中,也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所以,在现代我国林业发展总结标准化的杉木栽培技术非常必要,广西壮族自治区青明山林场以杉木人工造林为林业建设的总方向,其杉木造林的相关技术也比较成熟,非常值得在我国林业发展中推广应用。
1.杉木种植的简要介绍杉木是一种良性树种,属于一种长势高大的树种,并且树种的高度在30m以上,最大树木的胸径也在3m左右。
杉木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尤其是对温度和水分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杉树最为适宜的平均生长温度为23摄氏度左右,最低也不能够超过 15摄氏度,同时在杉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要求区域内地年降水量应该在2000mm以上。
杉木的生长习性为浅根性,没有明显的主根,侧根、须根发达,再生力强,但穿透力弱。
所以,在杉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种植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性影响,整体的种植实施中,需要对杉木各项栽培技术进行综合管控,提升杉木栽培应用效果。
杉木的栽培种植对于现代我国林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杉木本身的成材率更好,在家具建材行业、建筑行业都有良好的应用。
同时,杉木的根皮以及树枝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所以,杉木的良好种植,能够保证杉木成材,从而利用杉木的经济价值。
另外一方面,在杉木本身也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
杉木树木高大,树根发达,能够牢牢地生长到土壤表层,从而起到防风防沙,涵养水源的相关作用。
杉木栽培具有经济和生态的双向价值,而发挥价值的前提就是杉木良好的造林生长,所以从以上两点的分析而言,杉木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技术的应用就是为了杉木造林,而杉木的良好造林,也能够促进杉木的生长效益和经济效益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 期
林开敏等 :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的综合评价和决策
15
3 结果与分析
311 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 从表 1 可以看出 ,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有利于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它们分别是 98167 %和 98161 %。
而不抚育的杉木保存率则较低 ,仅为 80112 %。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抚育技术的杉木保存率确实存在极 显著的差异 ( F =9 .50> F0.01 (4 ,8) =7 .91 ) ,这说明抚育技术对杉木保存率有较大的影响 。
摘 要 : 本文在全面分析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 、群体结构 、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水土流失和抚 育成本的影响基础上 ,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对不同抚育技术进行多目标决策 ,结果表明 :块状抚育和全垦抚 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并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 ;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 对地径结构 ;全垦抚育的成本最大 ,不抚育最小 ,块状抚育居中 ;块状抚育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林分结构和林 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块状抚育是南方林区较好的杉木幼林抚育方式 ,它既能有效地 减少林地植被对杉木的竞争 ,保持杉木的正常生长 ,又能降低抚育成本和保持地力及物种多样性 。这对今后 指导杉木幼林抚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关键词 : 杉木 , 抚育方法 , 群体结构 , 物种多样性 , 抚育成本 , 综合评价
幼林抚育管理是杉木人工林经营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俞新妥 ,1997) 。以往评价杉木幼林抚育技 术的好坏标准又往往只注重生长的单一指标 (Newton et al. ,1993 ;Nilsson et al. ,1993 ;Flint et al. ,1987) 。 忽视林地植被功能的全面认识 、土壤肥力的维护和抚育成本的核算 ,致使出现水土流失 、生产力下降和 经济效益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现在虽然有林业工作者提出了改进意见 (周显昌译 ,1993; 韩永富译 , 1994) ,但有关杉木幼林林地植被的抚育技术与杉木生长 、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全面系统评价 ,迄今为止 , 还很少有试验和报道 (张先仪等 ,1996) 。鉴于这种现状 ,本试验采用 5 种抚育技术进行定位研究 ,在全 面分析这些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 、群体结构 、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水土流失和抚育成本的影响
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表 1) 。平均树高表现出块状抚育 > 全垦抚育 > 带状抚育 > 劈草抚育 > 不抚育的趋势 ;平均地径则表现出全垦抚育 > 块状抚育 > 带状抚育 > 劈草抚育 > 不抚育 的趋势 。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杉木的树高至第 4 次测定 (1998209) 才有显著差异 ,而地径在实施试验 后各测定时期表现出从显著至极显著差异水平 。这说明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的影响具有积累效 应 。同时也说明抚育技术对地径的影响大于树高 。多重比较表明 ,除了不抚育外 ,其他 4 种抚育技术均 能有效地促进杉木生长 ,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 。
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明 (表 1) ,不同抚育技术下的杉木群体树高频率分布均符合近似正态分布 ,但 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的杉木群体呈现轻度右偏群体 ,而其他 3 种抚育技术呈现轻度的左偏群体 ,其中不 抚育的杉木群体偏离正态分布相对较大 。全垦抚育和不抚育的杉木群体地径均不符合正态分布 ,即严 重左偏或右偏群体 ;而其他 3 种抚育技术则符合正态分布 ,这说明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结构也有一定的 影响 ,尤其是对地径结构的影响较大 。
1 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设在福建林学院西芹教学林场杉木林采伐迹地上 ,该试验林于 1996 年初营造 ,1997 年初开 始实施幼林抚育管理技术的试验 。西芹教学林场位于福建北部 ,属杉木中心产区 。地处东经 118°10′, 北纬 26°40′,为武夷山脉东伸支脉的中低山山地 ,海拔 200~500m, 坡度 25°左右 。其主要成土母岩是沉 积岩和变质岩 。土壤为黄红壤 。该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 ,雨量充沛 ,气候温暖 。该地年均温度 1914 ℃,年均降雨量 1817mm, 多集中于 5 、6 月份 。日照时间长 ,年均日照时数 170918h; 年均风速 111 mΠs, 气候对林木生产十分适宜 。由于地属中国东南部湿润森林区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该区森林茂 密 ,植物种类繁多 。
(2) 全垦抚育 :与常规生产作业相同进行全面松土除草 ,松土深 5cm 左右 ,并培蔸 。 (3) 带状抚育 :在杉木蔸两边进行局部松土除草 ,并形成一条宽 80~100cm 的带状 ,对保留的林地 植被带也实施高度控制 ,以较少影响杉木的光照条件为限 。 (4) 劈草抚育 :不松土 ,只将杂草灌木齐地劈倒平铺于地表 。 (5) 不抚育 :即对林地植被一直保留不动 ,让其自然生长发育 。 每年 5~6 月和 9~10 月各抚育 1 次 ,各种抚育措施分别同时进行 。 212 调查方法 21211 杉木幼树生长及生物量测定 在 1997205 (实施前) 、09 、12 和 1998209 对每一处理的树高 、地径和 抽梢高进行定株挂牌调查 ,于 1998209 对保存率进行统计 。并于 1998209 选择一个区组的 5 种不同抚育 处理按平均木法进行生物量测定 ,并分不同器官 (干 、枝 、叶 、皮 、根桩 、粗根和细根) 分别称重 ,带回样品 , 室内测定其含水量 。 21212 抚育用工量测定 每一处理的用工时间用手表进行跟踪计时测定 ,用于计算单位面积的用工所 需时间和抚育成本核算 。 21213 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计算方法(罗菊春 ,1997; 马克平 ,1994) 1998209 在每一处理内设置 5 个样方 (2m ×2m ) ,分灌木层 、草本层和藤本植物对林地植被的种类 、高度和覆盖度进行调查 ,并对林 地植被的生物量进行测定 。物种多样性计算公式如下 : (1) Shannon2wienner 多样性指数 : Hp =- ∑Pi 3 ln Pi (2) Simpson多样性指数 : D = 1- ∑( Ni ( Ni - 1) ΠN ( N -1 ) ) 式中 , N 为样方内所有物种的总多度 ; Ni 为第 i 个物种的多度 ; Pi = NiΠN , i = 1 、2 、3 ……S ( S 为样方的 物种数目) 。上述公式中的取和 ( ∑) 都是对 i 从 1 到 S 进行的 。 213 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对不同抚育技术进行多目标的综合决策 。
2 研究方法
211 抚育方法 本试验于 1997 —05 开始实施 5 种不同抚育技术 ,它们分别是块状抚育 、全垦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
抚育和不抚育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每个处理重复 3 次 ,标准地面积 100m 2 ,并设有保护带 。各种 抚育技术的具体做法如下 :
(1) 块状抚育 :局部松土除草 ,即以杉木蔸为中心在 50~60cm 半径范围内松土 、除草和培蔸 ;对邻 近周围的林地植被实施高度控制 ,以较少影响杉木幼树的光照条件为限 。特别是对一些不影响杉木生 长的灌木和乔木幼苗及幼树予以适度保留 。
收稿日期 :1999212222。 基金项目 “: 九五”国家攻关项目子专题 (962011203201)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9630240) 资助 ,也是第 1 作者博士论文一部 分。
05
林业科学
37 卷
基础上 ,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进行综合评价 ,为改革现行的杉木幼林抚育制度和林地植被综合管理提 供理论依据 。
块状抚育 、全垦抚育 、带状抚育和劈草抚育的杉木单株生物量均高于不抚育 , 分别为不抚育的 3146 、3140 、3115 和 1111 倍 。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与总单株生物量呈相同趋势变化 。这说明抚育 技术对杉木幼树生物量有一定的影响 。
SYNTHETICALEVALUATIONANDSTRATEGYOFTENDING TECHNIQUESINYOUNGCHINESEFIRPLANTATION
LinKaimin HongWei YuXintuo
( Chinese Fir ResearchCentre of Fujian Agri2ForestryUniversity Nanping 353001)
第 37 卷 第 5 期 2001 年 9 月
林业科学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Vol137,No 15 S
林开敏 洪 伟 俞新妥
黄宝龙
(福建农林大学杉木研究中心 南平 353001) (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 210037)
HuangBaolong
( Resourceand EnvironmentCollege of Nanjing Forestry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Abstract: Inthispaper,basedonoverallanalysesofeffectsoftendingtechniquesongrowth,populationstructure,species diversityofvegetation,biomasssoilerosionandtendingcostinyoungChinesefirplantation,Multi 2targetdecisionofdifferent tendingtechniquesbymeansofgreysituationdecisiontheorywascarriedout.Theresultsshowedthatblocktendingand overalltendingwerefavourabletoelevatesurvivalrateandpromotegrowthofyoungChinesefirplantation.Thestructuresof hiehgtandbasaldiameterofChinesefirpopulationswerecertainlyaffectedbytendingtechniques,especiallybasaldiameter structure.Thecostofoveralltendingwasgreatest,non 2tendingsmallest,blocktendingmedium.Blocktendingwasfavourable toformmulti 2layerstandstructureandelevatespeciesdiversityofvegetation.Thesyntheticalevaluationresultsshowedthat blocktendingwasabettertendingwayforyoungChinesefirplantationinsouthernforestregion,itcouldnotonlydecease competitionbetweenChinesefirandvegetation,andkeepupnormalgrowthofChinesefir,butdecreasetendingcost,and conservesoilfertilityandspeciesdiversityaswell.Thesehave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forguidingtendingofyoung Chinesefirplantation. Keywords : Chinesefir,Tendingmethods,Populationstructure,Speciesdiversity,Tendingcost,Synthetical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