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幼林抚育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2)中幼林抚育设计说明书

(2)中幼林抚育设计说明书

三、外业调查说明1、作业区和作业小班划分作业区区划是根据各个作业山场情况,以有利于集材为依据进行区划,并将传统的地名或地物名称作为作业区名称。

以此划分了7个作业区,分别是XXX作业区、XXX作业区、东山作业区、XXX作业区、高压线作业区、升压站作业区和XXX作业区。

作业小班区划是在原森林经理小班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林分类型、林木生长状况和地势等条件进行区划,采用全球卫星定位仪(GPS)圈界,利用航迹测得作业小班面积,圈测时仪器估计误差都保证在10米以内,以达到精度要求。

利用GPS圈界的同时,用蓝色油漆或是红色油漆沿GPS 圈测路线上的林木内侧画上“T”字号作为小班界线。

设计区内7个林班共区划了16个作业小班。

分别为:水库作业区3林班34小班,XXX作业区4林班8、15、18小班,鹿场作业区14林班1、7小班,高压线作业区17林班6—1、6—2小班,升压站作业区18林班15—1、15—2、18小班,东山作业区32林班3小班,XXX作业区41林班5、14、15、20小班。

用全球卫星定位仪(GPS)对各作业小班界线和作业小班中心点进行定位。

作业小班界线定位的地理坐标点见附表。

各作业小班中心点定位的地理坐标是:3林班34小班为(XXX,XXX),4林班8小班为(XXX,XXX)、15小班为(XXX,XXX)、18小班为(XXX,XXX),14林班1小班为(XXX,XXX)、7小班为(XXX,XXX),17林班6—1小班为(XXX,XXX)、6—2小班为(XXX,XXX),18林班15—1小班为(XXX,XXX)、15—2小班为(XXX,XXX)、18小班为(XXX,XXX),32林班3小班为(XXX,XXX),41林班5小班为(XXX,XXX)、14小班为(XXX,XXX)、15小班为(XXX,XXX)、20小班为(XXX,XXX)。

2、调查方法抚育补贴作业设计外业调查方法采用标准地调查结合全林每木检尺调查的方法。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中幼林抚育是指对林木进行适当的修剪和管理,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林木的品质和产量。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是指在中幼龄林木生长期内,根据林木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制定出一系列的抚育措施和方法,以实现林木的良好生长和发育,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抚育目标。

中幼林抚育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抚育措施,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促进林木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林木的品质和产量;2. 调整林分结构,促进物种多样性,提高林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 防治病虫害,减少森林灾害,保障森林资源的健康和安全。

二、抚育原则。

1.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条件,制定相应的抚育方案,保证抚育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2. 循序渐进。

中幼林抚育应当根据林木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循序渐进地实施抚育措施,不宜急功近利。

3. 综合治理。

中幼林抚育应当综合考虑水土保持、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等因素,实施综合治理,提高抚育效果。

4. 精细管理。

中幼林抚育应当注重细节,精心管理,做到每一处抚育措施都得到落实,确保抚育效果。

三、抚育措施。

1. 修剪整枝。

对中幼龄林木进行适当的修剪整枝,促进树冠的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林木的生长。

2. 疏伐间伐。

对密度过大的林分进行适当的疏伐间伐,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3. 病虫害防治。

加强对中幼龄林木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长。

4. 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保证林木的养分供应和水分需求,促进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5. 土壤改良。

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为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抚育效果评估。

中幼林抚育实施后,应当对抚育效果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林木的生长情况、林分结构的调整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方面。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抚育措施,保证抚育效果的实现。

五、总结。

中幼林抚育是森林资源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森林资源的品质和产量,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简洁范本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简洁范本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1. 引言2. 理论基础中幼林抚育的实施方案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

包括林木生长规律、生物学特性、资源分配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充分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抚育措施,提高森林的生长效率。

3. 目标和原则中幼林抚育的目标是促进森林的快速生长和健康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增加林木生长速度、提高林木品质、增加林木经济价值等。

在实施抚育方案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综合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 抚育措施中幼林抚育方案中,包括以下具体措施:4.1 选择合适的树种组合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和生态条件,选择适合的树种组合。

考虑树种生长速度、适应性和经济价值等因素,选择最佳组合。

4.2 控制人工造林的密度根据木材需求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控制人工造林的密度。

既要保证森林的资源利用效率,又要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4.3 定期修剪和疏伐定期修剪和疏伐是促进森林生长和更新的重要措施。

通过修剪和疏伐,可以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提高光照和水分利用效率,加快林木生长速度。

4.4 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林木需求,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

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发病率,确保森林健康。

4.5 引导树冠发展通过合理的修剪和疏伐,引导树冠的发展,提高林木的光合效率和生长速度。

注意树冠的平衡发展,避免部分树冠过大,影响整体生长。

5. 实施效果监测实施中幼林抚育方案后,需要对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定期的样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抚育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确保森林的持续健康发展。

6.中幼林抚育是非常重要的森林管理措施。

通过科学的抚育方案和措施,可以提高森林的生长速度、质量和经济价值,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施中幼林抚育方案需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遵循科学原则,不断监测和改进,以实现最佳效果。

(4)中幼林抚育设计说明书

(4)中幼林抚育设计说明书

五、成本效益测算
根据2010年抚育生产定额和2011年市场劳动力状况及雇用劳动力费用增长情况进行2011年抚育补贴生产投资测算,总成本为25.64万元,其中人力用工费用18.55万元,畜力用工费用2.93万元,车辆用工费用4.10万元,物质材料费用0.06万元。

在这些成本投资中,国家投入20万元,林场自筹5.64万元。

2011年抚育补贴生产作业共获得木材1318.3立方米,其中,落叶松572立方米,樟子松570.3立方米,红松176立方米。

近几年,由于抚育所获得的木材多为枯立木和病腐木,有很多木材都是树皮脱落,更有的木材材质都已经很糟,所以材质极差,售价都很低。

为了不影响好材的售价,这部分木材都是单独归楞,单独销售。

这部分木材按近几年的平均售价落叶松每立方米500元、樟子松每立方米400元、红松每立方米350元测算,共得产值57.57万元,扣除成本投资25.64万元,可获利31.93万元。

2011年中幼龄林抚育补贴生产,安排了一定的场内闲散劳力和部分村屯农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劳动力就业,同时,通过宣传和生产影响,加强了人民群众对于森林培育和保护的意识,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另外,也更有利于森林的稳定和发展,从而使森林具有更强和更完备的生态功能,以利于生态功能的延续,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

附表:2011年抚育补贴试点地块实施小班界线坐标点。

XX县XXX林场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1
XXX林场2011年度
中幼龄林抚育生产领导小组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组员:XXX XXX XXX XXX XXX
安全员:XXX。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篇一: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开展中幼林抚育,是改善林木生长环境,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加快培育森林资源,努力增加森林碳汇能力,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景观等多种效益的有效措施。

(一)割灌除草“割灌除草”技术措施,主要是在下木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的中幼龄林中进行。

根据林地、林分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人工割灌除草的方式,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和杂草。

为了保护与扩大生物多样性,给下层的植被提供生长空间,对于过密的灌丛和萌芽条也要适度间伐,以人能够自由通过为宜。

作业时,注重有生长潜力的幼树、幼苗,以有利于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同时注意保护好稀少的珍贵的乔木、小乔木、灌木,特别是对下层浆果类灌木更要注意保护。

完成”割灌除草”后,需将砍除的灌木、杂刺、杂草、藤条,全部清出林外。

(二)修枝定株“修枝定株”技术措施,主要在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的林分中进行。

修枝的目的是消灭死节、减少活节,加大树干的饱满度,提高木材质量,改善林内通风与光照状况及林木生长条件,降低树冠火、雪压和风害的发生程度,防止病虫害蔓延。

“修枝定株”主要是采用人工方式,除去树冠下部已枯死或濒临枯死的枝条及部分活枝的过程,科学合理的确定保留株数,调整林分密度,促进林木生长。

亦可结合“透光伐”、“卫生伐”进行。

在技术上,一是修枝时节以冬末春初为宜;二是柏树修枝一般采用“平切法”,松树修枝采用“留桩法”,保留1~3厘米的残桩;三是修枝高度,幼林龄一般不超过树高的1/3,中林龄不超过树高的1/2。

完成后,需将修枝的剩余物全部清出林外(三)抚育间伐抚育间伐技术措施,是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

其目的是按经营目的,调整林分组成,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林分抗性,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幼林抚育是指对中幼龄林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修剪,以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和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

中幼龄林的抚育工作对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提高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 促进林木健康生长:通过抚育工作,使林木叶片更加丰盛,树形更加整齐,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2) 提高林木经济效益:通过抚育工作,合理修剪树冠,提高光合作用效果,增加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2. 原则:(1) 精细管理:根据林木的个体特性,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措施,保证每棵林木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抚育。

(2) 科学修剪:根据林木的生长规律,合理修剪树冠,保证林木的光照条件和气候环境。

(3) 持续改进:抚育工作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提高抚育效果和林木的经济效益。

三、实施步骤1. 林分调查:(1) 对中幼龄林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林木的生长状况、健康状况和病虫害情况。

(2)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抚育计划和具体的管理措施。

2. 抚育措施:(1) 林木修剪:根据林木的生长情况和叶片状况,合理修剪树冠,保证林木的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

(2)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林木的病虫害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3) 土壤调理: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林木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土壤调理,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3. 成果评价:(1) 对抚育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总结,评价抚育效果和经济效益。

(2) 根据评估结果,对抚育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抚育效果和林木的经济效益。

四、实施效益1. 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通过抚育工作,保证林木的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生长速度。

2. 提高林木的质量:修剪树冠,使林木的树形更加整齐,提高林木的质量。

3. 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修剪,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增加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是针对中幼林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所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中幼林是指树龄在5-15年的年轻林地,对于保护中幼林的生态环境、促进木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规范中幼林抚育的工作流程,促进中幼林的健康生长,维护生态平衡。

二、抚育目标1·提高中幼林的生长速度,加快林木更新周期。

2·优化林木结构,提高木材质量和经济效益。

3·促进森林生态稳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4·加强对中幼林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三、抚育措施1·土壤改良措施(1)定期检测土壤理化性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肥。

(2)采用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补给,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3)落叶堆肥和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保肥能力。

2·林木修剪措施(1)根据林木生长情况,合理进行修剪,保持树冠均衡发育。

(2)及时清除或修剪病虫害枝干,防止病虫害传播。

(3)适当疏除过密枝杈,提高林木通风透光性。

3·林地保护措施(1)设置有效的防火措施,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2)设立警示标志,禁止非法砍伐和乱倒垃圾。

(3)建立监测体系,定期巡视中幼林的健康状况。

4·病虫害防治措施(1)定期巡查中幼林,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推广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方法,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

(3)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森林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四、实施方案1·组织林地调查(1)统计中幼林面积,了解生长情况和分布特点。

(2)调查林木树高、冠幅、树龄等主要生长指标。

2·制定抚育计划(1)根据中幼林的生长情况,制定抚育目标和措施。

(2)明确抚育时间表和责任人,安排实施工作。

3·抚育实施(1)按照抚育计划进行土壤改良、林木修剪和防治工作。

(2)记录抚育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工作效果,并进行评估。

4·监测和评估(1)建立中幼林监测指标体系,定期监测生长状况。

3中幼林抚育设计说明书

3中幼林抚育设计说明书

四、各项技术措施设计(一)林分特点及林相情况我场2011年中幼龄林抚育有红松幼中龄林、樟子松幼中龄林、落叶松中龄林和针混中龄林。

红松幼龄林为4林班18小班,林龄是34年。

该林分林木生长较差,分化强烈,自然稀疏严重,卫生状况差,林内枯立木和被压木较多。

伐前林分平均胸径为15.3厘米,平均树高为12.3米,郁闭度为,疏密度为,公顷株数为1197株,公顷蓄积为83.6立方米。

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为17.7厘米,平均树高为12.9米,郁闭度为,疏密度为,公顷株数为760株,公顷蓄积为71.6立方米。

红松中龄林为4林班15小班,林龄是42年。

该林分混有少量的落叶松和樟子松,林木生长较好,卫生状况一般,林内枯立木和被压木较少。

伐前林分平均胸径为19.1厘米,平均树高为14.3米,郁闭度为,疏密度为,公顷株数为878株,公顷蓄积为128.6立方米。

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为20.5厘米,平均树高为14.8米,郁闭度为,疏密度为,公顷株数为674株,公顷蓄积为115.3立方米。

樟子松幼龄林为3林班34小班、4林班8小班和18林班18小班,林龄是29年和30年。

该林分混有少量的落叶松和红松,林木生长一般,分化强烈,自然稀疏严重,卫生状况较差,林内枯立木和被压木较多。

伐前林分平均胸径为15-17.6厘米,平均树高为-14.4米,郁闭度为-,疏密度为-,公顷株数为948-2346株,公顷蓄积为-233立方米。

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为-19.3厘米,平均树高为-14.9米,郁闭度为-,疏密度为-,公顷株数为692-1636株,公顷蓄积为-204.6立方米。

樟子松中龄林为18林班15-2小班、41林班5小班和14小班,林龄是33-39年。

该林分林木生长较差,分化强烈,自然稀疏严重,卫生状况较差,林内枯立木和被压木较多。

伐前林分平均胸径为-17.9厘米,平均树高为-14.6米,郁闭度为-,疏密度为-,公顷株数为964-1647株,公顷蓄积为-110.7立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条 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要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总结成功经验,筛选和组装配套实用技术,提高抚育成效。
第七条 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由各级林业部门负责组织,抚育作业设计应由具备丙级以上(含丙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二章 抚育对象
第八条 对防护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列为抚育对象:
第五章 作业设计
第十七条 根据外业调查结果和本规定第三章技术要求确定的技术措施,以作业小班为单位进行设计。
第十八条 设计内容
(一)抚育方式:包括透光抚育、生态疏伐、卫生伐、景观疏伐等;
(二)抚育指标:包括抚育面积、抚育强度、采伐蓄积量、出材量等及相应的工程量、用工量、进度安排、费用概算等设计;
(三)辅助设施:包括必要的作业道、集材道、临时楞场、临时工棚等。
第三条 重点公益林抚育作业是针对重点公益林中的中、幼龄林,进行的以透光抚育、生态疏伐、卫生伐、景观疏伐等为主要方式的森林经营活动。
第四条 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应以形成复层群落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原则,优先抚育密度过大、结构不良、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的林分。
第五条 对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优先安排抚育间伐限额和年度生产计划。
附1、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项目作业设计文件组成及装订顺序
附2、作业成效监测设计与成效评估主要内容编写提纲
附1
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项目作业设计
文件组成及装订顺序
1、作业设计封面(见样式一)
2、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见样式二)
3、作业设计说明书编写提纲(见样式三)
4、作业设计汇总表(见样式四)
5、作业设计一览表(见样式五)
(四)作业成效监测设计:包括作业区和对照区监测样地设置、样地调查。(详细内容见附2)
(五)作业设计图:应注明小班位置、边界,并注明小班号、目的树种、面积、郁闭度等主要设计内容,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第十九条 作业设计文件组成
作业设计文件由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说明书编写提纲见附1样式三)、作业设计图和调查设计表组成。
2、林龄 年
3、平均树高 米
4、平均胸径 厘米
5、郁闭度
6、公顷株数
7、公顷蓄积 m3
二、采伐强度:
1、按株数 %
2、按蓄积 %
三、保留:
1、树种组成
2、平均胸径 厘米
3、郁闭度
4、公顷株数 株
5、公顷蓄积 m3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合计
平均直径
平均树高
每公顷蓄积
计算: 检查:年 月 日
标准地调查资料汇总表
标准地号
组成树种(株数/蓄积)
平均年龄
平均胸径
平均树高
郁闭度
采伐强度(%)
出材率
(%)
株数
蓄积

平均
调查: 计算: 年 月 日
附2
作业成效监测设计与成效评估主要内容编写提纲
承担重点生态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工作的建设单位,都要开展实施成效监测与评估工作。
第十五条 作业小班区划
在选择确定的地块中,以原二类调查区划小班为基础,根据不同的抚育方式、抚育强度区划作业小班。
第十六条 小班调查
采用标准地调查法,按小班调查设计表(见附1)逐项调查填写各项调查内容;标准地一般为0.1公顷;标准地总面积占小班面积比例一般为2%;在标准地分树种、保留木和有害木进行每木检尺,填写每木检尺记录(见附1),起测径阶为6厘米;填好标准地调查资料汇总表(见附1)。
(样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森工集团)××县(旗、林业局××林场)
××年××月××日
样式二
作业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
设计单位名称(盖章):
法人代表:
设计单位资质:
设计负责人(签名):
设计人员:
设计时间:
样式三
作业设计说明书编写提纲
作业设计说明书以建设单位为总体编写,主要内容包括:
1、设计目的、指导思想、主要依据、原则。
林下植被种类
总盖度
高度
分布状况
主要灌木:
主要草本:
抚育间伐作业设计
作业总面积:
培育树种:
伐后培育树种株数百分比:
伐前树种组成:
伐后树种组成:
伐前郁闭度:
伐后郁闭度:
伐前平均胸径:
伐后平均胸径:
伐前平均树高:
伐后平均树高:
伐前公顷株数:
伐后公顷株数:
伐前公顷蓄积:
伐后公顷蓄积:
株数间伐强度(%):
蓄积间伐强度(%):
一、监测主要内容
林分生长情况、林分结构变化、林分健康状况、林下植被状况。
二、监测方法
(一)样地设置
根据作业设计,分别林分类型和经营措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班。在所选的小班内设置1个600平方米的固定样地,在对照区内设置1个同样大小的固定样地。
(二)样地调查
1、调查时间:伐前、伐后(1月内),伐后第3、第5年。
⑧河漫滩 ⑨平原 ⑩其他(具体说明)
海拔: m
坡度: 度
坡向:
坡位:
林分因子
树种组成: 郁闭度: 平均年龄:
平均胸径: 平均树高: 公顷株数: 公顷蓄积:
保留木株数: 有害木株数:
目的树种天然更新情况调查
幼苗、幼树更新频度: 株/公顷,平均年龄: 生长状况:①良好 ②较好 ③一般 ④较差
土壤类型:
土层厚度:
4、各项技术措施设计
包括各类型林分主要特点及作业措施要求及作业后对水土保持、防护作用可能影响程度等。
5、效益概算
包括采用的主要经济指标,说明及依据;投入、收益情况比较分析等。
样式四
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项目作业设计汇总表
单位:公顷、公里、平方米、立方米、个、万元
乡镇
(林场)
作业面积
辅助设施
消耗蓄积
出材量
2、设计区的概况
(1)自然地理条件:地理位置、四邻、地形地势特点、气候、土壤、植物、立地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及经营活动历史:交通、通讯、当地经济特点、附近劳力情况,过去的人为活动、经营管理情况。
3、作业设计调查方法
采取现地调查的方法包括布设多少块标准地、标准地总面积;郁闭度调查测线总长度;蓄积量计算方法;林龄、平均高、出材量、出材率确定的方法、检查误差等。
6、作业区位置示意图:应标明作业区在县平面图中的位置,小班的位置,并勾绘小班的边界,同时标明道路、河流、桥梁等明显地物。
7、小班调查设计表(见样式六)
8、抚育作业设计图(应注明小班号、目的树种、面积、郁闭度、边界等主要设计内容)
样式一
××县(旗、林业局××林场)××年度
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
用工量
投资概算
合 计
透光抚育
生态疏伐
卫生伐
景观疏伐
作业道路
集材道路
临时楞场
临时工棚
小计
国投
配套
合计
样式五
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项目作业设计一览表
单位:公顷、立方米、日、元、%、厘米
乡镇
(林场)

(林班)
小班
作业
面积
作业
方式
培育
树种
树种组成
郁闭度
平均胸径
公顷株数
公顷蓄积
间伐强度(%)
出材量
用工量
投资概算
(四)景观疏伐
风景林按森林美学的原理进行景观疏伐,改造或塑造新的景观,创造自然景观的异质性,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旅游和观赏价值。
第十二条 抚育强度
在确定的抚育林分中,根据林分功能和状况,按照优良木、有益木、有害木,合理确定抚育方式方法,并设计伐除有害木。
透光抚育、生态疏伐、卫生伐作业后林分郁闭度不得低于0.6,且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不得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对于容易引起风倒的林分或因抚育强度大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每次抚育间伐后郁闭度不得降低0.2。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抚育初始期、间隔期和抚育强度。
出材量:
抚育投资概算
总用工量:
总投资金额:
每公顷金额:
人力用工量:
人员工资:
畜力日数:
金:
机械台数:
金额:
物质材料费:
标准地每木调查表
乡镇(林场)村(林班)小班 标准地号标准地面积
树种
径阶
保留木
有害木
保留木
有害木
保留木
有害木
调查结论
株数
材积
株数
材积
株数
材积
株数
材积
株数
材积
株数
材积
6
一、林分现状:
1、树种组成
(一)中龄林郁闭度0.8以上、幼龄林郁闭度0.9以上;
(二)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风折等自然灾害,受害木株数达10%以上的林分。
第九条 对特用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列为抚育对象:
(一)林分密度大,竞争激烈,分化明显,影响人们审美和休闲游憩需求的林分;
(二)林木生长发育已不符合特定主导功能的林分;
(三)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风折等自然灾害,受害木株数达5%以上的林分。
景观疏伐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抚育强度。
第十三条 剩余物处理
抚育作业剩余物应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环境保护等要求,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处理。
第四章 外业调查
第十四条 抚育地块确定
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成果或经及时更新变档的森林资源档案资料,根据年度计划,在重点生态公益林的中、幼龄林中,按照先近后远、先急后缓、集中连片的原则,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抚育作业地块,将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地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