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混交模式对柳杉幼林生长的影响及竞争关系的研究
混交林的优点及混交原则相关问题分析

混交林的优点及混交原则相关问题分析林业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发展林业建设,在营林造林方面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以及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策略。
混交林的种植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对于我国的林业发展以及生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营造混交林的过程中,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保证混交林的质量,提高混交林的营建效率,为我国的林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
标签:混交林;优点;原则前言森林的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森林的树种以及所占的比例,一种树种组成的叫做纯林,两种和两种以上组成的就是混交林,混交林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年我国为了更好的发展林业建设,在造林方面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气候和土壤的结构进行造林,混合林就非常适合这样的种植策略,就被大范围的种植了,所以在造林的时候一定遵守原则,保证混合林的质量,提高效率,为我国林业打下坚定的基础。
1 混交林的优点1.1 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混合林的优点就是林木本身的特点结合所种土地地理要求进行规划的种植,土壤、温度、气候都有相应的树种混合进行搭配,有利的结合在空间和营养面积上的利用,加快了林木的生长。
1.2 改善立地条件混合林栽种上比较特殊,一般栽种密度都比较大,在成林的时候由于覆盖率也大,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对于土壤有良好的改善,同时,混合林的密度高,树木的叶子就很多,秋季落叶就很多,覆盖在土壤的表层,使土壤的表层有了厚厚的保护膜,对树根也有很高的保暖作用,树叶作为一种天然肥料,也增加土壤的肥力,减少人工施肥,使经济和树木的成活都大大提高。
1.3 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混合林的应用对于林木的产量和数量都有提高,因为混合林在栽种方法上和纯林不同,适用于密度栽植,增大了树木的数量,调节气候,改变土壤的结构,增加肥力,使生长在这样土地上树木的质量好。
1.4 能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林木的本身是对自然生态的改善,加大环境得保护,对于特殊的混合林来说,他发挥的特性也是更多的,适用任何土质、改变土壤的营养、改善气候、保持水土,防尘固沙,加大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增强防护的效益。
柳杉混交林混交树种选择试验

培 成功 发展 到 大量成 片造林 ,已有 2 5年 ,面积 无霜期 2 0 一 8d 7d 27 。土壤 为山地黄壤 ,多属矿 子黄 50 余亩 ,主要分布在海拔 10 m 10 m的山坡 泥土和暗黄泥土两个土属。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 00 20 一 70 地段。从其生长表现看 :柳杉在该地表现优 良、适 林 区,天然植被主要为栎类 、桢楠等常绿阔叶林及 生性强、树势旺盛、树干通直饱满 ,速生丰产 ,材 少量落叶阔叶林 ,现行植被以人工针叶林为主 ,主
摘
要: 通过 对柳 杉 1 的 营造 纯 林 、 0年 与枫 香 混 交造林 、 与鹅 掌楸 混 交造 林 的对 照试 验研 究 : 柳
杉 与枫 香 、 掌楸 等 阔叶树 混 交 营造 柳 杉 混 交林 , 能 改善 林 地 生 长环 境 , 进 林 木 生长 , 高 鹅 既 促 提 柳 杉 林分 的 产量和 质 量 , 能减 少病 虫和风 雪危 害 , 强柳 杉 林 的抗 灾 能力 。柳 杉适 宜和 喜光 、 又 增 深根 性 的 中山速 生阔 叶树种 ( 绿 阔叶树 或 常绿 落 叶阔叶树 ) 常 混交造 林 。
林 的造林对照试验 ,并进 行了 1 0年的跟踪 调查研 集 。
2 试 验 材 料 和 方 法
作 者 简介 : 立 才 (98 ) 男 , 族 , 业 工 程 师 , 事 营林 生 产技 术及 管 理 工 作 。 刘 16一 , 汉 林 从
第1 期 ( 总第 9 期 ) 1
重 庆 林 业 科 技 JUN L F H N Q GFR S Y C N E N O RA C OG I O ET I C A D船 O N R SE
锄 抚 ,窝宽 直径 l m,窝 内培 土 ,石 块 、杂 草拣 尽) ;秋季实行全面刀抚 ( 用刀将造林 地 内的所有 杂草灌丛 、草丛砍伐 ,其伐根高 度控制在 5r 以 e a 下) ,直至郁闭成林 。郁 闭后视幼林长势情况 ,按
林木的树种间关系与共生互惠

林木的树种间关系与共生互惠林木的树种间关系与共生互惠一直是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树种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相互作用,这种树种间的关系对于森林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树种间的竞争、共生以及互惠互利的角度来探讨林木的树种间关系。
一、树种间的竞争在一个森林群落中,各个树种之间存在着资源的竞争。
这种竞争主要是由于树木对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和阳光的需求不同所引起的。
例如,一些喜阳性的树种会在生长时争夺阳光资源,而一些喜阴性的树种则会选择在偏阴湿润的环境中生长。
在这种竞争中,一些强竞争力的树种可能会占据更多的生长空间和资源,对其他树种形成压制。
二、树种间的共生除了竞争,树种间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共生关系。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树种之间的互助共生。
例如,一些氮肥生产速度较慢的树种会与一些能够固定大量氮气的树种形成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可以帮助氮气较慢的树种获取到更多的氮肥,从而促进其生长。
此外,树种之间还可以通过树根的碰触形成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增加树木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树种间的互惠互利除了共生关系,林木之间还存在着更为复杂的互惠互利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在树种之间通过共享资源来促进彼此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一些树种的根系可以与真菌形成共生关系,树木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并将一部分养分与真菌共享,作为回报真菌为其提供的帮助。
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不仅能够促进树木的生长,还可以提高森林的物质循环效率。
总结:林木的树种间关系与共生互惠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树种间的竞争、共生以及互惠互利关系对于森林的健康和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和了解这些树种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探索树种间的关系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启示,用以改善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柳州市杉木与枫香混交造林技术简介

杉木是广西柳州市重要的经济林树种。
截至2022年末,柳州市有杉木林面积41万hm 2,约占该市林业用地面积的32.3%[1]。
但是,柳州市杉木林以人工营造的纯林为主,长期栽植杉木这一单一树种,造成林地地力下降,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孔隙度和保肥保水能力降低,不利于林地的可持续利用[2]。
而营造杉木与枫香混交林,可以利用两个树种的种间协调关系,在提高树木生长量的同时,培肥林地土壤,促进林地可持续利用。
因此,加强杉木与枫香混交造林技术研究,对保持林地产能、提升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混交造林优势概述杉木是柏科杉木属针叶乔木,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树体高大,木材可广泛用于建筑、制造等领域,其提取物还用于医药领域,具有丰富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杉木人工纯林在多年连栽后,会出现林地肥力下降、有机质含量减少等问题。
枫香是金缕梅科枫香属阔叶乔木,适应性广,具有速生、抗性强等特点,是广西的珍贵乡土树种。
枫香木材是建筑、家具、工具制造的优良材料,其树皮、树脂、树叶可用于医药领域。
枫香可营造纯林,也因其易于天然更新和培肥地力的优势,成为森林树种结构调整的优良树种[3]。
杉木与枫香混交营造针阔叶林,可利用枫香凋落物数量大的特性,补充杉木凋落物数量少的劣势,以及两者对林地恢复的促进作用,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理化性状,加速土壤氮、磷、钾等元素的释放速度,进而培肥地力[4]。
同时,对比杉木纯林和枫香纯林,杉木与枫香混交林的树木生长量、单株材积、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显著提高[5]。
因此,杉木与枫香混交造林,对调整林分树种结构、促进林地可持续利用、提高单位面积林地生产力、增加林木产品供应均有重要意义。
2混交造林技术要点2.1造林地选择杉木与枫香混交造林时,营林人员应根据两者的特性,选择海拔800m 以下,土层深度50cm 以上,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土壤类型为酸性红壤、山地黄壤的林地造林。
杉木和枫香幼树均较耐阴,壮龄后为喜光树种,因此应选择温暖湿润的平地、山谷、山体阳坡或半阳坡中下部造林,以充分利用水、光条件[6-7]。
浅谈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混交原则及营造技术要点

浅谈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混交原则及营造技术要点一、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1. 促进生态平衡混交林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既可以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又可以有效地促进生态平衡。
一方面,混交林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壤和光照等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对土地的占用,从而保护了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混交林中的不同树种之间能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提高了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
2. 改善生态环境混交林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地,防治沙漠化等。
由于混交林中的多种树种通过根系、叶片等地下地上部分相互作用,可以稳定土壤,修复植被,增强环境的稳定性。
3. 保护生物多样性混交林中树种的多样性是混交林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树种的多样性,混交林中不同物种之间可以形成相互作用。
不同树种之间的根系、冠层、谢维等方面的差异性可以形成丰富的生态位,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二、混交林的原则1. 生态适应性原则混交林的构建应该遵循生态适应性原则。
即在选择混交林树种时,应该考虑树种的生长特性,包括耐旱、耐盐碱、耐倒伏、抗病虫害等特性,并结合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
2. 功能多样性原则混交林的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各种树种的功能,多种树种可以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功能多样性,提高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空气净化功能等。
3. 人工调控原则对于混交林的构建而言,需要进行人工调控。
通过人工选择不同树种进行混交,适时采取间伐、疏伐等措施,保持混交林的结构和稳定性。
三、混交林的营造技术要点1. 合理布局在混交林的营造中,需要合理布局,考虑树种的组合和分布。
不同树种的结合要充分考虑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统筹考虑树种之间的空间关系,合理进行配置。
2. 种植密度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合理选择种植密度。
混交造林方案

混交造林方案混交造林,是一种综合运用不同树种在相同地块中进行种植的林业经营方式。
它是在研究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和不同树种的生态学要求基础上,通过科学设计、合理组合不同树种,形成具有多功能和生态效益的森林生态系统。
本文将从混交造林的意义、实施原则、选种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混交造林的意义混交造林是对单一树种造林的补充和拓展,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1.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合理选择各种经济树种进行混交造林,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不同树种的经济价值互补性强,可以增加产品的种类和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2. 促进生态平衡:混交造林可以增加植被的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不同树种在生态功能上存在相互补充和协同作用,能够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3. 抵御灾害风险:混交造林能够有效降低林火、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森林的危害程度。
不同树种的混种,能够分散生物侵害的风险,从而提高森林的抗灾能力。
二、混交造林的实施原则1. 合理搭配树种:混交造林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搭配。
需要根据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的树种进行混交。
2. 注意生态配植:混交造林要注重树种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配植。
树种间的竞争关系和协同作用要充分考虑,避免不同树种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时利用各种树种的特点形成互补作用。
3. 分层经营:混交造林要充分考虑树种的垂直分布,进行分层经营。
合理的垂直结构可以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和森林的生产力。
三、混交造林的选种策略1. 根据地区气候条件选择树种:气候是树种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对混交造林至关重要。
例如,在温暖湿润地区可选则杉木、毛竹等树种,而在寒冷干燥地区可以选择樟子松、落叶松等树种。
2. 考虑树种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混交造林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选种时要考虑树种的市场需求和经济价值。
选择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树种,并考虑其生长周期和产品的利用方式。
杉楠混交林生长效果研究

杉楠混交林生长效果研究
杉楠混交林是一种常见的林地类型,由杉木和楠木混合种植而成。
这种林地类型具有许多优点,例如能够提高地力,促进土壤保持和减缓水流速度,增加生态多样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等。
本文将探讨杉楠混交林的生长效果,包括对土壤质量和植被生长的影响。
首先,杉楠混交林对土壤质量有显著的影响。
杉木和楠木具有不同的根系结构和生长特点。
杉木的根系比较浅,常见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表层;而楠木的根系比较深,能够穿透较硬的土壤层。
因此,杉楠混交林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另外,杉楠混交林的叶片和枝条会产生大量的落叶,这些落叶被分解后能够提供养分给土壤微生物和其他生物,进一步促进了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循环。
其次,杉楠混交林对植被生长也有积极的影响。
楠木在生长初期,生长速度较慢,但是后期逐渐加速,能够长成高大的乔木。
而杉木则生长比较迅速,在短时间内能够形成较密的树冠。
因此,杉楠混交林不仅能够提供高度和密度适宜的树冠层,同时也能够保证树冠与整个植被群落的生长均衡。
对植被的生长和扩张也能够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例如光照和土壤储水能力较好,适宜植物的开花和生殖。
总的来说,杉楠混交林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林业经营模式。
它可以提高植被的生长和优化土壤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环境、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杉楠混交林的保护和管理,以促进其生长效果的最大化。
杉木人工林套种不同树种对林分生长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杉木人工林套种不同树种对林分生长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王家妍;陈亮;莫冰萍;易弘韬;李刚;周良慧;杨梅;莫雅芳【期刊名称】《桉树科技》【年(卷),期】2024(41)2【摘要】研究杉木林间伐后,于林下套种香梓楠、华盖木、红豆杉、缅茄4种树种,对比未套种杉木纯林,分析套种后林分的生长状况和植物多样性,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与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香梓楠、华盖木、红豆杉与杉木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香梓楠胸径、树高生长量及保存率最高,分别达到10.5 cm、9.8 m、82.22%,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缅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保存率最低,分别为2.4 cm、1.7 m、15.66%。
套种缅茄、香梓楠、华盖木对杉木胸径有促进作用,套种缅茄后杉木树高显著提高。
5种杉木林分林下植被中共出现33科52属60种植物,草本层出现植物15科25属27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灌木层出现植物18科27属33种,以大戟科、茜草科和桑科植物为主;4种杉木混交林林下出现植物比杉木纯林增加24种。
杉木×香梓楠、杉木×华盖木林下植物多样性比杉木×缅茄和杉木纯林显著提高。
综合杉木间伐后套种不同树种表现,套种香梓楠对林分生长和植物多样性更具优势,可作为今后杉木近自然改造的参考模式。
【总页数】8页(P57-64)【作者】王家妍;陈亮;莫冰萍;易弘韬;李刚;周良慧;杨梅;莫雅芳【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大学林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4【相关文献】1.林分密度对白桦人工林林分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2.杉木人工林珍贵化改造对林分生长量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3.不同杉木和闽楠套种模式对林分生长的影响4.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和林分结构差异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混交模式对柳杉幼林生长的影响及竞争关系的研究摘要:柳杉主要生长在南方部分地区,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树种。
生长环境的特殊、病虫害的破坏、种内竞争及种间竞争的加大等,是造成了柳杉走向衰退的重要原因。
在柳杉竞争关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混交模式的竞争指数是不相同的,纯林柳杉之间的竞争要比其他柳杉的竞争要强。
文章就不同混交模式对柳杉幼林生长的影响及竞争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混交模式;柳杉幼林;幼林生长;种内竞争;中间竞争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207-2
0 引言
柳杉作为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少有的物种之一,已经成为了国家级的保护树种。
柳杉是一种较好的制作材料,柳杉可以用作建筑、造船、家具、造纸等方面的制作当中。
由于柳杉的韧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弹性,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克服各种恶劣的环境,如抗雪的能力,抗水的能力都非常的好,这些性能都明显比杉木要好。
柳杉的生长速度及制造率也比杉木要好很多。
在我国目前的柳杉生长和培育的数量来看,纯林占的数量较多,占地面积较大,这样也引起了地力的衰退及其他树种的减少,从而可能会造成自然生存条件的失调。
另外,从占地的空间上来看,一定的土地空间只能有效的被一定数量的植物占用,才能保证它们能够正常的生长,从而形成一个植物群体。
同时,一个植物群体在生长的过程中,种群之间的的数
量变化是影响柳杉生长的重要因数之一,它比自然带来的灾害要严重的多。
因此,种群的规模总是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1)同种植物为了生长,总是相互的争夺生长的空间,以确保自己能在这个空间成活,这种相同植物之间相互争夺土地空间的植物群体,通常被称做种内竞争。
(2)不同种类植物为了生长,也是为了一个生存空间而相互的争夺,以确保自己在这个植物群体中生存,这种不同植物之间互相争夺生存空间的植物群体,通常被称作种间竞争。
1 对柳杉研究区域的概况
柳杉的生长地区特殊,一般生长在海拔1200m~2000m之间的一个高度上,由于这里属于亚热带地区,因此,这里的气温通常会在15℃左右,每年的降雨量也非常的高,大概平均每年的降雨量在1100mm左右,这里的岩石较多,造成了这里土地的颜色与别的地方土地颜色的不同,这里的土地颜色以黄色为主。
这里的环境成为柳杉主要生长的基地,这里的造林模式逐渐形成了柳杉混交林和柳杉纯林这两种种林的生长模式。
其中,柳杉混交模式的混交种类一般是柳杉和刺槐之间混交,柳杉和漆树之间的混交,柳杉和桦树之间的混交,它们混交的比例一般是一对一的,即种一棵柳杉跟一棵别的树种,种植这些柳杉的行距一般是在2m×1.5m的距离栽种一棵幼苗,以确保柳杉与其他树种之间的正常生长,达到一种很好的植物混交的效果。
另外,它们之间的混交能够很好的促进植物群体的生长,能够有效的促进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 研究柳杉生长的内容及方法
2.1 种植柳杉土地的设置及调查地形的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柳杉生长的地形及地貌进行研究及调查。
选取2008年5月份的材料进行研究,材料表明的方法是:在柳杉生长的地带选取林分长势好的,长得整齐的,有地区代表性的柳杉生长的地段中选取25m×25m的样地3块,总共选取15块样品地,供调查人员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在每一块选取的样地里再各自选取10棵柳杉作为研究的样品树,以选取的样品树为研究的中心,分别测量出半径为6.5cm以内的所有竞争树的胸径、树的高度以及竞争树和被选的柳杉样品树之间的距离。
对柳杉生长的地层表面的调查:可采用层次的调查方法对土地的土层进行调查研究。
与此同时,还可以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调查柳杉、桦树、刺槐、漆树等树种的成熟林的样地25m×25m,共选取10块样地进行细致的调查,分别测量并选取树种的胸径及树种的高度。
以方便做出记录及后续工作的研究。
2.2 柳杉调查中数据的分析方法
一般采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制表或绘图,以便于观察数据的变化情况及对柳杉生长的分析。
3 结果及分析
3.1 不同混交模式给柳杉幼林的生长带来的影响
3.1.1 不同混交模式的土壤具有相同的性质为了让柳杉有更好的生长条件及生长环境,我们采用了一种混交林的模式,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混交模式的研发可以有效的改变土壤的容重、土壤之间
的空隙度及土壤水分的状况等。
从表1中不难发现,柳杉混交林的种植方法的实施情况,种出来的柳杉要比纯林柳杉的生长状况要好很多。
从表1中的信息也可以看出,有机土壤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在土壤容重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柳杉、刺槐之间的混交过程中,记录的容重数据要比柳杉和其他树种所记录的容重数据要小,同时,从表1中还发现在柳杉、刺槐之间混交的过程中,记录的总孔孔隙的数据要比柳杉和其他树种所记录的总孔孔隙数据要大,这充分表明混交林土壤的肥力状况是这几种混交树种中最好的。
从表中可以直观有效的看出混交模式种植柳杉的模式要比其他种植柳杉的模式要好。
不同混交模式所表现出来的土壤性质,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混交模式的土壤成分表
3.1.2 不同混交模式下对柳杉幼苗生长状况的分析由于柳杉生长在非常特殊的地区,因此逐渐形成了柳杉独特的成长模式。
我们通过表格的形式来了解柳杉在不同混交模式下幼林的生长状况,对此,我们做了独特的分析与总结。
我们从表2中不难发现,在不同混交模式下培育的柳杉高度状况,如柳杉与刺槐的高度明显要比其他树种的高度要高,尤其是与纯种柳杉的高度相比,更凸显了刺槐的高大与魁梧。
另外,我们还发现柳杉与刺槐、柳杉与漆树、柳杉与桦木这三种混交模式的幼苗在生长过程中的高度及胸径的宽度都比纯林柳杉的各项数据要高,通过观察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混交模式下生长的柳杉幼苗要比纯林柳杉幼苗生长的状态
要好的多。
表2 不同混交模式下对柳杉幼苗生长状况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通过以上对柳杉生长状况的分析及研究,充分地了解到不同混交模式下生长的柳杉幼林要比柳杉纯林的生长状况要好很多。
在柳杉幼苗的生长过程中,可以发现在混交林中生长的柳杉幼苗比其他生长模式下的柳杉幼苗的生长量要大,而且种间及种内的竞争指数也大。
另外,从表1、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3种柳杉的混交模式中,只有柳杉与刺槐混交林模式的林分生长量最大,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
对此,要加大对柳杉与刺槐混交林模式的种植数量,以做到对土壤质量的改善,同时,还可以大量的生产柳杉,充分发挥柳杉在生活中的用处。
在不同混交模式中柳杉的胸径的宽度与其他树种的竞争关系表明,对所选柳杉的胸径进行细致准确的测量,如果所选柳杉胸径的宽度达到了20cm时,那么它们之间的竞争指数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如果所选柳杉的胸径宽度达不到20cm时,那么它们之间的竞争指数就会变大。
因此,柳杉个体胸径达到20cm,是不同混交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
4.2 讨论
由于实施不同柳林混交模式的时间不长,仅仅刚实施了几年的时间,因此,不同柳林混交模式形成的效果还不是特别的明显,特别
是对这3种不同柳林混交模式的生长状况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以充分确保它的效果,从而再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 吕军,屠其璞,钱君龙.天目山柳杉树轮δ13c对华东地区降水序列的重建[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03).
[2] 徐文通,阮晖,陈国金,何峰.沿海高海拔贫瘠山地柳杉马尾松适宜混交模式的选择与营造技术[j].引进与咨询,2003,(09).
[3] 武静莲,王淼,蔺菲,郝占庆,姬兰柱,刘亚琴.降水变化和种间竞争对红松和蒙古栎幼苗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02).
[4] 王其炳,何东进,洪伟,郑开基,罗素梅,刘进山,蔡昌棠.干扰对天宝岩天然柳杉种群竞争的影响[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01).
[5] 毛磊,杨丹青,王冬梅,杨晓晖.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天然樟子松林种内种间竞争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02).
[6] 马雪红,周志春,金国庆,张一.竞争对马尾松和木荷觅取异质分布养分行为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2009,(01).
作者简介:唐华军(1971-),男,大专学历,融水苗族自治县国营思英林场党支部书记兼副场长,工程师,研究方向:林地地力退化及恢复措施、不同混交模式对柳杉幼林生长的影响及竞争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