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配合物催化的有机反应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催化烯烃加成反应研究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催化烯烃加成反应研究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催化烯烃加成反应研究近年来,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烯烃加成反应已成为有机合成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该反应可以通过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使烯烃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从而构建出多种有机分子结构。

基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剂的烯烃加成反应不仅具有高效、高选择性,还能实现多步合成的直接转化,因此在合成有机分子的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首先,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剂选择对于烯烃加成反应的研究至关重要。

常见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剂包括钯、铑、钌等过渡金属配合物。

这些金属配合物能够与烯烃形成亲烯配合物,并通过亲核攻击或电子转移等机制催化烯烃的加成反应。

此外,不同的金属配合物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因此在选择催化剂时需要综合考虑反应条件、底物结构以及催化剂的可获取性等因素。

其次,反应机理的研究对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烯烃加成反应的深入理解至关重要。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研究者们发现烯烃加成反应通常经历着金属有机物与底物的配位、底物的亲烯化,以及新化学键的形成等关键步骤。

根据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优化催化剂的设计和反应条件的选择,实现对底物的高效选择性加成。

此外,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催化烯烃加成反应在药物合成、天然产物合成以及材料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通过该反应可以实现复杂天然产物的构造,包括类萜化合物、生物碱以及多肽类化合物等。

同时,该反应也可用于构建具有特殊功能的手性分子和功能性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然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催化烯烃加成反应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一个主要挑战是催化剂的设计与优化。

虽然研究者们已经设计出了许多高效的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但是目前还不能实现普遍适用于各类底物的催化剂。

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金属催化剂或者改进现有的催化剂,以应对多样底物结构的要求。

此外,反应条件的选择与优化也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烯烃加成反应的关键问题。

反应条件的选择直接影响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包括温度、溶剂、催化剂浓度等因素。

研究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催化剂稳定性

研究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催化剂稳定性

研究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催化剂稳定性在化学领域中,金属有机配合物常被用作催化剂,这些配合物能够促进多种重要的化学反应。

然而,催化剂的稳定性是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催化剂稳定性展开讨论。

一、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剂的定义与作用机制金属有机配合物是一类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形成的化合物。

催化剂则是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并加速反应速率的物质。

金属有机配合物作为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活化底物,形成中间产物以及促进反应路径的转变。

二、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剂稳定性的挑战尽管金属有机配合物在催化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稳定性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其中的一些挑战包括:1. 金属离子溢出现象:在催化反应中,金属离子有时会溢出催化剂体系,导致催化剂的失活。

2. 有机配体的降解:有机配体在反应条件下易于分解,从而导致金属离子的丢失。

3. 氧化还原反应:催化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会导致金属离子的氧化或还原,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三、提高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剂稳定性的策略为了克服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剂的稳定性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以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策略:1. 合理设计配体结构:通过合理设计合适的有机配体,可以增强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剂的稳定性。

例如,引入含氮、硫等原子的配体可以增强配合物与金属离子的稳定性。

2. 改变金属离子的还原态:通过改变金属离子的还原态,可以提高催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稳定性。

例如,将金属离子还原为较低价态,可以减少催化剂的氧化速率。

3. 引入辅助配位基团:在有机配体中引入辅助配位基团可以增强金属离子与配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4. 调节反应条件:合理调节反应条件,例如温度、pH值等,可以降低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剂的失活速率,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四、常用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剂稳定性评估方法为了评估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人员开发了很多实验方法。

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

通过引入催化剂,反应的选择性、效率和产率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本文将探讨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从催化剂的种类、反应机理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可以分为两大类: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

均相催化剂溶解在反应物中,与反应物形成复合物,从而加速反应进程。

而非均相催化剂则以固体形式存在,与反应物接触并在表面发生反应。

常见的均相催化剂包括过渡金属配合物、酸碱催化剂等;非均相催化剂则包括金属氧化物、金属纳米颗粒等。

二、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机理多种多样。

以均相催化剂为例,过渡金属配合物可以通过提供活化位点,使反应物分子发生键的断裂或形成,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酸碱催化剂则通过质子或氢离子的传递,改变反应物的电子密度,从而调控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非均相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也十分复杂。

以金属氧化物为例,它们的表面常常具有丰富的氧空位,可以吸附反应物并与之发生反应。

同时,金属氧化物的酸碱性质也可以调控反应的进行。

金属纳米颗粒则具有高度的表面活性,可以提供丰富的活化位点,促进反应的进行。

三、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例如,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在不对称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金属配合物,可以实现对手性产物的高选择性合成。

这对于药物合成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酸碱催化剂也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酸催化剂可以促进酯的水解反应,从而实现酯的合成。

碱催化剂则可以促进酯的加成反应,实现酯的加成合成。

这些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材料合成等领域。

非均相催化剂也在有机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可以催化醇的氧化反应,从而实现醛酮的合成。

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则可以催化烯烃的加氢反应,实现烯烃的加氢合成。

芳烃苄化

芳烃苄化

院系:化工学院专业:制药工程姓名:祁道冉学号:512031525 班级:军化四班用三氯化铁催化傅克反应通过苯甲醚碳氧键的活化进行芳烃的苄化在有机合成中傅克烷基化反应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被广泛的用于碳碳键的构造很长时间了。

起初,傅克反应就是在不同的路易斯酸存在的条件下卤代烃和富电子芳烃的反应。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傅克烷基化反应已被广泛的研究,许多试剂用于这些转化,例如烯烃和酰氯。

由于其他方面的发展认识到芳烃的烷基化可以用乙醇和酯类作为烷基化试剂。

通常大量的路易斯酸和布朗斯台德酸用于促进这些傅克烷基化反应的进行。

在此处我们报道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实现富电子芳烃和取代噻吩的苄化,即通过苄基甲基醚的苄基sp3杂化的碳氧键活化。

最近,利用铁的配合物进行有机反应催化得到到了广泛的注意,由于铁配合物具有高效,廉价及环保的特点。

对用铁配合物催化的偶联反应来构建碳碳键、碳卤键的研究进行了很多。

在这些发展中,有个值得注意的进展是铁催化芳烃的烷基化傅克反应,用低效催化剂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在这些反应中,苄基醇和它的醋酸酯被用来进行芳烃的苄基化。

不同于酯和醇,醚在有机化合物中最稳定的,它常被用作溶剂。

在较困难的情况下,醚可以与不同的试剂反应。

由于它们的商业价值,酯的碳氧键的活化通过过渡金属催化偶联反应来构建碳碳键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在这一领域的大多数研究专注于芳基或烯基的C-OMe。

许多过度金属催化剂,例如钯、镍的配合物在这个领域中得到了有效和高效的利用。

相反,饱和醚中sp3杂化的C-O键活化更具有挑战性,这是因为不仅键能高而且还有非对称醚中不同的C-O选择性问题。

由于苄型sp3杂化的C-O键相对活泼,我们的重点是苄基甲基醚的反应。

通过sp3杂化的C-O键活化的苯甲醚的直接应用鲜有报道。

在我们最近的研究中表明可用镍催化苄型sp3杂化的C-O键甲基化。

这个报道表明在傅克烷基化反应中,用铁做催化剂则苯甲醚具有好的反应性。

金属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进展

金属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进展

金属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进展金属有机化学反应是一类以金属有机化合物为反应物的化学反应。

这类化合物一般包含金属离子与有机基团。

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金属有机化学反应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以下是金属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进展:1. 主流金属有机化学反应主流金属有机化学反应是指人们在反应物的种类、反应条件及催化剂等方面研究最为深入的金属有机化学反应。

它们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的各个方面,包括合成有机分子、金属有机催化反应、有机合成的反应机理等。

主流金属有机化学反应包括:(1)卤代烃与有机锂化合物或有机铍化合物的反应(2)环化反应,如Cope重排反应、Diels-Alder 反应等(3)氧化加成反应,如Baeyer-Villiger 氧化反应等(4)羰基化反应,如Koch-Haaf反应等(5)C-C键的形成反应,如金属烷基与烯烃等的反应2. 金属催化有机反应的发展金属催化有机反应是指在有机分子中插入金属原子,并且使用该金属原子来催化有机反应。

这种方法通常比其他有机反应方法更加有效,因为金属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的发生。

如过去几十年来,金属催化反应已经成为有机合成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中一些金属催化反应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

例如:(1)铂催化烯烃加氢反应:用于制备烷烃,如石油成品中的汽油(2)钯催化Suzuki 反应:用于合成芳香烃基(3)钌催化氢气转移反应:用于合成药物和配合物(4)钯催化Heck 反应:用于制备大量天然和人工产物金属催化反应的发展使得许多传统的有机化学反应得以改进,大大提高了反应的效率、速度和选择性。

3. 新兴的金属有机化学反应除了上述主流金属有机化学反应和金属催化有机反应之外,还有一些新兴的金属有机化学反应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许多涉及被认为是困难的有机反应。

例如:(1)跨偶极烷基化反应:这种反应涉及金属中心与偶极分子的不对称反应。

引入跨偶极烷基会使得化合物分子产生不对称性,可能会影响化合物的活性或选择性。

配合物在化学催化领域的应用

配合物在化学催化领域的应用

配合物在化学催化领域的应用化学催化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化学催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探索新的催化体系和催化剂,开发出更高效、更环保的反应过程,为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在这个领域中,配合物催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催化方式,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配合物催化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通过引入含有金属离子的配合物作为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与传统的酸、碱、酶等催化剂相比,配合物催化剂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和优点。

首先,配合物催化剂中的金属离子可以与反应物中的原子或分子形成配位键,从而改变其活性和反应速率;其次,配合物催化剂通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可以有效地控制不同反应通道的生成;最后,配合物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可以通过调节配体、金属中心和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等因素来进行精确的设计和调控。

在实际应用中,配合物催化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氧化还原反应、羰基化反应、加氢反应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配合物在化学催化领域的应用。

一、铁配合物在催化领域的应用铁是一种常见的过渡金属元素,其配合物催化剂在有机合成、氧化还原反应和催化颗粒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不对称合成中,对手性铁配合物的使用可以帮助合成非对称分子,取代传统的手性配体;在甲醇重整反应中,含有铁配合物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降低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有助于实现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能源转化。

通过对铁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铁元素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和活性中心,为设计高效、环保的铁配合物催化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二、铜配合物在催化领域的应用铜配合物是另一种常见的过渡金属元素,其催化剂在氧化反应、偶联反应、选择性氧化还原反应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有机氧化反应中,含有铜配合物的催化剂可以提供一种选择性氧化的反应路径,产生特定的化学产物;在偶联反应中,铜配合物可以促进碳-碳键形成,帮助合成复杂分子。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通过揭示有机反应的细节和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并开发出更高效、高选择性和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

本文将介绍近期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的重要进展。

一、C-C键形成反应机理的研究C-C键形成是有机合成中至关重要的步骤。

传统方法中,醇或酯类化合物通过金属催化剂催化的反应(如Cross-Coupling等)与卤代烷烃反应,形成C-C键。

然而,这些反应存在金属残留和庞大配体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近年来,有机化学家们开始关注更可持续的方法,例如采用有机催化剂催化的C-C键形成反应。

近期研究表明,有机催化剂催化的C-C键形成反应机理与传统的金属催化剂催化反应有所不同。

一些有机催化剂,如脲或氨基酸衍生物,通过酸碱催化机制促进反应。

例如,邓肯缩合反应中,脲类有机催化剂能够催化醛和酮的缩合反应,形成C-C键。

详细的机理研究表明,在碱的作用下,脲类有机催化剂可以活化醛或酮,生成临时的缩合物中间体,然后进行C-C键形成。

这种有机催化剂催化的C-C键形成反应机理由于操作简单、底物适用范围广而备受关注。

二、环化反应的机理研究环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环化反应,我们可以实现分子的构建和多样性的建立。

研究环化反应机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优化有机合成的策略。

最近进行的研究中,催化剂在环化反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催化剂通过激活底物,降低能垒,从而促进环化反应的进行。

例如,通过采用氧化铜催化剂,研究人员发现羧酸与烯丙基醇反应时,催化剂可以帮助形成C-C键,并催化羧酸中的羰基氧原子与烯丙基醇的烯丙基氧原子发生反应,形成酯类产物。

通过详细的机理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氧化铜催化剂通过与底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活性中间体,并促进环化反应的进行。

三、催化剂设计的研究进展催化剂在有机化学反应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设计和开发高效的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提高产物选择性,并减少副反应的生成。

路易斯酸调控双核铁配合物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

路易斯酸调控双核铁配合物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

摘要在催化反应中,金属酶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就可以体现出高的催化活性及高的产物选择性。

以甲烷单加氧酶为模型,探索其仿生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一直以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由于天然酶分子纯化困难稳定性差,而人工合成的仿生化合物可塑性强,更能清晰地了解酶的结构和功能。

所以人们更加注重对仿生酶的性能研究,同时也为仿生化学、酶化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推动作用。

本文以甲烷单加氧酶简单的仿生化合物双核铁金属配合物为模型,以非卟啉类化合物(TPA:三[2-甲基吡啶]胺和TPMA:三[{4-甲氧基-2、5-二甲基}-2-甲基吡啶]胺)为有机配体,研究了非氧化还原性金属离子作为路易斯酸对双核铁催化剂的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路易斯酸Sc3+能够显著地提高双核铁配合物催化氧化环己烷和烯烃环氧化的反应速率,且路易斯酸的酸性越强,反应速率的提高越明显。

进一步的研究机理表明:低价的双核铁在过量的氧化剂TBHP的作用下生成高价的diamond core结构的惰性物种[Fe III(μ-O)2Fe IV], 该物种对于C-H键活化及烯烃环氧化反应体限了极差的催化活性,非氧化还原性金属离子的加入会解离该结构,形成开环的活性物种, 从而大幅度提高反应速率。

本文揭示了非氧化还原性金属离子作为路易斯酸对双核铁配合物催化氧化反应性能影响的规律及其机理,该工作的开展对于调控现有的惰性催化剂体系以及开发新的催化氧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研究甲烷单加氧酶催化氧化机理提供新的线索。

关键词:甲烷单加氧酶;双核铁配合物;路易斯酸;C-H键活化AbstractThe metal enzyme catalysts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 ability to carry out catalytic reactions with the high efficiency, high selectivity under mild conditions. It is the goal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s of methane in the organic synthesis and industry by studying the biomimetic materials of metal enzymes like soluble methane monooxygenase(sMMO). Due to the complicated structure of the enzymes and the poor stability, the synthetic small molecular model complexes have the strong advantage in plasticity, and it i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s, functions, activity differenc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enzyme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simple complexes of enzym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opics in science and catalytic chemistry.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enzyme chemistry, biomimetic chemistry and other related fields.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s of Lewis acids on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reactions by diiron complexes with TPA or TPMA lig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ewis acid like Sc3 + could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 the reaction rate of cyclohexane and olefin epoxidation by diiron complexs. In the absence of Lewis acid, oxidation of diiron(III) complex by TBHP would generate a well known di-μ-oxo-bridged dinuclear Fe (III)Fe(IV) core which is very sluggish for C-H acitivation and olefin epoxidation. Adding non redox metal ions would cause the dissociation of the dinuclear core which sharply improves the rates of reaction. This work may offer a novel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catalytic reactivity of a variety of inert redox metal catalysts, and may provide new clues to understand theirs roles in catalytic oxidation mechanism of soluble methane monooxygenase.Key words: soluble methane monooxygenase; diiron complex; Lewis acids; C-H activation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 绪论 (5)1.1甲烷单加氧酶的组成及存在形式 (5)1.2 甲烷单加氧酶的催化氧化循环机理 (7)1.3 甲烷单加氧酶的活化机理 (9)1.3.1分子氧活化机理 (9)1.3.2烷烃的活化机理 (10)1.4 生物酶中间体活性差异的研究 (11)1.5 非氧化还原性金属离子在均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14)1.6 选题的意义及思路 (16)2 实验部分 (19)2.1 实验试剂 (19)2.2 实验仪器及实验设备 (21)2. 3 双核铁配合物及配体的合成方法 (21)2.4 实验说明 (24)2.4.1 TON和TOF计算方法 (24)2.4.2催化氧化反应中的色谱条件 (25)2. 5催化氧化反应及动力学实验的操作步骤 (25)2.5.1烯烃环氧化体系的操作步骤 (25)2.5.2环己烷体系催化氧化实验的操作步骤 (25)2.5.3环己烷体系催化氧化动力学操作步骤 (26)2.5.4 Lewis acid调控双核铁催化氧化底物扩展的操作步骤 (26)2.6.机理的光谱学表征 (26)2.6.1 UV-Vis测试的操作步骤 (26)2.6.2 EPR测试操作步骤 (27)2.6.3同步辐射(EXAFS)测试操作步骤 (27)3实验结果与讨论 (28)3.1 Lewis acid调控双核铁催化剂催化氧化环辛烯的反应体系 (28)3.2 Lewis acid调控双核铁催化剂催化氧化环己烷体系条件的筛选 (30)3.3 Lewis acid 调控双核铁催化剂催化氧化环己烷体系空白实验 (36)3.4 Lewis acid调控双核铁催化剂(L = TPA和TPMA)催化氧化环己烷动力学实验 (37)3.5 路易斯酸调控双核铁催化剂(L=TPA)催化氧化底物扩展实验 (39)3.6. 双核铁催化剂/Sc(OTf)3/TBHP体系光谱表征 (43)3.7双核铁催化剂/Sc(OTf)3 /TBHP体系机理讨论 (47)4 结论 (49)致谢 (50)参考文献 (51)附录1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8)附录2 (59)1 绪论金属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相比于其它催化剂具有选择性、高效性和反应条件温和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s t r a c t: I r o n c o mp l e x e s p l a y a c a ml  ̄i c r o l e i n t h e o r g a n i c r e a c t i o n ,i n ma n y c h e mi c a l r e a c t i o n s n e e d t o h a v e a c a t a l y s t , wh i c h
Ad v a n c e s i n Or g a n i c Re a c t i o n s Ca t a l y z e d b y I r o n Co mp l e x e s
L i Ho n g - y a n ,L i L i n g - f e i ,W a n gZ h i — h u i
铁 配合物催化 的有 机反应研 究进展
李红艳 ,李凌飞 , 王智 慧
( 哈 尔滨石 油学院,黑龙 江哈 尔滨

1 5 0 0 2 8 )
要: 铁配合物在有机反应 中 起催化作用,很多化学反应需要有催化剂,这是化学反应的基本条件,铁配合物就是一种
催化 剂 。主要 从铁配合物 的类 型和基本定 义、铁配合物催化 剂的主要 反应类型概 述铁配合物催化 的有机 反应研 究进展 ,希 望为 研 究铁 配合 物的专家与学者提 供参考 。 关 键词 : 铁 配合 物 ; 有机 反应 ; 研 究进展 中图分 类号 : O6 2 1 . 2 5 1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编号 :1 0 0 3 - 6 4 9 0( 2 0 1 7 )0 4 1 4 4 _ o 2
t h e e x p e r t s nd a s c h o l a r s o f t h e c o mp l e x e s C n a b e u s e d a s r e f e r e n c e . Ke y wo r d s: i r o n c o mp l e x ;o r g a n i c r e a c t i o n ;r e s e rc a h p r o g r e s s
1 铁配合物 的类 型和 基本定义 近 几年 的化学研 究为 中国 的很 多行 业和 社会 需求提供 了 巨大 的帮助 。其 中铁配合 物催 化有机 反应活 性较 高、选择 性 强成 为 目前 化学科 研 的热 点。铁 的配 合物相 对较 多,只要 是 铁系 元素 的基 本都 能够 使之产 生催化 作用 。那么根 据铁 的配 合物 催化剂 种类产 生铁 配合物 ,可 以分为 : 氰 配合物 和硫 氰 配合物 以及氨配合物 ( 目前主要 的配合物 )
d e i f n i t i o n o f i r o n c o mp l e x e s re a s u m ma r i z e d . 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o r g a n i c r e a c t i o n s c a al t y z e d b y i r o n c o mp l e x e s i s d i s c u s s e d . I t i s h o p e d t h a t
第4 3 卷第4 期
2 0 1 7 年4 月
研究与开发
Re s e a r c h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工 设 计
通 讯
Ch e m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De s i g n Co mmu n i c a t i o n s
i s t h e b a s i c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c h e mi c a l r e a c t i o n s ,i r o n c o mp l e x i s a c a t a l y s t .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ma i n t y p e s o f i r o n c o mp l e x e s a n d t h e b a s i c
1 . 1 氰 配合 物
பைடு நூலகம்
烃 聚合反应 。经过 试实 验对 比可 以发现 ,双 吡啶 双亚胺 同样 具有 高效 的催化 效率 ,同时 实验 中活性较 强 。并 且在进 行双 吡 啶双亚胺 与烯 烃进 行聚合 反应 时,加入 一定 的 甲基铝 氧烷 或 改 良的 甲基铝 氧烷进 行共 同实 验 ,可 以发现 ,其催化 的效 率将会更高 ,同时热稳 定性极 强。

经 过试 验对 比和测 试 ,我 们可 以发 现,使用 手性嗯 唑 啉 吡 啶双 亚胺铁 配合物 可 以有效 的取代烯 烃催 化,产 生的硼 氢 化 反应 同样达 到高效 的催 化效率 ,同时促进链式 聚合物合成 。 在 进行 实 际手 性嗯 唑啉 吡啶双 亚胺铁 配合 的硼氢 化反应 。我 们可 以发现 ,手性嚼 唑啉 吡啶双 亚胺铁 配合 物催化 剂具 有较
2 . 2 硅/ 硼 氢化 反应
2 . 2 . 1 烯烃 的 不对称 硼 氢化 反应
正二价铁 离子和正三价铁离子 的氰配 合物主要分为两种 : 种是 , 六氰合铁 ( I I )酸钾 。是一种 结晶体 , 表 面呈现黄色。 在 化学研 究 中也称 之为亚铁 氰化 钾或 者黄血 盐。一种 是 ,六 氰 合铁 ( I I 1 )酸钾 。也是 结 晶体,表面 呈现 深 红色 。在 化学 研 究 中也 称之 为铁氰 化钾 或者赤 血盐 。这 两种氰 配合物 有一 定 相 同的化学 特性 ,都 能溶 于水 中,并且 互相加入 试剂 都 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