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团长卞志刚在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第48届会议上的一般性发言

合集下载

聚焦两会2021中国航天迎来大年,卫星应用深度融合

聚焦两会2021中国航天迎来大年,卫星应用深度融合

聚焦两会:我国目前有12颗在轨运行的陆地遥感卫星,已经具备对我国陆地国土2米级分辨率季度、亚米级分辨率和高光谱年度有效覆盖约90%的观测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主任王权表示,现有的光学卫星数量不足,尤其是亚米级高分辨率卫星偏少、覆盖率不够高,应用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他建议要进一步加强陆地卫星遥感观测体系建设,建立以公益遥感卫星为主体、商业遥感卫星为补充、共同组网协同观测的发展模式,以减少重复投资,同时进一步加大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应用,构建自然资源“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遥感监测监管体系。

目前,数字中国建设正式列入我国“十四五”规划目标。

全国政协常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表示,从精准农业到智慧农业,从数字矿山到智慧矿山,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从乡村振兴到数字乡村,全国的地理空间在数字化,各行各业在数字化,这极大地扩大了地理信息产业的空间。

在新时代新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地理信息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发展,响应社会化新需求、拥抱大数据新技术、创新地理知识新服务,把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做强做大,做成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

商业航天发展亟需国家指导性政策自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以来,民间资本开始涌入航天领域,商业性质的航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指出,看似发展迅速的商业航天企业,实际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部分初创企业融资开始出现困难,投资人投资信心下降;二是行业还是以政府需求为主,市场需求仍不明显;三是企业研制和生产环节的创新不够,大部分企业缺少自己的创新。

吴季建议,由国家牵头出台一个全面、完整地阐述商业航天政策的指导性文件,作为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指导大纲;在所有政府投入的航天任务中,容许民资的商业航天企业参与竞争;进一步开放国家任务获取的数据,激励民资商业航天应用企业探索新的卫星应用领域,扩大纯民用的卫星应用市场等。

专题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原卷版)

专题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原卷版)

专题15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一、(2022·山东德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小题。

【材料一】中国北斗,星耀全球。

2020年6月23日,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星座部署;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标志着我国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自1994年启动北斗系统工程以来,北斗人奏响了一曲大联合、大团结、大协作的交响曲,孕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

打造出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

这是我国攀登科技高峰、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里程碑,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对推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对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北斗系统凝结着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心血,饱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本色。

广大科技人员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攻克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核心器部件百分之百国产化,首创全星座星间链路支持自主运行,创造两年半时间高密度发射18箭30星的世界导航卫星组网奇迹,展现着矢志自主创新的志气骨气;从北斗一号服务我国及周边地区,到北斗二号服务亚太地区,再到北斗三号服务全球,中国北斗始终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相关产品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总用户数超20亿,让中国的北斗成为世界的北斗,书写着开放融合的生动篇章;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研人员聚力攻关,2名“两弹一星”元勋和几十名院士领衔出征,1.4万余家企业、50余万人从事系统应用推广,彰显着万众一心的团结伟力;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物友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不断提升的精度,映照着追求卓越的不懈努力。

第七次中国科协论坛——聚焦深空探测的未来发展

第七次中国科协论坛——聚焦深空探测的未来发展
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等单位的3 多位知名学者 ,以及深 空探测领域 O 6 多名年轻科研人员也位列其中 。论坛议题包括 “ 空探测的科 学目标 ” 、 “ O 深 载人深 空探测 的现状
思考 ”、 “ 国深空探测路线 图及相关技术 ”、 “ 我 基于嫦 娥工程 的中国自主火星探测方 案” 、 “ 深
国家的战略目标 ,面向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紧密跟踪高技术发展趋势 ,就引领未来科技发展 的关键
学问题 、制约经济社 会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 、重大工程技术中的核心科学 问题 ,组织学术交流 。 “ 国科 协论 坛强 调主 题 前沿 性 、人 员高 中 性和 规模小 型性 ,注重 主题新 颖 ,形式 灵活 ,
探测测控技术 的发展 ” 、 “ 深空探测轨道设计技术的发展 ”和 “ 暗物质探测 ”等 。
据中 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介绍 ,为发挥中 国科协所属学会在推动 自主创新中的 用 ,根据中国科协领导关于举办高端学术论坛的指示精神 ,中 国宇航学会在集 团公 司的支持下积极
办中国科协论坛 ,为航天技术自主创新搭建高层次的平 台。论坛瞄准科学发展 前沿 ,围绕建设创新
第七次 中国科协论坛
“ 深空探 测是 中 国从 航 天大 国迈 向航天 强 国
的必经之路 ,国家应该尽 快制订 深空探测 的路线
图 ,加强相 关技术 的预研 工作 。”在7 日举行 月6
的 由中国科 协主办 、中 国宇航 学会 承办的第 七次
中 国科协论 坛上 ,嫦 娥一号 卫星总 设计师 、中 国 科 学院院士 叶培建在 谈到中 国深 空探测的未 来发 展 时 ,着重 强调 了加速深 空探测领 域顶层 设计的
讨深入。”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

四川省广元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四川省广元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四川省广元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百年奋斗换了人间,再启新程勇毅前行。

我们将开展一期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①世界五百年风云变幻,全球性大国相继崛起。

无论是开启海洋时代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还是夺得工业先声的英国,无论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还是凭借全球化(diàn)____定霸业的美国⋯⋯它们的崛起,无不伴随.着第三世界人民的血.泪:奴(yì)____黑人、压榨工农、输出战争、(qīn)____略殖民……正是这些(āng)____脏的手段让它们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

②中国,却走出了一条与它们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平崛起之路!③百余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百折不挠.,热血铸就了和平崛起这条之路用自己的。

无论在沉(lún)____年代里,还是在复兴征途上,中华民族始.终秉.承“天下为公”的尚公思想,始终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始终发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顽强精神,始终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④在这条充满中国式智慧的和平崛起之路上,我们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从造不出钢轨到如今高铁(zòng)____横八方,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正不断创造新的精彩,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切实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今日之中国,正昂首阔步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diàn)定②奴(yì)③(qīn)略④(āng)脏⑤沉(lún)⑥(zòng)横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随.(A.shuí B.suí)①血.(A.xuè B.xiě)③挠.(A.láo B.náo)④始.(A.shǐ B.shí)⑤秉.(A.bǐn B.bǐng)⑥锲.(A.qì B.qiè)3.依据文段,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百折不挠,铸就了这条和平崛起之路用自己的热血。

从“581”任务到“502”会议——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制定历程

从“581”任务到“502”会议——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制定历程

从“581”任务到“502”会议—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制定历程1“581”任务——方案准备中国也要发射人造卫星的构想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人类的太空时代,在中国引起了热烈反响。

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组织召开了“关于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座谈会”。

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在发射人造卫星的技术、意义及影响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中国也要发射人造卫星的建议。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58年提出研制构想,1970年成功发射。

它的成功研制和发射,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前进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制定过程曾因政治、经济等原因相继经历了准备、论证、调整三个阶段。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正式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

为响应号召,使中国的人造卫星研制工作尽快步入正轨,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责成中科院与国防部五院尽快制定规划,讨论分工。

8月,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召集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陆元九等科学家商讨尽快拟定我国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

中科院将人造卫星研制工作列为了中科院1958年第一项重大任务(代号“581”任务),并成立“581”组专门负责空间技术发展规划和业务协调工作。

与此同时,中科刘畅 陈琛 来肖华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1516Reviews16★专题院开始筹建三个设计院:第一设计院负责卫星、运载工具的研制,由力学所筹建成立;第二设计院负责控制系统的研制,由自动化研究所筹建成立;第三设计院负责探测仪器研制与空间物理研究工作,由地球物理所筹建成立。

为向1958年国庆献礼,第一设计院刚刚成立,便迅速投入到了卫星及运载工具的结构设计、探空火箭头部模型研制等工作,并在1958年10月中科院跃进成果展览会上展出了卫星及运载工具的设计图和模型。

IMO FP第48次会议简介

IMO FP第48次会议简介

IMO FP第48次会议简介
赖宏宇
【期刊名称】《中国船检》
【年(卷),期】2004(000)002
【摘 要】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SC)消防分委会(FP)第48次
会议于2004年1月12日至16日在伦敦举行。8个国家的代表团和1个联系会
员以及14个政府间组织或非政府间组织的观察员参加了会议,我国派海事局中国
船级社与驻英使馆海事处共同组威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总页数】3页(P71-73)
【作 者】赖宏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U692.22
【相关文献】
1.IMO SLF第50次会议简介 [J], 覃晓青;张高峰
2.IMO MEPC第50届会议简介 [J], 张帅
3.IMO MEPC 第48次会议简介 [J], 彭永春;杨忠民
4.IMO航行安全分季会第48次会议简介 [J], 刘延镭
5.IMO航行安全分委会第48次会议简介 [J], 刘延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宇航精英京华论剑r中国航天眺望未来

宇航精英京华论剑r中国航天眺望未来

宇航精英京华论剑r中国航天眺望未来宗禾【期刊名称】《太空探索》【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10页(P6-15)【作者】宗禾【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载人空间站建设全面展开、嫦娥五号探测器即将登上月球并采样返回、火星探测项目已经启动……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航天过去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而未来的计划更是激动人心。

探索太空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国际合作是航天探索的必由之路。

中国作为航天大国,已成为全球航天合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燕生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介绍,中国迄今已连续成功发射了11艘载人飞船、2个空间实验室和1艘货运飞船,圆满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规划的第二步任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实施了四次任务和试验;迄今中国拥有实际在轨运行卫星140余颗,初步构成了中国空间基础设施。

同时,中国航天正按照规划的宏图,迈着坚实的脚步向深空前进。

吴燕生说,中国载人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建造;月球探测工程计划于 2017年年底发射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将实施月球探测和采样返回,计划于2018年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计划于2020年左右发射火星探测器,同时开展载人登月概念研究。

他说,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航天还将建成完备的空间基础设施,推进空间科学发展,实现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迭代,继续提供国际商业发射和卫星在轨交付等服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探月三期工程副总设计师孙为钢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探月三期工程的整体情况。

孙为钢介绍,探月三期工程将采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将8吨多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探测器与运载火箭分离后,经地月转移飞行和轨道修正,在近月点实施制动,进入环月圆轨道。

环月期间,探测器一分为二,分为着陆上升组合体与轨返组合体,其中轨返组合体继续环月飞行,而着陆上升组合体经变轨和动力下降飞行,在月面预定区域软着陆。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总体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第九届国家安全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总体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第九届国家安全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总体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第九届国家安全论坛在京成功举办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为持续推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建言献策,11月26日,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总体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第九届国家安全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祖国》杂志社、《中国军转民》杂志社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八路军研究会、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协办。

来自党政军的相关领导和国家安全战略、经济产业领域的领导、专家,以及革命家后代和社会各界人士4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军事科学院原院长刘精松上将为论坛开幕式致辞。

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任海泉中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副主任、民进中央原专职副主席王佐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丁一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中国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中国船舶独立董事宁振波等为论坛做主旨演讲。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主持。

贾文先中将、葛焕标中将、李殿仁中将、王健中将、高增厦少将、曹育民少将、郭得河少将、卢长健少将、向孝民少将等20多位将军及国务院国资委副部长级干部郜风涛、司法部原纪检组长岳宣义、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王治国、中纪委原副部级巡视员戴俭明、水利部原副部长张春园、《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冯并、江西省原副省长孙希岳、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等领导参加了本次论坛。

原兰州军区司令员李乾元上将、原北京军区政治委员符廷贵上将、中组部原常务副部长赵宗鼐、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张绪武为祝贺本次论坛成功召开发来贺电、题词。

毛泽东主席原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周恩来侄子周秉和、朱德元帅外孙刘武、任弼时之女任远芳、谢觉哉之子谢亚旭、刘伯承之子刘蒙、徐向前外孙女熊陆丰、黄克诚之子黄煦、郭沫若之女郭庶英、万里之子万伯翱、徐海东外孙女徐梅梅、伍修权之女伍一曼、李德生之子李和平、邓子恢之女邓小燕、杨静仁之子杨华山、吕正操之子吕彤羽、许世友孙女婿倪新国、贺炳炎之子贺京生、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徐信之子徐黎明等60多位革命《祖国》/杨晨 张帅本次论坛集体合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代表团团长卞志刚在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第48届会议上的一般性发言Statement by Mr. BIAN Zhigang, Head of the Chinese Delegation, at the 48th Session of the Scientific and T echnical Subcommittee of COPUOS尊敬的主席先生:Chairperson,我首先祝贺您担任本届会议主席,并预祝会议在您的主持下取得圆满成功。

First of all, congratulations on your election as chairman of the STSC and wish the session every success under your guidance.中国一贯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种活动,积极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

China steadfastly pursues peaceful development, views outer space as the province of humanity, supports activities in the peaceful use of outer space, and actively explores and uses outer space.2010年,中国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并在航天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

下面,我向全会报告2010年中国航天活动所取得的进展。

In 2010, we in China have made gratifying progress in space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and science, and carried out extensive and in-dept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space area. Now I'd like to inform the STSC of progress made in China's space activities in 2010.一、空间技术I.space technology2010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15次发射,发射了包括“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北斗系列导航定位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实践系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以及“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在内的20颗卫星。

In 2010, the Long March series launch vehicles carried out 15 launches, launching 20 satellites including the FY-III polar-orbiting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the Beidou (Compass) series navigation positioning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and broadcasting satellite, the SJ series space probe satellite as well as the Chang'E-II lunar exploration satellite.其中,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10月9日,实现环月飞行。

10月27日至29日,完成对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的成像,为发射嫦娥三号打下了良好基础。

到目前为止,嫦娥二号在轨飞行正常,数据接收良好。

Of the satellites launched, the Chang'E-II, the first satellite in China's lunar exploration program phase II, was launched from the 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re and entered the earth-lunar transfer orbit on 1.10.2010. On 9.10.2010, it commenced lunar orbiting. From 27-29.10.2010, it completed imaging of the pre-selected landing zone for Chang'E-III, laying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latter's launch. To date, it is operating normally on orbit and data reception is good.中国政府强调对空间活动中空间碎片的控制管理,组织实施了空间碎片研究计划,并积极推动减缓技术应用于航天器设计、制造。

2010年,中国首份指导航天活动空间碎片减缓的顶层标准《空间碎片减缓》已经正式颁布实施。

The Chinese government emphasizes space debri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 its space activities and has implemented a space debris research program, and promoted the application of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spacecraft design and manufacture. In 2010, China formally promulgated the highest standards in this area entitled Space Debris Mitigation to guide space debris mitigation.二、空间应用II. space applications空间技术在中国的气象、遥感、环境保护、导航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2010年召开的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广州亚残会等盛会中,空间技术和应用为这些大型国际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Space technolog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meteorology, 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navigation, among others. Major international events like the Expo 2010 in Shanghai, the Guangzhou Asian Games, and Guangzhou Asian Para Games have been well served by spac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经在轨测试、业务试运行和业务运行,目前已经获取了丰富的地球大气探测数据。

除风云三号A、B星以外,风云二号D星和E星分别在赤道上空两个轨道位置上运行,对中国及亚太地区天气状况——尤其是台风和暴雨天气系统进行连续监测。

迄今为止,风云系列在轨卫星均运行状态良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After on-orbit testing, provisional operation and routine operations, the FY-III satellite has acquired a wealth of earth atmospheric data. In addition to the FY-III A and B satellite, the FY-II D and E satellites are operating on their respective orbits over the equator, carrying out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weather conditions, particularly typhoon and torrential rain system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So far, the FY series satellites are functioning normally and have yielded not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北斗导航系统作为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在建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可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目前,中国已经构建起一个天地一体、设备齐全、功能多样的航天测控网,不仅能满足卫星测控需要,还能为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任务提供测控支持。

The Beidou (Compass) navigation system is a global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and operated by and an important space infrastructure under construction in China, capable of application in various fiel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ctivity. To date, China has built a space telemetry and control network composed of space and ground segments, fully equipped and multifunctional, able to meet TTC needs of satellites and provide support for human space flight and deep space probe missions.中国已将卫星遥感技术纳入环境管理业务体系工作中。

经过不断研究、实践和应用,建立了以环境一号A、B星为主要数据源、综合利用空间数据的环境遥感业务化运行技术体系,在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应急、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