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大体框架1.古代文学史的划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2.文学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修辞手法的逐渐成熟、文体多样化、作家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二、夏商周文学1.夏代文学:《夏小正》、《史记》中记录的文学成果2.商代文学:甲骨文、《诗经》3.周代文学:《周易》、《尚书》三、秦汉魏晋文学1.秦汉文学:《楚辞》、史书体裁的发展2.魏晋文学:建安文学、乐府诗、骈文、魏晋之难3.创造性的文学理论:刘勰的《文心雕龙》四、南北朝隋唐文学1.南北朝文学:乐府民歌、士人诗、佛教文学2.隋唐文学:唐诗的发展、辞章体诗、玄宗时期的文学繁荣3.文化交流与诗歌的发展:唐代与西域的交流、唐代与日本的交流、诗歌和绘画的结合五、宋元明清文学1.宋代文学:唐宋八大家、宋词的发展、宋代戏剧3.明代文学:洪武年间的文艺运动、明代小说的发展4.清代文学:四大传奇、三言、八旗文学六、文学理论1.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念:治身、齐家、治国、和天下2.文学批评的发展:修辞手法的研究、文体论争、诗歌的审美标准3.审美观念的转变:宋代理学对文学的影响、《红楼梦》的写作风格对小说的影响七、作家人物1.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屈原、诗经的作者、严子陵、张衡、刘勰、杜甫、李白、李商隐、苏东坡、白居易、王安石、辛弃疾、杨万里、陆游、曹雪芹等2.文学作品的背后人物:《红楼梦》的曹雪芹与高鹗、《水浒传》的施耐庵与罗贯中、《西游记》的吴承恩、《活佛骑鲸记》的吴祯八、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比1.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与世界文学的异同2.中外文学作品的交流与影响3.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九、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1.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与分析2.对历史背景的研究3.对文学理论的研究4.文学批评和评价方法的探索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详细拓展和调整。

最后,希望你能够有效地复习,顺利通过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讲1.概述先秦文学的进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进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进展的历史时期。

第二章神话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要紧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事情怎么?2.《诗经》是怎么分类与编排的?3.汉代的传《诗》的事情怎么?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讲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挑选两篇举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妨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要紧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挑选《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举行分析。

7.《国语》的要紧艺术特点有哪些?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挑选《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举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明白。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啥是“三表法”?5.《老子》散文的艺术特点要紧有哪些?6.谈谈你对老庄思想基本精神的明白。

7.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散文的要紧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概论:
1.文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2.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3.文学的分类、流派和体裁。

二、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先秦古籍:《诗经》、《楚辞》等;
2.儒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论语》、《孟子》等;
3.文言散文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创作;
4.唐代文学的繁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发展;
5.宋元时期的文学:宋词、元曲等的兴起;
7.清代文学的发展:四大奇书、古文运动等;
三、文学批评思潮:
2.古文运动和白话运动;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运动。

四、重要的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1.先秦文学的特点:诗经的风格和意境;
2.唐宋诗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理意味;
3.赋与骈文的兴盛:唐代赋的发展和宋代骈文的兴起;
4.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四大奇书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5.戏曲的兴起与发展:元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特点。

五、重要的文学人物及其思想成就:
1.孔子及儒家对文学的影响;
2.洪洞赵孟坡和王阳明的文学思想;
3.文天祥和陆游的诗文风格;
4.鲁迅和胡适的现代文学思潮。

六、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
1.文学文本的研究方法;
3.文学思潮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影响。

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深入研究每个阶段和每个重要作品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因此,这些知识点只是一个指导,具体的学习还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来进行深入研究。

国内古代文学史知识学习进修要点

国内古代文学史知识学习进修要点

国内古代文学史知识学习进修要点一、文学史的基本框架1.起源时期:陶文、范文、古风文化的形成2.先秦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文学的形成3.秦汉时期:楚辞、汉赋的兴起,韩非子、司马迁的杂剧,陈琳、王充的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曲赋、诗经文学的产生,文学理论的发展5.唐宋时期:唐诗的繁荣,盛唐文学的兴起,五代时期的古文运动6.宋元明清时期:宋词的兴盛,散曲的发展,元曲的繁荣,明清小说的兴起7.近现代文学:近代文学的兴起,现代文学的发展二、古代文学家和作品1.先秦时期的文学家:孔子、庄子、韩非子、屈原等2.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枚乘、班固、汉乐府诗集等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曹操、陶渊明、王羲之、刘义庆等4.唐代文学家:杜甫、李白、白居易、王维等5.宋代文学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6.元代文学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等7.明代文学家:施耐庵、冯梦龙、杨慎、李时中等8.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纳兰性德、阮元等三、文学流派和作品1.先秦时期:《楚辞》、《九歌》、《离骚》、《庄子》、《韩非子》等2.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曲赋、诗经文学,如《孔雀东南飞》、《蝶恋花》、《竹枝词》等3.唐宋时期:唐诗,如《长恨歌》、《登鹳雀楼》、《静夜思》等;宋词,如《声声慢》、《浪淘沙·北国风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4.元明清时期:元曲,如《西华山·夜行船》、《莺莺传·镜中记》等;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四、文学理论和批评1.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左传》、《史记》2.唐宋时期的文学批评:唐代的文章家论,宋代的词章学3.明代的文学批评:杨慎的《临崖赋》、刘勰的《文心雕龙》4.清代的文学批评:奕《文选》、贾仲明的《古文辨惑论》五、古代文学思想和创作特点1.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隐逸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2.唐宋时期的文学思想:唐代的儒释佛三教合一,宋代的理学思想3.古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咏史抒怀,田园诗,山水诗,爱情诗,抒情和写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元曲:是人们对元代文学的一种习惯性称谓,代表了世人对元代文学创作成就的认识和概括性评价。

包括剧曲和散曲。

剧曲是指元杂剧的曲辞,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等。

元曲元代文学的标志。

2.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元杂剧是融文学创作和多种表演成分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真正走向成熟。

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楔子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

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著名作家关白马郑。

3.元代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是我国古代最后成熟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在民间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小令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牌间联系有一定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和尾声,前期代表作家:关白马,后期代表作家张可久,张养浩,乔吉,睢景臣,刘时中。

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戏剧化。

4.说话四家: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

宋代的说话有四家之说。

各有门庭,自成路数。

四家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所谓说话的家数(种类)是以故事题材作划分标准的。

前三类以叙事取胜。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

说经即演讲佛书。

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

合声: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

5.南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族艺术的总称,亦称南词。

一般认为南戏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

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连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

名词解释答案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3.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4.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的合称。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6.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7.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

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叙出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明代文学1、吴中四杰:是指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都住在吴中而得名;四人中以高启和杨基成就较大。

代表作有《塞下曲》等。

高启,其诗学习汉魏晋唐,不拘—格,而以豪放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杨基诗风清润峭拔。

2.台阁体::明代占文坛主导地位的诗派。

以杨荣、杨溥、杨士奇为代表。

内容多为歌功颂德。

风格平正典丽,缺乏真情实感,成为粉饰太平的工具。

代表作有《从游西苑》、《元夕赐观灯》等。

3.茶陵派:明代文坛的重要诗派。

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等人。

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的研究,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卑冗文风。

4.前七子:是明代以李东阳为首的文学群体,主要代表有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

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空洞拖沓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又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240.后七子:是指明代嘉靖年间以王世贞为核心的文学复古运动,主要代表有李攀龙、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等。

是对前七子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在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遵循古典诗歌法度的问题上,他们更加严格地强调法度要求,因此遵法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得更加突出。

5.唐宋派:明代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他们选择唐宋古文为取法对象,推崇宋代理学,重申“文道合一”主张,创作中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

成就较高的是归有光,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琐事及普通的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如《项脊轩志》。

6.公安派:是晚明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他们提出“性灵说”,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

对晚明小品文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点一、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p.21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p.27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4、《尚书》以记言为主。

p.58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p.79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p.85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p.91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p.92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p.94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p.1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卢思道(北朝入隋的人物)《从军行》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初唐代表人物:上官仪何谓“上官体”: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从军行》、《行路难》、《帝京篇》共同特点:却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于人下的雄杰之气。

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做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四人中数杜审言最有诗才)。

杜审言最有名的五律:《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初唐五律第一)律诗体系(五律)的定型: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终完成。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陈子昂诗的复古倾向与昂扬情调张若虚代表作:《春江花月夜》刘希夷代表作:《代悲白头翁》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

王维诗的特点:①宁静之美、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③禅趣与空静之美孟浩然代表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王翰代表作:《凉州词二首》其一王昌龄代表作:《出塞》二首其一(唐人绝句的压卷之作)王昌龄与李白相比:争胜毫厘,俱是神品。

崔颢代表作:《黄鹤楼》(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高适代表作:《燕歌行》岑参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他边塞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第三章李白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①主观色彩: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书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②诗歌的想象: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

③意象和语言风格: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将它们至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李白诗的意象,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采,反映出他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第四章杜甫1、他成为由盛唐过渡到中唐的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享有“诗圣”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杜诗的艺术特色:①以时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

立场完全站在人民疾苦一边,是人民的代言人;②尖锐细密的观察力与惊人的写实手腕。

以叙事手法写颠沛流离的社会生活,细微而真实,精确而传神,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诗歌创作的写实手法,这是杜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3、代表作:《登高》(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韦应物代表作:《滁州西涧》刘长卿代表作:《逢雪送芙蓉山主人》(他的五言诗写得最好,曾自许为“五言长城”)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白居易是一位自觉的理论意识的诗人①把文学当做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要求诗歌能“补察时政”和“泄导人情”。

②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琵琶行》描写琵琶音韵。

元稹代表作:《遣悲怀三首》(为古代悼亡诗的名篇)王建赢得宫词之“祖”的声誉。

第二节韩愈、孟郊韩愈创作的诗歌特色:“以文为诗”孟郊代表作:《游子吟》第三节李贺“鬼才”之称(诗多虚幻、神秘、艳丽)代表作:《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的作品第五节刘禹锡、柳宗元刘禹锡“诗豪”(白居易评)代表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柳宗元代表作:《江雪》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的无题诗代表作:《无题》什么叫无题诗?它有什么特点?①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常标有"无题"为题的诗篇。

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

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

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李商隐最为人所传诵的,还是他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②特点: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

第二节杜牧七绝咏史诗有许多“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优秀作品第三节贾岛苦吟诗人第四节皮日休:他是我国古代著名诗文作家中唯一参加过农民起义的人。

代表作:《橡媪ǎo叹》司空图:以诗论著名,提出“象外之象”说。

什么是“象外之象”:第一个“象”指诗中具体鲜明可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个“象”则指这种形象画面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代表作:《二十四诗品》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的理论:①“文以明道”的观念②“不平则鸣”的口号③“唯陈言之务去”的主张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什么叫古文?“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

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在由《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组成的永州八记中,那荒郊野外的平凡山水、常见景物,被表现的单纯、宁静、清新,呈现出一种“幽丽”之美。

特点:感情寓于景物之中,天人合一的境界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罗隐《馋书》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1、什么叫“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2、《古镜记》是唐代现存的最早一篇小说作品。

作者王度,最早以第一人称来叙事的小说。

3、繁盛时期的唐传奇:①李朝威的《柳毅传》②元稹的《莺莺传》③白行简的《李娃传》是一篇完全摆脱志怪气息的社会人情小说。

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变文”是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的,后来为佛教俗讲所借用,所以在敦煌发现的说唱文学里保存较多。

“变文”的体制是散文与韵文相结合。

第十章唐五代词1、词是一种于宋代大放光彩的音乐文学。

(音乐文学是词的特点)2、词的起源①词起源于民间的新说法,认为词是“曲子词”的简称(音乐文学)②词被称为“诗馀”,因为它是诗歌的变体③还被称为“长短句”,因为它不像诗的工整。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1、温庭筠:他是晚唐词坛第一大词人,自他出始有专门为词的才人。

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代表作:《菩萨蛮》2、韦庄代表作:叙事长诗《秦妇吟》(被称为“《秦妇吟》秀才”)3、韦庄以词名世,与温庭筠并称“温、韦”。

他的词写的疏朗、显直,主导风格与温庭筠是不同的。

温庭筠为艳科,以浓艳见长;韦庄则是以疏淡为美。

4.什么叫“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

(花间词格调高贵)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1、南唐词,基本上完成了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重大转变。

冯延巳和李煜起关键作用。

2、李煜代表作:《虞美人》第五编宋代文学1、宋初“三体诗”:“白体”、“昆体”、“晚唐体”2、宋初的晚唐体诗派中,林逋bū最受时人推崇。

人因谓“梅妻鹤子”,是宋初有名的隐士。

代表作:《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为世所称。

3、王禹偁chēng的散文与文论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待漏院记》(“垂世立教之文”)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一节欧阳修1、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

号六一居士,《六一诗话》,由欧阳修开创,最早一个写诗话的人2、欧阳修诗的特点:欧阳修的诗,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诗风。

(与唐诗并列)3、宋诗的特点:①在以均衡对称、声律和谐圆润为美的唐诗以外,建立了一种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的宋诗格调。

②为说理的内容融入诗歌创造了新的表现方式,由此形成的新的诗风,在艺术上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要求。

(唐诗注重情趣)第三节王安石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也是他的号。

“半山诗”:王安石诗风在晚年化奇岖于寻常之中,亦即寓悲壮于闲谈,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2、代表作:《桂枝香·金陵怀古》(苏轼评:“此老乃野狐精也”)第四节曾巩:学“古文”多由模仿曾文入手。

(原因:曾巩强调六经为本源,借圣人之学加强文章底蕴,追求一种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

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曲周详。

布局完整严谨,节奏舒缓不迫,语言干净,思致明晰。

文章平易理醇,且其开阖、承转、起伏、回环都有一定的法度,显得规矩严密,故唐宋八大家中最便于学习。

)第三章苏轼1、对苏轼的表述: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历经磨难而笑对人生,思想自由,品格坚贞、坦荡、旷达。

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他的诗,如天地奇观,于境无所不收,于情无所不畅;他的词,如天风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

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他都是宋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

2、苏轼的记叙文尤其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

3、代表作:前、后《赤壁赋》4、苏诗的另一特色是以才学为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

5、苏轼队词体的全面革新,是豪放派创造者。

6、“豪放词”特点:①始摆脱花间词婉转筹绸缪之态,创为激越声调,昂首高歌。

②改变了过去那种以歌妓口吻作词以便女声演唱的传统,回归到表现自我。

③“以诗为词”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lěi、晁cháo补之2、黄庭坚:最大特点“创新”“宁律不协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语俗。

”“文章最忌随人后”第五章北宋词与南渡词第一节晏殊欧阳修1、晏殊:北宋第一个词人代表作:《珠玉词》《浣溪沙》2、欧阳修:词《踏莎suo行》第二节柳永1、代表作:《黄钟宫·鹤冲天》(为科举考试落第后作)2、柳永在慢词发展方面的贡献:他大量填写慢词,奠定了长调的形式和体制,就这点而言,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代表作:《雨霖铃》第三节秦观代表作:《鹊桥仙》(清明、轻柔、清雅)第四节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王国维认为:“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

”“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第五节李清照:“本色当行第一人”“以女性写女性情感生活更贴切、细微、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