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合集下载

观察良好的沟通及共情技术在妇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观察良好的沟通及共情技术在妇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观察良好的沟通及共情技术在妇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究良好的沟通及共情技术在妇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方法:抽选102例本院妇科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良好的沟通及共情技术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分析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

结果:在无其他因素干扰下,实验组患者门诊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助于增强门诊护理服务的准确性、有效性,共情技术能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及时解决患者问题,有助于及时防范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意外事件,保障门诊患者看病就医的安全性,强化妇科门诊护理工作的质量与安全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良好沟通;共情技术;妇科;门诊;护理效果门诊工作中,常因沟通不当等各种因素,引发一系列医患矛盾,不利于维持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目前,各医院开始实施更加优质的门诊护理,以满足患者需求。

提高门诊工作质量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实际上是个人能力素质的一种表现,门诊护理人员要重视与患者沟通、学会与患者沟通,建立与患者之间的交流[1]。

还需从沟通中了解患者需求,找准工作方向,运用良好的共情能力,予以患者心理上的帮助与关怀,使得医院护理体系、护理服务更加人性化,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减少医患矛盾。

本研究主要分析良好的沟通及共情技术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次研究将102名本院妇科门诊部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51例,年龄跨度为24至54岁,均龄(35.89±6.14)岁,实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51例,年龄跨度为25至55岁,均龄(36.36±7.21)岁,运用良好的沟通及共情技术。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1.2.1 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进行常规导医、导诊服务,准确引导患者就医。

②护理人员按照妇科门诊护理服务的要求和规范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同时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信息进行记录,注重保护患者隐私[2]。

共情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2019年精选文档

共情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2019年精选文档

共情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者,作为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综合体,人在患病时,不仅生理发生变化,在心理上同样受到刺激和伤害。

面对着来自社会的不同层次、不同阶层、不同需求的病患,护理人员如何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必须运用共情这一特殊的沟通方式。

1 什么是共情对于共情,许多学者有着精辟的阐述。

Mayeroff认为,共情就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

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是指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能站在病人的位置,正确地感知自己和病人的情绪,并能准确地识别和评价病人的情感状况,以期更好地理解需要帮助的病人,最终形成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满足病人躯体需要和减轻病人心理痛苦的一种情感体验的能力。

2 共情的重要性共情之所以是利他行为的基础,是因为具备共情特质的人能切身感受到别人的需要与苦恼,并能在必要时以得体和尊重的方式向他人提供支持与帮助,因此,非常有助于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

日常生活中,有共情习惯的人很少与别人发生冲突,因为他总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并以平和的心态与人相处。

即使与他人产生矛盾,具备共情能力的人也能平和地以建设性方式去处理。

护患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我们对患者最大限度的体谅、理解和关心通常也会为我们赢得患者的理解关心。

因此,共情在护理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1 共情可提高对患者需要和情绪的敏感度通过实践,我们深深理解到,要想具备共情,首先要做的是:学习摆脱自我为中心、关注周围的人。

如今社会迅速发展使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的接触就变得困难,共情不容易实施。

第二:培养对患者需要的敏感,在护患交往中,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一次嘴角的牵动、一次稍纵即逝的皱眉等等,都可能反映出患者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学习从这些细微的非言语表达中察觉患者的需要。

成为一名有同理心的护士的重要性

成为一名有同理心的护士的重要性

成为一名有同理心的护士的重要性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承担着照顾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护理和支持医生的重要角色。

然而,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一名护士还需要具备一项关键素质,那就是同理心。

本文将探讨成为一名有同理心的护士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培养和展现同理心。

一、同理心对患者的影响同理心是指能够理解、共情和关心他人感受的能力。

对于患者来说,遭受疾病困扰和身体不适时,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一名有同理心的护士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理解,从而帮助他们减轻痛苦和焦虑。

同理心能够使护士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通过倾听患者的需求和疾病经历,护士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为其提供有效的医疗护理。

此外,患者在得到同理心的护理时,更容易对治疗计划和建议产生信任感,并更积极地配合医疗团队的工作。

二、同理心对护士自身的影响同理心不仅对患者有益,对护士自身来说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拥有同理心的护士能够更好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能够增强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护士在关心和照顾患者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这种积极心态能够帮助护士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此外,同理心也能够帮助护士更好地应对病人的情绪和行为。

在医疗环境中,患者可能因为疼痛、不适或情绪波动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护士具备同理心能力,能够理解并适应患者的情绪,更好地疏导和安抚患者情绪,维护良好的治疗氛围和工作环境。

三、培养和展现同理心培养和展现同理心是每位护士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护士在工作中发展和表现同理心:1. 倾听和沟通:护士应该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关切,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观点。

积极沟通能够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

2. 学习和理解:护士需要通过学习和不断增长专业知识,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只有深入了解患者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

3. 爱心和耐心:护士应充满爱心和耐心地对待每位患者。

共情能力的培养对提升护士长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共情能力的培养对提升护士长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共情能力的培养对提升护士长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前言护士长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当前医疗服务质量与护理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护士长的护理管理质量显得尤为关键。

而共情能力的培养则是提升护士长护理管理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提升护士长的共情能力,以期帮助护士长更好地完成护理管理工作。

什么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指的是理解他人的情感和体验的能力。

人们通过情感的交流实现对他人的了解和相互理解,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想法,从而更好地沟通和相处。

在护理中,共情能力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和建立信任,理解患者的情感和体验,为患者提高更为个性化和温暖的护理服务。

共情能力对护理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共情能力对于护士长的护理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增加与团队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共情能力可以有效增加护士与患者和医疗团队的沟通交流。

当护士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之后,患者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况和需求,护理团队也能够更好地彼此协作合作。

2.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共情能力还能够提升护士长对患者的关注和关爱程度。

准确理解患者的情感和体验,为患者提供真正合适和有效的护理服务,这将会增加患者对护士长和医疗团队的信任、满意度和忠诚度。

3.增加管理效率和护理效果当护士长具备一定的共情能力,就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协调护理过程。

当患者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护士长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要,更快地做好应对和处理措施,达到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护理效果。

如何提高护士长的共情能力提高护士长的共情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增加患者护理意识护士长可以通过开设护理意识讲座和培训课程,明确告诉患者护士长在日常护理中所做的工作和任务,提醒患者对照自身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和护士长沟通交流。

2.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护士长可以通过工作计划和会议制度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以更好地协调、沟通和协作完成护理工作。

团队中的成员相互体谅、支持和帮助,在实际工作中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从而更好地共情服务。

共情在产科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共情在产科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共情在产科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共情护理服务对产科病房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共情护理服务前(2010年2月~2011年3月)和共情护理服务后(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50例产科病房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共情护理服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一般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共情护理服务措施进行干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入组时(P<0.05),而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

结论在产科病房开展共情护理服务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共情护理服务产科焦虑抑郁在产科患者中,由于患病阶段的特殊性,该人群的情绪波动较其他人群明显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而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的情绪。

共情服务于医院护理质量密切相关[1-2]。

我院产科病房在领导的支持下,于2011年4月开展共情服务,探讨对产科病房情绪的影响。

为此,本研究笔者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随机选择共情护理服务前后1年时间内在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共情护理服务前(2010年2月~2011年3月)和共情护理服务后(2011年4月~2012年4月) 在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50例产科病房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有无开展共情护理服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和孕周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1。

护理人员的共情疲劳对医患关系满意度的影响

护理人员的共情疲劳对医患关系满意度的影响

·护理管理·护理人员的共情疲劳对医患关系满意度的影响李雨梦(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广东 广州 510317)0 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医院内医患关系紧张也在日趋严重。

医患关系紧张通常会对医院医疗环境的和谐与稳定、护理人员职业发展及患者的诊疗与康复等造成严重影响[1-2]。

护理人员“共情疲劳”指的是其在接触创伤人群或者在协助干预创伤个体的过程中,因受创伤性情境影响,在行为与心理上均表现出麻木、精力衰竭、失眠、冷漠、行为退缩等超负荷的现象[3]。

“共情疲劳”的概念最早由Joinson所提出,其将之用于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过程发生的身心耗竭现象的描述。

护理人员是医院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往往需要面对各种症状、情绪不定甚至是面临生死抉择的患者,往往需付出更多同情心、爱心等情感以支持临床照护工作,探讨临床护理人员共情疲劳对于医患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对于指导更好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对本院200名护理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展开调查分析,本次发放调查问卷合计200份,有效回收200份,回收率100.0%。

纳入护士包括男性8名、女性192名,护士年龄范围20-50岁,护士年龄在20-29岁86名、30-39岁88名、≥40岁26名。

纳入护士婚姻状况:已婚97名、未婚121名、其他2名。

学历等级:大专及以下120名、本科79名、硕士及以上1名。

职称等级:护士100名、护师58名、主管护师36名、护士长6名。

工作年龄:<2年45名、2-5年59名、6-10年58名、11-20年31名、>20年7名。

薪资水平:<3000元12名、3000-4999元20名、5000-7999元86名、>8000元82名。

轮班情况:正常班60名、三班倒140名。

夜班(22:00-8:00)频次(周):0次60名、1-2次140名。

剖宫产产妇应用共情护理对小良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

剖宫产产妇应用共情护理对小良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

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15期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由此引起的产前焦虑问题也明显突出[1]。

本研究分析了剖宫产产妇应用共情护理对不良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剖宫产产妇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

观察组初产妇30例,经产妇15例;年龄21~35岁,平均(27.13±2.13)岁。

对照组初产妇29例,经产妇16例;年龄21~36岁,平均(27.15±2.15)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

观察组应用共情护理,具体如下:①护理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共情护理理念和操作技术,并通过座谈会使护理人员了解共情护理理念和相关知识。

②护患沟通:护理人员需关爱和理解剖宫产产妇,聆听产妇心声,观察其情绪和心理状态,给予用心关怀和照顾,和产妇积极沟通,多进行眼神和肢体语言交流,减轻产妇的不良情绪。

③换位思考:在第一时间帮助剖宫产产妇解决其合理需求,理解产妇心理,并站在患者角度考虑[2]。

④及时帮助产妇解决问题:鼓励剖宫产产妇倾诉内心的想法,了解其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关注产妇日常行为、语言和动作,及时发现异常心理和行为,并第一时间帮助产妇解决问题,使其感受到被理解和关爱。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剖宫产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对剖宫产知识的认知、手术配合度(得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认知度和配合度越高[3]);干预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

统计学方法:SPSS 16.0软件处理数据,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t 检验、χ2检验,检验结果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比较: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相近(P >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护士共情能力对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影响的研究

护士共情能力对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影响的研究

护士共情能力对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影响的研究
戚秀华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下旬版》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共情能力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确定影响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和问题,为护理管理者提高护士共情能力和改善护患关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哈尔滨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护士180名及住院病人18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护士共情能力的总分为112.64分士12.34分,病人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总分为:120.78分±10.54分,护士共情能力的总分与护理工作满意度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580,P〈0.01)。

[结论]护士共情能力相对较好,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水平相对较高,护士共情能力影响病人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建议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进而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总页数】2页(P1327-1328)
【作者】戚秀华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5008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23
【相关文献】
1.产科护士性格特质及共情能力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J], 文爱娣;许繁;吴妙琴;崔文芬
2.门诊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及其对工作满意度影响的研究 [J], 陈濛;何月红
3.精神科护士关怀能力与共情能力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J], 李静
4.护士共情能力对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影响的研究 [J], 戚秀华
5.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J], 吴廷美;刘小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颜丽霞张平
目的 探讨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426名产科护士,应用一般资料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进行调查。

结果 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均分为(54.99±0.42)分,满意度均分为(66.68:±0.52)分;产科护士共情能力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共情能力中观点取代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最大。

结论产科护士共情能力与工作满意度均处于中等水平;提高产科护士共情能力,能更好地提升其工作满意度。

产科护理; 护士;共情;职业满意
The influence of empathy ability on job satisfaction among obstetric nursesYAN Li-xiaZHANG Ping
10.3761/j.issn.0254-1769.2011.09.022
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护理学院
颜丽霞:女,本科(硕士在读),主管护师,E-mail:708979404@qq.com
2011-02-25
万方数据
・899・万方数据
@@[1]邱玉芳,杨辉,宋丽萍.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
(7): 1890-1891.
@@[2] Boyle DK,Bott MJ,Hansen HE,et aL Managers' leadership and critical 
care nurses' intent to stay[J]. Am J Crit Care,1999,8(6):361-371.
@@[3]戎幸,孙炳海,黄小忠,等.人际反应指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
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2(18):158-160.
@@[4]詹志禹.年级、性别角色、人情取向与同理心的关系[M].台北:台湾政治
大学出版社,1987:7-14.
@@[5]王钰.护理本科生的共情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
2010:2-6.
@@[6] Weiss DJ,Davis RV.Manu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 Minneapolis M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67:10-21.
@@[7]梁日宁,女性医务人员工作家庭与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9-16.
@@[8]穆欣,郑晓英,王东梅,等.护理人员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
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498-501.
@@[9] Singer T. The neuronal basis and ontogeny of empathy and mind read
ins: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Neuro
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2006,30(6):855-863.
@@[10] Hoiat M,Gonnella JS,Nasca TJ,et el. Physician empathy:definition,
components,measurement,and relationship to gender and specialty[J].
Am J Psychiatry,2002,159(9) : 1563-1569.
@@[11] Beqat I,Ellefsen B,Severinsson E. Nurses'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work 
environment and the outcomes of clinical nursing supervision on nurses'
experiences of wellbeing-a Norwegian study[J]. Nurse Management,
2005,13(3) :221-230.
@@[12] Grover SM. Shap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s at work:the foundation o f collaboration[J]. AAOHN J,
2005,53(4) : 177-182.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