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八年级生物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讲解人类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进行生产和生活,举例说明微生物在食品、药品、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
1.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利用案例,如酸奶、豆腐、抗生素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b.分析微生物在该实例中的优缺点。
c.撰写一份调查报告,不少于800字,报告需包括调查过程、结论及启示。
3.设计一个简单的微生物实验,例如发酵实验、微生物的培养等。要求:
a.实验步骤详细,操作规范。
b.记录实验过程,包括实验现象、结果等。
c.撰写一份实验报告,不少于500字,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及分析。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层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了解人类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进行生产和生活,提高学生对微生物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能力。
2.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消除对微生物的恐惧和误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微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微生物的知识,那么你们知道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a.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想象,提出创新性设想。
b.撰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项目计划书,包括项目背景、目标、实施方案等。
3.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过程中,仍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指导和示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导学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学会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分析制作米酒等实践中不成功的案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探究实践:通过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4.态度责任:关注细菌和真菌服务于人类生产的应用,分析生活现象,关注食品安全。
任务一:探究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阅读教材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发酵: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产生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2.探究酵母菌的发酵现象(1)现象:有气泡产生,锥形瓶上方气球____________,拔掉气球闻到________味。
(2)思考:产生的气泡是____________。
用温开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温开水中加入酵母和糖后进行搅拌,搅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酵母菌可以将葡萄糖转化成________并产生____________。
(4)【生活链接】人类利用了酵母菌的这一生命活动来进行发酵,请解释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发面时,面团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蒸出来的馒头没有酒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实验】探究米酒的制作过程(1)准备材料:糯米,酒曲,清洁的容器、蒸锅、筷子,洁净的纱布等。
(2)制作过程(3)米酒发酵原理淀粉――→曲霉葡萄糖葡萄糖――→酵母菌________﹢二氧化碳 (4)在制作米酒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尽量少打开容器?4.分析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任务二:探究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阅读教材内容,圈画出关键词句,完成下列填空。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3.完成课本后的习题,针对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要求学生在完成习题时,认真思考,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记录生活中与微生物相关的现象,如:食品变质、生物降解等。通过观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6.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7.课后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发酵产品,了解其制作原理和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收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5.撰写一篇关于发酵技术在未来发展趋势的小论文,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度适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2.作业量要适中,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休息。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导学案(无答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导学案
课型
新课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4、尝试制作米酒。
5、关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视频保存、疾病防治、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用。
合作探究二:制作米酒
1.为什么制作米酒的工具以及整个操作过程要保持清洁、切忌油腻?
2.在制作米酒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少打开容器?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1、细菌和真菌能使香蕉和梨腐烂,能使馒头和面包发霉,怎样才能使食品的保存时间长一些呢?
2、观察课本P86页,图中提供的食品,这些食品是用什么方法保存的,你能说一说其保存的原理吗?
D.与人共生的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5.下列哪组细菌对人类有害无益
A.根瘤菌和甲烷细菌B.醋酸杆菌和乳酸细菌
C.软腐病细菌和肺炎双球菌D.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
6.长在变质馒头上的真菌一般是()
A.青霉B.酵母菌C.羊肚菌D.匍枝根霉
7.引起臂癣和足癣的生物是( )
A.细菌B.病毒C.真菌D.动物
二、学习重难点:
1、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制作米酒,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
三、预习感知
1.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
2.细菌和真菌它们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二、预习检测:
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有些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4.5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上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涉及的是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尝试制作的欲望。
教材本身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何合理的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成功的第一步。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如何设计好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习,真正落实三维目标,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是本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尝试制作馒头、甜酒、酸奶、酸菜等食品。
能力目标:1、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发酵条件,观察发酵现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收集资料、制作相关的课件、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馒头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的应用。
2、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四、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
课前经过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发酵制作食品的情况,发现许多学生有平时有制作馒头的经历,还有学生见过家长制作酸奶、甜酒、泡菜的过程。
这是很好的知识经验,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五、解决措施1、解决重点: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发酵制作食品的情况,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由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5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习目标1.知道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作用(重点)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重点)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导入课题(回忆并填写)说说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4——P87页内容,找出下面思考题的答案并勾画写出,6分钟后比赛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注意:能独立完成的,题号前画“√”,解决不了的问题题号前面做标记)1.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方面起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3.为什么食品放久了会腐败?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什么?4.结合课本P86页“观察与思考”,回答讨论题①、②、③(要求答案写在课本上)5.细菌和真菌在疾病防治方面有什么作用?6.污水处理的原理是什么?三.合作交流师组织交流,重点解决有疑点的问题。
四.归纳提升,成果展示组内展示学习效果,交流学习收获,生生互背,师抽背。
五.达标检测(认真检测一下自己,要求不看课本哟!)1.在酿造和制作面包时,酵母菌起的作用是()A.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还可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B.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C.使牛奶变成酸奶D.使果汁或粮食发酵,产生酒精2.食品保存的方法有()①高温②低温③保水④加工减少水分⑤暴露空气中⑥隔绝空气A.①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3.抗生素是()A.细菌、真菌B. 某些真菌产生的杀死细菌的物质C. 细菌产生的杀死细菌的物质D.某些真菌产生的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4.可以用来制酒和发馒头的菌种是()A.曲霉B.酵母菌C.乳酸菌D.真菌5.制作酸奶和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A.酵母菌 B.醋酸菌 C.乳酸菌 D.霉菌6.下列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采用发酵技术的是()A.啤酒生产 B.面包加工 C.酸奶生产 D.鲜橙汁生产7.做泡菜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
些条件?得到什么产品呢?及应用碳和水;在无氧进一步加深了对发酵的理解。
【同步训练】1.制作面包时加入酵母菌,烤出的面包松软多孔,这是因为酵母菌能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了()A.二氧化碳 B.酒精 C.水 D.氧气2.乳酸菌广泛应用于()A.酸奶的制作 B.制醋 C.发面 D.提取青霉素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细菌和真菌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B.细菌和真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C.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没有什么关系 D.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处的4.蒸出的馒头暄软多孔,这主要是下列哪种生物起的作用()A.枯草杆菌 B.酵母菌 C.艾滋病病毒 D.醋酸菌5.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A.要保持清洁,切忌油腻 B.应经常打开容器查看,以便控制制作过程C.酒曲和糯米要按一定的比例配制 D.要将酒曲和糯米搅拦均匀6.请回答家庭制作甜酒过程中的向个问题。
(1)将糯米蒸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将蒸熟的糯米用凉开水冷却至30℃?。
(3)在糯米饭的中间挖一个凹坑的目的是什么?。
7.自然界除了水循环和氧循环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
以下是有关碳循环的图角,图中CO2代表二氧化碳,H2O代表水。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两种重要的生理作用。
①代表的是作用;②代表的是作用。
(2)图中③④分别代表哪类生物?③代表的是;④代表的是。
(3)图中哪类生物不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就能生存?。
(4)写出图中①所代表的生理过程的表达式。
【当堂达标】1.泡菜嫩脆味美,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泡菜的制作原理是利用了哪种微生物进行发酵()A.青霉 B.乳酸菌 C.醋酸菌 D.毒蘑菇2.当水果腐烂并散发出酒味时,其水果内生活的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与下列哪类生物相同()A.乳酸菌 B.草苟 C.蘑菇 D.噬菌体3.发酵后的酸奶营养价值比纯牛奶高,是因为牛奶在发酵过程中转变为人体容易吸收的成分,用于该发酵过程的细菌是()A.乳酸菌 B.醋酸菌 C.霉菌 D.酵母菌4.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细菌、真菌接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B.细菌细胞和真菌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等离不开真菌中的酵母菌D.制作豆酱、腐乳、奶酪等食品离不开真菌中的霉菌5.下列各项制作过程中都用到细菌或真菌的是()A.油、盐、酱、醋 B.油、醋、酱、茶C.油、盐、酱、醋、啤酒 D.酱、醋、啤酒6.利用酵母菌制酒时,如果开始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然后隔绝空气,其结果是()A.酵母菌的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 B.酵母菌大量死亡,产生少量的酒精C.酵母菌的数量增多,产生大量酒精 D.酵母菌的数量不变,产生酒精增多7.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压实后挖个小凹坑,淋上一些凉开水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⑤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⑥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细菌或真菌进行研究,如乳酸菌、酵母菌等。
2.学生通过讨论、实验、调查等方式,合作完成对所选细菌或真菌的研究,包括其结构、生活习性、应用等方面。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如结构、生活习性等,并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菌和真菌。
2.介绍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如酸奶制作、青霉素研发等。
3.讲解细菌和真菌在环保方面的作用,如甲烷菌分解污水、细菌分解土壤有机质等。
首先,我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为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重要作用。例如,酸奶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而蒸馒头、做面包则需要酵母菌。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其次,我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以青霉菌为例,它能够产生青霉素,这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了解到细菌和真菌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在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的教材中,我们学习了“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一节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包括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保等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尝试制作米酒。
4、关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等方面的利用。
重点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难点尝试制作米酒。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备课内容
导
入复习引入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
一提到细菌和真菌,人们往往只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自
主
学
习阅读教材第85页,思考下列问题:
上面图示的食品在制作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细菌或真菌?
个案补充
合
作
探
究1、观察下图演示实验,解释实验现象。
2、阅读“制作米酒”实验,讨论下面问题:
(1)酒曲的作用是什么?酒曲中引起发酵的主要是什么生物?糯米在制酒过程中起什么作用?(2)置于旺火上蒸熟的作用是什么?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中的哪一步?
(3)将蒸熟的米饭用凉开水冲淋的作用是什么?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中的哪一步?
(4)将酒曲碾细成粉末,撒在糯米上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中的哪一步?
(5)将糯米饭压实,中间挖一个凹坑的作用是什么?
(6)加盖的目的是什么?能否经常揭盖?
个案
补充
总
结
提
升 “豆腐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发酵食品之一。
下列与发酵技术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是关键条件之一
B 、发酵过程中必须保持空气流通
C 、发酵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
D 、蒸煮豆腐后马上加入菌种
当
堂
达
标 1、制作酸奶和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
A 、酵母菌
B 、醋酸菌
C 、乳酸菌
D 、霉菌
2、利用下列哪种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可以蒸馒头和酿制啤酒( )
A 、乳酸菌
B 、酵母菌
C 、霉菌
D 、大肠杆菌
3、下列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采用发酵技术的是( )
A 、啤酒生产
B 、 面包加工
C 、酸奶生产
D 、鲜橙汁生产
4、做泡菜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
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 、隔绝空气,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B 、造成缺氧环境,抑制酵母菌的发酵
C 、有利于醋酸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呼吸
D 、造成缺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
5、在观察发酵现象的小实验中,是挤瘪的小气球胀大的气体是( )
A 、水蒸气
B 、氮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个案
补充
板
书
设
计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反思 提前布置学生完成“发酵”实验,在课堂上交流实验现象及原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谈谈食品腐败的原因及如何保存,而且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交流怎样看待抗生素的问题及如何正确使用。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效果较好。
食品的制作
食品的保存 疾病防治:抗生素
环境保护
发酵现象 制作米酒
人类对细菌和
真菌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