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文体会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解读

脑室内出血、坏死性
不推荐哺乳。
小肠结肠炎、脓毒症
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
率。
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 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 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 的重型或危重型新冠病 毒感染患者,酌情短期 内(不超过 10 日)使 用糖皮质激素。可选择 地塞米松、甲泼尼龙、 泼尼松、氢化可的松。
在急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原则
糖皮质激素使用适应证
停药反应的防治方法
停药须经缓慢的减量过程,不可骤 然停药;
停药前连续应用 ACTH 5 ~ 7 天左右
在停药 1 年内如遇应激情况(感染 或手术等),应及时给予足量的糖 皮质激素
停用激素后,垂体分泌 ACTH 的功能一般需经 3 ~ 5 个月恢复; 肾上腺皮质对 ACTH 起反应功能的恢复约需 6 ~ 9 个月,甚至 1 ~ 2 年。
2. 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 发作,如系统性红斑狼 疮、原发性免疫性血小 板减少症 / 特发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1. 急性或暴发性感 染,如肺炎、脑膜 炎、病毒性心肌炎、 脓毒性休克等
01
3. 过敏性疾病重症或急性发作期, 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急性 发作、过敏性重症药疹等
0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2023版)》解读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
1 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
目录
2 给药剂量及治疗疗程 3 主要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4 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5 在急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原则
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
常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的药效比较
4
注:抗炎强度和潴钠强度均以氢化可的松(定为 1.0)作为标准
2. 建议常规加用胃黏膜 保护剂或抑酸药以预防消 化性溃疡的发生。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引言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广泛临床应用的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为了确保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有效应用,制定本指导原则,以便指导临床医师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更加科学、规范和合理。
二、适应症2.1 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风湿病、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
2.2 其他疾病:糖皮质激素在某些特定疾病中也有应用价值,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
三、用药原则3.1 选用适当剂型:糖皮质激素存在不同的剂型,应根据病情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包括口服、注射、外用等剂型。
3.2 合理调整剂量:剂量的选择应根据临床病情、患者年龄、体重、合并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并进行个体化调整。
3.3 注意给药时间和疗程:给药时间和疗程应根据炎症程度和疾病类型进行制定,应遵循短疗程、低剂量原则。
3.4 避免突然停药: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应逐渐减少剂量,避免突然停药产生反跳现象。
四、不良反应与预防4.1 常见不良反应: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应予以重视。
4.2 预防措施: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糖、血压等指标,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骨密度监测,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五、禁忌症和注意事项5.1 禁忌症:对糖皮质激素过敏的患者禁用糖皮质激素;某些具有感染风险的疾病如结核病、真菌感染等也是禁忌症。
5.2 注意事项: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特别注意儿童、老年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用药安全性。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1、附件2:七、法律名词及注释7.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内源性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7.2 炎症性疾病:指各种由机体免疫反应引起的组织病变,表现为局部炎症病灶和全身症状。
7.3 风湿病:风湿病是一类以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解读

第三章 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 药注意事项——适用范围
• 7.重症患者(休克):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
所致的休克,但须结合病因治疗和抗休克 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脑水肿等。 • 8.异体器官移植:用于异体组织器官移植排 斥反应的预防及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及治疗。
第三章 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 药注意事项——适用范围
• 7.激素性青光眼、激素性白内障。
• 8.精神症状如焦虑、兴奋、欣快或抑郁、失
眠、性格改变,严重时可诱发精神失常、
癫痫发作。 • 9.儿童长期应用影响生长发育。
第三章 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 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 10.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出现局部 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 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在面部长期外用时, 可出现口周皮炎、酒渣鼻样皮损等。 • 1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 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定植、感染。长 期使用较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者也可 能出现全身不良反应。
第一章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 本原则——严格掌握适应证
• 糖皮质激素适应证及相对适应证较广,临
床应用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
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
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
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
第一章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 本原则——合理制订治疗方案
• 1.品种选择: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不同,
第二章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落实与督查
•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机构药事 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 事管理专业委员会要履行职责,开展合理 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机构临床合理用 药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 则”,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 包括: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医 师、药师与护理人员糖皮质激素知识调查。 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Corticosteroid)是一类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也称为“激素的五指”。
它们在医学上被广泛应用于一系列炎症性、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如关节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
然而,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副作用,正确的应用原则对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适应症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应用范围广泛,但需权衡其益处与副作用。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以及某些癌症的化疗过程中。
二、使用剂型和途径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给药,包括口服、局部涂抹、局部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选用剂型和途径需结合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和激素的特点加以考虑。
例如,表皮糖皮质激素是用于局部治疗的最常见剂型,常见的有药膏、乳液、喷雾和凝胶等。
三、剂量调整原则合理的剂量调整是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关键环节。
剂量一般以最小有效剂量为原则,个体差异和疾病类型决定了每个患者所需剂量的不同。
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疗效进行剂量调整,既要控制疾病进展,又要尽量减少副作用。
四、疗程和停药原则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时间应尽量短,避免长期使用。
慢性疾病的治疗过程需要根据疾病的活动性和控制情况来评估疗程。
对于急性疾病,通常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少剂量,最终停药。
五、副作用及预防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是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肾上腺皮质抑制、易感染、骨质疏松、高血压和血糖异常等。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医生应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并在必要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支持治疗。
六、特殊人群的应用孕妇、儿童和老年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特别注意。
孕妇要权衡母婴的风险与利益,避免过度使用。
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剂量和用药时间需要特别斟酌。
七、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糖皮质激素与许多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药物可能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如非甾体抗炎药和抗凝药物。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引言本文档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糖皮质激素应用的详细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重要的内分泌药物,应用广泛,但其副作用也不可忽视。
正确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本指导原则将从适应症、剂量选择、给药途径、疗程时间、副作用预防等方面进行细化讲解。
2.适应症2.1 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在治疗炎症性疾病中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2 免疫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对于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能有效抑制免疫反应。
2.3 器官移植:糖皮质激素用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中,能有效降低排斥反应。
3.剂量选择3.1 初始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合理选择初始剂量,一般可从小剂量开始。
3.2 维持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逐渐调整维持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3 缓解剂量:在严重病情发作时,可暂时增加剂量以迅速缓解症状,并逐渐减少剂量到维持剂量。
4.给药途径4.1 口服给药: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适用于大多数病情。
4.2 局部使用:对于皮肤炎症等局部病情,可使用外用剂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减少全身副作用。
4.3 静脉注射:对于急性、重症炎症反应,可考虑静脉注射。
5.疗程时间5.1 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短期应用在数天至数周,用于控制急性病情或预防急性疾病发作。
5.2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在数月至数年,用于治疗慢性疾病或维持缓解状态。
6.副作用预防6.1 骨质疏松: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易导致骨质疏松,应注意补充钙、维生素D等。
6.2 免疫抑制:糖皮质激素应用会抑制免疫系统,易导致感染发生,应注意预防。
6.3 高血压:部分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后会出现高血压,应密切监测血压。
附件:本文档附带有相关的糖皮质激素疗程时间表和剂量调整表,供临床医生参考使用。
法律名词及注释:1.糖皮质激素:指一类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内分泌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抑制免疫反应等作用。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1. 糖皮质激素的背景知识好嘞,咱们今天来聊聊糖皮质激素,别看名字这么高大上,其实它就像个超级英雄,能在咱们身体里打怪。
不过,糖皮质激素可不是随便用的,得掌握一些基本原则,才能让它发挥最佳效果。
糖皮质激素是由咱们的肾上腺分泌的,主要用于抗炎、免疫抑制等。
不过,别小看它,虽然它能帮咱们解决不少麻烦,但用得不当也会惹出一身的麻烦。
就像吃饭得讲究营养,药物使用也得讲究原则。
1.1. 适应症的明确首先,得搞清楚糖皮质激素适合什么情况。
它对一些疾病,比如哮喘、过敏反应、关节炎等等,简直是如鱼得水。
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适应症,随便用就像在大海里撒网,结果只抓到一堆海草。
咱们得认真评估病情,找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才能让糖皮质激素的“超能力”发挥到极致。
1.2. 剂量与疗程的把控接下来,剂量和疗程可不能马虎。
咱们不能一上来就给它“猛药”,毕竟这可是个强力的角色。
适量使用,逐步调整,就像做菜调味,盐多了可就咸得让人受不了。
而疗程方面,也不能像赶集似的,赶紧吃完就走,得根据病情变化灵活调整,确保治疗效果最优。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量体裁衣,才是王道!2. 观察与监测2.1. 不良反应的关注使用糖皮质激素,咱们还得密切关注不良反应。
就像开车上路,随时得看着后视镜,别撞到其他车。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水肿、高血糖、胃肠不适等等,当然,咱们也不能太紧张,轻微的不适不代表就得停药,得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
及时沟通,才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毕竟,健康才是咱们的终极目标。
2.2. 复查与调整定期复查也非常重要。
就像老话说的“常来常往”,治疗过程中的复查可以帮助咱们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药物效果。
如果发现情况不妙,得迅速做出调整。
这时候,医生的经验就显得尤为关键,听医生的话,配合治疗,能让糖皮质激素发挥最佳效果。
3. 合理的停药策略3.1. 渐减停药的重要性停药也是个大学问,不能说要停就停。
慢慢减量,就像从山上下来,别一下子摔下来那种。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原则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原则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等多种作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药理特点,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需要谨慎,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本文将介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原则,帮助医生正确、安全地使用这一药物。
I.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治疗一系列炎症性和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皮炎和哮喘等。
尽管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但其使用仍需遵循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包括炎症性疾病、免疫抑制和过敏反应等,而禁忌症则包括对糖皮质激素过敏、活动性感染、糖尿病等。
II. 糖皮质激素的剂型与给药途径糖皮质激素具有多种剂型,常见的包括口服剂、注射剂、外用剂等。
根据病情和患者需要,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剂型进行给药。
口服剂适用于全身性疾病,注射剂适用于急性炎症或恶化病情,而外用剂适用于局部炎症和过敏反应。
III. 糖皮质激素的剂量与疗程糖皮质激素的剂量与疗程需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来确定。
一般来说,剂量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然后再逐渐减少到最小维持剂量。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定期复查患者肾上腺功能,以避免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
IV.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与风险评估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例如,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水肿和糖尿病等副作用。
因此,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前,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预期疗效和潜在风险,并进行风险评估。
V. 糖皮质激素的逐渐停药与替代治疗当患者病情好转或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医生应逐渐停药,而不是突然停药。
逐渐减少剂量可以避免停药后出现反跳现象或戒断症状。
对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考虑适当的替代治疗,以减少对激素的依赖性。
结论糖皮质激素是一类重要的临床药物,其应用需遵循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途径,确定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并进行风险评估。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临床疗效,同时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剖析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录前言. 7第一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8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8)(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8)(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8)(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 (10)(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10)(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10)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1)(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第二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12一、管理 (12)二、落实与督查 (12)第三章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 14一、适用范围 (14)二、不良反应 (16)三、注意事项 (17)(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7)(二)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7)(三)其他注意事项 (18)四、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 (18)第四章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22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22)(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22)(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24)(三)肾上腺皮质危象 (27)(四)Graves眼病 (28)(五)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0)二、呼吸系统疾病 (31)(一)哮喘(成人) (31)(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33)(三)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36)(四)结节病 (37)(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8)(六)变应性鼻炎 (39)(七)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41)三、风湿免疫性疾病 (41)(一)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41)系统性红斑狼疮 (41)系统性硬化症 (43)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44)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44)类风湿关节炎 (46)系统性血管炎 (47)(二)自身免疫性肝炎 (49)(三)脊柱关节病 (50)强直性脊柱炎 (50)反应性关节炎 (51)银屑病关节炎 (53)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54)炎性肠病性关节炎 (55)四、血液系统疾病 (55)(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55)(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7)(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7)(四)淋巴瘤 (58)(五)多发性骨髓瘤 (59)(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60)(七)移植物抗宿主病 (61)五、肾脏疾病 (62)(一)肾小球疾病 (62)肾病综合征 (62)新月体肾炎 (66)狼疮性肾炎 (66)(二)间质性肾炎 (68)六、感染性疾病 (69)(一)结核病 (69)(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72)(三)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 (73)(四)手足口病 (74)(五)肺孢子菌肺炎 (75)七、消化系统疾病 (76)(一)炎症性肠病 (76)(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77)(三)重症急性胰腺炎 (78)八、神经系统疾病 (79)(一)多发性硬化 (79)(二)重症肌无力 (81)(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82)九、眼科疾病 (84)(一)眼表急性炎症和干眼 (84)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84)沙眼急性期 (85)包涵体性结膜炎急性期 (86)腺病毒性结膜炎(急性期) (86)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87)急性变应性结膜炎 (88)自身免疫性结膜炎急性发作 (88)细菌性角膜溃疡 (89)真菌性角膜溃疡 (90)角膜病毒感染 (90)棘阿米巴角膜炎 (91)蚕食性角膜溃疡 (92)干眼 (93)(二)急性浅层巩膜炎和巩膜炎 (93)浅层巩膜炎 (93)巩膜炎 (94)(三)葡萄膜炎 (95)(四)视网膜疾病 (97)白塞综合征 (97)Vogt-小柳原田病 (98)视网膜血管炎 (99)(五)视神经炎 (101)(六)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101)(七)眼科手术后 (102)角膜移植术后 (102)青光眼术后 (104)白内障术后 (105)视网膜扣带术后 (106)玻璃体手术后 (106)十、皮肤疾病 (107)(一)天疱疮 (107)(二)大疱性类天疱疮 (108)(三)药物性皮炎 (109)(四)红皮病 (111)(五)湿疹与皮炎 (111)(六)银屑病 (112)十一、重症患者的加强医疗 (114)(一)休克 (114)感染性休克 (114)过敏性休克 (115)创伤性休克 (116)(二)急性肺损伤和(或)ARDS. 117(三)急性脑水肿 (118)十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119)(一)肾脏移植排斥反应 (119)(二)肝脏移植排斥反应 (122)十三、骨科疾病 (123)(一)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123)(二)急性脊髓损伤 (124)前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nfmdx201205007.aspx
生堡内佥塑岱进盘盍垫l!生§旦筮21鲞筻§期鱼迪』§鲤塑i趔&塑坐:丛苎】=垫12,篁鲤:垫,盟2:§
【19]gimmennaan
maternal MB.Iodine
・391・
deficiency
in
p诧印眦y
and
the e8eets 0f
2010,26:916--9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odine supplementation∞tlIe o矗spring:8 tevlew.Am J Clin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崔贤德 200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 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12,28(5)
(本文编辑:周丽斌)
・读者・作者・编者・
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文体会
崔贤德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年第28卷第2期刊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文,这是国内众多内分泌及相关专 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各科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激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仅对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领域中的应用提一些个人体 会,供大家商榷。 1.替代治疗:不论是原发性抑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均宜首选氢化可的松或可的松,除非无可的松时才用泼尼松,而非 首先泼尼松。醋酸可的松25-ng与醋酸氢化可的松20ulg作用相当,其应用效果无差别,如严重肝损,则应选用氢化可的松。用可 的松或氢化可的松时的剂量监测不能根据8:00的血皮质醇。由于可的松血浆半寿期仅约60 min。第2天血中的水平极低,如以 8:00的血皮质醇作为调整剂量依据,则替代剂量将显著过高,在有的病例中曾不当地将可的松调整到6片(150 mg)/d作为替代 治疗,该例的8:00血皮质醇仍在正常值以下或正常值下限,测24尿游离皮质醇才是正确、简易的监测手段。如用泼尼松或地塞米 松作替代治疗.则只能靠临床反应来判断效果。 2.双侧肾上腺切除术:主要用于库欣病,但又未能发现垂体微腺瘤的严重库欣病患者,只能作双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可用氢 化可的松或可的松1—1.5片治疗(手术当天和第2天氢化可的松剂量应加大,且宜静脉滴注),从替代治疗角度而言,这一剂量已 足够,但为了反馈抑制ACTH或垂体分泌一些其他物质,这一剂量就显得不足。表现为皮肤色素较深,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难忍的头 痛,这时必须加大剂量症状才能消失,增加剂量后,头痛可在数小时内好转,皮肤色素消退则需要长时间。本人认为加用血浆半寿 期较长的糖皮质激素抑制效果更佳,如泼尼松或地塞米松l片20:00服用,约1个月后皮肤色素沉着可接近退净。一般而言,在糖 皮质激素替代治疗中,无需再补充氟氢化可的松,因为l片氢化可的松的潴钠效应约相当于自身分泌盐皮质激素的1/2,因此可的 松治疗时其潴钠作用基本已够。 3.库欣综合征一侧肾上腺腺瘤切除术:术后迅速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因此要立即补充氢化可的松,手术日和次日应补充 应激剂量,以后可用可的松25
(收藕日期:2012-03-30)
(本文编辑:周丽斌)
DOI:10.3760/ema.j.issn.1000-6699.2012.05.007 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万方数据
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文体会
mg
121服.一般要替代治疗数月,对侧肾上腺功能才能逐渐恢复,判断对侧的肾上腺功能是否恢复的标
志是8:00的血皮质醇水平,当8:00的血皮质醇水平处于正常值,这时的血皮质醇值代表了患者自身分泌功能,而非替代治疗结 果,可以停用可的松(替代治疗时尿游离皮质醇总是在正常值),一般替代时间为3—6个月。 4.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首选氢化可的松或可的松1片,作为替代治疗剂量一般已足够,但对ACTH和黑素细胞刺激索 (MSH)的抑制往往难以奏效、皮肤色素也难以退净,这时可加用泼尼松5mg于20:00服用,已如前述,一般无需加用氟氢化可的 松如前所述。 5.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HA):由于不同酶系缺陷所引起的肾上腺激素代谢异常的类型有差别,治疗用激素制剂的选择亦 有所区别,这是一种替代性抑制疗法,既要满足于抑制,又要满足于替代,两者兼顾。例如,17a氢化酶缺乏症中皮质醇合成受阻,在 ACTH刺激下中间代谢物脱氧皮质酮(DOC)、皮质酮(化合物B)产量大增,前者有强盐皮质激素活性,后者有较弱糖皮质激素活 性,因此可选地塞米松0.5—0.75mg/d。其抑制ACTH效应优于半寿期较短的可的松和泼尼松。但宜小剂量开始,如开始剂量偏 大,ACTH突然过快抑制,易致高血钾。其他类型的CHA可选用可的松或泼尼松。 以上仅为作者作为一名内分泌科医师数十年来临床实践的体会,供同道参考,欢迎指正。
[22】王薇薇,于晓会,膝卫平,等.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策略的有 效性分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926-930. (收稿日期:2012-04.09)
Nutr,2009,89:668S-672S.
[20]单忠艳,滕卫平.倡导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筛查,保护后代智力发 育.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913-915. [21]薛海渡,李元宾,滕卫平,等.妊娠早期母亲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 退症对其后代脑发育影响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