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Pulsed Modulated Medium Frequency Current Therapy)一、概述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是一种较新的调制中频电疗法,是在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各种"电脑中频仪"的推广应用,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已在我国普及。
二、物理特性脉冲调制中频电流与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相似,是在机器内调制好的。
其中频载波电流的波形和频率、调制方式、输出方式等与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一样,所不同的是调制脉冲的波形不同。
脉冲调制中频电流的调制波波形有方波、指数波、三角波、锯齿波、尖波、微分波和积分波及这些波形的变形等。
近年来较多采用方波、指数波、三角波。
三、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与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相仿,具有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肌肉、提高平滑肌张力、消炎和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
但这些生理治疗作用与调制波的波形有较大的关系。
1. 方波:用于镇痛、神经肌肉电刺激、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等,最常采用。
2. 三角波:由于波形的上升和下降变化缓慢,适用于失神经肌肉于平滑肌的电刺激。
3. 指数波:波形与三角波相似,用于失神经肌肉和平滑肌的电刺激。
4. 尖波:波形与新感应电流相似,用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软化疤痕、松解粘连等。
四、设备和治疗方法(一)设备目前我国生产的脉冲调制中频电疗仪多采用微电脑控制,如"CM-8型电脑中频电疗仪"用的是一个8位的计算机芯片,"K8832-G高级电脑多功能治疗仪"则用486或奔腾计算机主机控制。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仪的载波中频频率在1~10KHz之间可调,调制脉冲波的频率为1/8~150Hz可调。
较高级的脉冲调制中频电疗仪可同时选数种调制波波形按次序治疗。
许多"电脑中频仪"还带有多步程序治疗处方,即根据临床经验,按常见的病症选择好中频和调制频率、调制波形、时间、调制方式等,将其编制成处方。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第三章中频电疗法在医学上把应用电流脉冲频率1,100kHz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MFE)。
脉冲频率在1000Hz以下的范围内,每一个脉冲均能使运动神经和横纹肌发生一次兴奋,此称周期同步原则。
当脉冲频率大于1000Hz时,运动神经和肌肉的兴奋,即不符合周期同步原则,而是依着中频电流所特有的规律发挥作用。
当脉冲频率超过1000Hz时,脉冲周期短于运动神经和肌肉组织的绝对反应期,它就不能引起足够的兴奋,因此在医学上把中频电流频率规定为1,100kHz的范围,就是这个缘故。
中频电流在临床应用的历史,比低频电流要晚得多,其发展简况为:20世纪40年代Gleid meister首先提出中频流的概念。
50年代初期奥地利Hans Nemec首创干扰电疗法。
60年代中期前苏联Яcнοгородсκий研制成功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60年代我国引进干扰电疗法,并开展音频电疗法。
70年代后期我国应用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80年代国内开展音乐电疗法,并引进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目前,我国中频电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微电脑技术在电疗法的应用,已达到相当普及程度。
即使在基层医疗单位,也广泛应用中频电流治疗各种疾病。
第一节音频电疗法应用1000,20000Hz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音频电疗法(audiofrequency current therapy)。
1969年我国皮肤科杨国亮教授首先应用2000Hz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皮肤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之后,我国物理治疗学家,将应用电流频率扩大到4000,8000Hz,甚至10000Hz,但多数仍采用2000,5000Hz中频电流,并将治疗适应证扩大到临床各科许多疾病。
一、治疗作用1、解痉镇痛音频电疗镇痛作用,尚无定论。
缪鸿石等报告2000Hz音频电单次治疗后即刻痛阈明显上升,与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5),呈现明显的镇痛作用,但次于正弦调制中频电、干扰电、间动电等低中频电,并且发现这种镇痛作用的持续时间不够长,单次治疗后15分痛阈即下降,与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05)。
第三章 中频电疗法

(二)操作方法: 1.单纯音频电疗法 (4)检查仪器各旋钮是否在“零位”,接通电 源,调节输出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准 (5)治疗中应参照患者感觉,适当增加电流 量 (6)告诉患者治疗时正常感觉为麻感,如局 部有烧灼感,应立即告诉工作人员检查处理
(二)操作方法: 1.单纯音频电疗法 (7)患者治疗时不能移动身体,不能触摸仪 器和接地金属物(如水管、暖气等) (8)治疗完毕,将输出扭缓慢转到“零位”, 关闭电源,取下电极,检查皮肤反应,然后 将衬垫用清水洗净
瘢痕部位、浅感觉障碍或血液循环不佳的 部位治疗时,电流强度的调节不应以患者 的感觉为准。治疗时应观察患者的反应。
(三)临床应用
1.适应症:术后粘连,瘢痕,注射后硬结; 肩周炎,血栓性静脉炎 ;腰背痛、神经痛、 扭挫伤 ……
2.禁忌证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出血性 疾病、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局 部有金属异物、心区、孕妇腰腹部,带有 心脏起博器者。
F1 4000HZ
4000HZ
4000HZ
F2 4000-4150HZ
4050-4100HZ
4090HZ
差额 0-150HZ/15秒 扫频
(大范围) 50-100HZ/15秒扫频
(小范围) 90HZ/10秒 固频
(易适应)
(二)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1、干扰电疗法中所用的正弦交流电频率在 4000Hz左右,属于是中频范围。由于采用了 交流电,避免了电解,电极可以大为简化。 由于频率较高,皮肤电阻明显下降,因此可 以增大作用深度。
分类: 音频电疗法(1000~20,000HZ) 音频电磁场疗法 超音频电疗法
一、音频电疗法
(一)治疗作用 1.止痛作用:
音频电流作用后的镇痛作用比较明显,治 疗后痛阈明显上升,但其镇痛效果不如脉 冲中频电流,而且持续时间不长。
c第三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

第三节调制中频电疗法(Modulated middle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一、概念及电流类型调制中频电流是一种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
是60年代应用临床的一种较新的电疗法。
其频率为2000-5000Hz,调制频率10~15Hz,调制深度0~100%。
调制中频电流主要有四种形式(一)连续调制波调制波连续出现,简称连调。
(二)交替调制波调制波和未调制波交替出现,简称交调(等调)。
(三)间歇调制波调制波间歇出现,简称间调。
(四)变频调制波两种频率不同的调制波交变出现,简称变调。
四种波型电流均可以全波(图4.3.1)或正、负半波(图4.3.2)形式出现。
二、调制中频电流的特点(一)这是用10~150Hz的低频电流调制的“外生”中频电流。
兼有低、中频两种电疗的特点。
(二)不同波型和频率交替出现,可以克服机体对电流的适应性。
(三)调幅波(或调制深度)可以改变,用以改变刺激的强度(图4.3.3)。
调制深度小(25-50%)电流的兴奋作用弱,调制深度大(75-100%)电流的兴奋作用强。
图4.3.1 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的主要波型图4.3.3 不同调幅度的波形 Ma=调幅度(四)断调波型中,加入可调的断电时间,以使治疗失神经肌肉时,可让肌肉得到不同时间的休息,克服了干扰电流中无通电间歇或间歇过短的缺点。
(五)选用半波的调制波型电流时,有类似间动电或直流电的作用。
可以作药物离子导入用。
而它具有更显著的刺激作用及对深部组织的刺激和改善营养的作用。
三、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一)止痛作用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机体时,有明显的舒适振动感。
100Hz全波连调波,持续时间2.5秒:3秒的全波交调波(调幅波频率100Hz)及90~120Hz全波变调波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疼痛较剧时调幅度用25~50%,疼痛减轻后用75~100%。
(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局部血管,可使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
第三章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

(三)临床应用
3.注意事项 (1)中(低)频电疗机与高频电疗机分开 (2)使用前应检查仪器 (3)治疗时不要接触机器,不可随便活动 (4)金属物品(如手表、发夹、首饰等)应予
除去 (5)合理放置电极,务使电极、衬垫与皮肤
均匀接触。
(三)临床应用
(6)电极不能在心前区及其附近并置和对置 治疗;
(7)治疗电流量的调节应根据治疗的要求和 患者的感觉。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用星状电极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电极对置法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电极并置法
作用范围呈四叶形
F1 4000HZ
4000HZ
4000HZຫໍສະໝຸດ F2 4000-4150HZ
4050-4100HZ
4090HZ
差额 0-150HZ/15秒 扫频
(大范围) 50-100HZ/15秒扫频
(小范围) 90HZ/10秒 固频
(二)操作方法: 1.单纯音频电疗法 (7)患者治疗时不能移动身体,不能触摸仪 器和接地金属物(如水管、暖气等) (8)治疗完毕,将输出扭缓慢转到“零位”, 关闭电源,取下电极,检查皮肤反应,然后 将衬垫用清水洗净
(二)操作方法: 2.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先接通直流电,然后接通音频电,以免引起 患者不适。治疗结束时,逆上述顺序,先关 音频电,再关直流电。
张,以差频50Hz的干扰电流通电20min后,交 叉点处的皮肤温度升高。 2.与电流量大小有关:低差频高电流强度(f 030Hz,I 35-45mA)使动脉血流增加最明显; 而高差频低电流强度(f 100-150Hz,I < 35mA)使皮肤血液灌注增加最明显。
三、治疗作用
(三)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的作用 干扰电流较易为人体耐受,由于对运动神经和肌肉 有刺激作用,所以可引起肌肉收缩反应。多用于 周围神经损伤。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Pulsed Modulated Medium Frequency Current Therapy)一、概述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是一种较新的调制中频电疗法,是在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各种"电脑中频仪"的推广应用,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已在我国普及。
二、物理特性脉冲调制中频电流与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相似,是在机器内调制好的。
其中频载波电流的波形和频率、调制方式、输出方式等与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一样,所不同的是调制脉冲的波形不同。
脉冲调制中频电流的调制波波形有方波、指数波、三角波、锯齿波、尖波、微分波和积分波及这些波形的变形等。
近年来较多采用方波、指数波、三角波。
三、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与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相仿,具有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肌肉、提高平滑肌张力、消炎和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
但这些生理治疗作用与调制波的波形有较大的关系。
1. 方波:用于镇痛、神经肌肉电刺激、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等,最常采用。
2. 三角波:由于波形的上升和下降变化缓慢,适用于失神经肌肉于平滑肌的电刺激。
3. 指数波:波形与三角波相似,用于失神经肌肉和平滑肌的电刺激。
4. 尖波:波形与新感应电流相似,用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软化疤痕、松解粘连等。
四、设备和治疗方法(一)设备目前我国生产的脉冲调制中频电疗仪多采用微电脑控制,如"CM-8型电脑中频电疗仪"用的是一个8位的计算机芯片,"K8832-G高级电脑多功能治疗仪"则用486或奔腾计算机主机控制。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仪的载波中频频率在1~10KHz之间可调,调制脉冲波的频率为1/8~150Hz可调。
较高级的脉冲调制中频电疗仪可同时选数种调制波波形按次序治疗。
许多"电脑中频仪"还带有多步程序治疗处方,即根据临床经验,按常见的病症选择好中频和调制频率、调制波形、时间、调制方式等,将其编制成处方。
调制中频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
适应症:
扭伤、挫伤、肌肉劳损、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骨性关节病、肱骨外上髁炎、软组织扭挫伤、肌纤维织炎、腱鞘炎、瘢痕、粘连、血肿机化、注射后硬结、术后肠麻痹、尿潴留、坐骨神经痛、面神经炎、周围神经伤病、废用性肌萎缩、胃肠张力低下、弛缓性便秘等。
操作程序
1.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
2.选用治疗需要的电极,用水沾湿电极的治疗面,或使用用温水浸透的薄衬垫,将衬垫与电极置于治疗部位,以沙袋固定电极。
3.检查治疗仪的输出是否在零位,接通电源,将导线连接治疗电极与治疗仪。
4.选择治疗所需电流的各个参数或处方号。
5.缓慢旋转输出调节钮或按输出键,逐渐增大输出电流至患者耐受度,电极下应有轻刺麻颤感。
数分钟后患者电极下感觉减弱时可再加大电流强度。
电密强度的计算为0.1~0.3mA/cm2。
6.一般每次治疗15~20min,治疗完毕,将电流输出调至零位,关闭电源,从患者身上取下电极和衬垫。
注意事项:
不应与高频电疗仪同放一室或同时工作;除去治疗部位及其附近的金属异物;严防将电极或导线夹和导线裸露部分直接接触皮肤。
严防将衬垫放反,同时,电极衬垫必须均匀紧贴皮肤,防止电流集中于某一局部或某一点;电流密度不得过大,不应产生疼痛感;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可挪动体位;如治疗局部区域有术后或烧伤瘢痕,应掌握电流强度。
禁忌症:
恶性肿瘤、急性炎症、出血倾向、局部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心区、孕妇下腹部、对电流不能耐受者。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第4章中频电疗法(音频电疗法)

治疗原理
•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 • 提高细胞 • 神经兴奋与调节
治疗作用
• 镇痛 • 消肿 • 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 消炎
治疗作用
•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 神经肌肉兴奋作用 • 音频电叠加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可以提
高药物离子导入人体的速度和量
设备
• 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为1000~5000Hz,临 床常用的为2000Hz,或为2000Hz、 4000Hz两种频率,目前也有频率可调的音频 电疗设备运用于临床
为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
• 其中频率为1000~20,000Hz的等幅中
频正弦电疗法又称为音频电疗法
(audio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物理特性
• 音频电是等幅中频正弦电的一种。等幅 中频电是一种幅度、频率恒定不变,波 形呈正弦波形的中频电流
• 频率1000~20,000Hz在音 法
• 缓慢调节“输出调节”扭,调节电流强度 • 治疗结束,将电流调至“0”(有的仪器在结
束后自动复位),取下电极,关闭开关。 • 治疗持续20~30min,每日1~2次,10次
为1疗程。
治疗方法--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 入疗法
• 开始治疗时先接通直流电,先调节直流 电量,然后接通音频电,以免引起患者 不适
治疗方法--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 入疗法
• 治疗结束时逆上述顺序,先关音频电, 再关直流电
• 每次治疗15~30min,每日1次,15~30 次为1疗程。治疗瘢痕及粘连时可连续治 疗数个疗程。
适应证与禁忌证
• 适应证
– 组织增生 – 疼痛 – 炎症 – 平滑肌张力低下
适应证与禁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调制中频电疗法
▪
▪2009年01月01日
▪来源:
▪【字体:小大】
第三节调制中频电疗法(modulated middle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一、概念及电流类型调制中频电流是一种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
是60年代应用临床的一种较新的电疗法。
其频率为2000-5000hz,调制频率10~15hz,调制深度0~100%。
调制中频电流主要有四种形式(一)连续调制波调制波连续出现,简称连调。
(二)交替调制波调制波和未调制波交替出现,简称交调(等调)。
(三)间歇调制波调制波间歇出现,简称间调。
(四)变频调制波两种频率不同的调制波交变出现,简称变调。
四种波型电流均可以全波(图4.3.1)或正、负半波(图4.3.2)形式出现。
二、调制中频电流的特点(一)这是用10~150hz的低频电流调制的“外生”中频电流。
兼有低、中频两种电疗的特点。
(二)不同波型和频率交替出现,可以克服机体对电流的适应性。
(三)调幅波(或调制深度)可以改变,用以改变刺激的强度(图4.3.3)。
调制深度小(25-50%)电流的兴奋作用弱,调制深度大(75-100%)电流的兴奋作用强。
图4.3.1 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的主要波型图4.3.3 不同调幅度的波形 ma=调幅度(四)断调波型中,加入可调的断电时间,以使治疗失神经肌肉时,可让肌肉得到不同时间的休息,克服了干扰电流中无通电间歇或间歇过短的缺点。
(五)选用半波的调制波型电流时,有类似间动电或直流电的作用。
可以作药物离子导入用。
而它具有更显著的刺激作用及对深部组织的刺激和改善营养的作用。
三、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一)止痛作用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机体时,有明显的舒适振动感。
100hz全波连调波,持续时间2.5秒:3秒的全波交调波(调幅波频率100hz)及90~120hz全波变调波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疼痛较剧时调幅度用25~50%,疼痛减轻后用75~100%。
(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局部血管,可使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
如作用于高血压病人肾区,肾血流量增加19~35%。
用频率100hz,调幅度100%,通断比1秒:2秒的间调波治疗动脉阻塞性周围血管疾病,作用于局部及相应节段,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效果。
(三)促进淋巴回流作用有人采用下列波型中的一种(1)交调波,持续时间1:1秒,调频30~50hz,调幅波100%,通电5分钟;(2)150hz及50hz变调波,持续时间1:1秒,调幅度100%,通电5分钟;(3)以上交调波,变调波各5分钟;(4)100hz间调波,通断比各3秒,调幅度100%,通电5分钟。
以上电流可使淋巴管径增大,对促进淋巴回流有较好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肢体淋巴淤滞。
(四)电刺激锻炼肌肉作用此电流有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
1.对废用性肌萎缩:用通断比1秒:1秒,50hz,调幅度100%的间调波。
2.对部分失神经肌肉:用通断比1秒:1秒、20~50hz,调幅度100%的间调波。
3.对完全失神经肌肉:用通断比1秒:3~5秒、10hz、调幅度100%的间调波。
(五)不同波型的主要作用特点 1.连调波:止痛和调整神经功能作用、适用于刺激植物神经节。
2.间调波:适用于刺激神经肌肉。
3.交调与变调波:有显著的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的作用。
四、设备治疗方法(一)治疗机xts-1型调
制中频电疗机。
电极:全波型电流可采用干扰电的电极,即铅板和一层绒布。
半波整流电流由于有直流成分,电极同直流电疗法。
(二)治疗方法: 1.电极面积、放置方法与间动电疗法基本相似。
2.剂量、时间、疗程与干扰电疗法相仿。
3.各种参数的选择,对疼痛显著和反应性增高的患者,常用大调制频率(约100hz),小深度(约50%)、小半周期(2-3秒)、小电量(呈现轻微或中等的震颤感)和短作用时间(6分钟以内);对疼痛不显著的患者,常用较大的负荷量:调制频率30hz,深度75~100%,半周期3~4~5秒,电量——使出现显著的震颤感,作用时间——10~12分钟。
五、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与干扰电适应证相同。
尚可治疗眼部疾病: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炎、中心性视网膜炎,小腿淋巴淤滞,输尿管结石等。
正弦调制中频电药物离子导入的应用,更扩大了适应范围。
禁忌证同干扰电流治疗。
[附]处方举例 1.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左下肢及腰交感神经节。
电极2×150cm2,分别置左小腿内侧及腰交感节;全波交调波,调幅度75~100%,30-50hz;调制波,未调制波各3秒,每次5分钟;电流强度以引起弱震颤感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10-15次。
2.适应证:左小腿淋巴回流障碍。
(1)先以短波电缆盘成直径20cm电极置输尿管结石定位区-背部表投影处,间隙2cm,温热量(120ma±),治疗时间20分钟。
(2)治疗后立刻喝水400~500ml,休息20分钟。
(3)正弦调制中频电流治疗,用两个电极,一个60~80cm2置耻骨联合上方腹壁,另一个160cm2置背部肾脏投影区,全波间调波,调制频率20~30hz,调制幅度100%,调制波5秒,间歇5秒,治疗7~8秒,然后电极改变位置再治7~8分钟。
电流量第1次治疗10~12ma(达到患者在输尿管区域出现牵拉或压迫的感觉,有排尿意识)然后渐增至40ma,一疗程不超过15次。
适应证:输尿管结石禁忌证:急性肾盂肾炎,肾功能损伤,输尿管扩张,高位输尿管结石。
3.两个20平方厘米电极沿胸锁乳突肌前缘放置,用交调和变调电流,调制频率80hz,调制深度75~100%,通电时间2秒,电流强度以引起震颤感为宜,治疗时间4~6分钟,每日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
适应证:视网膜血管痉挛,视神经炎 4.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直肠导入法。
采用灌注式直肠电极,患者抑卧,将电极的作用面朝前列腺方向插入,盛有50~75ml的药液(根据药每情况选定)的瓶管与电极相连,先将1/3药液注入直肠,其余的则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点滴注入。
副作用极置耻骨联合上方,用半波间调和交调,调制频率80~100hz,调幅度50~60%,电流强度5~15ma,25~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2~15次为一疗程。
适应证:慢性前列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