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评估题6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庐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6题。
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纹饰分别见诸于中国甘(肃)青(海)地区与伊朗北部地区出土的彩陶上。
这种彩陶纹饰未见于此前中国考古发现,却常见于伊朗考古发现,让我们欣赏到数千年前的翩翩舞姿。
对这一现象较为合理解释的是()A. 文明演进的趋同性B. 文明起源的多元性C. 文明发展的交流性D. 文明发展的差异性2. 古代希腊,除极个别的城邦外,其余城邦皆不存在职业官僚,全部公职人员都是通过定期选举或抽签产生。
这一做法()A. 导致了政府机构臃肿B.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 消除了官员任命现象D. 强化了城邦制民主运行3.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可以“把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即罗马法以及它对简单商品所有者的一切本质的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所作的无比明确的规定作为基础”。
这说明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要原因是()A. 具有超越空间的世界性B. 具有经济方面的普适性C. 来自于统治阶级的重视D. 具有超越时间的永恒性4. 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
东非沿海地区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这表明古代非洲()A. 对外交往源远流长B. 文明发展程度较高C. 文明地域差异明显D. 对外贸易比较发达5. 1447年,教皇尼古拉五世派遣许多学者分赴雅典、君士坦丁堡和英国、法国等地,全力收集古典手稿,还梵蒂冈设立了一个翻译、抄写和编纂中心,招募各地知名学者前来服务。
这些举措在当时( )A. 实现了欧洲思想统一 B. 呼应了文艺复兴运动C. 支持了教会民主改革D. 垄断了思想文化成果6. 1492年,马丁贝海姆制作的“地球苹果”收藏于日耳曼民族博物馆,它是欧洲现存最古老的地球仪,但德意志人并没有率先启动向西航行的探险。
2020-202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阎良区2020 -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H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鞅认为,国家是富是贫,就看“国多物”还是“国少物”,“物”主要是指粮食,并指出“农者寡而游食者众”会影响农业生产。
这种认识A.孕育了重农抑商政策B.忽视了军事的重要性C.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D.促进铁犁牛耕的出现2.曹魏时期,金城(今兰州)郡守苏则要求民众将每亩地分成3垄3圳,播种圳时,锄草时将垄土下锄培植苗根,圳、垄每年互换轮种,“其岁大丰收”。
材料说明,当时兰州地区A.农耕经济空前繁荣B.农业技术超越中原地区C.粮食产量持续增加D.精耕细作模式已经形成3.南朝时期,“江南之为国,盛矣!丹阳、会稽……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膏腴上地,亩直一金。
”江南农业经济在这一时期有了空前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南移至苏湖地区B.北人避乱南迁开发江南C.南方使用先进的犁耕技术D.趋利思想带动商业发展4.唐代金融市场有了进一步发展,铜钱越来越受欢迎,在唐代后期还出现了“钱荒” o价值较高的白银开始出现在流通领域,甚至还出现了类似纸币的“飞钱”。
这反映出当时A.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B.商品经济日益活跃C-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D.金属货币信用降低5.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
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外。
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
据此可知,宋代A.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B.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C. “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6.16世纪初,欧洲市场尚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然而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西班牙、法国、英 国、荷兰等主要欧洲国家物价均出现大幅度上涨。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教学效果评估试卷含答案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教学效果评估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为法国画家路易·大卫1787年创作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局部,这一油画的创作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有罪后,他的学生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
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
然而苏格拉底却选择了慷慨赴死。
《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意义和人文价值是A.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捍卫人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B.屈从错判行为就是纵容罪恶、人是万物的尺度C.凡是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该去做、美德即知识D.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主权在民人生而自由2.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孝远说:“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呢,自己把自己的时代称为英雄主义的也是只有希腊……你比如说在《荷马史诗》里所见的英雄主义,实际上它的主题词是智慧和友谊。
”其中古希腊的“英雄”是指()A.达到相当文明程度的人B.倡导人文主义的思想家C.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家D.实行民主政治的政治家3.阿兹特克人的陶器和绘画均极精致,建筑和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首都的公共建筑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宏丽壮观。
其古都遗址,在现在哪一城市地下( )A.华盛顿B.墨西哥城C.利马D.温哥华4.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园前1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
这表明A.古代文明的多元性B.古代文明的统一性C.古代文明的神秘性D.古代文明的独特性5.11世纪时,意大利北部诸城市掀起公社运动,反对控制城市的主教或封建主,有的地方曾发展成起义。
结果是一些城市相继成立公社,由商人和进入城市的中等封建主控制了市政。
他们选出的市政官有一定任期,掌握城市的税收、司法、行政等权力。
该材料反映了西欧A.起义是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B.公社是商人与封建主的联合政权C.城市自治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D.反封建、反教会成为时代的主题6.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双新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秘密★启用前大同市高一年级“双新”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墨子则认为欣赏音乐先要“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因此要“非乐”。
其思想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春秋与战国时代环境不同B.经济发展水平不同C.学派之间的学术思想不同D.代表阶级利益不同2.《宋书》记载:"江南·····自元熙十一年(429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
"据此可知A.江南经济全面超越北方B.全国经济重心已完成转移C.南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D.南北朝时期社会较为安定3.宋代士大夫"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
宋代主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士人入仕,其次通过恩荫、买官等途径吸收中高级官员子弟、胥吏、富民等进入官僚行列。
这一现象反映了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国家加强对基层的控制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宋朝科举制度已趋完善4.1866年被派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徐寿,曾向曾国藩建议:要想办好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就要做好四件事,一为翻译西书、二为采煤炼铁、三为自造枪炮、四为操练水师。
曾国藩对徐寿说:"其轮船以外之事,勿遽推广言之"。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历史以及各个文明地区的历史,其记录与叙述都是轴心文明的创立者,诸轴心文明分散在亚欧大陆相距遥远的地区,都有着对人类普遍秩序的构想和思考。
”材料表明()A.古代文明遵循着完全相同的发展轨迹B.早期人类文明间有密切的交流C.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D.亚欧大陆有着一样的地理环境2.有学者评价某一帝国时说:作为守护者,几百年来守护着古代文明的瑰宝;作为看管者,保持了帝国思想和原则的生命力;作为传授者,教授了东欧斯拉夫民族宗教和文明。
据此判断,这一帝国是()A.波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3.11世纪,位于日本九州的地方行政机构——大宰府,将通过贸易获取的“唐物”进献中央朝廷,天皇观阅“唐物”并将其分赏给王公贵族,这一套仪式被称作“唐物御览”。
这一举动()A.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B.宣示了天皇的统治权威C.旨在加快日本封建化进程D.消除了割据势力的威胁4.他率船队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后,历经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他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他就给“大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太平洋”。
他的船队()A.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B.首次成功横渡了大西洋C.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D.发现欧亚之间最短通道5.159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岛的胡椒每袋进价为3里亚尔,在荷兰则可以售100里亚尔。
到了17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岛购买的胡椒价格为每磅2.25-2.5卢比,在荷兰的售价是每磅20卢比。
造成胡椒购销价格比值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欧亚贸易的发展B.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C.洲际物种的交换D.欧洲价格革命的深化6.下图形象地再现了16世纪开始的“三角贸易”(奴隶贸易),该航运模式在历史上存在300年之久。
台州市2023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历史

台州市高一历史期末试题第1页共8页台州市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历史2024.06命题:陈燕萍(仙居中学)潘祖依(天台中学)审题:张彦斌(台州中学)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央视大型历史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这样描述某种器物:“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黄河中下游,最质朴的材质邂逅了最巅峰的工艺,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千古绝唱。
”这种器物最有可能出土于A.仰韶文化B.红山文化C.龙山文化D.良渚文化2.魏晋南北朝战火连绵,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
下列所示的政权局面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3.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选项科技评价A 《千金方》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B 《齐民要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C 赵州桥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D《唐本草》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4.有学者指出,北宋以前人口增长缓慢,宋初太平兴国五年全国人口只有三千五百四十万。
此后一百余年,人口迅速增长,到北宋末年,总人口达到一亿四千万。
下列项中,属于这一变化出现原因的是A.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王安石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D.美洲高产作物传入第2题图台州市高一历史期末试题第2页共8页5.宋代儒学复兴,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朱熹曾于此讲学。
下列主张属于朱熹讲学范围的是A.“格物致知”B.“致良知”C.“工商皆本”D.“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6.《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为管理广袤的疆土,元朝A.设行省管理东北、西藏等边疆地区 B.设置南、北面官C.修筑驿道,建立驿站和急递铺系统D.实行猛安谋克制7.明朝末年,有文学家描绘盛泽镇:“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关山中学21—22下高一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能生动反映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下图剪纸体现了我国古代自然经济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是()A.盐铁官营B.集体协作C.男耕女织D.牧业为主2.促进中国古代自耕农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牛耕的使用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C.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D.农民积极性的提高3.《诗经》:“亦服尔耕,十千维耦”反映了()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铁器牛耕推广C.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4.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的传统节日,“过春节”又称“过年”。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B.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主导地位C.为了纪念神农氏D.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5.下列哪些属于中国古代的灌溉工具()①桔槔②辘轳③水排④翻车⑤筒车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6.从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士”到战国时代“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 ( )A.周王室的衰弱B.井田制的破坏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诸侯的强大7.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其导致的后果是()①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促进了土地关系的变化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 D.①②③④8.下列属于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土地所有制形态的是( )①井田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君主私有土地⑤均田制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④⑤⑥D.②③④⑤9.在封建社会初期,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君主土地私有制B.贵族土地私有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10.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B.是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11.北魏至唐时期实行的均田制,从土地所有制形式上来讲是 ( )A.国有土地所有制B.君主土地所有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12.宋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13.下列符合四大经济区特点的是()①山东、山西两区是传统的农业区②龙门碣石以北属于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③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属于落后的经济区域④汉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还相对缓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4.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自然灾害B.战乱频繁C.逃避兵役徭役D.逃避债务15.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16.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甘肃省白银市第九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六)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周测试卷(六)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得分:_______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伊比利亚半岛殖民者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比如严格限制贸易往来、禁止殖民地与欧洲列强贸易、依赖缺乏效率的官僚体系等。
而一百年后开始拓殖北美的英国人,采用的则是以法治为基础的精简、分权、宽容的制度。
双方这种殖民方式的差异,主要源自于()A.南北美洲的自然人文差别B.当地原住民的反抗激烈程度C.殖民者的自身现代性差异D.英国成功吸取前述殖民教训2.1602年,在秘鲁,蒙特雷总督向西班牙国王描述了总督区首府的奢华:“所有人都穿着丝绸,而且质量最好,价格最高。
”在利马,可以找到40家来自欧洲或亚洲的奢侈品商店,有些店主拥有超过100万比索的资本。
拉美地区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缘于()A.三角贸易的持续开展B.丝绸之路的畅通C.西方的早期殖民扩张D.机器工业的兴起3.1884年11月15日,英、法、德等欧洲15国签署协议,宣称其宗旨是“为了本着相互友好协商的精神确定发展非洲某地区的贸易和文明的最惠国条件……希望避免在占据新的非洲沿海领土时可能发生的不和与纠纷;关切开发土著居民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方法。
”该协议的签署()A.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B.平衡了欧洲列强间的利益C.加快了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D.使非洲所有国家丧失独立4.1885年2月,美国、比利时等15个国家经过会谈达成了协定,协定中的共识包括:占领非洲沿海新地区的国家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同时保证其他国家的现有各项权利不受损害。
这次会议()A.促进了非洲地区的发展B.消除了西方国家的矛盾C.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形成D.捍卫了自由贸易的原则5.詹姆斯给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信中说:“这个国家(中国)太过神奇和伟大,他的觉醒将是我们所有人的噩梦。
我们唯一的方式,是用我们的思想完全替代他们原有的文明,让他们未来的精英和领袖,认为我们才是伟大和先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评估题(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和方针方针政策上逐渐实现了拨乱反正,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据此回答1~4题:1. 右图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A.1976年B.1977年C.1978年D.1980年 2. 下列关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A. 最终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 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3. 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事件是A .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4.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在A .1977年邓小平复出时B .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C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D .拨乱反正工作进行过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由此取得了辉煌成就。
据此回答5~8题:5.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 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6.下列对1953年开始实行的农业合作化和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评述最为准确的是A .是性质完全相反的经济政策B .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发展C .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D .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7. 右图所反映的中共的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D.学习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 8.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经济成果有①大亚湾核电站 ②鹰厦铁路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 ④上海宝山钢铁公司 ⑤大秦铁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①④⑤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开拓创新,最终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据此回答9~12题:9. 最早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10.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17.B)A.改革开放B.经济建设不懈C.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1.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实行全方位联产承包责任制B.坚持发展外资及合资经济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大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 12.党的十七大最突出的理论建树是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 小康社会理论C.“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文革”后第一次高考考场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一国两制”构想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据此回答13~15题:13. 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 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C.享有高度自治权 D. 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14. 右图所示历史事件能够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 “一国两制”的构想 C.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D.葡萄牙国家实力削弱15.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 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 .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谈 D .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此回答16~19题:16. 解放前,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一般比较落后,其原因有①历史的原因 ②地理环境的原因 ③旧中国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 ④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排挤了当地的民族工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17.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 .民族团结 B .共同发展繁荣 C .民族平等 D .民族区域自治 18.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是在A .1956年后B .1952年后C .1958年后D .1960年后 19. 右图所示成就取得的关键是A .党中央民族政策的正确及进一步落实B .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财物力支持C .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自身的不懈努力D .援藏干部的模范作用和正确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坚持了正确的外交政策,中国不仅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而且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据此回答20~25题:20.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A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B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斗争C .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的形成D .反帝斗争和民主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崩溃 21.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不包括 A .“一大片” B .“一边倒” C .“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2.右图所示历史现象能够发生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中美和中日关系缓和的促使 C.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其斗争 D.抗美援朝和援越斗争胜利23.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 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C.参加并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D.实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澳门人民欢庆回归祖国解放后西藏工业的迅速发展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升24.右图所反映历史事件得以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两大社会制度矛盾缓和 B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C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D .中国外交政策正确灵活25.20世纪90年代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举足轻重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A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B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二、材料解析及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历史图片形象地记录了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
仔细观察下列有关新中国重大外交事件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3分)(1)在图1所示历史事件中提出了什么重大外交政策?它的提出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2)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原因从美国方面看有哪些?(2分)(3)图3所示历史问题是怎样形成的?(3分)它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3分)(4)从三幅有关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中你可得出什么启示?(3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微型机的源泉。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摘自江泽民同导在中共“十六大”上的报告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开拓创新的奋斗史。
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发展、创新,是我们党的一大特色。
……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我们结合的好,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结合的不好,脱离中国的实际,中日两国建交 图1: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图2:尼克松总统访图3: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我们的事业就受到挫折,甚至遭到失败。
——摘自钟宣《深刻认识我们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请回答:(1)中共三代领导人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分别是什么?(3分)(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出现过哪三次严重挫折?(3分)其主观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纠正和结束三次错误的?(3分)从中你得出了什么启示?(2分)28.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据此回答:(10分)(1)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的开始之际做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3分)(2)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生产关系进行了成功的调整和改革,简析其主要内容和作用。
(3分)(3)中共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分)(4)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从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加以概括)(2分)29.“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追求的最大目标是中国的独立和富强。
”摘自《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一书。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材料二、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说:“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材料三、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命名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回答:(1)这三位伟大人物领导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2)中国近现代史上三位伟大人物为谋求“人民共同富裕”提出的基本方案是什么?(3分)(3)毛泽东晚年在谋求“人民共同富裕”问题上,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深刻教训?(3分)(4)党的第二、三代领导集体为谋求“人民共同富裕”而确定的基本政策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的守势地位。
(2分)(3)形成:《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瓜分狂潮中英国强租整个香港地区99年。
(3分)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一洗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3分)(4)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综合国力是外交成就的基础;重要人物的正确思想(决策)是外交成就取得的重要原因。
(3分,相应表述即可)27.(1)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3分)。
(2)挫折: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而被迫长征;“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文化大革命。
(3分)主观原因: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社会主要矛盾及经济建设规律认识错误。
(3分,相应表述也可)(3)纠正:“八七会议”纠正右倾错误;遵义会议从组织和军事上结束“左”倾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工作重心转移。